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祥云”的成长史

云纹,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纹饰图案中喜闻乐见的一种吉祥图案,古人有“平步青云”之语,寓“高升”。又因其形似如意,又有吉祥的寓意。古人之所以对云有那么多的联想,还是基于那个时候的人们对“天界”,对“神”的向往,想知道云之上有什么。又因“云”看得见,却摸不着的那种特殊性,使得人们对这一物质赋予了更多的情结。

云纹这一“简单”的图案纹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其本体得到不断的丰富。每个历史时期的云纹样式,都融入各自时代的不同风貌。中国云纹艺术也因此显出它的博大精深,散发着无限的魅力。

云纹虽然简单明快,但在建筑、服饰、器具及各种工艺品上被广泛装饰,它产生在远古,其产生应该与近现代古文字学中的金文和甲骨文对“云”象形字的写法有不可忽视的关系。云纹形态多样,有十分抽象规则的几何图形,也有生动形象的自然图形。

自然界中到处能看到螺旋和涡卷的形态,足以使古人将线条按照弧形描绘成弧线,像云状逐渐扩展。古人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对云和雨决定收成的影响产生期盼,使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对之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云纹的产生是人类怀着对生命诞生的崇拜,对死亡的畏惧,而祈祷生命无限延续的图腾纹样。

半山类型旋纹罐

原始彩陶上的旋纹是十分典型的抽象几何纹,这类简单纹饰作为远古的文化遗存,是否对“云”有指证意义,现今还无法断定。仅从形态来看,似乎可看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旋纹与商周云雷纹、先秦卷云纹、楚汉云气纹,有着一种承继关系。但人们一般把商周青铜器装饰的云雷纹,视为云纹的早期形态。在云纹的发展历史中,云雷纹具有重要的意义。

战国云气龙纹镜

最开始的云纹简单,主意不主实。之后因为年代的更替,逐渐由简单向繁复,写意向写实发展。

商周时期,由远古最初的曲线“云纹”逐渐发展为以直线表现的云雷纹。先秦在云雷纹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构形元素的“简化”和结构模式的“打散”,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形式,简化的卷云纹也从此成为后来云纹形态演绎普遍采用的定型化元素。到了楚汉时期,云气纹的秩序感逐渐增强,图案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在器物上的表现,也逐渐规范化。汉代云气纹还出现了“云尾”,云尾在纹样构成中起着加强力量和速度感的作用,增强了汉代云气纹特有的一种气势。这时云纹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陶器上的云雷纹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云气纹的雄浑气息,在流云纹上得以继续保持。作为中国云纹意向最透彻也最简洁的阐释,流云纹把自云雷纹以来的云纹“简化”到极致,这也使得魏晋南北朝的装饰空间呈现风起云涌、情驰神纵的生动。

汉代云气纹

隋唐是朵云纹盛行时期。宋代云纹在总体上依然承袭朵云样式。元代朵云纹却呈现较强的组合感。唐宋以来,顺应时代的审美要求而日趋丰富的装饰元素,朵云纹的架构有些超负荷。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叠云纹在朵云纹的基础上产生了,叠云纹是一种呈面状展开,铺张、繁复的云纹类型,它一般由层叠茂密的勾卷云头,加上弯转曲折、流动通畅的排线云组合构成。

唐朝云纹蝙蝠葵花铜镜

云纹形态的整体演变趋势呈现为,在原有的基础上结构日趋复杂、造型日趋丰厚、形象日趋细腻。这些可以直接概括为“精致化”,这也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为满足自身审美需要所作的不断努力。艺术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日益增进的审美经验和表现要求一旦到了一定程度,便会突破原先的形式构架去寻求适合自己的表达形式。

其实云纹就是线条,它是阴线纹,阳线纹,阴阳线纹和粗细线条混合表现出来的一种近乎规则又不规则的图案。其实在中国云纹体系中,如意云纹是最具抽象品格,又广受大众认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云纹。

战国至汉魏时流行瓦当上装饰云纹

云纹在服装上面的表现,是在布匹图案织造很发达的条件下才出现的,是指不同深浅层次过渡自然的花纹,但是在秦汉时期,云纹是由带麻点的云纹钉敲打出来的。但是在明清织造中,云纹被运用在朝袍补服之上。特别是和龙纹组合,格外彰显皇家之气。

清代云纹漆器

清代云纹漆器

宋元剔犀云纹葵瓣式盘m.TaoCi52.com

剔犀如意云纹方盘

云纹漆器是在汉代开始的,汉代以轻盈、精巧、别致而著称的漆器工艺达到顶峰。其工艺制作精密,装饰纹样主要也是由舒展、流动的云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来装饰,但最多的还是云纹。

唐乾元重宝钱

云纹在唐乾元重宝钱背上多见,云纹是由云头和云尾组成。

北宋磁州窑绘云纹瓷枕

青花云鹤纹大盘

清光绪青花云龙纹大盘

清雍正青花凤纹盘

清光绪青花矾红描金云蝠纹杯

云纹成为陶瓷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在唐代就应用很广泛了,多作为辅助纹饰出现在器物口沿、足胫等处。表现方式有暗刻、绘画、堆塑等,且多与龙、凤、蝙蝠等动物组合而成,如云龙、云凤、云蝠、云鹤等。

宋代定窑白瓷、元代磁州窑瓷器及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红釉、白釉等器物上均有云纹装饰。明清时期各地窑口瓷器上也多用云纹做装饰,且形式多样,如灵芝形云、如意头云、风带如意云、蝌蚪形云、“壬”字形云等。明嘉靖时期,因为皇帝的原因,多见云与仙人组成仙境缥缈,云雾缭绕的画面。

此时,云纹在图案的装饰上,一改商周云纹中心对称的组织形式,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出现,形成了活泼的云纹图案。其特色是用流动的弧线上下左右任意延伸,转折处线条加粗,强调了动态线,丰富了形象。

永乐宫壁画的云纹图案

绘画上的云纹图案

这类自由式的云纹图案别出心裁的构思和表现手法,属于大胆的艺术夸张,别有风趣。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所绘形象,身着的衣服图案是"s"形云纹。这种"s"形图案具有左右上下互相呼应、回旋生动的特点。其线条粗细搭配、大小穿插,在对比统一的图案形式美法则中,有了新的创造。汉代的织绣工艺表明,这一时期是我国染织史上第一个兴盛期,织物品种与纹样布局都达到了很高水平。由此可见,汉代云纹图案在此时有了新发展,即在上下左右任意延伸的线条中产生了虚实相间的节奏,又以自由延伸的"s"形骨架表现一种大气、协调的美感,为后期的艺术造型设计奠定了基础。

祥云火炬上的云纹装饰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服装上的云纹

古代云纹在当代社会也是极受重视的,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就有很好的见证。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图案“凤纹”


“凤”又称“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百鸟之王、四灵之一。通常人们把雄鸟称为“凤”,雌鸟称为“凰”(古时为“皇”)。传说中还有一种“鸾”,因是雄性凤凰,所以有“鸾凤”之称。凤是古代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民间将其形容为“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凤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 陶瓷上的凤纹装饰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到六朝时期,是凤纹的孕育和产生时期,唐代到清代是凤纹的发展时期。最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有简单的鸟纹形象。 秦汉时期,建筑用陶瓦上多出现朱雀纹,凤的形象从那时开始趋于明确。瓷器上的凤纹装饰出现于唐代。这时的凤纹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和越来越美丽的形态变化。唐代凤的形象与高冠长尾的孔雀并成定式。

宋代凤多与牡丹相配,形成凤衔牡丹、凤穿牡丹等纹样。唐宋时期,凤纹的装饰大多采取刻花、印花的技法,到元明清时期,彩瓷成为中国瓷器烧制的主流,凤纹的装饰由刻花、印花变为以笔绘为主,大量形美色艳的凤纹在这三代瓷器中出现。 与龙纹类似,凤纹的形象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特点,充分表达了人们的理想、追求和意愿。商周时期,凤被看做一种神鸟。这时的凤纹几乎都呈花冠状,丰满的翅膀和长长的尾羽、宽大有力的爪,显示了奴隶制社会的等级森严、风气凝重和当时的审美情趣。 秦汉时期,除描绘凤凰形象以外,还有朱雀、鸾鸟、赤鸟、长离、鹏等各种神鸟,形象大同小异,都是凤鸟的变体和异化,是凤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凤纹的形式特征在汉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由于当时佛教盛行,凤鸟形象被注入了新的精神理念。装饰题材扩大了,花卉缠枝纹样被广泛应用,凤多采用在清新的花卉图案之中展翅飞翔的形象。 唐朝凤纹的造型更加“鸟体”化,常见成双成对的“鸾凤”,和鸣祝颂,象征着美满幸福。这与盛唐的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宋元两代,凤纹大量出现在瓷器上,如宋代江西吉州窑凤菊纹瓷枕、元代青花的各种凤纹罐和凤首壶等。 到了明代,凤纹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造型,无论在圆形、方形还是其他形状的器物上,纹样构成都各具其内在形式,而凤纹的共性形态也进一步规范化。 清代饰以凤纹的瓷器较明代增多,而且画法风格各不相同,按纹饰的组成分成双凤、团凤、夔凤、凤凰牡丹纹、龙凤纹等,此时凤纹基本上贯穿整个时代的瓷器生产,并多出现在官窑制品上。其代表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皇权的象征。

陶瓷的吉祥图案及寓意


陶瓷吉祥图案

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吉祥文化史。元以前的陶瓷胎装饰是主要的装饰手法,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吉祥造型。到了元明清时期,釉装饰取代胎装饰成为主要的装饰手法,随之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吉祥图案,这些图案集中反映了人类的各种欲望,从祈求健康到延年益寿,从子孙满堂到家族繁衍,从升职加薪到加官晋爵,从年年有余到金玉满堂,从安居乐业到科举高中,从爱情如意到夫妻和谐……无不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今天,当我们把这些绘有吉祥图案的陶瓷艺术品摆放在家中或办公场所时,首先要对各种吉祥元素进行解读。

陶瓷的吉祥纹饰表现手法灵活多变,有的取其谐音,有的取其寓意,有的取其图像。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天下万物各有寓意,如苹果代表平安,象征爱心;牡丹代表荣誉,象征富贵;石榴五月开化,代表多子;桃为五木之精,代表福寿;鹌鹑雌雄形影不离,双双觅食,比翼翱翔,代表夫唱妇随,家庭和谐;喜鹊鸣叫,预兆吉事将到;蝙蝠代表多福;鸳鸯成双成对,象征爱情;鹿代表禄位;游鱼象征富足;燕子代表友谊;蜘蛛象征喜从天降;灯笼象征兴隆;狗代表忠;象代表万象更新;马代表义;羊代表孝;风筝代表五谷丰登;白头翁象征白偕老;荷花代表出于污泥而不染;梅花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和平、顺利等等。

常用谐音寓意吉祥

陶瓷的吉祥图案还经常出现佛家八宝和道教八仙的图案。道教的八仙是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仙仰望寿星图,称为“八仙仰寿”;八仙向西王母祝寿图,称为“八仙祝寿”;八仙与古松仙鹤在一起,其吉祥寓意是“群仙拱寿”。另外,八仙所用物件葫芦、扇子、玉版、宝剑、荷花、花篮、箫管、渔鼓等称为“暗八仙”,亦称“八宝”,此八宝用于吉祥图案中,有祝福长寿的寓意。

用谐音寓意吉祥是元明清陶瓷吉祥图案的常用手法之一,如蝠与福,梅与眉(喜鹊和梅枝的组合寓意“喜上眉梢”)、桂与贵、耦与偶、鹿与禄、羊与祥、鱼与余、杏与幸、狮和师、菊与足、橙与程(前程)、柏与百、金鱼与金玉、天竹与天祝、鲶鱼与年余(连年有余)等,都是用谐音表达吉祥含义。

汉字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文字,陶瓷器上常用汉字表达吉祥含义,如福、寿、富、贵、春、正、吉等,不管字数多少,其吉祥含义都一目了然。不过,更多的陶瓷吉祥图案是采用多种吉祥元素进行组合,除了松、竹、梅(寓意“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代表“四君子”)等常见图案外,还有许多组合图案的吉祥含义不为现代人所知,因而经常出现摆放不当的现象。在现代家庭和办公室陈设中,陶瓷都是必不可少的物品,只有正确理解陶瓷吉祥图案的寓意,才能把陶瓷艺术品放在最恰当的位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吉祥。

指日高升马上封侯

寓意升职加官晋爵

吉祥图案一:天官人手指太阳。

吉祥寓意:指日高升。

解释:据古书记载,天官为上元之神,负责赐福给人间。天官人手指太阳寓意在屈指可数的短时间内加官晋爵。

吉祥图案二:骑牛小童放风筝,风筝直上云端。

吉祥寓意:青云得路。

解释:小童骑在牛背上寓意有贵人扶持,云端指高空,比喻高官厚禄。风筝升上云端比喻仕途得意,步步高升。《红楼梦》中的人物薛宝钗曾有诗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吉祥图案三:猴子在骏马上。

吉祥寓意:马上封侯。

解释:“猴”与“侯”谐音,侯为中国古代五等贵爵位中的第二等级。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为立刻之意,整体寓意为“马上封侯”。

摆放方法:绘有“指日高升”和“青云得路”的图案的瓷器适合文职人员,绘有“马上封侯”图案的瓷器适合武职人员,可将这些瓷器摆放在客厅或办公室。

青花吉祥图案及寓意


安居乐业

八仙仰寿

白头富贵

百事大吉

百事如意

本固枝荣

并蒂同心

长春白头

长命富贵

嫦娥奔月

青花吉祥图案及寓意

青花瓷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常简称青花,也用来指代该装饰工艺。该品种清新明快,质朴大方,不仅是工业化之前影响最广的瓷器,还被视为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代表。青花瓷上的图案种类繁多,寓意丰富。

春风得意

春光长寿

聪明伶俐

二龙戏珠

福寿双全

福寿万代

福缘善庆

福增贵子

富贵耄耋

功名富贵

青花吉祥图案及寓意

龟鹤齐龄

海屋添寿

和合如意

鹤鹿同春

金玉满堂

连年有余

连生贵子

龙凤呈祥

麒麟献瑞

青花吉祥图案及寓意

中国陶瓷吉祥寓意图案


瓷器,是中国所独有的。而景德镇瓷器美名享誉海内外,它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特点深受历代帝王的喜爱。至今,景德镇瓷器依然是消费者、藏家、投资者首选的。景德镇瓷器的美不仅体现在瓷质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陶瓷纹饰上。好的纹饰,不仅是展现的一种瓷器美。也是具有寓意性的。那么,什么样的景德镇瓷器寓意好且能升值? 中国人都是追求人生、热爱生活的。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不是纵欲主义者,也不是寡欲主义者,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高尚的、健康的、吉祥的、顺心如意的、和谐的美好人生,我们可以从对陶瓷艺术的解析中看到这一点。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们在艺术创作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手段,赋予了画面美好的寓意,表现出了许多祥瑞题材的作品。 寓意婚姻幸福的纹饰

“鸾凤和鸣”绘雌雄两只凤凰,寓意夫妻和谐,幸福美满。 “和和美美”,绘荷花、梅花,以“荷”偕和,以梅偕美。如果画白头鸟和牡丹,则寓意富贵到白头。此外常见的还有和合二仙、鸳鸯戏水等等表示祈福辟邪的纹饰 “刘海戏金蝉”绘一道士手拿铜钱和一三足金蝉嬉戏,寓发福生财。“文武财神”绘中国传说中的财神像,如比干、赵公明、范蠡、关羽以求财运。“钟馗”关于钟馗的传说很多,一直作为人们辟邪祈福的神灵,是正义的化身。“福、禄、寿”画中绘福星、禄星、寿星,寓幸福、官运、长寿。“三多九如”以寿桃、佛手、石榴和如意来寓多幅、多壽、多子,事事如意。 此外还有“兰桂齐芳”、“九世同居”等等。 象征长寿的纹饰 “南极仙翁”画中绘寿星手捧寿桃,拄龙头拐杖,鹤发童颜。 “麻姑献寿”绘容貌秀美麻姑手捧仙桃,为祝寿之意。 “富贵耄耋”绘玩耍的小猫和蝴蝶、牡丹,以牡丹寓富贵,猫、蝶寓“耄耋”。 常见的还有“代代寿仙”,绘绶带鸟和水仙。 “东方朔捧桃” 此外还有“瑶池集庆”、“松鹤延年”、“松鹤常春”、 “群仙贺寿”等等。

吉利祥瑞的中国传统纹饰——吉羊纹


钧釉《三羊尊》雕塑《山羊》雕塑《吉祥羊》羊首鼎春秋中期 羊首耳涡紋罍西周 羊灯西汉中期 三狼噬羊扣飾饰战国双羊尊商代晚期 凤纹羊觥商代晚期 四羊首瓿商代晚期 双羊尊商代晚期 四羊方尊商代晚期 四羊首兽面紋罍商代晚期 清乾隆掐丝珐琅吉羊角端(一对)

铜胎鎏金掐丝珐琅吉羊角端,为上古传说中的吉祥瑞兽。整器鎏金明亮,全身饰以掐丝珐琅朵花纹、麟纹。整器造型神秘、庄严,寓意神圣和吉祥。

掐丝珐琅吉羊驮宝瓶

以掐丝珐琅吉羊驮宝瓶,寓意吉祥太平。羊身上通施白色,四蹄为黑色,双掐丝作卷毛纹,行走中呈回头状,背上鞍鞯上以天蓝色为地饰海水江崖纹,上托象耳宝瓶。此尊应源自佛教题材,后成为中国吉祥图案,制作工艺规整细腻,造型生动自然。

羊纹,亦有吉羊纹,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羊,古代寓吉祥之意。《说文解字》:“羊,祥也”。汉代铜洗上刻划有羊纹,子母羊纹等。并有“大吉羊”铭文,即“大吉祥”。

古人造字,羊大为美,充分说明了羊在先民心目中不低的位置。羊在中国的传统装饰中应用亦很多。早先羊、祥两字通用,避邪饰品上写的大吉羊,其实就是大吉祥,这就令羊的形象在图案中有了吉利、祥瑞的含义。

中国传统“卍”字纹在器物上的表现


“卍”字符寓意 鱼水共欢 阴阳和合 富裕寿喜 吉祥如意 风调雨顺 万寿无疆

清 道光 青花五彩万字纹碗

剔红缠莲万字纹圆形插座

清 光绪 瓜棱帽

辽金 万字纹镜

明代万字纹石板

清代熨斗万字纹

清代五面镂空万字纹白铜香熏盒

清代 万字纹盖铜暖手炉

粉彩紫藤花鸟纹蓝地盖碗

剔红盒上的万字纹

清乾隆 青花三果纹六角瓶 口沿回纹、肩沿万字纹

万字纹圆形熏炉精铜

清中期 青花雕瓷万字纹方杯一对

清 老藤编万字纹茶水保温筒

清 万字纹楼空银球

清 青白玉雕万字纹法轮

清 吹釉万字纹水洗

清 乾隆 透明琥珀料万字纹小方盖盒

“卍”原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读作Srivatsalalsana,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这是一种宗教标志,佛教著作中说佛主再世生,胸前隐起卍字纹。这种标志旧时译为“吉祥海云相”。在武则天当政时,被正式用作汉字。古代被用做护身符或宗教标志,象征光明,还有轮回不止的意思,与太极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境内出现“卐”形纹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陶器、古巴蜀国的铜带钩、唐代铜器、清代织锦、镂空门窗上比比皆是。但这些器物上使用的“卍”形纹大多是取吉祥寓意,曾经浓厚的宗教意味,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审美成分越来越浓,渐渐演变成民族传统的审美对象了。

铜双龙耳万字纹四方炉

明代和田青玉玉质带糖色双面镂空万字纹齿轮大玉佩

光绪 粉彩松石绿地万字纹金边三寸碟

清乾隆 象牙雕墨彩万字地开光云龙纹方倭角笔筒

明万历 哥釉万字纹器座

万字纹紫铜茶壶

清 青铜万字纹象炉

清乾隆青花万字纹方形茶叶罐

青花万字纹小盘

明 佛手海棠形剔红漆盒

清红木万字纹都承盘

清 紫檀透雕万字纹书架 (二件)

清初 紫檀镂空万字纹轴盒

清 紫檀刻万字纹画盒

竹雕万字纹香盒

清乾隆 剔红福寿万字形八屉珍宝文房方盒

清 各式香盒 (一组)

清代 黑漆嵌竹簧万字纹文盒

清 剔红山水人物小箱

明晚期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腿攒万字纹罗汉床

随着“万字纹”在中国古代的发展与应用,因其承载之寓意吉祥,结构灵活多变又极富形象美感,故广受人们的喜爱,逐渐成为传统纹饰之一。而在家具发展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将“万字纹”纹饰融入到了红木家具的设计中,特别是在明清时代,尤为盛行。

中国御窑史的斑斓余晖——慈禧御用瓷器


青花和粉彩是中国瓷器的两个重要品种。青花是釉下钴蓝彩,成熟于元,自明代起盛行至今。粉彩是釉上彩,出现于清康熙晚期,因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效果,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广泛青睐,迅速成为重要的瓷器品种。

粉彩在乾隆朝成熟,并达到高峰。但盛世过后,大清的制瓷水平总体显出颓势,即便御窑也不例外。咸丰五年(1855 年),太平军占领景德镇,并烧毁御窑场,陶瓷业受到致命打击。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斥资恢复御窑场。在同光中兴的背景下,便有了中国御窑史的夕阳余晖,这就是以慈禧御用瓷器为代表的晚清官窑瓷器,特别是其中的粉彩瓷,风格浓烈鲜明,独树一帜。 慈禧的人生非常动荡。她出身贵族,但家道不济,贵而不富,又年少丧父。入宫后,一度得宠,却好景不长。逃难、丧夫、丧子、战乱等一系列打击横飞逆来。虽然身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可是她人生中欢乐的时光非常短暂。有一个地方留下了她年轻时的幸福记忆,那就是储秀宫。 在慈禧漫长而显赫的一生中,储秀宫是她的福地。储秀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 年)更名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的岁月分为两个阶段。 咸丰二年(1852 年)慈禧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在这里居住,并被咸丰帝宠幸。咸丰六年三月(1856 年),已晋升为懿嫔的她,在后殿丽景轩生下载淳,即同治帝。旋即她又被晋封为懿妃、懿贵妃。在这第一阶段的8年中,慈禧颇为春风得意。 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携后妃逃往热河。翌年,他在避暑山庄去世。同一年,已是圣母皇太后的慈禧奉咸丰帝梓宫从热河回京,在恭亲王的帮助下,中途收拾了顾命八大臣后,先后入住养心殿和长春宫,并在养心殿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对大清的实际统治。慈禧在养心殿和长春宫住了24年,其间经历了整个同治朝和光绪前期。 光绪十年(1884 年)慈禧拟二次撤帘归政,并庆祝五十岁生日,遂移居储秀宫,重修宫室,开始她第二阶段在储秀宫的岁月,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74岁高龄去世。慈禧在储秀宫前后共生活了32年。相比长春宫,她对储秀宫的感情更深,毕竟在那里能感受往昔情怀。

慈禧一旦大权独揽,其标新立异的性格便展露遗,这在为她定制的瓷器上就有所体现。慈禧用瓷是不落年号款的官窑器。同时代的官窑器书“大清同治年制”或“大清光绪年制”等年号款。而慈禧用瓷的落款一般是她的居所,其中之一是“储秀宫制”。用后妃的居所为官窑款,这是空前绝后的。 目前可以看到的“储秀宫制”款瓷器,主要品种为青花粉彩和素三彩。款识为青花或红釉的篆体款。器型以大盘为主,用于盛放水果。还有大缸、花盆等陈设器。图案以龙纹为主。龙纹是帝王身份的象征。这些器物应该是慈禧回到储秀宫,即光绪十年以后的产品。 “储秀宫制”款瓷器中有相当品种、传统造型,也就部分是传统是说这些品种在前代和同光两朝都有,如黄地粉彩、素三彩等。光绪朝流行仿制清三代,尤其是康熙朝的产品,且成就很高,有的仿品几可乱真。但审视细节,康熙朝真品和光绪朝仿品还是有区别的。

“体和殿制”款黄地粉彩鹭莲纹盆

“体和殿制”款黄地墨彩花卉纹圆盒

“体和殿制”款黄地粉彩荷莲纹花盆

与“ 储秀宫制”类似的识还有“体和殿制”、“长春宫制”、“乐寿堂制”等,这些都是慈禧曾居住过的地方。其中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慈禧为生活方便,下旨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连通储秀宫和翊坤宫,名曰“体和殿”。慈禧曾在此进膳。中间为过道,可出入。西次间亦连通,为饭后饮茶休息室。

“体和殿制”款青花折枝菊纹长方花盆

“体和殿制”款也是青花或红彩的篆书款。品种包括青花、色地粉彩、墨彩、黄釉和五彩。器型主要为大缸、花盆、捧盒等陈设器和生活用器。图案以花卉为主,如水仙、芭蕉叶、菊花、牡丹、荷花、梅花和兰花等。慈禧平日喜欢种植花卉,尤其是兰花,可能这与她小名玉兰有关。慈禧爱花的嗜好在御前女官德龄和美国女画家卡尔(当时宫里称之为“柯姑娘” )等人的回忆录中皆有所提及。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图缸

“永庆长春”款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渣斗

慈禧用瓷中的代表作是“大雅斋”款的瓷器,因瓷器外口沿下用红彩横写“大雅斋”三字楷书款。款旁还有红彩龙凤纹组成的椭圆形闲章款,内有“天地一家春”五字篆书款。其中有一批小型器物的器底还有“永庆长春” 、“长春同庆”红彩楷书闲款。一器三款,为清代官窑仅见。

“大雅斋”在什么地方?“天地一家春”是什么意思?至今没有统一的解释。“大雅斋”在故宫、颐和园里找不到对应的房间。根据有关档案,咸丰帝曾赐了一块“大雅斋”匾给当时的懿嫔。还据说故宫里现存一块考证为光绪帝手书的“大雅斋”匾。但这两条材料都无法说明“大雅斋”的所在和由来。有人考证,“天地一家春”原是圆明园中的一处建筑,大雅斋是天地一家春的西间。兰贵人获圣宠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就发生在此地。上世纪80年代,李翰祥导演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再现了这个情节,片中插曲《艳阳天》中就有“天地一家春”的歌词。

“大雅斋”款绿地墨彩花鸟图高足盘

“大雅斋”款粉彩鹭莲纹高足盘

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的大雅斋彩瓷设计稿

也有人考证大雅斋是慈禧自置的书斋名。清人吴士槛在《清宫词》中写道:“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 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写道:“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李珍注:“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天地一家春”与圆明园一起焚毁。同治十二年(1873 年),慈禧首次退帘后想颐养天年,有意恢复圆明园和“天地一家春” 。同治十三年正月(1874年),重修圆明园工程动工。刚恢复了正大光明殿和“天地一家春”的三百余间殿堂时,恭亲王奕訢联名几位王公重臣上疏,请求停止圆明园工程,培养元气,以固根本。于是重修工程不得不下马。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 二次烧毁圆明园复建工程,使“天地一家春”重陷火海。

虽然无法回到旧日宫阙,但对于这块发祥地的纪念和对往昔岁月的留恋,还是在瓷器上得到了尽情宣泄。慈禧对瓷器的爱好在历代帝后中罕有匹敌者。凡落“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的瓷器是当时最精美的作品。这些器物产于同治和光绪两朝,全部为釉上粉彩。底釉颜色丰富多彩,有白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藕荷地、藕荷地、黄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粉地、翡翠地、浅绿地、绿地等。画片主要是吉祥图案,如海棠花鸟纹、牡丹芙蓉花纹、葵菊花纹、寿桃鹦鹉花纹、喜鹊登梅纹、牡丹花纹、花卉昆虫纹、蜜蜂花卉纹、紫藤花、藤罗蝴蝶纹、桃花、牵牛花纹、鹭鸶花草纹、荷花鹭鸶纹、栀子桃花纹、葵花纹、绣球芍药花纹、荷花青蜓纹、藤罗月季花纹、腊梅茶花纹诸种。总之,都是慈禧喜欢的图案。 最常见的器型还是花盆、水仙盆和大缸。之所以如此,主要出于慈禧的生活习性与爱好,这也成就了慈禧用瓷在历代官窑器中的鲜明特点。据说慈禧非常喜欢新鲜水果的自然清香,所以在她居住的场所,都有这样的大缸,其中的水果每天都要更换。 在水仙盆等小型器物的底部,经常可以看见楷书青花或红彩的“永庆长春"、“长春同庆”款。这些器物可能是同治五年(1866 年)到光绪十年(1884 年)间,慈禧在长春宫居住时烧制的产品。大雅斋款瓷器的画风非常细柔,图案极尽精巧。粉彩瓷器的画风在乾隆以后, 开始从刚强走向纤柔。 这种画风在道光和同光粉彩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大雅斋瓷器,以及其他慈禧用瓷的成就之高,名气之大,导致在民国初出现了较多仿品。民国仿品较真品,大多显得笨粗,但偶也不乏精品。

从前述各种款识的慈禧瓷器,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特点: 一、根据官窑制度,只有皇帝才有权为自己烧制御用瓷器。尤其是五爪龙纹,在明清两代,只有皇帝才能决定用于何处。但是在晚清,慈禧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她以各种方式显示出这种特殊身份,定烧御瓷,使用她的居室为官窑款,广泛装饰以五爪龙纹,只是其中几项而已。 二、从以居室为款识来看,慈禧对储秀宫和大雅斋等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这些是她的福地,并相信它们会继续带给她吉祥如意。 三、从这些款识还可以看出慈禧内心强烈的“咸丰情结” 。慈禧以各种方式追忆美好但早逝的年华。从瓷器的内容和风格上,可以窥见这个强权女人背后温情的一面。但这种情结也形成了她性格中怪异的另一面,她看不得夫妻间正常的恩爱。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珍妃他他拉氏最后的下场都很惨。慈禧折磨和整死她们固然是出于厌恶,因为她们是皇帝钟爱的女人。 四、从器型来看,主要是满足慈禧的实际需要和特殊偏好。其实历朝御瓷无不反映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及情趣,如雍正帝将文人气质植入珐琅彩瓷;乾隆帝用瓷器模仿出各种仿生造型。慈禧瓷器在清代官窑产品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五、由于慈禧对瓷器的强烈爱好和严格要求,慈禧用瓷在各方面都值得称道。品种以粉彩为主,图案设计艳而不俗,颇有文人雅趣。造型或小巧可爱,或大气豪华。制作工艺极其精良。总体质量优于同时期官窑产品。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