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指南之康乾瓷器

近年来,清代瓷器在国内外的拍卖市场上的大放异彩,其中以康、乾两代皇帝瓷器的成交价较高。不如,让我们领略下这个时期瓷器的特点吧,或许可剖析出为何它们如此受欢迎。

中国人使用的一切器物,都是演化而来的,是积累多年的进步、屡次改良才达到现在的水平的。这并不是像西洋所谓的“发明”,发明前与发明后截然划分一个界限。在发明之前并没有这个器物,也没有这个名词,而在发明之后全都出现了。瓷器的起源与发展也是这样,瓷器乃是由陶器演进变化而来。

说到清代时期的制瓷业,仍然以景德镇为中心。不过,自明末农民起义以后,景德镇制瓷业完全被毁坏。清朝初年兵荒马乱,无暇顾及。到了顺治十一年,开始设法恢复景德镇制瓷业。没有经过多长时间,朝廷担心增加人民负担,顺治十七年便又中止,所以顺治时期的瓷器不是很著名。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业完全恢复,所以清代瓷器应该以康熙时期为起点。因皇帝御用的瓷器都出自于景德镇,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清代瓷器不以窑来命名而以帝王年号命名。例如康熙时期生产的瓷器,称“康熙瓷”而不叫“康熙窑”。

康熙瓷

康熙在位时,专门派官员督造烧制瓷器。在这段时间里,一方面仿制古代瓷器,只要是过去的有名瓷器都进行仿造,制作得惟妙惟肖;一方面发明创新,推广瓷器的用途,凡是可以用瓷制造的器物应有尽有。

康熙时新创制的瓷器有素三彩,即在素烧的瓷胎上施以绿、黄与淡紫色,其颜色繁多,超过了以前各代。如祭红、樊红、珊瑚、桃花、粉青、葱青、豆青等各种颜色,数不胜数。棕眼、橘皮、蟹爪,各种花纹也都具备。各种颜色中天青色是最著名的,洒蓝、祭蓝也在此时发明。洒蓝是先上一层白釉,再上一层蓝釉,最后再绘上金彩云龙,栩栩如生;祭蓝是将颜色与水融合后挂在瓷胎之上,釉比洒蓝厚而颜色大致相同。

总之,康熙瓷的各种色釉都比较浓厚,釉敷在它的上面微微凸起,这在术语中称作“硬彩”。康熙瓷的装饰花纹也很精美,其金银、漆黑及杂色之地瓷器上,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写意性的绘画,与凸花、暗花、花果、像生等雕刻手法无不具备。此外,琢玉、髹漆、戗金、螺钿、竹木、匏蠡等各种形状也能仿制得非常精致。

康熙瓷上的绘画位居各代之冠,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与纸质的绘画作品没有什么差别,其名称也相同。不过,瓷器上所描绘的战争故事,术语叫“刀马人”,似乎不雅。以前人们对于在瓷器上写字都不注意,而康熙瓷却非常讲究。如康熙瓷大笔筒,上面大多书写古代著名的文章,如《滕王阁赋》、《归去来辞》、《兰亭序》、《赤壁赋》等,看面积的大小来选择辞赋书写在上边,书法的精美程度能跻身于虞、柳、欧、褚等名家之中,而且还有作四体书的,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在瓷器上题款,宋代以前都不这样做,明代时有的题写有的没有,康熙瓷却对此很讲究,形式也很多,款识有字和图两种。其字外还有单圈、双圈、双边、单边、正方、长方、堆料、凹雕、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挂同色、白地蓝字、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红紫色、天青色、湖水色、楷书、篆书、行书、虞永兴体、宋椠体、欧王体、汉文、满文、回文、蒙古文等装饰,非常齐全。图形款识包括双圈、秋叶、梅花、团龙、团鹤、团螭、花形、物形等。其落款文字为“大清康熙年制”或“康熙年制”两种,写成两行、三行的都有,至于书写“景镇康熙年制”的瓷器,是普通瓷器,绝对不是御用瓷器。当时制瓷业的督理官为臧应选,所以有称康熙瓷为“臧窑”的。江西总督郎廷佐所制造的瓷器,模仿成化窑、宣德窑,都非常相似,被称为“郎窑”,其中以玉红最著名,可与宣德窑的祭红相媲美。

乾隆之古月轩瓷

乾隆时期的制瓷业还有一项特别的发明值得大书特书,就是创造了古月轩瓷。对于古月轩瓷,世人议论纷纭,并没有统一的结论。即便关于“古月轩”这一名词的来历,说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说是清宫中的一座轩名,有的说是圆明园中一座轩名,还有人说是人名。说它是轩名,但遍查清宫及圆明园,并没有叫古月轩的;说是人名,也不能够详尽得说个所以然。据《词源续编》记载:“清乾隆时,苏人胡学周在苏自设一小窑,制瓷瓶、烟壶等,甚精美,自号‘古月轩主人’。乾隆南巡,见而好之,因携之至京使管御窑,仍用‘古月轩’之名。尤以鼻烟壶著称。”这样的说法似乎可以相信。

另外,对古月轩瓷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在古玩行里,人们不能很好地给古月轩下个定义,但看见它就能分辨出来。而许多资料中说,凡是堆料款式的就是古月轩瓷,但究竟是何情形也没有说出来。我经过详细的研究查证,稍微明白了一点。查清代《瓷器库底册》,里面并没有“古月轩”这个名称,今天所说的古月轩瓷,在底册中写的都是“瓷胎画珐琅”。且当时的画珐琅器除瓷胎外,还有料胎及铜胎两种。现在的人把瓷胎与料胎上画珐琅的称为古月轩,而铜胎的仍叫珐琅。

画珐琅器中的瓷胎、料胎除了用珐琅绘画外,上面的釉也不是普通的瓷釉,而是原色珐琅。珐琅的颜色本来就是白色。凡是如今所说的古月轩瓷,上的都是珐琅釉,所以《勇庐闲话》中说古月轩瓷的质地是砗磲。砗磲自然不能作釉,是说珐琅釉的颜色很像砗磲,而且珐琅可以配成各种颜色,以红、蓝两种颜色最好。所以古月轩虽然是画珐琅,但实际上也只是限于蓝、红二色及其深浅之间的变化色用的是珐琅,其他的颜色仍是用彩色颜料,而不是整个器物都是用珐琅画成的。

珐琅釉和珐琅画与以前的瓷釉及彩色都不同,特别美妙,后人便命名为“古月轩”。所以说,古月轩是指使用珐琅釉及珐琅彩的瓷器或料器。不过,用珐琅为彩不是从乾隆时期开始,康熙时就有了。所以康熙、雍正年间制作的上了珐琅彩、釉的瓷器和料器也可叫做古月轩。不过,乾隆时期这种产品的数量多而且质量精,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因为珐琅彩、釉瓷器上有“古月轩”题款,人们便用“古月轩”来称呼它。

现在,古月轩已经成为珐琅彩及珐琅釉瓷器、料器的专门名词,凡是珐琅彩、釉的都可以称为“古月轩”。所以,康熙、雍正以及其他时期所造的同类瓷器都称为古月轩。如果不是珐琅釉或珐琅彩,即使确实是古月轩所制作的,或有“古月轩”款的瓷器,也不能称为“古月轩”。弄清了这个道理,就会搞明白古月轩主人是乾隆时期的人,而康熙、雍正时期都有古月轩瓷器的原因。

小编推荐

古代瓷器:清康雍斗彩瓷器鉴赏


斗彩工艺始创于明成化时期,但斗彩一词却成名于清代《南窑笔记》。关于此名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因为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在坯胎上用青料画花鸟等今天几个朋友斗钱出去吃饭,也就是说朋友把钱凑在一起出去吃饭的意思,故而斗彩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争奇斗艳,互比美丽,各自不甘服输而得名斗彩。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不管哪种说法有道理,用意还都是对斗彩精美工艺的赞扬和肯定。

先谈釉色。康熙器物的瓷釉和瓷胎结合紧密,釉面极其光润,绘制精致,色彩艳丽。康熙时开始使用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并迅速盛行,取代了矾红,它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红,从而使斗彩显得更加娇艳。这个时期的斗彩无论是器物的数量,还是色彩的种类都比较多,既有釉色淡雅清新的作品,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纹盘,也有色彩深浅不同,再添加其它釉色,从而艳丽夺目的器物,如康熙斗彩蓝地红绿彩双龙戏珠碗。

雍正时期施釉工艺比康熙时期有很大的进步,彩料的提炼更为精细,并开始在斗彩中使用渲染法(属于比较简单的渲染)。用彩方面,一般颜色都比以前略为浅淡,所以雍正时期的斗彩色调柔和淡雅,同时此时斗彩中还偶尔出现了点缀粉彩的情况(即斗彩和粉彩合绘,但粉彩所占比例非常小),突破了过去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创造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同时还十分讲究釉上彩的多样化,往往在紫、绿、红等多种颜色,使斗彩显得更加丰富艳丽。如雍正缠枝花碟就是使用了这种工艺。

再谈纹饰。在云纹、莲瓣纹等,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大量的蓝料涂地,用红绿彩添龙纹,复又入窑烘烤而成,以繁缛致密、色彩富丽的纹饰取胜。绘画题材基本上脱离了以往的形式,不仅大量采用历史人物故事一类的题材,此外还有草虫、花鸟、禽兽、云龙、山水等吉祥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花纹规整,多数的底足都制成光滑而滚圆的泥鳅背状。

雍正时期的器型以线条秀美著称于世,为后世仿制者所无法追摹。一般器物的转折棱角处制作得自然柔和,不似康熙时期那样挺拔生硬,所制器物的器壁一般要比康熙时期的薄一些,胎体迎光透视则莹润无瑕,有的略显青色,所以器物的造型特别精致秀巧。

在款识方面,康熙官窑比较重视年款,年款的种类很多,也有刻印款,但以书写款为主。这种年款一般都置于器物底部。在书写款中可分为青花款、釉里红款、紫彩款、蓝料款以及胭脂红料等几种款识,彩料年款又以青花款最为普遍。年款的写法一般都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的形式,也有的是六字三行的。

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比较普遍,也以青花书写款最为常见,整个雍正时期瓷器年款笔画规矩,横平竖直,字体都比较工整秀丽。官窑年款一般常见的形式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加双蓝圈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加双蓝圈款的;还有个别不带边框的年款,也是六字三行。另外在雍正初期个别器物上还有书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的,这种篆书款在雍正以后逐渐开始流行。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匾横年款。雍正年款的位置绝大多数也是在器物的底部。

清康雍斗彩瓷器鉴赏


斗彩工艺始创于明成化时期,但“斗彩”一词却成名于清代《南窑笔记》。关于此名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因为“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在坯胎上用青料画花鸟等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添绘、拼斗,复又入窑烘烤而成,因为这项工艺创烧于江西景德镇,按当地的方言“斗”就是“凑”的意思,比如说:“今天几个朋友‘斗’钱出去吃饭”,也就是说朋友把钱“凑”在一起出去吃饭的意思,故而“斗彩”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争奇斗艳,互比美丽,各自不甘服输而得名“斗彩”。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不管哪种说法有道理,用意还都是对“斗彩”精美工艺的赞扬和肯定。

先谈釉色。康熙器物的瓷釉和瓷胎结合紧密,釉面极其光润,绘制精致,色彩艳丽。康熙时开始使用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并迅速盛行,取代了矾红,它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红”,从而使斗彩显得更加娇艳。这个时期的斗彩无论是器物的数量,还是色彩的种类都比较多,既有釉色淡雅清新的作品,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纹盘,也有色彩深浅不同,再添加其它釉色,从而艳丽夺目的器物,如康熙斗彩蓝地红绿彩双龙戏珠碗。

雍正时期施釉工艺比康熙时期有很大的进步,彩料的提炼更为精细,并开始在斗彩中使用渲染法(属于比较简单的渲染)。用彩方面,一般颜色都比以前略为浅淡,所以雍正时期的斗彩色调柔和淡雅,同时此时斗彩中还偶尔出现了点缀粉彩的情况(即斗彩和粉彩合绘,但粉彩所占比例非常小),突破了过去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创造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同时还十分讲究釉上彩的多样化,往往在图饰的一朵花内添以黄、紫、绿、红等多种颜色,使斗彩显得更加丰富艳丽。如雍正缠枝花碟就是使用了这种工艺。

再谈纹饰。在图案设计上,康熙斗彩仍带有以疏朗秀丽为特色的明代后期遗风,纹饰图案往往布满全器。如蓝地红绿彩碗就是这种风格的真实写照。瓷匠首先在坯胎上用青料勾勒好龙纹、云纹、莲瓣纹等,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大量的蓝料涂地,用红绿彩添龙纹,复又入窑烘烤而成,以繁缛致密、色彩富丽的纹饰取胜。绘画题材基本上脱离了以往的形式,不仅大量采用历史人物故事一类的题材,此外还有草虫、花鸟、禽兽、云龙、山水等吉祥图案,例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盘的背面绘的是“岁寒三友”,康熙斗彩团花寿桃纹盘正背面绘的都是吉祥图案。

雍正时期的绘画继承了康熙晚期的风格,但比康熙绘画更为精细,也比较注重章法。斗彩纹饰的布局和添彩有独到之处。这个时期釉下以青花勾线后,能把各色细润的彩料准确地填在框线内,施彩薄而浅淡,添彩很少溢出青花轮廓,例如雍正斗彩竹石盘就是在青花线条内准确添彩的体现。图案设计基本以花鸟为主,其中花卉品种最为丰富,常见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花纹图案规整,笔法精细纤柔且清秀典雅,装饰以绘画为主,各种画面都有一定的特点,图案工整精细,风格趋于清新淡雅。

在造型方面,康熙器物的瓷胎坚密,器物造型比明代晚期要考究,特别是碗盘类器物都非常精细、规整,多数的底足都制成光滑而滚圆的泥鳅背状。

雍正时期的器型以线条秀美著称于世,为后世仿制者所无法追摹。一般器物的转折棱角处制作得自然柔和,不似康熙时期那样挺拔生硬,所制器物的器壁一般要比康熙时期的薄一些,胎体迎光透视则莹润无瑕,有的略显青色,所以器物的造型特别精致秀巧。

在款识方面,康熙官窑比较重视年款,年款的种类很多,也有刻印款,但以书写款为主。这种年款一般都置于器物底部。在书写款中可分为青花款、釉里红款、紫彩款、蓝料款以及胭脂红料等几种款识,彩料年款又以青花款最为普遍。年款的写法一般都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的形式,也有的是六字三行的。

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比较普遍,也以青花书写款最为常见,整个雍正时期瓷器年款笔画规矩,横平竖直,字体都比较工整秀丽。官窑年款一般常见的形式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加双蓝圈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加双蓝圈款的;还有个别不带边框的年款,也是六字三行。另外在雍正初期个别器物上还有书“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的,这种篆书款在雍正以后逐渐开始流行。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匾横年款。雍正年款的位置绝大多数也是在器物的底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