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颜色釉的感染力

颜色釉艺术是从人们看不见时开始,经过“火的洗礼”后才能见分晓,这就是颜色釉艺术高超的神秘之处,难怪人们称这种艺术为 “土与火”的艺术,是能激起欣赏者心声的艺术,是陶瓷特有的艺术语言。

一、理性思维

懂点颜色釉艺术的人都知道,创作的第一步需要对颜色釉的成色工艺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在一件看不见任何东西的陶瓷载体上去感觉,在某一种画面去点缀,最终让欣赏者去深思、去遐想。要想创作出丰富而又引人入胜的釉色效果。对于创作者来说,无论感情多麽热烈,感受多麽敏锐,理解力必须首先发挥出来,然后是感情与感受理智的相结合,用理性思维一丝不苟的按照美学理论观点去完成创作。然后再想:“我该怎麽做,怎样才能使我的艺术人生更有意义呢?”感性是来自直觉的经验,它诱导我们走出第一步,不过单单依靠感性,很容易不切实际的脱轨,这时候是很需要发挥一下理性的思维。人,是一种高等动物,可以利用自然物以艺术的形式去理性的表达自己的一切,颜色釉艺术同样如此。所以,陶艺者要想在艺术上取得好的成就,使自己的艺术人生更有价值,就必须是感情与理智相一致,只有这样,艺术之路方能准确,理性思维方能完整!

二、特点

颜色釉表现力极强,是陶艺创作中再现理性思维的重要手段。颜色釉有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美称,这句话是对颜色釉艺术的最好写照,也是让人迷恋颜色釉的重要原因之一。回归自然是颜色釉的自然属性,它的亲和力源于生命本质。因此古朴自然也就成了该艺术的一大特色。颜色釉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件件为孤品,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艺术门类,因色釉是在高温控制下,釉的粘度在流动下性能熔解,故釉色变化莫测,变偶然为必然,变可测为不可测,注定了作品因窑内方位和气氛的不同而不同,当然这也正是高温颜色釉艺术品的价值所在。也是颜色釉陶瓷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颜色釉陶瓷不仅具有绚丽多彩外表,更是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颜色釉艺术即热烈奔放,又沉稳雅静,好像漫长的历史岁月沧桑积淀于缤纷的色彩之中,体现出土与火的艺术真谛。像大树的年轮一样,述说着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从中能领悟到陶瓷文化深厚的底蕴。

三、表现力

艺术的表现力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包括有内蕴丰富的意境、节奏、韵律、品位等等。欣赏者对他特欣赏的作品往往说;作品意境真好。其实意境就是一种表现力,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艺术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因此富有意境的颜色釉作品才被人认可。颜色釉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表现抽象的概括的形象、也能表现真实具体的形象。可写实,可写意,可釉上也能与釉下彩绘结合应用。可呈现水墨画效应,也能展现西方油画特色等。综上所述,颜色釉的表现力,是其它艺术所不可比拟的。肌理的表现也是色釉的长处,这是色釉本身所产生的自然痕迹,就如南京雨花台的雨花石,纹路变化都是自然的,真正的宛如天开,没有刻意的雕凿痕迹。这些自然纹路的产生,都是原料的化学成分,在高温的作用下产生的,它的变化无穷无尽,让人无法猜测(比如裂纹釉~结晶釉)还有更特别的窑变釉。

四、塑形

塑造形像是颜色釉绘画中最有价值,也是最艰难,最长期的过程。颜色釉的塑形往往让创作者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窘境,往往画面的瑕漏就在笔下,但视而不见,以至于误入歧途,花费了许多时间却走了弯路,因此创作者要不断修炼,反反复复思考,仔仔细细分析,最终才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画面颜色的丰富,是一笔一笔地加起来的,画面瑕漏的减少,是细心观察下来的,画面形体最终完整,就是在这一增一减的过程中,逐渐完美丰满起来的。

五、应用在人

应用在人,陶艺家为了化腐朽为神奇,施釉可以不择手段,这既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能力。因地制宜,巧夺天工,用好“变涂”,这是人工和天工巧妙结合起来的技法,可以制造出重重肌理,仿佛天造地设,妙趣横生。它既是人工的,又是天工的;既是预先设计的,又是在烧制过程中偶发而成的,是人工和天工的巧妙结合。

艺术贵在创新,颜色釉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也是根据各个陶瓷艺术工作者的艺术风格,通过对颜色釉的了解来自由发挥的。色彩斑斓,姹紫嫣红的颜色釉本身就像花一样美,让人很自然地就想到用它来表现花卉、禽鸟,在《音之》创作中,笔者舍弃了传统的光影和具象表现方式,追求强化色釉的表现力,充分发挥釉色的装饰特性,运用了“泼釉”这种施釉技法,把一种或几种颜色釉泼洒在一起,使其相互渗化、流淌,在烧制过程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妙效果,很像中国画里的泼墨泼彩。创作之前对整幅画的意趣做到胸有成竹,而不是胸无成竹;不是意在笔先,而是意在笔后。不是去表现具体的花,而是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感受,充分借助自然造化的力量,表现人的巧思匠心,达到一种“画本天成”的效果。创作目的是抒发人意,体现天工意匠这一传统艺术的精神和特色。

《音之》瓷板画

陶瓷艺术是我们的国萃艺术,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而颜色釉又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千峰翠色”四字,形象地概括了颜色釉的艺术特点。颜色釉陶艺作品是材料质地、工艺手段、火后温度、艺术形式四者统一的艺术,只有对其物质媒介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才能有效地进行创作。才能创造出巧奇天工的艺术珍品。

编辑推荐

颜色釉-璀璨的历史结晶


景德镇是我国的著名瓷都。颜色釉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它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就拥有很高的造诣,创造了钧红、郎窑红、祭红等名贵色釉。颜色釉是时代变迁下的结晶,是陶瓷史上璀璨的一页,它辉煌的历史,它绝妙的艺术特色,以及它精湛的技法,无不打动着我们。在网上看了许多有关颜色釉的图片,感觉它的色泽圆润,光泽透亮,而且颜色釉瓷的价格也不低。不过它的美,它的技法,确实值得我们欣赏。

一、颜色釉辉煌的历史

颜色釉在时代的变迁下有一段辉煌的历史,要想完整地了解颜色釉,就必须了解它辉煌的历史。

颜色釉,是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的呈色优美的釉料。在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然后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就成为了颜色釉。颜色釉历史悠久,它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造了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樽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元以后,钧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州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龟裂纹理,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

颜色釉发展至今,它的的制釉技术更加变幻莫测,颜色釉更加多元化、多样化,而颜色釉瓷就更是丰富多彩了。从单色釉发展成复色釉和窑变釉,在结晶釉的创作上更是变化无穷,瓷器上美丽花纹的结晶,韵味独特的艺术,颇受人们喜爱与赞赏。运用这些颜色釉设计出的陶瓷更是美轮美奂,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让人惊叹不已。而颜色釉的艺术特色和精湛技法更是美不可言。

二、颜色釉奇妙的特色

颜色釉不仅历史辉煌,而且它的特色奇妙,艺术特点更是独树一帜。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欣赏颜色釉瓷真是一种享受。

现代颜色釉与过去颜色釉装饰所不同之处,在于它把多种烧成要求及不同的高温颜色釉控制在一个同样的烧制条件下,再来描绘出人物、山水、花鸟形象。应用这种方法绘制的艺术瓷,不仅釉色晶莹明亮、浑厚庄重、风格自然,而且还很富有陶瓷装饰特色。

颜色釉除了装饰特色外,还有其审美特征,尤其是颜色釉人物画了。陶瓷颜色釉中的人物画表现的主体是人,要面对人本身,人的所有思绪变化、情感流露等基于人的形态之上,正所谓“神赖形而传”。在绘画的时候首先要以形象的形貌特征为依据进行提炼和取舍。其次,作为陶瓷绘画的创作者要用自己的思想、心灵去感悟,贴近对象的内在精神,即以“迁想妙得”来实现“以形写神”,达到对人物的最根本表现。

颜色釉的种类很多,颜色很丰富,可谓色彩缤纷。黄色的有: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等;绿色的有:翠绿、孔雀绿、哥绿等;青色的有: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有:祭红、均红、玫瑰紫、釉里红、火炎红等;黑色的有:乌金、铁锈花、无光黑。另外还有低温颜色釉如: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翠苦绿、浇绿;正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唐三彩、龙泉釉、金砂釉、变色釉、霁蓝釉等。这么多的种类和色彩,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三、颜色釉璀璨的光辉

为什么说颜色釉有璀璨的光辉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首先是颜色釉的美学价值,其次是颜色釉的价值,最后是颜色釉给人的感受。

颜色釉发展到现代,它的艺术除了强调釉色外,也开始关注釉与画面、釉与器型的结合,为色釉彩、综合工艺装饰、色釉瓷雕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质。颜色釉装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使得人们在生产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艺术想象性和创造性,创造出不少偶然巧得的稀世珍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就是对颜色釉装饰的独特艺术的魅力写照。加之颜色釉晶莹光洁,色彩厚朴,鲜丽纯正,质感丰富,给人们沉着舒适的美感,所以人们就利用这一特点,创造了颜色釉与青花、描金、贴花、开光、雕刻,以及雕塑等相结合的综合装饰,从而更加丰富了颜色釉的装饰题材和内容,为陶瓷装饰带来多样化的审美感受。

在网上看到的图片和陶瓷产品,它们很精美,很诱人。也看到颜色釉瓷的价格不低,不过一件好的陶瓷作品,确实值得出高价。如果自己家里可以配置一套陶瓷装饰品,真的有一种美的感受。所以说颜色釉瓷不管是用来作装饰,还是用来欣赏,都是值得的。

颜色釉在历史的窑变中,不断推成出新,不断进步。它在技法上,在美学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作为陶瓷工作者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素质,并且还要面向广大顾客,深入生活,了解市场,做到有的放矢,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化方针指导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富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的颜色釉装饰的新产品,为繁荣我国的陶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颜色釉 深厚庄重晶莹滋润


颜色釉碗

颜色釉,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温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钧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钧州禹州所烧造,故名“韵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元以后,钧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州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

颜色釉瓶

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龟裂纹理,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

何谓“祭红”?民间有一传说:有一烧瓷艺人,技艺超群,专为宫廷烧制御瓷。这位艺人仅有一女,名叫继红,天生丽质,父女相依为命以烧瓷为生。一次因皇宫要烧制御品佳瓷,御窑连烧数十窑也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烧成御瓷的窑工全得被杀害,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便以自己鲜血做釉料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色调安定肃穆的釉瓷,继红少女救了父亲和众窑工,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亡,为纪念这位舍身救众的女子,后人便将此瓷称之为“祭红”,改“继”字为“祭”。

颜色釉冬雪春寒

祭红制作之难甚于其它颜色釉,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还需掺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但即使样,在采用同配方时,只要温度、气氛、时间稍有差异,也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瓷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名贵色釉瓷更为名贵。

釉里红、颜色釉之概述


引言:“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意指景德镇陶瓷业始于汉代,东晋以后渐有名气 。唐代景德镇著名的“陶窑”和“霍窑”生产的瓷器就已经名闻天下,《景德镇陶录》记载其釉色之美:“陶窑…色素润…称为假玉器” 。“霍窑…窑瓷色亦素…佳者莹缜如玉” 。自此 ,“以釉取胜”的工艺装饰逐渐盛行。景德镇的釉里红、颜色釉的诞生、演变与发展由此开始。

釉里红笔筒

一、釉里红的概念、装饰方法及特征

据考证,釉里红创烧于唐代长沙窑,元代由景德镇发掘并成熟发展并惊艳四方,盛行于元、明、清。釉里红乃瓷器釉下彩名,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釉里红极其珍贵,不仅表现在成品后极具稳定性和色彩艳丽,更表现在焙烧的难度。与其他瓷器比起来,其烧制难度极高,可谓:“釉里红,窑彩也,千窑一宝。”釉里红不是颜色釉,而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色料。

釉里红瓷装饰简单,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传统意义上都是采用以下三种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留白;三是釉里红涂绘。

二、颜色釉的概念、装饰方法及特征

颜色釉瓷是景德镇的 “四大名瓷”之一。景德镇的颜色釉瓷色彩丰富,造型美观,光可鉴人。尤其是一些名贵色釉,有“人造宝石”之誉。颜色釉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儒雅的美学观、道德观。

颜色釉的典型特征是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的着色剂,施在瓷器的坯胎上,再将坯胎放入1250度—1320度的高温中焙烧,烧成后呈现不同釉色。如此,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它以丰富多彩的釉色,精致完美的器物,风格迥异的造型,清亮耀目的光泽,成为世界陶瓷工艺美术史上一颗闪耀着夺目光彩的明珠。

三、二者的关系、区别和结合

釉里红与颜色釉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被涵盖于后者之中,二者在工艺上可以共融生辉。区别要点如下:

其一、性质的区别。釉里红是一种类似于青花料的釉下彩绘色料而不是颜色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从存世的元代釉里红瓷器观察,釉里红它和青花料在生坯上绘制以后再罩釉的方法是一致的。正基于此,它的装饰工艺和青花料的装饰工艺完全一样,所以才会诞生“青花釉里红”这样的综 合装饰工艺手法的瓷器。而颜色釉都是大面积施釉 并直接烧制而成,它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 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铜红、钴兰、铁 黑、铅绿等等。

其二、种类的不同。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 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 结晶釉等。一般来讲,业内一般按颜色将颜色釉分如下几个大类:白釉、青釉、黄釉、红釉、蓝釉、酱釉、绿釉、黑釉、青白釉等等。所以,颜色釉的表现形式囊括面较大。而釉里红的种类主要是釉里红线绘、釉里红留白、釉里红涂绘三大类,表现形式上相对要简单些。

二者的结合。釉里红虽不是颜色釉,但从其工艺和定位意义上来看,它又属于颜色釉里的一个分类。此前,这两种工艺基本上是自成一体的独立表现形式,到了近、现代,二者既可分而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可以完全融合在一起爆发出奇妙的、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效果,且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四、艺术家和作品的再现

颜色釉和釉里红自起源发展至今,诞生了很多的扛鼎和罕世之作。在这里主要列举当代陶瓷艺术家在颜色釉方面的成就和特色。

如陈鸿高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颜色釉大师之一,他的孔雀蓝釉、各种青釉作品为我们充分展现了颜色釉的艺术魅力,也为后来颜色釉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希平是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总工程师,她从事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研究开发三十六年,先后创造新型颜色釉30多种,并创作了许多颜色釉艺术珍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并被国内著名的博物馆收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先生在近三十年的研究、探索、自主创新、开发中,推出了最具时代风采的高温中华红颜色釉陶瓷作品,如《映日梅花香更浓》、《独立春风第一香》等。他以绘、刻、堆、填、涂等多种工艺手法相结合,运用多种高温颜色釉有机搭配,综合在一件作品整体当中,再历经1330多度高温还原焰烧制。它自然天成,千年不变,万载永新,是体现火的艺术的最佳典范,被誉为“中华第一红”,填补了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里的一项空白。

五、未来趋势

当代颜色釉和釉里红除了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异彩纷呈外,二者几乎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其制釉技术更加多元化、多样化,色釉瓷更加丰富多彩。从单色釉发展成复色釉、窑变釉,在结晶釉的创作上更是变幻无穷,瓷器上美丽花纹的结晶,独特韵味的艺术,极受人们喜爱与赞赏。运用这些颜色釉制作出的陶瓷美轮美奂,其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让人惊叹。如今部分陶瓷收藏爱好者在对传统陶瓷技法审美疲劳的同时,陶瓷颜色釉装饰,将会让人眼前一亮。此路尚需更多的陶瓷艺术家不断去探索和弘扬光大,其未来的艺术和市场空间定将独放奇彩。

高温颜色釉在瓷器艺术中的运用


陶瓷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高温颜色釉瓷器艺术创作是我国历代留下来的珍宝,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其传统的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形式,为陶瓷装饰的发展寻找新的思路。

陶瓷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高温颜色釉瓷器则可谓是别具一格,耐人寻味。高温颜色釉瓷器是经过高温1380度,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每件成品独一无二,所以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这种名贵高温颜色釉在北方称为"蹦瓷",南方称为"活瓷"。古代只有皇帝御派督陶官才有此秘方,历来都属贡品,现在作为国宾瓷送给外国总统,首相等政界要人。高温颜色釉烧成温度高,化学分子稳定,具有安全无毒的特性。烧制出来的产品鲜艳动人,耀人眉目,受人喜爱,形容它“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明媚有如江南春水,洁净有如北国坚冰”,还有“窑变”如波涛翻滚,“青釉”如雨过天晴。

高温色釉瓷器又称色釉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由于各种色釉不同的渗透性、流动性、融熔性和发色肌理,经高温烧成后,可形成色泽斑斓、变化微妙、晕散有趣,蕴涵高雅的艺术效果。其为金属氧化物着色的产物,色彩鲜艳动人,产品神奇新颖,艺术感染力耐人寻味。古人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烧成的不稳定性和气氛难以控制,以及其变化莫测令其生产十分困难。制作一件好的高温颜色釉产品,不仅要仔细谨慎,还要了解釉料性能及烧成特性,才有机获得一件完美的成品。在众多因素中,色彩是最本质的性能,是颜色釉具有装饰特性的前提。要求创作者具有扎实的色彩艺术功底,对其颜色运用胸有成竹。各类颜色釉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如黑色色釉有浑厚、质朴、踏实的特性和质感等;红色釉料有祥和、温暖、热烈的特性和质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颜色釉的质地和色彩视感,结合颜色的文化色彩和特点,创作出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

颜色釉创作是一种人为的窑变。这种瓷艺的语言,既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只有不断经过反复试验,熟知其特性,充分掌握色釉的厚薄,窑温的高低,盖釉的软硬,发色的色相等,每一个步骤都会对作品的最终效果起到影响。在创作题材中,颜色釉装饰陶瓷山水时,应选择适合表现手法:比如花釉丰富多彩,垂流的色丝色点如层林层染,含蓄莹澈,烧成后的色彩呈赭黄色,其色点对于山水画中的石块和土坡,甚至大山峰峦均有强烈的表现力;乌金釉呈黑色深沉凝重,与花釉配套衔接可以更好地表现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红釉提神,蓝釉悦目,融汇成画面经高温烧制,窑变成趣,可使作品达到浑厚,妙趣天成的艺术境界,赋予人们新颖而激昂的艺术体验。

既然颜色釉对温度要求如此之高,想必它的历史也必不简单。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钩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钧州禹州所烧造,故名“韵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元以后,钧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州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龟裂纹理,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何谓“祭红”?民间有一传说:有一烧瓷艺人,技艺超群,专为宫廷烧制御瓷。这位艺人仅有一女,名叫继红,天生丽质,父女相依为命以烧瓷为生。一次因皇宫要烧制御品佳瓷,御窑连烧数十窑也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烧成御瓷的窑工全得被杀害,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便以自己鲜血做釉料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色调安定肃穆的釉瓷,继红少女救了父亲和众窑工,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亡,为纪念这位舍身救众的女子,后人便将此瓷称之为“祭红”,改“继”字为“祭”。祭红制作之难甚于其它颜色釉,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还需掺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但即使这样,在采用同配方时,只要温度、气氛、时间稍有差异,也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瓷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名贵色釉瓷更为名贵。

颜色釉瓷器历史是如此悠久,放眼当下,现代颜色釉艺术除了强调釉色外,也注意釉与器型、釉与画面的结合,为色釉彩、综合工艺装饰、色釉瓷雕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质。色釉镶嵌、色釉开光、色釉浮雕、色釉加彩、色釉描金、色釉青花、色釉刻瓷等,无一不与色釉息息相关。由于颜色釉装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预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使得人们在生产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艺术想象性和创造性,创造出不少偶然巧得的稀世珍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就是对颜色釉装饰的独特艺术的魅力写照。

高温颜色釉瓷是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圣洁的花,如果我们想让其绽放的更加美丽,就得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懂得画山要重,画水要轻,画人物要活的道理。古人云:有可观、可感、可思之说,实际上说的是要求艺术形象有内涵,有深度,有民族特色,好比一首无限幻想的山水古筝曲,一篇诗情画意的经典著作。我们陶瓷美术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素质,并且要面向顾客,深入生活, 了解市场,做到有的放矢,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的文化方针指导下,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富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的颜色釉装饰的新产品,高温颜色釉瓷器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形式,为陶瓷装饰的发展寻找新的思路。

颜色釉中的贵族 古代帝王之物黄釉瓷


·黄釉瓷

之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黄釉瓷器更是明清宫廷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

·黄釉瓷

黄釉瓷即使在叛乱不断的嘉靖时期,也严禁民间使用,民窑即使可用金彩,也不可以用黄釉瓷。明黄色是黄金的颜色,中国封建朝代里,从唐朝开始,明黄即是皇帝专用颜色,黄袍被当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黄者,君之服也,它是皇权的象征,唐高祖李渊以黄袍为常服,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意味着登上了帝位,满清时期,龙袍、龙椅、龙旗、御辇、羽盖、圣旨、琉璃瓦盖皆为黄色,直至现在,它和红色都是能代表中国的主色调。

·黄釉瓷

·黄釉瓷

烧制方法:

一种是在素坯上直接施黄釉然后再烧制,另一种是在已烧制的施黄釉。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宫廷专用瓷。明代黄釉瓷可以分为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三个时期。

一、工艺方面:(难)

1 、黄瓷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白)烧;三是釉(黄)烧;四是金烧。十窑九不成。

2 、黄瓷的形成难。黄釉在800度要分解,黄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

二、瓷质方面:(好)

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低温陶、中温精陶、炻中、高温白瓷、强化瓷、高温细白瓷、玉瓷、黄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烧成,玉如凝脂,足显珍贵。

宁勤征高温颜色釉陶瓷艺术


为了挖掘高温颜色釉的潜能,实现更高的追求和梦想,宁勤征先生从2006年开始至今,就着手对七种高温颜色釉的配制、烧造、装饰、绘制进行研究、调试,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了早出成果,他从没有节假日,每天都是穿梭在陶瓷作坊、窑坊和自己的工作室之间去研究、探索、查找资料、总结经验,同时,每年都要挤出时间,到世界各地、名山大川和著名博物馆、艺术馆中去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对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试验结果,他都要从中去发掘出最闪光的亮点,在反复比较中去认知泥料、釉料在窑火中熔炼后的奥妙。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穿梭与窑厂所试烧的瓷片照子就有上千片之多。

宁勤征瓷板画《吉祥有余》

众所周知,在景德镇陶瓷艺术诸多门类中,高温颜色釉自古以来就是最难掌握和运用的,也是当代陶瓷艺术领域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由于它是在1300多度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下烧制,各种颜色釉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具有耐腐蚀、不脱落、多变化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光泽明丽,莹润斑斓,质地厚重的自然品质,可保千年不变,万载永新。因而,历史上景德镇流传下来的许多高温单色、复色釉名瓷都备受人们喜爱,如郎窑红、钧红、祭红、祭蓝、乌金釉、茶叶末、三阳开泰、窑变花釉等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审美追求的不断变化,许多单色的传统陶瓷高温颜色釉所内含的艺术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提升,如何展现颜色釉的质地美、艺术美,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已成为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创新和发展的趋势。

但如何创新,如何发展?宁勤征一直在找寻驾驭高温颜色釉的制高点,选准方向,坚定了向高温颜色釉的极地去挑战的奋斗目标——在七种高温颜色釉上,用多种工艺和方法,以具象的内容,艺术的手法去作画和装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用高温颜色釉装饰、作画,并一次烧成,因其难度很高,在古今中外前人留给我们的陶瓷文化遗存中,都很难找到多少可圈可点的实物供借鉴和学习。这是因为高温颜色釉在高温烧制时,各种釉料,它们在高温熔融玻化的状态下,颜色釉极易流淌,只能形成抽象的画面,难以表现具象的题材,而以颜色釉为背景,又以颜色釉作画,画面更难成形,偶有所得,也是千载难逢,难以再现。几百年来,世人对高温颜色釉作品,总是怀有一种惊异和感叹之情,“天工造物,鬼斧神工”,“进窑一色,出窑万彩”,既是表达它艰辛难造之意,又是赞叹它神奇难求之美。

虽然历史的局限制约了景德镇高温颜色釉装饰艺术陶瓷的发展,但文化的传承和时代的进步,却为宁勤征先生启发了思路,提供了动力和资源。从他在高温颜色釉装饰艺术领域里不断创新的进程中,他最善于运用当代科技进步的先进成果,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敢于创新思路,大胆尝试,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因而,在近三十年对高温颜色釉装饰的研究和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创造出高温坯体釉上绘制青花颜色釉装饰后,他一直成为该领域的时代标杆。而在新世纪初,他成功地把各种普通高温颜色釉在瓶体上、瓷板上、瓷盘上、茶具上,用堆画的工艺技法,工写兼备的笔调,艺术的表现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鱼藻等各种题材,又在高温亚光颜色釉装饰,中华红、皇家黄颜色釉装饰上开创了时代的先河,实现了许多创新的梦想。

从我的初步实践和他的介绍中得知,七彩高温颜色釉装饰,是他实现自己不断创新梦想的发展和延伸。由于它涉及众多陶瓷高温颜色釉材料和装饰绘制画料、工艺、品种、题材,它可以说是陶瓷艺术领域里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因而,面对的不是在一种颜色釉上进行简单装饰设计、绘制,而是要面对七种颜色釉进行设计、绘画和创作。为此,首先要解决的是:七种颜色釉在多种造型上经高温烧制后发色的稳定性和光亮度;然后要解决的是:用各种高温颜色釉在七种颜色釉上面进行装饰和绘画的艺术表现,并在变化多样的不同造型上,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工艺手法,完美的表现出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并做到雅俗共赏又各具特色。

从他在瓷瓶上的装饰和设计来看,瓶体多数是以曲线构成的立体造型,无论瓶体的大小,造型的变化,所施釉料和装饰画面,都需经得住在高温窑火熔融玻化状态下始终保持釉料不流淌,画面不变形。为此,各种釉料的配比,施釉和堆画釉料的厚薄、技法,烧成时摆放的窑位,各种颜色釉料在高温窑火烧成时的宽泛度和稳定性都是他长期研究课题,没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从瓷盘和瓷板来说,它们基本上是以平面和平躺的方式绘制和烧成。由于平烧,釉面不易流动,极易产生橘皮和不光亮现象,吹釉的方法和技巧也不能拘泥传统,一成不变。同时,在绘制时,颜色釉堆画的画面,用笔用料的方法和技巧也要因材施艺,随类赋彩,否则,颜色釉窑变的效果就会显得呆滞和缺少变化,就不能体现出高温颜色釉装饰神奇的窑变特点。因此,成功的解决七彩高温颜色釉在立体和平面上,科学而又艺术的运用各种高温颜色釉进行绘画装饰,就是他突破瓶颈,实现自己创新梦想的关键所在,也是他多年来体验火的神奇,感悟泥釉自然魅力的实践所得。正如他所说: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上每一次较大的进步,都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推动;每一次艺术的变革,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引领,不断求索的精神。千年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成果,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是火的艺术最佳典范,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情操不断进步的最佳代表。

目前,他创新的七彩高温颜色釉装饰艺术陶瓷系列品种,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创作阶段。从现已创作并成功烧制出的1尺2寸梅花、山水瓷盘,100件梅花瓷瓶,梅花、荷花小茶壶等多套件作品来看,它们的外观质量和艺术效果,在工艺技术、材质运用、艺术追求、审美特色等多方面,都达到了他设计追求的目标。

欣赏宁勤征先生创作出的一件件绚丽夺目的七彩高温颜色釉作品,梅花给人以昂扬向上,临寒不屈的高贵品格;荷花给人以高雅纯洁,亭亭卓约的美丽风姿;山水给人以恬静纯朴,画如诗意的田园情怀,它们各自在不同高温颜色釉的烘托下,显得那样的明丽、鲜活、楚楚动人。许多来到宁勤征先生这里的陶瓷艺术爱好者、收藏者、购买者,看到一件件鲜活悦目的创新作品,无不眼睛一亮,赞不绝口。从他创作的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艺术的真善美,也真实地领悟到了宁勤征先生在辛勤地劳作中所收获的愉悦和快乐,在不停地创新中实现理想和价值。他是在真正地、脚踏实地的、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展现这个时代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和思想,在泥与火的交融中,去实现化腐朽为神奇,变泥土为珍宝的心灵梦想,去编织一道道陶瓷艺术的绚丽彩虹。

现代青花瓷与颜色釉综合装饰及特征


现代青花瓷艺术作品,与传统青花瓷瓷画相比,创作形式、表现手法、材质利用,都有了不少创新变化。创新的起点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再创造。任何一种工艺美术作品必受到特定的材料、制作工艺与使用目的所制约,形成各不相同的时代特色。随着现代思维发展的突破,在形式的多样性表现方面铺开了新的道路,也就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笔者结合当代陶瓷艺术审美特征,将青花瓷与颜色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审美特征。

一、现代青花瓷瓷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工艺美术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政策,景德镇的陶瓷业生产也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大件器青花瓷陈设瓷、艺术瓷和配套日用瓷,大型配套青花瓷日用瓷大量供应国内外市场。现代青花瓷艺术,是在吸收和借鉴传统青花瓷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而产生,把传统观念与现代思维、东方艺术文明与西方艺术文明融合贯通的一种新兴青花瓷艺术形式。它在传统青花瓷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合点,依借现代陶瓷艺术的语言表达传统青花瓷艺术的精髓,在造型上不再拘泥于传统器型,在装饰手法上更加多样化,使青花瓷艺术以新的形态新的表现形式突破以往的思维。现代青花瓷艺术虽然从传统青花瓷艺术衍生过来,但是它与传统青花瓷艺术存在着差异,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既有别于以往模式,又有文化的传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于表现自然,追求人文情怀,这也是当今社会艺术家们对传统青花瓷艺术的推动。

在建国初期,现代青花瓷瓷装饰艺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政策的鼓舞下,出现不少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纹饰,“文化大革命”以后,掀起一股艺术创新的热潮,青花瓷瓷也诞生了许多不朽的创新之作。青花瓷瓷艺术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总体上形成了“自由、豪放”的装饰风格,此时,流派纷呈、民间、古典、现代风格并存。

二、现代青花瓷的审美特征

自元代青花瓷瓷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瓷器的变形,增加了大件器的成功率,为后来青花瓷瓷发展作了铺垫。现代青花瓷艺术作品,与传统青花瓷瓷相比,在创作形式、表现手法、材质利用方面都有了不少创新变化。青花瓷艺术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由单一的白地青花瓷衍生出数十个品种,但成就最高还在白地青花瓷。与不同的釉色搭配,青花瓷综合装饰的手法可分为:白釉青花瓷、色釉青花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瓷加彩、青花瓷斗彩、影青青花瓷、珍珠釉青花瓷等。其总的特色是釉色的华丽或静谧,光亮或无光的质感映照和衬托青花瓷的纯净与青翠,形式表现或为对比、或为和谐,令人耳目一新。

1、主次分明,层次有序

现代青花瓷瓷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成为极受当前陶瓷艺术创作者追捧的陶瓷装饰形式之一。现代青花瓷可将古老的装饰与流行的装饰同施一器,异彩纷呈,奇妙诡谲,透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可以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图景,如三山五岳,也可从戏剧、舞蹈、儿童题材入画。

在彩绘装饰中包括白地青花瓷和蓝地白花,白地青花瓷是指在生瓷坯上用青料绘画,再罩以透明釉而创作出具有水墨画效果的青花瓷瓷器;蓝底白花是指以蓝色为背景色,留白为装饰图案,从而达到以蓝托白,以暗衬明,靓丽醒目的装饰效果。

2、构图饱满,密而不堵

现代青花瓷通过合理地处理主体纹饰与辅助纹饰之间的关系呈现“构图饱满,密而不堵”的艺术特征。主体配合纹饰是辅助主体纹饰完成画面的纹饰,也可以做单独装饰形成装饰条带,或纹饰层。用以填补和经营空白之处,或交代器物形体线条的转折关系。辅助纹饰是协调各层主体纹饰和配合纹饰之间关系的纹饰,或者是用以增加美感的纹饰,辅助纹饰是各纹饰层之间的分割线、边角和点缀点。

此外,现代青花瓷瓷装饰十分讲究布局、构图,讲究青白相映、疏密相间、虚实相生,尽管其装饰层次多、画面满,有的装饰圈达十几层之多,然而却层层有别,主次分明且浑然一体,使人感到丰富而不繁杂,饱满而又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与形式美感,深受人们的珍视与喜爱。这与我国陶瓷艺术体现出来的装饰美是相通的。这种“装饰”不同于一般性质的表面化与附加性,而是材质肌理装饰、雕、刻、划、印装饰、釉色装饰、纹饰装饰、彩绘装饰与陶瓷造型相融合所呈现的一种特有的、天然成趣的美。

三、现代青花瓷与颜色釉的结合

通过科学配制的青花瓷料,可以人为地控制青花瓷呈色的艳丽、沉着及深浅不同的色调,并能达到呈色稳定的效果。青花瓷色调主要是凝重、浓翠、微泛黑的深蓝色。这为现代青花瓷艺术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如颜色釉在青花瓷画面上可以呈现各种需要的颜色,很多人用“万紫千红”来形容颜色釉,那是因为“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效果”。

如果说传统青花瓷装饰的表现方法是以体现技艺的标准化、完美性,技法功力的深厚为主要目的的话,那么,现代青花瓷装饰则是通过各异的表现方法着重体现现代人活跃的思维方式以及强调作品的设计创作意识,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在青花瓷与颜色釉的有机结合上。青花瓷与颜色釉有机结合堪称“完美搭档,相得益彰。”

由于现代青花瓷装饰艺术中没有为了一味追求技法的精工细作,也未把任何一种技艺的表现方法上升为一种“标准”,因而未造成现代青花瓷装饰艺术走进“唯技术而技术”的死胡同或出现装饰中“千人一面”的现象。在现代青花瓷装饰艺术中各异的装饰方法,众多个性化的表现方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服务的,即表达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意识。颜色釉色彩缤纷,瑰丽多彩,而与青花瓷清新典雅,明丽雅致这种特征呈互相补充的关系,共同为整个画面装饰美服务。因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现代青花瓷装饰艺术展现出与众不同、推陈出新的艺术面貌,从而不断地丰富现代青花瓷的装饰语言。

由于艺术陶瓷器型繁多,装饰手法各异,有开光、折枝、散点和通景等,加之表现内容丰富,如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而且作为主体的艺术陶瓷最重要是要面面观,也就是说一件好的艺术陶瓷,整幅画面的每个角度都有可观之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将其画面铺开来应该是一幅错落有致的完整图画。尤其是山水画,我们在绘制前就要根据坯胎器型构思画面,确定好画面构图布局,定出基本色调,用一种或几种性能接近、色彩各异的颜色釉如画水粉画一般,将主次山峰大块画出,其明暗虚实关系则根据自己掌握的色彩灵活运用。如笔者创作的青花瓷颜色釉瓷瓶《瀑布》,笔者在进行颜色釉青花瓷瓷装饰的过程中,先对所用颜色釉的性能进行全面了解清楚,对其烧炼温度,流动范围,烧成后的色彩效果等了然于胸,再掌握好坯胎上描绘颜色釉的厚薄、浓淡,颜色釉与颜色釉之间的融洽程度,以求达到窑变的最佳效果。画面中的山壑、流水、云霭动静结合,动静相宜,让人产生对山水佳境的徜徉与遐思。颜色釉与青花瓷画面相结合产生浑厚、古朴、妙趣天成的艺术效果。

正如王冕所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青花瓷因其素雅别致成为人们夸赞的特征,如果能创造性地与颜色釉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是对艺术的创新,更是达到神形相融艺术效果的有效途径。

论陶瓷仿古


国人好古,对古器物的仿制从品类上来说,几乎涉及所有现在文物,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铜器、陶瓷、书画等。从时间上来说与真品的出现同步或稍后,不论何种古物的仿制,都经历过由雅士把玩和被商贾利用牟利甚至扩展成为一个行业的过程。这就有了文野之分,为文人雅士仿制前人字画时既要仿得逼真,又会故意留下破绽以示与真迹有别,荣宝斋的“木板水印”既使人领略到原作的风采韵味,但又如实地载明复制的标注。商贾仿制古物的动机和目的却不同,作伪时唯恐仿得不真,怕被人识破,有意掩饰,甚至将荣宝斋的“木板水印”标注剔除后作为真迹倒卖,以获巨利。

陶瓷仿制品的出现可追溯到宋,那时景德镇从工艺上模仿北宋定窑,逐渐形成青白釉自己的风格,入元后随着官窑在景德镇的设立,官窑瓷器处于独尊的地位,同时也烧制着类似前朝的陶瓷产品,如仿哥、仿定、仿汝、仿越等,但都不属于后来所谓仿古的含义。直到明成化年间出现了烧制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底款的青花碗才是仿古的开始,但也不是现今意义上的仿古,那时包括成化、仿宣德完全是后一朝代处于对前一朝代的仰慕与追思。此后,仿前代官窑产品屡见不鲜。清乾隆更是进入到仿制古代瓷器的一个盛期,那时几乎仿遍了前朝各代和各地名窑产品。但在整个封建时代,其陶瓷仿古都是官窑仿官窑,其生产出来的也就成了官窑产品,且都不以牟利为目的,所以那时官窑仿名窑并以此来牟利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摄于帝王的威严,官窑御用器皿的装饰纹样和器型都有定制和年号标志,拿其进行交易,买卖双方都存有极大的恐惧心理,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其次,官窑瓷器的生产受控于朝廷,其产品是不计工本的,这就从源和流上有效地控制了除官窑以外的窑厂无法生产出官窑同样的产品。就是在清乾隆“民窑二三百,工匠人士不下十万”的繁荣时期,也绝不能进行仿制官窑器皿。直到封建王朝覆灭,皇权的结束,商贾直接介入,才有了真正的意义上的仿官窑瓷器,也就是清末民初是景德镇仿明清官窑瓷器和古代民窑瓷器的鼎盛时期。当时全国各大城市的商贾看好古瓷,尤其是官窑瓷器这一新市场,纷纷到景德镇来定烧仿古瓷,并成立专营商号,如北平的德泰祥、天津的同泰祥、上海的泰兴祥等就很有名。德泰仿康熙青花,康熙胭脂水地五彩和雍正的粉彩瓷器,精细乱真程度是当时同类产品中水平最高的一家;泰兴祥仿康熙民窑一道釉瓷器远销海外,曾令中外陶瓷鉴赏家漏眼;同泰祥仿制历代官窑瓷器历史最长,仿乾隆粉彩、永乐甜白瓷器乱真程度高,仿乾隆粉彩葱心绦龙瓶等曾是三十年代古董商当真品出售的抢手货,当时香港和国内各大城市的古董商人买去不少同泰祥仿制的乾隆官窑粉彩瓷。新中国成立后有的流落到博物馆。现在香港、台北出版的文物图录中有的器物,如台北某杂志上一对乾隆官窑粉彩喜鹊登枝蒜头瓶、香港某杂志元青花釉里红八方葫芦瓶等实际都是同泰祥二三十年代在景德镇仿制的。景德镇仿制珐琅彩也很成功,当时仿乾隆官窑珐琅彩蒜头瓶、橄榄瓶、玉壶春瓶就是文物收藏家沈吉甫先生当真品以十万元高价买下的假古董。

这些仿古瓷器都是在有真正官窑瓷器的情况下,依真品仿制而成的,如同泰祥在二三十年代初就从南池子瓷器库找到三尊清乾隆官窑佛像释迦摩尼坐像、观世音坐像、韦陀立像,仿品仿得惟妙惟肖,为鉴古斋周杰臣先生看好,将仿制品全部买下,随即售往日本。在五十年代中期,这些仿制、销售仿古瓷的商店成堆贱价处理可乱真的仿古瓷瓶时,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原先仿制时所用的真正官窑瓷器。

新中国解放后,时代发生了巨变,当时古玩文物包括真正的官窑瓷器,除非运往香港才值几个钱外,在内地己不值钱了,仿制品更是无人问津,制作和经营仿古瓷器己不复存在。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景德镇仿制古瓷在80年代初开始复苏虽然时间不长,但也经历过三个发展过程:

80年代初中期,景德镇仿古瓷主要依据图录画册仿制,也无专业作坊和窑炉,全在家中庭院完成坯胎制作、施釉等工序,后搭窑烧造,品类有仿宋影青、元青花和明清官窑器等。民间对元、明、清官窑瓷器较为陌生,仅从图录中认识并以此为据依样仿制,这就无论器型、釉色、纹饰等方面都无法准确把握和仿制到位。

80年末至90年代中期,仿明清官窑瓷器日渐成熟,外地商贾携真品前来景德镇进行仿制,景德镇本地也出土大量的明、清官窑瓷器,人们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到明、清官窑瓷器的真品,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原来感到陌生的明、清官窑瓷器一下变得真晰起来,景德镇仿明清官窑瓷器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阶段。

仿古瓷器经过数十年的生产和销售热潮,许多购买者和收藏者也开始冷静下来了,即使见到心仪已久的某件官窑瓷器也变得十分审慎小心,不但要请专家鉴定,还要借助现代科学手段检测和理化分析。为应对这种买方市场的变化,仿制者对专家目测鉴定己积累了许多应对手段,如有的仿制者通过用出土的保留有底款的明清官窑残器进行嫁接安装。因书款多在底部,底款和圈足又是陶瓷鉴定的重要部位,即使进行理化检测也是从底部圈足处取样,这样在同一器物上有真有假,类似书画造假中的挖款移贴方法。

陶瓷仿古的生产、销售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价值转移的过程。即:在仿制的同时把古代陶瓷所具有的特殊价值部分体现在复仿制品中,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逐渐认识了古代陶瓷的美学价值,具备了欣赏它的文化素养,并拥有了在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之后丰富文化需求的消费能力。人们抱着玩一玩的态度,只要便宜,并不看重器物的真假。

对故意以假乱真、骗人钱财的文物复制仿古,许多严肃的文物史学研究工作者是持反对态度的。在二三十年代,一些紫砂陶壶艺人同样也曾仿制或伪作了相当数量历代高手名壶及雅玩,流传甚广,其中不少己成为公私藏家的珍藏,造成了紫砂壶史上的极大危害和混乱。许多有识之士多次呼请曾参与仿制,当时仍健在的艺壶陶人站出来予以指认和说明,澄清真相,还历史一个清白。汤临泽先生仿造历代名画几十年,其仿古造假的名画曾屡屡让一些鉴定名家“漏眼”上当,并被博物馆和一些收藏家高价收藏,其中一些赝品还影印出版。解放后,他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曾决定在有生之年把经自己造假的古玩书画——记录下来,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而未了此愿,留下许多难解之谜的遗憾。但愿古瓷仿造者们以汤先生为榜样,做到真是真,仿是仿,不要以假充真。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颜色釉瓷


景德镇烧造的颜色釉瓷,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是瓷都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其红釉光艳华丽,青釉素洁雅致,黄釉明朗清晰,花釉斑驳古雅。而结晶釉则更变化无穷,爆发出大小不一的品花,花团锦簇,光芒四射,其艺术效果之妙是难以形容的。 分类 颜色釉瓷突起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和助熔剂。着色剂主要有含铜、铁、钴、锰等化合物。 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为凤凰衣釉、彩虹釉等等。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工艺 颜色釉瓷是以多种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高温或低温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 历史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钩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禹州所烧造,故名“韵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元以后,钧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州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 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龟裂纹理,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 何谓“祭红”?民间有一传说:有一烧瓷艺人,技艺超群,专为宫廷烧制御瓷。这位艺人仅有一女,名叫继红,天生丽质,父女相依为命以烧瓷为生。一次因皇宫要烧制御品佳瓷,御窑连烧数十窑也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烧成御瓷的窑工全得被杀害,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便以自己鲜血做釉料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色调安定肃穆的釉瓷,继红少女救了父亲和众窑工,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亡,为纪念这位舍身救众的女子,后人便将此瓷称之为“祭红”,改“继”字为“祭”。 祭红制作之难甚于其它颜色釉,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还需掺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但即使样,在采用同一配方时,只要温度、气氛、时间稍有差异,也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瓷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名贵色釉瓷更为名贵。 高温颜色釉绘画是经过高温烧炼下的二度创作,是利用自然界的金属氧化物为色剂,将硅、钙、钾、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科学配置成釉料,浮附在陶瓷坯体上,经过1300多度高温形成的液态玻璃质,其交融、渗透、流畅,形成晶莹绚丽、斑驳厚重的色彩。高温颜色釉瓷的产生过程实属不易,10个陶坯一起放入1300度以上的炉火中烧制,一般仅有2个到3个成品能够完好无损地出炉,成功率仅有20%。 专家介绍,这种通过高温所产生的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被誉为瓷器中“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前几年虽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未盛行,但高温颜色釉瓷被当成“国礼”送出国,因此较早受到世界注目,日本、法国等国的收藏家竞相收藏这种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创新艺术品。所谓“西风东渐”,近几年,这一艺术瓷器收藏领域的“新贵”也为国内业界看好,市场价格一路走高。 高温颜色釉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有人试用装饰。但颜色釉特性各异,要想自如地运用不同的颜色釉,经入窑高温烧制后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需要陶艺家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只有一些勇于追求创新,追求艺术成就的陶艺家才能涉及这一领域。另外,由于难以经受1300多度高温,很多绘好色釉的陶坯在窑内断裂,而即使承受住高温后出窑的陶坯,也有因为经窑变之后“面目全非”,所以幸存下来的优秀作品自然少而价值不菲。

论现代陶瓷绘画


中国传统工艺博大精深,技艺精湛,凝结着高超的集体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优秀组成部分,凭借其丰富的造型、奇妙的釉变、多样的装饰和精湛的绘画技巧,成为文化史上一朵奇葩。

陶瓷绘画是泥、釉、坯、瓷胎、色料、火与绘画结合的艺术。现代陶瓷绘画以特殊的陶瓷材料作为主要创作媒介,在二维的瓷板或三维的器型表面上,运用线条、色彩、形态等陶瓷绘画艺术语言,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表现与构成组合,通过设色、造型等手段在瓷器坯胎上塑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传达创作理念和精神内涵。自清末以程门为代表的皖南新安画派开创了瓷上绘画的新形式至今,瓷上绘画从未间断并延续发展着。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与其它绘画艺术门类同属造型艺术,寻找它们之间形式的普适性,用现代设计中抽象的造型形态元素点、线、面、色彩、肌理及其法则可以全新地阐述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作品的内在形式及其形式规律。同时现代陶瓷绘画有别于其它绘画门类,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这种独特性在于现代陶瓷绘画不仅要受陶瓷“器”的观念和工艺性的制约,还必须根据立体器型旋转的特点,考虑对画面形象的大小、瓷的留白以及画面整体性的把握,也就是大小适合、黑白处理、通景、开光等的特殊形式的认识。时代的发展要求陶瓷绘画表现新的内容,其新的内容也需要以新的形式来表现。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传统陶瓷绘画中单一的中国画审美表现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创作的需要。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创作者通过对陶瓷器型、材料、工艺的充分了解与掌握,对形式法则构成元素的表现以及组合规律的理解认识和审美把握,创作出有意味结构的陶瓷绘画作品,达到瓷与画完美结合的精神自由表现。

陶瓷绘画也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陶瓷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即所谓的绘画主题。陶瓷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艺的体现。陶瓷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依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愈强愈具特色,所以,对陶瓷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然而不同的艺术家对陶瓷绘画语言有着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陶瓷绘画史,青花、古彩、粉彩、颜色釉等绘画形式的出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青花庄重大方,雅俗共赏;古彩色泽坚硬,强烈明快;粉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颜色釉色泽艳丽,五光十色等。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陶瓷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态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艺娴熟。他们擅长表现色彩,注重色彩的表现,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在色彩的表现中,他们很好地运用了陶瓷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瓷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依然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瓷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

陶瓷绘画是以中国画技法为基础,也像国画那样讲究构图,色彩的浓淡,内容的层次与结构,山石的皴法,花鸟松梅竹的勾勒,人物衣褶与神态的表现。陶瓷绘画不像西洋画构图那样以焦点透视来左右整个画面,它在画面上近大远小扩大与缩小全凭作者主观安排,在山上面重叠着画山,后面的树根可以画在前面树的顶上,这些错觉,都视为正常。山水画如此,人物、花鸟画也是一样,画面构图上,景物只随着作者感情抒发需要而任意安排,不受一个透视点制约,习称散点透视。这是一种自由,画家只须注意构图的匀称和装饰效果就可以了,陶瓷人物绘画的画面上,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里出现的人物,比例大小是以其社会地位的卑贱分大小,主人与佣人站在同一空间成了“大人”与“小人”,这不仅是不讲究透视的缘故,更是由于封建社会尊卑思想的反映,使反映真实生活的民俗画,变成了庙里壁画那样,画面上出现的这些物象,其组合聚散,是由作者主观经营,物象间的相互距离和遮掩,没有什么透视法则来左右整个画面,容易发生互相孤立,少遮掩呼应,缺少景深感,这些是它的弊端。

然而事物总是有其利弊的,以中国画为基础的陶瓷绘画,不讲究透视规律,但可以上下左右,不受时空制约,任意挥洒,使创作有了更大的自由。一幅瓷板中堂可以画出山外有山的境界,一件瓷瓶可以画成长江万里的景色,但画一张桌子常常使人感到近小而远大,而显得不太顺眼。画者习惯从自己的视界出发,把视野理解为越远越大,一览无余造成近小远大的错觉了,因此,国画的散点透视,是一种以作者为中心,不固定在某一个点上出发,任何角度都可以反映山川的面貌,这与西洋画发展到抽象派后所说的三度、四度空间有异曲同工之致。所不同的是国画还是以具体的形象让大家看懂和理解,抽象画则不然,它不考虑这一点,作者只管抒发自己的感慨,不考虑任何具体形象的刻画,仅是表现而已。由于中国画夸张乃至变形总不离其根本,所以有些喜欢写实的画家便可以汲取西洋画透视法的原理,在前后遮掩的关系上更符合生活常理。我觉得陶瓷画面中没必要有一个透视散点,这会失去我们原有的传统和风格,但在部分明显不合理的近小远大的所在,作合理的调整也是可取的。因为陶瓷绘画不讲究焦点透视,表现聚散藏露较之西洋画就相形逊色。“藏”与“露”往往牵涉到物体间相互遮掩关系,产生透视景深感觉,尤其“藏”能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和魅力。所以,画家的才华不仅表现为会“露”,更主要的是表现能“藏”。这“藏”是更好地显示“露”。只“露”不“藏”,显不出丰满,只是一览无余。有的画面,画得很多,只有繁复而无丰满之感,相反有些画面并没画太多的东西,反而感到是无限的丰富,这就是因为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藏”的效果。齐白石画虾,从不画水,而虾在水中活动的情景宛然如实,不仅水的透明度,而且水的阻力、压力都能感觉出来,也就是凭借虾体墨色的浓淡变化和须、足等在水中行进、跳跃时所特有的情状来体现的,似这样的“藏”,当然就是作品的重要内容;又如空气,本是无形无色,可以说是大自然的“藏”,但它却又充塞于整个苍弯。当它运动起来,展现力量的时候,则摧屋拔树,山崩海啸,其力度何止千钧。如果表现在画面上,通过枝干、花叶的倾斜、摇曳等形态,同样可以领会它的存在,甚至还似乎听到呼呼的风声。所以“藏”的作用不可小觑,“藏”的处理不可轻率。“藏”是一种艺术的减法,是减去一切多余的形象,而又要产生更丰富、更突出、更无垠的感觉,这就要靠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擅于取舍的魅力。一般画家都是在画面的主要部位画上主要物象,主体突出,使欣赏者一目了然。而任伯年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最生动的物象掩藏在花叶、树石的背后,也就是不起眼和不惹人注意的部位。这种欲擒故纵的“藏”达到酣畅的“露”,实在比将主体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高明得多,巧妙得多。一幅画“藏”得巧妙否与画家的人品有着密切联系。“藏”是含蓄,是深沉的气质在画面上的反映,是画家外功夫及自身修养的流露。所“藏”之处绝不是与画面无关的白纸,而是作者诱导观者神游遐想的重要基因,是作品容量最富蕴涵的部分,因而也是最能体现画家才识情性的部分。凡此种种,一句话,一切布置都要见其天然本性,不可因奇求奇,强扭硬掐,繁雕褥琢。通过以上论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看到构图的“藏”与“露”在陶瓷绘画中的重要性。

伴随着时代发展,现代陶瓷绘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装饰艺术,它也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从产生到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体现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