绘以图画涂以釉彩 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素三彩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

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素三彩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素三彩

黄地紫绿龙纹碗,承继万历所创之官品,延烧至今,以康熙制器最为精致,白地素三彩牡丹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皆创自康熙时期,其造型庄重,胎细全洁,外壁刻龙施彩,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甚为讲究,乃康熙素三彩器之精品。墨地素三彩天圆地方瓶当属素三彩之佼佼者,型制中包含古人对天地理论之领悟,且制造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即为墨地,再以深紫之笔白描花卉鸟兽、荷莲等图,填绘黄绿紫白各色,方式一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仿。民国时期,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令国人所憾。

素三彩的早期发展应至少追溯到唐朝。 素三彩采用的刻划天才的工艺和唐三彩有承袭关系。明代早期官窑曾生产过一些刻划天才的双彩器,成熟的素三彩是在明正德出现的。

延伸阅读

陶瓷走出国门需以品质取胜


陶瓷是中国的国粹,但是在全球化大趋势之下,中国陶瓷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还需借鉴国际经验。专家们广泛调研了世界各国的陶瓷企业,通过与中国陶瓷企业进行对比后发现,中国陶瓷在工艺上要学日本的精细度,产业上要学德国的工业化,品牌上要学英国的营销方式。在这些基础上,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进行产品开发,才能实现中国瓷器的创新传承。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召开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宴请前来赴会的各国第一夫人们专用的一套“夫人瓷”迅速走红网络,一时被称为“G20网红瓷”。在第122届广交会上,深圳国瓷永丰源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这套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夫人瓷”,在展出产品的同时还辅以茶道、琴瑟等古典国风表演。乐声与茶香萦绕间,流光溢彩的瓷器俨然珍藏在博物馆中的艺术品,吸引了众多采购商驻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中国主张和文化自信,‘夫人瓷’的走红体现了以陶瓷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制造的文化自信。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中注入中国文化,通过不断提升品质打造中国品牌,这是中国外贸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要走的路。”

中国制造要在国际市场上摆脱低端加工的地位和形象,必须在设计上下功夫,加大自主研发、品质把控以及品牌建设的力度。多承接了一些较为高端的国宴级产品的制造,同时也开始向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市场发展。未来,结合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陶瓷公司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推广中国陶瓷。

净水瓶演变而来的玉壶春瓶 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玉壶春瓶

关于“玉壶春瓶”名字的来源,一般的书籍都说是因宋人的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也有说是因“玉壶买春”而得名,但前者仅是四个字,完整的诗句是什么,什么人作的,题目是什么,都不得而知。进一步说,即便知道了这首诗的全部,但一句诗是如何与这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的器物联系起来的呢?也很难说清楚。“玉壶买春”四字倒是可以查得到出处。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的句子;“玉壶买春”四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玉壶去买“春”(“春”指酒),玉壶指玉制的壶或是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壶;至于这种壶的形状是否就是现在所见的“玉壶春瓶”,二者是否能够直接联系起来,均难考实;也有某种可能是后人用“玉壶买春”(或“玉壶买春”)来附会现在的玉壶春瓶,也未可知。

醴陵瓷器以 “中国天宫瓶”为荣


上月中旬“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仪式上,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监制的、采用醴陵釉下五彩工艺烧制的陶瓷艺术品“中国天宫瓶”正式惊艳亮相。该纪念瓷瓶以及由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设计图稿,将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国天宫瓶”,取形于“天宫一号”飞行器造型,瓶型为圆直口、直圆腹、高圆底圈足。瓶高50厘米,以纪念世界载人航天五十年;瓶体最大直径20厘米,以纪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瓶下部周长56厘米,寓意中国56个民族大团结;瓶颈处开有五个长方形小窗,示意交会对接装置。瓶口与瓶底饰有红、蓝、金三色彩线,喻意人类遵循自然规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瓶腹图案为飞行在宇宙中的“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周围环绕十二只仙鹤。瓶身饰有现代五彩卷云纹,象征吉祥如意;圈足饰有《中国天宫》词,特邀书法名家沈鹏书写,铭记着人类征服宇宙与中国科技腾飞的自豪。圈足圆孔下方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形金色图章。“中国天宫瓶”的器形、画面、制作工艺充分诠释了伟大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技、航天精神与航天文化,其艺术水准和制作工艺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准。

“中国天宫瓶”是醴陵瓷器继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毛主席用瓷之后的又一荣光。 “中国天宫瓶”在国瓷艺术与航天科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方面的完美融合,以及“国瓷载体、艺术搭载”形式的运用。醴陵瓷器一直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赞誉,独一无二的造型、前所未见的画面、科学精准的烧制工艺将镌刻历史,彰显国威。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 俞军的佛缘陶艺之路


东方古韵180×70cm材质:高温色釉窑变

光的联想2110×58cm材质:高温色釉窑变

华夏收藏网讯千年古镇“瓷都”景德镇孕育了无数陶艺人才,尤其是现代科技时代更是人才辈出。俞军就是独领风骚的领军人物之一。俞军年幼时就跟随老艺人徐天梅学习陶瓷绘画,而后拜师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院院长秦锡麟门下,成为秦锡麟的第一个学生。俞军擅长民间青花和红绿彩装饰,近年又醉心高温颜色釉窑变装饰特艺。他创作的陶艺作品先后获奖180多项。其作品《婴戏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并被列为国际陶艺教材;色釉窑变《佛光》系列被江西省美术馆收藏。诸多的荣誉既是俞军精进、勤奋的结果,也是他求变创新的回报。

以《佛光》、《树之灵》代表的高温颜色釉窑变作品则是俞军陶艺作品的一大突破。作品《树之灵》系列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原始森林,用刻刀刻画出树林的具象,再将高温色釉的流动抽象美基础上,加大具象美的表现力,充分利用材料对比、色彩对比、质地对比、视觉空间对比的效果,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由于其高温色釉的不易掌控,成功率低使得其作品不可复制,所以件件可谓孤品。

俞军的艺术造诣使得业内折服,其佛教题材作品,则陶醉了业内外,轰动藏界。他在陶艺作品上表现佛教题材源于2002年。当时,甘肃省领导特邀俞军等陶艺家到敦煌釆风。面对敦煌洞窟中那些摄人心魄的佛教题材壁画艺术,从小笃信佛教、对佛教颇有研究的俞军受到巨大的震撼,他誓言一定要把从敦煌汲取的艺术营养应用到陶瓷艺术创作中去。回到景德镇后,俞军潜心专致,在陶艺材料上反复尝试,不断调整,终于在无数的失败中,接连创作出一系列高温颜色釉窑变作品。以《佛光》为代表的佛陀题材作品造型庄重大气,釉料运用巧妙,烧成之后,能够酣畅淋漓而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佛陀的慈悲、肃穆、宁静、厚重、睿智等特性,尤其是高温颜色釉窑变陶艺所特有的朦胧感、梦幻感、神秘感和苍茫感,以及有如时光流动、时空变幻的特殊效果,都是其他艺术种类所难以达到的。

在创作中,俞军除了着力表现题材的高古、苍茫及厚重外,还在传统工艺中糅合了很多现代、时尚元素,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显得尤为珍贵。

为了创作佛教题材,俞军一心向佛,遍访名山高僧大德,并专研佛学思想。在陶艺材料上突破的同时,也把佛法佛理传导给了大众。

修行能让人安静,智慧能使人明达。现今,俞军的佛教题材的陶瓷作品似已进入无我无形、无色无空的空灵玄妙之境。而他的最新陶艺作品《东方古韵》,更让人在自然古韵中寻觅诚灵境界,在意象朦胧中缈想空灵致远。

黑陶土与火的艺术 禅风古意以简为韵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黑色陶器

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黑色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历史传承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世人对这一来自古老的文明无不惊叹!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汉文化的渊源龙脉。随后,在鲁、陕、晋、豫、冀等地都有类似发现。失传四千多年的先进陶艺技术,现经几代学者61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9年将黑陶的制作工艺完全破译,并且在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继续发扬光大,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辉煌的新生。

中国黑陶陶器

​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黑陶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适合于黑陶制做。泥土取出后经晾干,后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经过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再以特制的雕刻工具运用线雕、浅雕、深雕、镂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绚丽神秘的图案。然后给黑陶作品安装耳、环、鼻、腿等配件。黑陶表面所呈现纯净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在当代,黑陶的生产制作,最有名的艺人是孙诺七林。孙诺七林是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花甲之年的他,做陶已达50年之久。小时,其他的孩子做陶纯粹是为了玩,而他,一开始就把这当成是“艺术”来对待。所以,他做出的每一件黑陶,都是精湛的艺术品,都有灵魂。

黑陶艺术品

黑陶黑陶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并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制陶工艺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堪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这件出土于中国北部山东省,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遗址的黑陶蛋壳高柄杯,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

黑陶蛋壳高柄杯高26.5厘米。杯身可分为三部分,上部是一个敞口,中部为透雕的中空柄腹,下部是覆盆状底座,以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细致。陶杯经轮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有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熠熠生辉。杯柄部分采用镂孔和纤细的刻划纹装饰,整体造型极为雅致高贵。此杯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黑陶蛋壳高柄杯目前仅见于山东境内龙山文化的早、中期遗址,它的与众不同可能与当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有关。它的制作工艺即使在现代也是具有很高难度的,显示出中国古代先民陶器制作工艺的伟大成就。

黑陶蛋壳高柄杯

现代黑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收藏品、高档艺术品、高档礼品。产出了现代化的黑陶杰作,实为收藏佳品,馈送好友、客户的高档礼品。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沉淀已经发展壮大,作品做工精细,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马的内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三彩

唐三彩陶器中,马是最常见的题材。三彩马一般作为随葬品,在唐代非常盛行,曾出现高度在1米以上的三彩马。唐朝末年,由于国力日衰,三彩陶器生产开始逐步萎缩,包括三彩马在内的器物质量大不如前。宋辽时期各地仍有三彩作坊存在,但工艺和装饰已与唐代三彩器有了明显的不同。

·唐三彩

三彩马形体硕大、构造复杂,无法使用普通手工拉坯法来完成,所以多用模制法成型。虽然是合模制作,但所有三彩马都各具特点,几乎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三彩马来。从现存三彩马可以看出,唐代三彩匠师们不仅对马的外貌特点十分熟悉,而且对马的神态、秉性也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塑造起来得心应手。他们不仅使三彩马在外形上做到了十分逼真,而且充分发挥了艺术想像力,恰当地运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使马的内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三彩

唐三彩马从造型上看,一般都是头小颈长,体壮膘肥,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处处都可透出一种内在的、真实的美。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细,刀工娴熟,符合实体马的特点。而仿品往往是只见其形,不见其神,各部器官比例失调,线条生硬。高仿唐三彩马在外形上一般无可挑剔,但在马的神态上总会有一些破绽。特别是官墓出土的三彩马,其装饰物很多,件件饰物做工都一丝不苟,十分到位。而仿品则很难做到处处都天衣无缝。真品三彩马都是使用模制法成型,双模左右拼合而成,局部修胎。马肚中间留有一孔洞,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马脊处留有合模时的痕迹,并可看到器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而仿品内部通常是平滑的。真品三彩马尾部和身躯均连为一体,特别是尾部常有残损。仿品中器型较大者往往采用分件制作,有的在马尾部留有插孔,烧成后再插入,然后再上釉二次烧制而成。因此,马尾部破绽往往难以掩饰。

古陶瓷鉴定技术从高深莫测走向大众


记者刘传书刘晓军

五大名窑北京首秀吸引了大量收藏爱好者驻足观看

5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香港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在无损检测古陶瓷断代技术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应用古陶瓷羟基测量技术。

古陶瓷羟基测量技术开发合作研究签约仪式

陶瓷鉴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鉴定工作者凭实践中获得的鉴别能力,吸取前辈经验,参考文献与图像来进行鉴定的传统方法;另一种是科技工作者运用分析、化验、测示、手持式显微镜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鉴定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冯松林接受媒体采访

香港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民间实验室,2006年就开始研究羟基断代古陶瓷技术,去年经他们鉴定的南宋修内司官窑海棠瓶在香港拍出8000万港币天价,引起古陶瓷拍卖市场持续关注。

皇朝遗珍文化产业集团李港龙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

无损检测技术中心成立古陶瓷鉴定迈入新纪元

为什么与中科院“联姻”?民间对古陶瓷的研究,样品是个很大问题。中国科院高能物理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冯松林教授表示,皇朝遗珍之前在古陶瓷研究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但他们缺少样品的准确出生溯源,在一些数据的支撑上缺少信服力。这次无损检测技术中心的成立,皇朝遗珍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些年收藏的1万多件样品,相信对这些样品的研究会弥补民间研究的不足。

清乾隆粉彩青花开光花鸟纹描金茶壶

有了科学鉴定,是不是就不需要专家目鉴了呢?皇朝遗珍文化产业集团李港龙说:科学鉴定和专家眼学是双轨并行、互补长短的,科学鉴定是鉴定大概年份,但对一个瓷器的窑口、艺术风格、稀缺性还是需要专家意见。冯松林补充道,艺术性是我们在古陶瓷鉴定领域的重要依据,而这对专家的美学素养和知识积累就提出了很高的挑战,所以科学鉴定和专家眼学是相辅相成的。

鉴宝引入“高科技”真假古陶瓷让数据说话

清雍正青花山石桃花纹橄榄瓶

紫外灯荧光仪测有没有裂痕和修复痕迹、拉曼光谱仪检测陶瓷釉面的历史年代痕迹、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古陶瓷釉面成分……日前,皇朝遗珍古陶瓷鉴定北京实验室正式对外营业,实验室的李灌强博士告诉记者,仪器和实验室是为了给鉴定提供数据支持,“X荧光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别可以从釉面元素分布情况和羟基元素来进行检测和判定。”专家可以根据数据对比和经验分析,给出古陶瓷的年代、真伪参考报告。

检测过程中是否会对藏品有影响?李灌强解释:“每一个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我们结合每一个仪器的优点运用在检测上。这个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损检测,可以满足很多藏家高标准的要求。而且检测的速度也快,整个过程大约需40到50分钟。如果器型较为复杂的,时间就稍长一些。”

五大名窑北京首秀全国巡展后5月底香港开槌

繁缛高贵豪华的清代瓷器

6日上午,北京长富宫饭店也迎来了皇廷拍卖2017春拍全国巡展的首站,南宋龙泉冰裂纹出戟尊、清雍正青花山石桃花纹橄榄瓶、清乾隆粉彩青花开光花鸟纹描金茶壶,皇廷拍卖公开向全球征集的中国五大名窑的精美收藏品悉数亮相,古陶瓷爱好者可一睹传统文化的典雅之美。

据介绍,此次巡展的所有藏品都通过拉曼光谱仪和EDX荧光光谱仪无损检测,再由专家鉴赏甄选,确保每件拍品的真实身份。

天马行空的构思想法 以惊心动魄的场面刻画令人叫绝的艺术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 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马踏飞燕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马踏飞燕是东汉艺术家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十分不容易。然而中国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这样一来,以燕衬马,让飞燕与奔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马的动势凝固在一个静止的空间,把一匹静止的铜马塑灵了、塑活了、塑绝了。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

述说青花在花鸟瓷画发展的变化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盛于元,明,清。元代蒙古族人是驰骋草原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称雄亚欧,建立幅远辽阔民族众多的庞大帝国。元代统治者充分吸收周边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引进青花主要的材料“苏麻离青”作为青花瓷的核心基石,烧制成功了青花瓷,并成为当时景德镇瓷器出口的重要物品。元代青花瓷花鸟装饰大都风格豪放,随意、不拘一格。装饰器型品种较多如元青花梅瓶、大盘等等。题材丰富,多种多样。动物是陪衬,花卉纹饰为主。松竹梅、牡丹、莲花、菊花、牵牛花、芭蕉、瓜果等等。动物题材的有龙凤、鹤、鹿、鸳鸯、麒麟、鱼、狮子等,其它还有一些杂宝类,火球、法螺、犀角、古钱等等。这些瓷器构图大气,装饰层次多,布局繁密,纹样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形象生动优美,多数是依写实而来的。经过艺术处理才出现这美丽的图案。如缠枝莲牡丹,叶子较大,正反,转折,变化多样,枝干小叶都有顿挫粗细之分,显得生机盎然,多姿多彩。人物的衣纹神态也描绘得准确、简练、生动,有飘逸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元代青花绘画技法大多数是塌水法,即先用青蔑灰在坯体上起稿,画出所需的图案装饰,再用青花料勾线条,而后用笔沿线把青花料涂上去,烧成后的瓷是青花有浓有淡不规则,深的地方有料刺。如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大罐、玉壶春等都是这种技法所绘制的。

明代到清代则采用青花分水的绘画技法来制作陶瓷,青花分水工艺是将青花分水料按要求调成三至五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并分碗装好备用,用拇指与食指、中指刺笔肚以控制水料的多少,并迅速在花叶上来回移动,形成水浪效果。从图中可清晰地看出画工刺笔的手法和笔锋带动水头运动的轨迹,在分水之前,需用青花勾线,用分水笔将料水分成浓淡渐变的层次并空出叶形,用指甲修理部分不满意的地方,在分水时,不仅需用笔头带动料水分出浓淡色彩,左手也要移动坯体使之更加顺应描绘的手法,在部分过淡的部位再次分染加色。如明代的青花大缸《和靖爱鹤图》画面绘林和靖端坐在中央的书案前,提笔凝思,侍童立于书案一旁,专心研墨,另一侧仙鹤单足而立,仰首附鸣。背景绘青松映掩山洞大门,皓月当空,祥云呈瑞;前景绘山崖、梅花、灵芝,形成递进有章的层次空间。青花以分水而成,以浓烈见长,并且浓色中很少出现铁锈斑点,浓重泛紫色,更是明代青花典型的上乘之作。清代的官窑青花莲禽藏文碗就是如此。由于元、明、清三代官府大力提倡贸易,与中西亚国家贸易往来频繁,有大批的外国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来到中国做生意,瓷器、茶叶是主要的输出产品。他们按照自己民族风俗和思维,定制了很多适合他们本国风格的器型、花纹图案等品种。至今在中西亚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等地的国家博物馆珍藏着许多元青花精品。

新中国成立后,瓷业也重新得到国家的关注而恢复发展,景德镇成立了合作总社筹委会,开始建社整社工作并建立两个瓷业生产合作社。同时建立了景德镇市第一瓷画社,旧社会一些老艺人纷纷都进了瓷画社。如王云泉、王步、赵惠民、张志汤、王锡良等等。这期间瓷画艺术得到重视。青花瓷作为国家礼品瓷经常赠送各国领导人和来宾,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一批技艺高超的陶瓷艺术家,在这众多的陶瓷绘画艺人中王步老先生则是陶瓷绘画界的领军人物。王步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均擅长,而青花瓷的创作有别于釉上彩的创作,作者直接用青花钴蓝绘瓷胎素坯上,未烧制之前的钴蓝发色并非青色,而是灰色或灰黑色,只有经过上釉高温烧制之后,所呈现出来的色泽才是我们所看到的艳丽的青花发色,而在坯胎上作画又有别于纸上绘画,坯胎的吸水性和宣纸的吸水性完全不同。而绘画我们都知道,墨分五色,通过颜色的深浅,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给人观之有立体感,层次分明。而在青花中的墨分五色是相当难的,因为特殊的材料和特殊的技法,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而且要经过1300多度高温的考验,所以一件瓷器的成功也非易事。而王步的青花绘画,正是积累了几十年的绘画功底,所绘青花,层次分明,发色艳丽,与康熙朝时期青花的墨分五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王步《月夜图》瓷画,以水中圆月和鲤鱼、水花为内容,群鱼逐月,藻随波动,水天一色。画家将鱼的背部处理为较深的色调,肚皮留白或极淡的青色,在水清时和光的照射下具有特殊的效果。水花深淡有序,章法分明,画家以轻松而稳健的笔法,描绘一个清白自由的世界。王步在青花渲染方面尤多独创,能用青料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极类高手泼墨。色泽由深至浅,十分自然,让人感觉一笔而成,过度十分自然,无复笔之嫌。所绘禽鸟题材,细微之处胜过工笔,羽绒丰满。活灵活现,王步青花画法中兼工带写,甚至是“泼墨青花”,故镇里人称其为“青花大王”。

近三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青花艺术瓷在构图创作上有了新的发展。在吸收和借鉴传统青花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而产生,把传统观念与现代思维、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融合贯通有机结合产生一种新兴青花艺术形式。构图布局简洁、空灵,以少胜多,形式多样;在题材上以借物喻人,以写实艺术为主题,反映社会改革的成果、人民和谐安康生活内容;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传统技法有又自己新的创作技法,用夸张、变形、抽象的手法去反映现代生活。还有在新的陶艺中利用新型材料元素,用传统的青花技法来表现现代生活,使青花艺术瓷更显得高雅、大方、细腻、朴实。如秦锡麟教授,青花《秋歌》作品造型新颖大方,画面生动自然,色彩清新明快,手法挥洒自如,格调秀雅脱俗,兼有民间艺术的意趣和文人艺术的高雅,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东方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是传统青花艺术和现代陶瓷造型完美结合的典范。

如今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不再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需求,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富有和生活的品味,对陶瓷艺术品的需求也多元化和个性化,这就要陶艺创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展现个人才能,很多陶瓷艺术家把油画、国画、水粉、水彩技法结合起来进行嫁接,将青花、釉下五彩、民间剪纸工艺、刻雕为一体拓展为绘画题材。利用传统的工具—“鸡头笔”在坯胎上作画,取得了写意水墨画笔墨情趣相融的艺术效果。如今人们在艺术观念、创作思维和审美意识尤为改观,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角度去审视,挖掘和利用这一独特的材质美,充分发挥材料的特色性、工艺性,融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陶瓷艺术更具有新的生命活力和时代风貌。

现代瓷艺绚烂而静穆


■ 水乡系列之一(高温窑变釉下彩镶器)

■ 秋荷(高温窑变釉下彩瓷瓶)

■ 秋雨(高温窑变釉下彩瓷筒)

■ 静物系列之二

■ 荷香消晚夏(高温窑变釉下彩瓷瓶)

评论家尹荣指出:尉涧松将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笔墨功力渗入釉彩,铺染在造型古朴的瓷土基底上,再经1300℃以上高温烧炼,借天工之手得窑变之绚烂,出人意料而成其妙,合乎天机而显其奥。

尉涧松,字公木,别署四更楼主、松石楼主。一九五九年生于上海,一九八八年起旅居日本,多次在上海、东京等城市成功举办个展。

尉涧松近年来醉心于高温窑变瓷画的研究,为国内外极少数熟练掌握高温窑变瓷绘高端技术的专家之一,他此番推出高温窑变瓷艺,粗看展露着千头万绪和捉摸不定的一面,细观却规范在绚烂而静穆,富贵而内敛的格局之中,实为作者内心的透射与高温窑变天成之间,展开了一次诗性对话;亦如夹入艺术史之几枚书签。

策展人徐强认为,尉涧松引入人文思辨和传统修养,使瓷艺意象内涵化了,将东方传统美学精髓恰当运用到现代艺术表达上,因此之故,他的瓷艺超越匠人之器作而登列艺术之创制。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