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梦千秋

陶瓷枕

陶瓷枕,顾名思义是陶瓷制做而成的枕头,所谓卧“时蔫首之具也”,现今的人甚少使用,以至许多人都没有见过它,但古人对其珍爱有加,可谓日日相伴不离左右。

据记载,瓷枕始于隋代,主要集中出现在唐、宋、金、元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百花争艳的黄金时代。

回首古往,古人留下的这些陶瓷枕不仅仅是当时的日常实用品,更是难得的艺术品,它融造型、绘画、诗文、雕刻、色绘、彩釉为一体,无疑是多元艺术综合的集成品。

陶瓷枕

其造型多见方形、长方形,亦有银锭、腰圆、鸡心、云头、花瓣、卷叶等形状,同时还有孩童、卧女、瑞兽、祥禽、建筑雕塑等等式样,纷繁多变;装饰工艺除了划、刻、剔、模印,还有白地黑花、珍珠地刻花、三彩、红绿彩、单色釉等等,几乎在那个时间段能出现的所有陶瓷装饰工艺在枕面上都可以找到;至于图案题材纹样有人物、山水、走兽、飞禽、鱼虫、花草,还有诗文书法,生活气息浓郁。

宋金元时期枕面装饰中大量出现的婴戏图案,显示了整个社会对多子多孙的祈求和向往,透过这些婴戏纹样充分表达了人们盼望安居乐业,社会升平的美好心情。

陶瓷枕

陶瓷枕是中国陶瓷制品中最普通但也是最特殊的一个品种,它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日用品的属性中又隐带了最多的艺术和工艺属性,将生活同艺术完美的结合。

在那个家家户户都使用陶瓷枕的年代,完全可以相信,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枕具,伴随着多少才子佳人、贵胄公卿、老父幼童,香甜地沉入梦中,同时也将这睡梦中的甜美透过这如精灵般的枕头,划过长长时空的隧道,带到我们的面前。

延伸阅读

光绪秋操杯


秋操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在光绪年间曾经举行过几次秋季军事操练,秋操纪念杯,是当时操练后的纪念品。常见到的一种是粉彩牡丹花式,莲花式等。以叶茎为柄,柄为中空与杯相通,又可称为吸杯。在柄的背面用墨书写着操练时间和地点。

陶瓷中的一朵奇葩 温润如玉的唐代绞胎枕


·唐代绞胎枕

唐代绞胎制品作为三彩器的一个特殊门类在如今已是不常见。这种运用深浅不同的两三种胎土绞制在一起,从而形成独特花纹的装饰手法,有别于其他所有瓷器。因为几乎所有的瓷器在色彩表现上都是运用瓷釉的变化,胎质部分主要负责造型,而绞胎器的胎兼具了造型与成色两种功能,不得不说是陶瓷中的一朵奇葩。

·唐代绞胎枕

绞胎器有全绞、半绞及局部镶嵌几种,釉色以黄、绿色釉居多,也有在胎体上罩透明釉点饰黄、绿、蓝釉的,其工艺过程还是相当复杂的。拿绞胎器中较为常见的绞胎枕来说,是要先将两种不同的胎土分别制成片状,然后叠放一起搓制成圆柱,再将多个这样的圆柱合成一个整体,整理成所需形状,如枕面等。最后将其切成薄片,其横截面即呈现出大致规则、深浅有致的图案。当然,变换不同的削切角度,展现出的图案也会不同。这样的绞胎枕因为是削切的胎片,贴覆在预先制成的胎模上,造型简洁、修胎精细,故而罩上玻璃釉烧成后,视之朴拙大气,抚之温润光滑。其图案与釉色完美结合,让人过目不忘。

·唐代绞胎枕

绞胎器因其制作工艺复杂繁琐,成品率不高,而存世量稀少。其独特的装饰效果,令人不得不赞叹它的发明者独辟蹊径的创新能力。

·唐代绞胎枕

此枕为长方形,装饰作盘旋扭曲的木纹状,是唐代出现的新颖别致的绞胎瓷器。这种瓷器是用两种不同的泥料做坯(一种色深,一种色浅),两者交叠拧绞再施釉烧成。在唐代的巩县窑、耀州窑、寿州窑等窑址中均发现过绞胎瓷片。唐墓中出土的绞胎器物种类有杯、碗、盘、罐、枕等,以长方形枕最为常见,文献记载瘿木之枕纹理奇特华美,把瓷枕做成木理纹就是为了达到瘿木之枕的效果。这种枕头也被称为“花枕”。

用文化艺术践行中国梦


今天,中宣部、中央外宣办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的中国梦网上座谈活动第二场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举行,来自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梦”展开了畅谈,并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范曾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世界观入题,深入分析了中国人对世界的愿景和梦想。他认为以“诚”为核心的忠孝、仁义和温良恭俭等传统文化精髓将在人类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研究院院长杨飞云向网友讲述了自己由一名热爱涂鸦的孩童成长为一名油画艺术家的历程,并由此指出,“改革开放的进程为每一个中国人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已经向我们证明,个人梦想与民族、国家梦想的实现是一体的。”

“每一位艺术家都应当把弘扬中国文化作为己任。只有将自己的情怀融入爱国情怀中,才能共同实现全民族的梦想。”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说,他近年来提出“写意雕塑”的理念,并用这种理念塑造了400多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雕像,在国内外的展示中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而这正是他作为一位艺术家执着努力地追逐“中国梦”的实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朱乐耕是一位陶瓷艺术家,他说:“瓷器里面承载着中国人的礼义精神和文化梦想。我的中国梦就是重拾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在美器中寻找中国传统的雅致和高尚品位。”

夺得千峰翠色来 令人神往的这一抹青


·唐越窑青瓷水丞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越窑在东汉到南宋的一千多年烧造历史里,经历了创烧、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发展过程。

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两个世纪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中均居领先地位。越窑青瓷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数度进贡皇室的珍品,而且还远销亚洲、非洲的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越窑的生产工艺对我国南北方众多窑场和朝鲜半岛、日本的青瓷生产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青瓷划荷叶纹海棠式杯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各类手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瓷业生产出现遍地开花,相互争艳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而慈溪上林湖地区是越窑中心产区,成为当时南方青瓷中心的杰出代表。迄今发现唐宋窑址170余处。上林湖越窑遗址,1964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早期,瓷业生产还未走出低谷,不见规模可观的窑址群落,仍处在恢复阶段。进入中唐以后,制瓷技术进一步改进,大量使用匣钵装烧,瓷器质量显著提高,窑址数量剧增,以上林湖为中心的瓷业迅速拓展,在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以及上虞、镇海、鄞县等地相继设立窑场,规模宏大,窑场林立。这一时期产品种类增多,胎质细腻,釉层均匀、光泽,少量的刻划花装饰。

唐代晚期,以上林湖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进入了鼎盛状态,制瓷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美。器型有碗、盘、盏、杯、盆、钵、壶、罐、盒、水盂、碗、唾盂、灯、香熏、瓶、鸟玩等,釉色纯净,光泽、滋润,“如冰似玉”,隐露精光;器表装饰有刻划花、印花、褐色彩绘和镂雕等;花纹有荷花、荷叶、荷花飞鸟、云、龙鱼等;刻线条流畅粗放,刀法熟练;器物普遍采用匣钵装烧,有一匣一件和一匣多件装烧。

·青瓷瓯

上林湖不仅是越窑青瓷中心产地,也是秘色瓷的中心产区,晚唐时上林湖窑场烧制出精美绝伦的秘色瓷,代表了当时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在上林湖设置“贡窑”大量烧制秘色瓷、供奉朝廷。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874年)、浙江省临安水邱氏墓(901年)等出土了许多秘色瓷,制作精致,造型典雅,釉色晶莹滋润,如冰似玉,为越窑青瓷之精粹。

秘色瓷的高雅品质博得了许多文人雅士的激赏,对秘色瓷的造型、胎质、釉色给予了尽情的赞美,称赞它是温润的玉,是晶莹的冰,是上林湖群山的青翠,是一泓澄澈的春水。

上林湖越窑青瓷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还远销海外。在韩国、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伊朗、伊拉克、坦桑尼亚、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也门、埃及、苏丹、索马里等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出土了许多中唐至北宋的越窑青瓷。越窑青瓷外销始于中唐晚期,大量外销于晚唐、五代至北宋早期。唐朝时,明州港是朝廷指定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之一,上林湖瓷器从这里起航,至广州,由广州至波斯湾,把瓷器销往北亚、东亚;向南销往东南亚直至非洲等地区。这条陶瓷之路为陶瓷贸易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钧窑一具千重厦


笔洗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文房用具,是用来洗毛笔的器皿,一般器型端庄典雅、精美绝伦,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笔洗有很多种,如瓷的、玉、玛瑙的、象牙的、犀角的等,都属于名贵的材质,下面给大家讲一个传世钧瓷笔洗的故事。

老收藏家陈重远的《古玩谈旧闻》中,有一个“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

说的是民国时期,北平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轻的姨太太,这位姨太太私自将老翰林珍藏的宋代钧窑笔洗拿去换了一只她心仪的翠镯。

当老翰林得知小老婆用笔洗换了翠镯后,不由得火冒三丈,浑身颤抖,高声喊道:“你太混啦!那宋钧窑笔洗是光绪爷赏的,是我的传家宝。别说一只翠镯,百副翠镯也换不到!‘钧窑一具千重厦’,你哪里知道?!太混!太混了!”小老婆也不示弱,跳着脚儿还口:“光绪爷赏你宝,你怎么去洪宪皇帝哪儿去磕头、称臣效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话像刀一样,戳在老翰林的心窝子上。

“卖漏”让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归西天。而换得这件笔洗的珠宝店主人,又与其他古玩商合伙,卖了1.4万元,买主又将它卖给美国古董商,得到了2.5万块银元,这些钱在1930年能购得京东平原上千亩好土地!

由此可见,钧瓷的价值有多大,“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世人都晓黄金贵,不如钧瓷一把泥”是自古以来对钧瓷的无上荣耀。

再者,家里面有瓶瓶罐罐啥的,说不定是传世之宝呢,一定要看好了,可不能被无知的其他人拿去给处理了,不然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了。

瓷枕|中国古代陶瓷枕头 极富有艺术张力


瓷枕,即瓷质的枕头,枕上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有诗句。隋唐已有烧制,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南宋景德镇青白瓷斜倚仕女瓷枕

枕头是人们日常起居的重要生活用具。中国古代的枕头最早是以天然石块制作的,以后又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同其它日用陶瓷一样,它是随着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唐朝时(公元618~907年)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最为鼎盛,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瓷枕的发展史上,以宋代(公元960~1279年)北方磁州窑系所烧的瓷枕最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生产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包括几何形枕、兽型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瓷枕的装饰纹样也多彩多姿。较为普遍应用的纹饰有动植物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纹等。瓷枕的造型与纹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文化、习俗、时尚、追求等方面。这一点尤其以带有文字纹饰的瓷枕所表达出的最为明显。

北方磁州窑系瓷枕

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法按照不同朝代、不同产地也各有差别。唐和五代(公元7~10世纪)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细划绞胎等为主;宋金时代(公元10~13世纪)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瓷枕复杂的装饰手法。随着制瓷业在工艺技术、造型装饰手法等方面的不断改进,瓷枕所展现出的工艺、艺术成就也越来越辉煌。除了宋代的磁州窑系之外,中国南北各地的许多著名瓷窑都曾烧制过精美的瓷枕,各地所产的瓷枕在工艺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也各有特色,其总体风格与相应的时代和瓷窑特色相一致。

老虎瓷枕

瓷枕形制有很多形制,有六角形、八方形、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椭圆形等,也有塑成婴孩、虎形、龙形的。定窑孩儿枕极为罕见,有卧女瓷枕、童子荷叶枕。纹饰瓷枕的纹饰有瓷枕、动植物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纹、双狮花卉瓷枕、黑花荷莲纹瓷枕 、牡丹纹瓷枕、人物纹、山水纹。

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孩儿枕是一价值连城的珍品。此枕为一卧式男瓷枕童,他双臂环抱,伏卧在木榻上,头侧垫在左臂上,右手拿个绣球,双脚交叉跷起,一副天真顽皮的神态。胖胖的圆脸,双目炯炯有神,身着长袍,外穿坎肩,下着长裤。衣纹线条和衣着、木榻上的刻花装饰简洁流畅。定窑白润的色调和质感,给人以自然恬静、雅致高洁的艺术感召力。

绿地粉彩八宝瓷枕

枕在宋瓷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以有限的画面记录了宋人的生活,体现了宋人身心放松、与世无争的心态。

千年钧瓷古都神垕赋


四面环山,祖师中间,土上土下,四受皇封;神天厚土,钧艺千年。驺虞水绕,山外又山,恰如凤飞龙盘,四季更替,萦回留恋。绿水拥镇,红火映天,金火圣母,顾目流盼,千载钧瓷添神韵,一件国礼世代传。舜帝大德寓钧艺,伯灵炭火淬窑变。天地人合一,水火钧涅槃,美轮美奂、灵性人间。

东山曰凤凰,展翅欲飞状,峨冠仰天而歌,披霞带来安详,灵山藏古寺,银杏立破岩,谷中钟悠悠,林 间泉潺潺。林木丰茂,鸟语花鲜,迷人于山光水色,醉心于碧野草甸。峰立文昌阁,昌举文脉络,接天依翠,水墨尽染。

千年钧瓷古都神垕赋

南山曰大龙,刘秀留其名;压妹台下葬皇姑,擂鼓石边点秋兵,八仙桌、扳倒井,恭迎龙颜,气聚成龙脉,土凝开钧天。森林梯田秀龙鳞,应时换装展新颜,龙子龙孙,福泽绵绵。

西山曰凤阳,日落凤影藏。鸿翠湾中享宁静,“垕望台”上观镇景。鸡鸣犬吠、百鸟争鸣、山花野果、四季常鲜,陶翁若往,不思桃源。

北山曰牛首,腹蕴陶土厚。“四舍”湾中舍俗念,“跑马岭”前英雄现。王莽无德追再紧,刘秀有路脚下展。做人做瓷,德字占先,先舍后得,流芳千年。

神垕古镇老街

神垕古街,窑神圣殿。初一十五香火旺,正月祭祖鼓喧天。古建林立、钩心斗角、雕梁画栋、活色生香,好戏连台敬窑神,祭天礼地齐祝愿:“灵丹宝箓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炮楼高耸、庭院深深,书香四溢,陶瓷琳琅。一品神垕韵,寸心尽染香。

小巷长长树行行,大街朗朗人忙忙。南来北往痴情客,探幽寻宝眼雪亮。古玩市场,古色古香;陶吧作坊,体验泥芳,路灯钧瓷叹奢侈,寻宝捡漏圆梦想。小镇商户,临河而构,怡然自得,家家楼堂。 街道古意井然,青石青砖辉映,白墙灰框亚光,质朴大气、古韵悠长。墙上彩绘,栩栩如生,街头雕塑,谆谆箴言。路边花墙,自然成趣,院中梧桐,天然画廊。天蓝蓝而白云飘,树森森而百鸟巢,风融融含花卉气,烟袅袅带火艺香。白发垂笤,怡然自得,邻里互助,老幼相携,促膝话家常,百姓一家亲,协力同心,共图富强。乡风淳朴,敬孝老人,古风长存,共话重阳。

钧瓷祥和尊

神垕吾镇,钟灵毓秀,千载钧都,源远流长,占地利富甲邻里。先辈积德,子孙壮志,承古创新,以瓷兴镇,得天时行走八方。特色小镇,借东风大放光彩;争创五A,聚民心众志成城。钧瓷国礼,越洋过海,不负前人,无愧来者,享誉世界。有志者奋力前行,山水多姿,岁月有待,为祖宗增光,为家乡添彩,再铸辉煌。

【作者简介】周新红,网名、笔名雨墨。男,1968年6月出生于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现任大宋官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业美术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禹州市作家协会理事。从事钧瓷艺术研究17年。 与人合著《钧瓷乾坤》在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诗集《春雨绿你》。诗作100余首散见《星星诗刊》、《中国爱情诗刊》、《中国诗歌网》、《中国诗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文苑》等各级报刊、网媒发表并获奖。诗观:钧瓷与诗让我窑变人生、童心不泯、诗意栖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