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 中华陶瓷烧造艺术珍品德化窑瓷器

·德化窑瓷器

德化窑位于今福建德化,故名。作为著名的瓷窑,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发现由宋到清历代窑址达一百八十处,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两处窑址。德化瓷器是中华陶瓷烧造中的艺术珍品,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其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德化窑瓷器

德化窑种类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尤以瓷塑最负盛名。瓷塑胎质优异,别有情趣,所塑人物性格鲜明,造型优美,神态逼真,风格洗练,有一种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其中,以何朝宗所塑最佳。《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称其为善塑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共宝之。德化窑所制箫笛,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闽山记》中所称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

·德化窑瓷器

·德化窑瓷器

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已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

扩展阅读

传统名瓷梅瓶 制作精美造型挺秀俏丽


·梅瓶

梅瓶是传统名瓷,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梅瓶

在历史上,梅瓶各大窑系都有,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所以梅瓶的造型可以算是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梅瓶”这种器形得名比较晚,它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马未都《醉文明》。

·梅瓶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柴窑烧造难在何处?


1.政府明令禁烧柴窑,没有松柴供应;

2.一窑下来,烧掉近2000斤松柴,成本相当高;

3.烧一次窑要有一整套经验丰富班子集体协作,特别是把桩师傅,没几十年成功经验是不行的,决不是凑合几个人就行的,如果没有专门的资金保证和目的,谁也不敢轻易动火。

揭秘柴窑烧制与现代方式烧制的内在区别?

景德镇柴窑因烧松柴得名,也称镇窑。在过去,砌造技术完全由家族行帮垄断,师傅言传身教,密不外传。每次烧窑前,必须请"挛窑户"专门检修,外人无法操作。一座窑使用60-80次必须重建。每烧1公斤瓷器需松柴2-3公斤,大的蛋型窑一次可烧10-15吨日用瓷器,需松柴25-40吨,小窑烧松柴的比例要高一些,当然成本就更高了。不是什么人随便砌个炉子就可以用几根木头烧瓷器的。

为保护森林资源,景德镇在50年代末期改烧煤、油时候,发现祖祖辈辈使用的配釉已经不适应了,高温下粘度降低很快,烧出来的釉面阴黄、沉碳、烟熏,注意一下上面话里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粘度,一个是釉面阴黄,其实这揭示燃料改进后温度曲线和窑内物质元素已经发生变化。古老的石灰釉已经不能用了,后来改革成长石釉,又叫5311釉。

古代釉水里面的天然着色氧化物含量高,在部分胎釉接合处产生一线窑红的现象,这是一种特征。在古代老柴窑的烧制环境中,那些着色氧化物是不用担心的,老柴窑可以灭掉它的危害,甚至在灭掉危害性的同时造出釉面白里泛青的玉质效果,巧夺天工。

煤窑、气窑、电窑呢?做不到。现代那些做高仿的,如果按古代配釉技术配釉,他必须得拿柴去烧,用其他燃料他烧不出来,哪怕用计算机控制窑内温度的变化也最多解决个“粘度”问题。

柴烧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质,只要大原则掌握住,其他的呈现就视为随机性的效果,柴烧陶的特质本来就不那样精准,在预期效果外,出现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这也是柴烧迷人的部分。出窑时总是有出乎意外的收获。

紫砂炼制与烧造


紫砂泥是从日用陶矿土中精选出来的,如果取得色泽纯正、颗粒细腻、烧成范围宽、可塑性好的泥种,须经严格的加工和配置,方可产生色彩斑烂的五色土。

常见方法有:

(1) 纯净的泥质加工处理。

(2) 掺入颗粒并与不同泥质混合。

(3) 适量掺入金属氧化物,使其色泽丰富,提高明度。泥与泥相拼,又会产生各种色泽变化,

常见泥色相拼有:

(1) 本山绿泥与紫泥相拼,制成团泥。

(2) 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氧化钴,制成墨绿泥。

(3) 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铬锡黄,制成枇杷黄色。

(4) 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铬绿,制成菜茄泥。

(5) 紫泥中适量加入氧化锰,制成褐色拼料泥。

(6) 紫泥中适量加入氧化钴及氧化锰,制成黑料泥。

(7) 伏东红泥适量加入铁红粉,制成朱红泥。

紫砂茗壶随窑炉烧成温度的变化,会产生深、浅、浓、淡不同的色泽,如茗壶中需加入金属氧化物,一般不宜超

过千分之五,否则茗壶使用时间一长,壶表面会产生龟裂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