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元代磁州窑画枕上的道教故事——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画枕

八仙过海画枕

八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因他们都是学道而成仙的,所以成为我国道教供奉的八位得道仙真。道教八仙之说,约起源于宋元时期,元杂剧中对八仙有着生动的描绘,如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范子安的《陈季卿误上竹叶舟》和谷子敬的《吕洞宾三度城南柳》等,均刻画了吕洞宾等道仙的形象。

邯郸市峰峰矿区文保所收藏一件绘有八仙过海传说的元代磁州窑瓷枕,出土于磁县岳城水库。枕为长方形,长41.2厘米,宽19厘米,高14.6厘米,底有古相张家造窑戳。枕前立面的开光内描有墨竹图,枕面用编席纹装饰边框,边框内作菱形开光,边框和开光的4个角填饰细密的牡丹纹。在枕面的开光内绘八仙过海的故事。画面采用中国传统画的工笔手法,远处的背景是三座连绵的山峰,取自李白三山半露青天外的诗意。近处是一字排开的八位仙人,他们手持宝器,头顶祥云,脚踩浮云,翩然而至,营造出一种超尘脱俗的意境。在画面上从左至右可依次辨出八仙的身份。

居于八仙最前面的是汉钟离,他相貌端庄,银须苍髯,精神矍铄,身着长袍,随身背一宝葫芦。第二位是吕洞宾,他头戴道帽,身披长袍,背着阴阳剑,飘逸前行,俨然一副武将风范。第三位是铁拐李,手持把柄弯曲状的拐杖,正回头照看后面的队伍。第四位是曹国舅,头戴官帽,脚穿黑靴,一袭长袍,肩搭一件法宝,气宇轩昂。第五位是韩湘子,头戴璞帽,脚穿黑鞋,手托花篮,正手舞足蹈地走在队伍中。第六位是张国老,曾受道于铁拐李,枕面上的张国老弓腰驼背,手持铁拐,一副老迈相。第七位是何仙姑,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常持竹笊篱上山采茶,每日朝出暮归,采撷山果侍奉母亲,十四五岁时经铁拐李、蓝采和点化成仙。而画面中的这位仙人却不似何仙姑,而是一位男性,手提竹篮,肩扛一把类似锄头的农具,如同一位暮归的农夫。第八位是蓝采和,传说他衣衫褴褛,一脚跣露,夏则披絮,冬则卧雪,常手持三尺余长的大拍板于城市乞讨,似醉非醉,挨门唱歌乞讨。画面上的蓝采和腋下夹着一只大拍板,紧跟在队伍后面。八仙过海画枕tAoCI52.com

峰峰磁州窑艺术博物馆也收藏一方八仙过海的长方形画枕,虽然八仙的排序与上一方枕面略有不同,但人物的姿态、手中的法器完全相同。道家八仙最著名的故事是八仙过海。相传三月三西王母设蟠桃盛会,邀请八仙前去赴宴。八仙途经东海时,只见海水汹涌,巨浪滔天,经吕洞宾提议,八仙们将随身法宝放入水中,各显其能,渡过沧海。

峰峰矿区文保所收藏的这方磁州窑画枕出产于元代,处于八仙人物的尚未定型期,所以画面上的人物及其手中的法宝都与后来流传的八仙略有不同。画面上的八仙似腾云驾雾,又似脚踏万顷浪波,表现出道家逍遥自在的仙人境界。

小编推荐

古代瓷器:元代磁州窑画枕上的道教故事——李渤驯鹿


磁县的磁州窑博物馆收藏一件金元时期的白地黑花画枕(图2),出土于磁县南开河乡小侯召村。枕为长方形,长41.5厘米,宽16.6厘米,高15.6厘米。枕的前立面开光内装饰墨竹纹,后立面开光内装饰翔凤纹,两端绘荷花。枕的正面边框内墨书漳滨逸人制5个小字,枕底有钟形的王氏寿明窑戳。枕面的开光外装饰繁茂的4朵缠枝花卉,开光内为主题图案。画面背景是在一座幽静的山林里,祥云缭绕,树木苍劲,掩映着两扇镶有鼓钉的拱形大门,大门前的树荫下有三人,居中的道师正俯身向童子吩咐着什么,而另一人则向前呼喊,远处的一只鹿听到呼喊,正回头张望。

这幅枕画反映的是唐代李渤驯养白鹿的故事。唐贞元元年(785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隐居读书。李渤驯养了一只白鹿,这只鹿温驯可爱,颇通人性,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与主人形影不离,而且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购物,它常常跋涉20余里到南康府(今江西省星子县)为李渤买墨沽酒,投递书简。李渤需购物时,只需写一张纸条,连同银两放在竹筐里,挂在鹿角上,白鹿就会如数购回,因此被山民们视为神鹿,称李渤为白鹿先生或白鹿山人,将他隐居的地方称为白鹿洞。其实这里并没有洞,只是因为四周青山环抱,树木葱郁,由山间小路进去有数里之遥,真有点入洞之感;也有的说,这里四面环山,站在山颠俯视,貌似洞状而得名。

画枕中的三人,一人为童仆,余两人应为李渤兄弟。李渤神态安详,身穿道袍,头戴逍遥巾,两条帽带随风飘舞。而其兄李涉性格喜动,正向外奔跑着。画面上的人物有动有静,更显山谷的幽静。尤其是正在回头张望的白鹿,点明了画面的主题,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长庆元年(821年),在文学大家韩愈的劝说下,李渤出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便将昔日隐居之所起名为白鹿书洞。北宋初年,此地又改名为白鹿书院,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这里任郡守时,重建院宇,在此亲自讲学,名声大振,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现白鹿书院内的思贤台就是为纪念李渤在此隐居读书、与鹿相娱的史迹而建的,下凿一洞,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南康知府何岩雕一石鹿,并作石鹿记,寓见鹿思贤之意,以示纪念。

古代瓷器:元代磁州窑画枕上的道教故事——刘殷行孝


磁县博物馆收藏有3件表现刘殷行孝的元代白地黑花长方形画枕。第一件枕长42.6厘米,宽17.7厘米,高15.2厘米。枕面出檐,枕的五面绘有花纹。枕的前壁开光内绘两朵折枝喇叭花,后壁开光内绘一只黑熊似向灌木丛俯冲。两旁竖栏花框内分别楷书古相张家造和艾山枕用功。枕的底部印有竖式双栏上荷叶下荷花的张家造窑戳。枕面的边框与开光之间填充石榴花、喇叭花和细碎的花卉纹。开光内绘有刘殷行孝的主题危楼高千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枕的底部印有竖式双栏上荷叶下荷花的张家造窑戳。枕面的菱形开光中绘主题图案,一位双膝跪地的少年拱手作揖,目送宽衣长袍的仙人徐徐升天。

刘殷行孝画枕刘殷行孝画枕刘殷行孝画枕

第三件枕长29厘米,宽16.5厘米,高13.2厘米,出土于磁县都党乡冶子村。枕的前后立面开光内绘折枝牡丹花,枕面的菱形开光中绘主题图案,左侧露出一角的凉亭和大树,大树下一童子双膝跪地拱手奉送,一位仙人回顾童子,踏着云雾徐徐升天。开光内左侧楷书漳滨逸人制。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