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逝辉煌不在 汀溪古窑期待保护

昨天我们栏目报道了,一位美院教授经过10多年的研究、实验,成功复制珠光青瓷的故事。其实珠光青瓷的老家就在厦门同安的汀溪镇,如今原本兴盛的汀溪窑早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从遗址现场残留的瓷片找寻古老的厦门制瓷文化的印记。

穿过灌木丛中的小路,走下高高的堤坝,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的洪树德教授带我们沿着汀溪水库堤坝寻觅珠光青瓷遗迹。走在水库南侧的小山包上,洪老师显得有些无奈,因为脚下踩的都是曾经在古代名扬天下的珠光青瓷。时间在这些残缺不全的珠光青瓷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土,如今它们只能面对一池清水回忆着千年前的繁盛。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教授 洪树德:珠光青瓷就是日本有一个茶的祖宗 叫珠光 他很喜欢同安汀溪窑的窑口 所以日本就把它叫珠光青瓷 其实就是我们汀溪窑的窑口生产的

内刻卷草,间加蓖点纹、篦线纹,珠光青瓷以其温润如玉的色泽以及简约明快的艺术感染力,据说在当年是名扬海内外。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教授 洪树德:镰仓 也就是跟南宋同年代的日本(朝代) 它那边沉船也挖出很多古瓷下来 也是珠光青瓷+我们看到一本茶文化(书籍) 日本文化的概论 它就需要 喝茶要看茶汤+珠光青瓷喝茶 茶汤的颜色就是绿中带黄 颜色非常漂亮

从这方圆几平方公里 漫山遍野的珠光青瓷碎片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 当时汀溪这一带珠光青瓷产业是何其的发达 但是到元末的时候却逐渐衰落 直到失传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教授 洪树德:因为清朝 在清朝比较喜欢青花+销路一直减少 慢慢没落了+历史记载就是到元朝+之后到清朝就一直没落下来

1956年,工人们在修建汀溪水库时,意外发现了汀溪窑址。1961年,这个窑址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洪老师根据残留的窑基、窑墙预估,这里至少曾经有7、8个窑身产瓷制陶。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教授 洪树德:窑头 窑中跟窑尾 烟囱 窑头它是预热带 先把火慢慢在窑灶里面烧 烧到一定的温度 再第一目 第二目 第三目 第四目 一直往上烧,余热都能利用起来 没有浪费 所以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

而如今,在曾经繁盛的汀溪窑遗址,我们只能找寻到一条覆盖了水泥保护板的残缺窑尾。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教授 洪树德:这两年我来了一次 瓷片就少了很多了+有很多人到这边来捡破瓷片 已经毁坏很多了 这个是应该很好地保护起来

相关阅读

期待再放光彩的山西古瓷


白地赭粉花双鱼纹盆

黑釉红绿彩玉壶春瓶

赭地黑彩诗文虎枕

近日,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北京中艺艺术基金会等主办的“晋善晋美·三晋窑火——中国古代山西陶瓷特展”在北京举行。据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张瑞鹏介绍,这是首次在北京举办的山西古代陶瓷大展,希望通过该展能让世人了解山西古代陶瓷的辉煌艺术和科技成就,期待山西古代陶瓷能在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中国陶瓷史上得到全新的定位。

20多年文物搜集准备

展览现场,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130余件(套)山西古代陶瓷精品,据悉,这些古瓷全部来自望野博物馆的收藏,贯穿宋、金、元、明、清数个朝代,涵盖了从北向南大同窑、怀仁窑、介休窑、霍州窑、长治窑等众多窑址。透过这些造型迥异、古朴质美的瓷器,观者可以感受到12世纪到19世纪山西窑业兴旺的历史风貌。据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介绍,这是第一场关于中国古代山西陶瓷的大型专题展览,首展于今年6月在深圳开幕,吸引逾3.2万名海内外各地的陶瓷学者和瓷器爱好者参观。

山西是中国文明发源地之一,文物资源丰富,陶瓷烧造历史悠久,历代窑址众多,何以今天人们才得见这山西古代陶瓷“第一展”?古陶瓷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在现场观展时表示,长期以来,学术界都把山西陶瓷置于“华北地区”陶瓷体系的概念之中,没有做过规模化、系统化的梳理,而以往从单件的作品中也无法明确山西陶瓷的风貌。

“磁州窑是我国宋、金、元、明时期华北地区极其重要的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山西陶瓷都同河南陶瓷一起被笼统地列入磁州窑系。”20多年前,阎焰到山西去做文物调查和收集工作,他发现山西陶瓷有其明确的地域性和特异风格,但却一直不为世人所关注,从那时开始,他就注意收集此类有明显地域风貌的陶瓷。3年前,他在山西晋中和文物界朋友偶聚,谈起山西古代陶瓷应该自成体系的话题,大家提议,由他来策划一场山西陶瓷的特展。

当时,不少海内外研究磁州窑系的专家肯定了办此特展“有创意、有意义”,但同时也觉得“难度太大”。2011年冬,阎焰参访冲绳“琉球古窑”时,路过日本大阪,和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学艺课长小林仁交流展览思路,小林仁认为,办山西陶瓷特展是对古代陶瓷研究的一次创建,但是材料收集太困难了——一方面是要做细致的材料比对和文献分析,而长久以来,学界始终在磁州窑系大框架中徘徊,尚未有人对山西陶瓷进行过系统的筛分研究;另一方面是实物太少,即使是山西省内馆院对本地古代陶瓷的收藏也并不多。

而让阎焰底气十足的是,经过多年的文物收集,望野博物馆馆藏的山西古代陶瓷数量已有数百件之多,在对山西古代陶瓷材料的占有和对实物的掌握方面,走在同行前列。展览开始酝酿后,他还专程拜访了宿白、耿宝昌、水既生3位中国古陶瓷权威,和他们细致研究探讨了展览思路和学术判断,获得他们的支持。“万事皆怕有心人,我们一直注重文物材料的收集,却在无意识中为展览作了最深层的准备。”阎焰总结说。

蒙尘明珠展现率性之美

由于山西古瓷长期未被细致分离、单独研究,所以目前首要的就是对山西古瓷进行辨析、厘清,用阎焰的话来说,“三晋窑火光芒夺目耀眼,不应为世人遗忘,使明珠蒙尘”。而从此次山西古瓷的集中展示中,陶瓷研究者和细心观众也能够看出山西陶瓷的特点。

“比如展品中有许多小口罐,它的上端有一个粗厚的梯形口,山西地势崎岖不平,有了厚实的梯形口,人们可以用绳子把陶瓷瓶罐系起来携带,盛放酒、醋等液体,陶瓷也不易因运送而受损。而河北河南地势平坦,方便车载运输,所以平原地区的陶瓷便没有这个特点。这正是古代工匠实用化处理的聪明之处,也是我们从功能上辨析山西陶瓷的特点。”阎焰告诉记者,从表象上看,普通观众可能一眼分不出山西陶瓷和其他地区陶瓷的区别,但实际上,山西陶瓷的造型、釉色、纹饰、工艺等均有其独到之处。如一件白地赭粉花双鱼纹盆,这种粉色工艺的使用多见于介休窑,是山西窑场独特的装饰技法,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山西瓷器大量以煤烧制,不同于南方的以柴烧制,山西出土瓷器明显带有北方风貌,窑工技法精妙,如一件金代长治窑黑釉红绿彩玉壶春瓶,圆腹长颈,通体黑釉,釉面施白色化妆土粉,在白粉表面勾绘红绿彩,这种技法于12世纪时在北方窑场出现,是当时窑场工匠的创新。

山西陶瓷还有可贵的率性之美。阎焰指着一个产自大同窑的黑褐釉贴草叶纹缸说,窑工们会在施釉时随手用花叶遮盖,在釉干之前,把花叶从陶瓷上再撕下来,这样,树叶纹理就会留在陶瓷上。“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所以这些陶瓷也各不相同。一些窑工还把剪纸贴上去再撕掉,让剪纸之美与陶瓷之美相得益彰。”他很喜欢山西陶瓷中的老虎枕,其中一件赭地黑彩诗文虎枕,枕面还有两句诗:闲吟古调敲龙角,醉卧青山枕虎腰。“陶瓷虎枕是流行于金代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生活用具。”阎焰说。

期待山西古瓷得到“全新定位”

在一次比对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乾隆御题瓷枕和山西陶瓷时,阎焰发现山西古瓷被“误会”已久。该瓷枕烧制于宋金之交,枕面饰珍珠地,乾隆非常喜爱,所以当年命造办处玉工把一首御题诗琢刻上去,“瓷中定州犹椎轮,丹青弗藉傅色纷……”由诗可知,乾隆认为这件瓷枕出自定窑。然而,经过阎焰和陶瓷专家细致地和窑址标本比对考证,确认这件瓷枕并不是定窑产品,其真正出处是山西介休窑,其珍珠地刻痕非常深,颜色也深,并非用定窑特色木制工具戳印出的,而是用一种金属管扎刻出来的,而这一工艺恰恰是介休窑特色。

“根据《宋会要辑稿》,当时中央政府一次在山西介休洪山窑场收税700多贯,在河北定州窑场收税800多贯;我们都知道定窑闻名天下,而从交税额来看,两地窑场几乎相持,以此可以推断,当时山西窑场的规模也很可观。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山西目前几乎已经没有窑场,但我相信山西古代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一定有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阎焰告诉记者,虽然山西古代陶瓷的存量究竟有多少如今无从考证,但随着学术界、收藏界对山西古瓷认知日渐清晰,会有越来越多的山西古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他也希望,山西古代陶瓷能够就此得到全新的定位,不再被混入河南、河北窑系。

瓷画艺术期待正名


青花堆白《泽乡天伦图》王步作

高温颜色釉《望月》潘寨民作

进入2016年以来,“瓷画”一词频频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今年陶瓷学术理论界最为热门的词汇。透过热词,我们不妨了解一下瓷画的历史和现状。

瓷画的产生及兴起

中国古代的文人们擅长诗词歌赋,精通绘画、音乐、书法,在他们的心中,有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山水。古代的陶瓷工匠们也有属于自己心中的花草与山水,唐代、宋代的北方南方许多窑口的陶瓷器皿上,出现了通景式的绘画形式,如磁州窑、吉州窑瓷器等。到了元、明、清时期,通景式绘画已成为十分普遍的表现形式。这正是中国瓷画的启蒙和起源。

鸦片战争以后,一批新安派文人画家在景德镇建立了瓷上浅绛彩的陶瓷绘画形式,“瓷画”一词才真正为人们所熟悉。这种以艺术家主体创造意识为主导的艺术形式,把器皿和瓷板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个新突破。到了民国时期,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大批艺人和画家,更是将中国传统文人画直接在陶瓷上加以表现,完成了中国陶瓷绘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探索,中国陶瓷绘画不但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系统,而且其特殊的表达方式是国画、油画无法取代的。瓷画艺术语言系统的建立,为瓷画的发展迈出了重要步伐。

瓷画的身份之争

瓷画自出现至今,其身份归属问题一直含糊不清。有人主张完全属于绘画,更多的则认为属工艺美术范畴。把陶瓷绘画纳入工艺美术范畴,是沿袭上世纪5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一些艺术前辈们的文化判断,他们的认识基础据考证又是源自日本的陶瓷文化。

对这种归属,当代陶瓷界许多专家、教授则不认同。他们认为,中国瓷画在16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比毕加索在20世纪30年代在瓷上绘画早了80年左右。希腊人把制陶技术和器皿上的艺术表现视为重要的审美追求载入史册。中国工匠们的艺术创作,由于既无翔实的史料记载,更无理论构建和支撑,以至于自近代以来,诸如陶瓷绘画等多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仍被文人们纳入工艺美术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中国文人的偏见和歧视,导致只能造就工匠而难以造就艺术家,因而陶瓷绘画长期被排挤在主流艺术之外。这也是一些艺术前辈们在面对一系列新概念时,常常不敢有一个公正、公允、客观的文化判断,甚至丧失了“自我”。

绘画,突出的是画家的主体意识。新安派文人画家们在景德镇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建立了瓷上浅绛彩的陶瓷绘画形式——“瓷画”。这种以艺术家主体创造意识为主导的艺术形式,是陶瓷绘画艺术的一种全新突破。放眼当今瓷画界,陶瓷绘画所形成的艺术综合表现力,无论是语言形式表现的丰富性、色彩表现的多样性,还是各种材料质感的丰富多样性等方面,都是中国陶瓷艺术中极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在继承新安派浅绛彩、“珠山八友”粉彩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因此,我们站在艺术发展史的高度可以断言,为瓷画艺术正名,或将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

瓷画艺术正春色满园

中国不仅是陶瓷文化大国,也是世界陶瓷母国和陶瓷文化输出大国,为世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中国的陶瓷绘画由于工艺的日趋完善,其艺术的综合表现力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景德镇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从事陶瓷绘画创作。

目前的瓷画艺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釉上绘画艺术,以粉彩、新彩绘画为代表;二是釉下绘画艺术,以青花、釉里红及釉下五彩为代表;三是色釉窑变彩绘画艺术,这种新出现的绘画艺术,以工艺表现上的突飞猛进和丰富多彩,预示着色釉瓷画艺术表现的高峰即将来临。目前,釉下瓷画、釉上瓷画和色釉瓷画的综合表现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瓷画艺术正满园春色。

模仿是艺术学习的起点,创新才是艺术的归宿。新出现的色釉瓷画,有一种更为纯粹的瓷画艺术语言,它的厚重、晶莹剔透、极富肌理变化的窑变效果,以及长时间腐蚀不变的色彩,将把瓷画艺术带进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作高峰。如今,中国的瓷画早已走向世界,并为世界各民族人民所接收,成为世界艺术语言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欲重建文化大国,作为陶瓷母国,当务之急是主动占领世界陶瓷艺术的高地,争夺瓷画艺术文化的话语权。确立瓷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使之与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并驾齐驱,走上全新的快速发展之道,应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需要或一种必然。

陶溪川


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项目是一个以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运作主体,集现代服务业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65亿元,计划用地240公顷,其范围以朝阳路至珠山路东西方向延伸为轴线;以为民、宇宙、雕塑、景陶、建国、艺术等老城核心地段六家城市老工厂为依托,构建“陶溪川”、“学生村”、“窑作群”、“红店街”四大板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项目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要求,遵循“工厂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环境营造”的原则,抢救性保护文化遗产,建设七十二坊陶冶图全景客厅,陶瓷工业遗产活态博物馆,学徒传习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展示场所,建造精品酒店、咖啡馆、美术馆,引进时尚品牌,导入现代经营理念,着力打造一个国际范、强体验、混合业态、跨界经营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秉持“开创一个创意时代,搭建一个战略平台,创造一个艺术殿堂”的战略理念,开创“陶瓷+X”的复合发展模式,打造全业态、全产业链的文化体验综合体。

项目以建成“世界艺术创意交流平台、国家文化复兴先锋示范区、江西特色旅游目的地和城市工业文明保护典范”为战略定位,力求达到“保护文化湿地,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城市建设,集聚八方人才”的目标。同时项目还涉及到项目核心区老工厂棚户区5800户的搬迁改造,所以它又是一项民心工程和惠及民生的公益事业。项目工期约为5年,预计建成后将催生形成一个300亿元规模的特色文化产业带。

陶溪川活动

陶溪川夜景

千年窑火不熄,官窑的辉煌


明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梅瓶

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以生产“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而享誉海内外,元明清皇家在此设置官窑的时间就长达600年之久。景德镇的官窑瓷器,成为灿烂的中国陶瓷文化中最辉煌的一页。

景德镇从汉代就开始烧制瓷器。北宋年间烧制出了青白瓷后,开始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从元代起,朝廷正式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烧制成功了著名的青花瓷器。明清是景德镇官窑的鼎盛时期,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在景德镇开设了御窑厂,并专门派太监到景德镇督造瓷器,相继创造了绚烂的釉上彩绘和彩釉瓷,还有清新优雅的永乐宣德青花,釉下釉上互相辉映的成化斗彩,以及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等。清代景德镇又烧制出了闻名遐迩的五彩、粉彩、黄彩、珐琅彩和各种名贵色釉。

要想烧造出精美的瓷器,熟练的工匠、优质的瓷土和釉料都是不可缺少的。官窑以皇家的名义,独占了这些资源。明代把具有生产技能的瓷工编入“匠籍”,要求他们4年一轮地到官窑上班。另外一些数量较少的绘画艺人和烧“龙缸”的大匠,也被官窑雇用。明代景德镇的优质瓷土也被官窑独占,称为“官土”,民窑无权使用,只能采用较次的。当官土日益减少时,官窑还想再占其他地方的瓷土,曾经引发过官民之间的严重争执。明代生产的主流瓷器是青花,但最好的青料也被官窑独占,由外国进口的回青,只准在烧造御器时使用,民窑只能通过各种非法途经获得一点高级青料。民窑生产瓷器的品种、式样甚至颜色,也处处受到官方的限制。《明英宗实录》记载,“禁江西瓷器窑厂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于各处货卖,违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戍口外”,“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

官窑生产的瓷器,只供宫庭使用,除了由帝王赏赐之外,即使是最高贵的王亲国戚,也不能从御窑厂得到瓷器。《明实录》记载,宣德二年:“内官张善伏诛。善往饶州监造磁器,贪黩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馈同列。事闻,上命斩于市,枭首以殉。”宦官张善就因为将官窑御用器“分馈同列”而掉了脑袋。

官窑的辉煌,还与当时皇家对高雅精致瓷器的热衷和喜好分不开。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就是一位既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又善于绘画的帝王,尤其对景德镇御厂的生产相当热心和执著,特别是对小巧精致的工艺品情有独钟。他的审美情趣和个人喜好直接影响到御窑厂的生产,于是,成化官窑烧造出了瓷质精美、彩饰优雅、小巧别致的斗彩瓷器,成为明代官窑之冠。清雍正皇帝也是一个超级“瓷器发烧友”,皇宫密档中有多份他的御批,对瓷器的样式、纹饬、色彩多次提出具体的要求。一些督窑官也以不耻下问的态度,潜心瓷器制作,着意创新,督造出了精美绝伦的瓷中精品。

官窑烧制皇家瓷器不惜成本。它烧制100件相同的瓷器,只有4件是贡品,所剩下的贡余品、试验品、废品甚至超过皇帝需求的合格品等全部打碎并就地掩埋,保证了皇家御用瓷器的完美无暇。

《萧山古陶瓷》一书展现了萧山辉煌的陶瓷历史


日前,浙江萧山博物馆编著的《萧山古陶瓷》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图册精选了萧山博物馆馆藏和从民间征集的237件珍贵古陶瓷的图片,是萧山第一部文物专题类的书籍。它展现了萧山作为中国瓷器发源地之一的辉煌的陶瓷历史。有业内人士说,县区级的博物馆出版如此厚实的古陶瓷图片书籍,在全国实属罕见。

字串9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象征。考古资料表明,萧山制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时期。早在商周时期,原始瓷与印纹硬陶的窑址就比较集中地分布在萧山、绍兴等地。因此,“萧山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之一”这一论断,在全国的文物考古界已属定论。古陶瓷文化是萧山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德-化-陶-瓷-总-站

萧山博物馆馆长施加农是《萧山古陶瓷》一书的主编。他认为,萧山能够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之一,是有历史渊源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募兵勇制兵器灭吴,将老百姓的金属器具收缴一空,动员百姓尽量使用陶瓷器具作为生活用品,客观上促进了陶瓷业的迅猛发展,使越国成了中国瓷器的发祥地之一。

字串9

收集在《萧山古陶瓷》一书中的237件珍贵古陶瓷图片,既有萧山出土的文物图片,也有博物馆在民间征集的珍品图片。这些古陶瓷都属于国家三级以上文物,上至新石器时代跨湖桥文化时期,下至唐宋时期。收入最多的是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印纹硬陶,西汉时期的原始瓷器,东汉时期的成熟青瓷。这些陶瓷都是古陶瓷中的珍品,许多为国内少有。字串4

字串6

施加农说,萧山作为中国瓷器发源地之一的古陶瓷历史,非常值得萧山人骄傲。出版这本书就是希望让大家了解萧山古陶瓷的辉煌历史,进一步发掘这个文化瑰宝。

嘉峪关市举行古韵雄关再现古陶瓷文化辉煌展活动


5月18日是第37个国际博物馆日。由嘉峪关市文物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古韵雄关·再现古陶瓷文化辉煌展”和“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在亲水湾小区举行。

市委书记郑亚军,市委副书记、市长柳鹏出席活动并为我市首家民间博物馆——雄关博物馆揭牌。

副市长常守远为活动致辞。他说,此次活动是嘉峪关市深入贯彻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具体体现,更是激发城市文化活力,彰显地域文化魅力,促进嘉峪关市民间收藏文化蓬勃发展的有力举措。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和研究保护、开展社会宣传教育的专门机构,传承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给人的不仅仅是藏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在无形中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底蕴,它也是市民、游客认识城市历史、感悟城市辉煌的窗口,更是中小学生丰富家乡历史文化知识,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理想场所。此次活动的开展,将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文化素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嘉峪关雄关博物馆馆内藏品囊括了敦煌佛教文化、嘉峪关长城文化、玉门火烧沟、四坝史前文化的艺术精品,具有独特的丝路文明和地域特色。并有玉器、书画、铜器、陶器等各类杂项艺术品,尤其是馆内拥有100多件国家级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博物馆的成立为我市搜集富有西部特色的艺术藏品,研究、整理、传承和保护西部文化艺术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搭建了一个大平台。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勇,市政协副主席李玉杰及原市人大常委会正地级干部、市文联主席郭成录等出席仪式。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