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知识分享:揭开景德镇御窑的秘密

揭开景德镇御窑的秘密

古代欧洲人,用蕉叶当食具,当中国的瓷器远渡重洋,在各国亮相后,帝王抛了金银珠宝,异色的眸子中闪着惊奇的光芒。于是,意指瓷器的“china”在外国人眼中代指了中国。大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的庞大船队中,奉皇命将大量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传及36个国家和地区,并随着丝绸之路传到日本、东南亚及欧洲、美洲,景德镇瓷器由此震撼了世界。但景德镇只供皇族生产的官窑或者御窑场所究竟在哪儿,一直以来成为人们探索之谜。

1982年的春节前夕,也就是中国民俗中的小年那一天,古陶瓷学者刘新园路过景德镇市珠山区一个工地时,不经意一瞥,发现一个不同于其他陶瓷碎片的堆积地层。这无意中的发现,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江西省继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再次获得此殊荣的又一考古新发现。困扰陶瓷研究学者多年的景德镇官窑遗址也就此逐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动人心魄的发现

景德镇是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生产地之一,千百年火与土的煅烧,成就了令世人瞩目的瓷器,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官窑瓷,更是收藏者一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

景德镇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一平告诉记者,景德镇官窑创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灭亡后,清王朝继续拥有官窑烧制皇家用瓷,直至清王朝灭亡,官窑的窑火延续了632年。废弃后的官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在遗址上的频繁活动与开发,曾经专供皇家用瓷的官窑和其设施、地面建筑逐渐消失,直至荡然无存,替代它的是遗址上密密麻麻的大楼与民宅。传说中的官窑遗址也在景德镇的土地上消失,留给后人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官窑瓷器。

直至1982年,在中国古陶瓷和陶瓷史研究上独树一帜,为国人更为外国人刮目相看的人物刘新园,凭着他对瓷器研究的执著,终于发现了官窑遗址所在的位置。可以说这是上天对他执著研究古陶瓷的一种回报,也完全可以说是他多年研究古陶瓷所养成的敏感,让他领略到御窑的丰富文化内涵。

1962年从江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刘新园,被分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讲授文艺理论。陶瓷学院位于湖田古窑遗址附近,几座硕大的古窑包悄然无语,已经难以寻觅那“村村陶、处处窑”的踪影。但千年的陶瓷艺术已深深地将刘新园吸引,他渐渐对景德镇历史生出无可遏制的浓烈兴趣。1964年,他被调到景德镇陶瓷馆从事陶瓷考古研究工作。

1982年春节前夕小年那一天,景德镇市政工程处的工人们在珠山区原景德镇市政府大门西侧铺设地下电缆线,当推土机沉闷地刨过地表时,工人们想着的是尽快做完手中的活好回家与家人团聚。当推土机刨起一层层满是碎瓷片的地表泥土时,他们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同,因为景德镇的瓷片实在太多了。这时的刘新园恰好路过,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刘新园习惯性地看了一眼被刨开的地表层,一条宽约12至30厘米的全是瓷片的地层掠过他的眼帘,那不是垃圾,也不是景德镇处处可见的渣饼堆,而是洁白亮丽的碎瓷片!刘新园不顾一切地跳下了被刨开的地层,他的眼睛发亮了,挥舞着手高叫着:再也不准刨!再也不要推!要推就从我身上推过去。

就是这样一位对千年古陶瓷有着执著追求的人的无意一瞥,使得景德镇官窑遗址撩开了冰山一角。李一平副所长告诉记者,当刘新园发现这块有别于其他瓷片堆积地层后,考古人员火速赶到了现场。经过仔细鉴别,大家认为可能是景德镇官窑遗址。于是,当即要求工地停止施工。为了不遗漏绿豆大小的残片,考古人员用米筛将堆积区内的泥土统统筛选。由于发掘的瓷片较多,当时连存放的地方也没有,陶瓷考古人员只好把它们放到自己家里,并请家人帮助清洗。

为了深入研究明清官窑,全面了解官窑的生产原貌,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2003年10月至12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江西景德镇珠山区明、清御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刘新园任发掘领队。期间,在珠山区发掘面积788平方米,最深的探方达到5米多,出土了一批遗迹和一大批遗物。

官窑中的绝世孤品

景德镇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是一座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的官窑遗址,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有墙、窑炉和清末民国时期江西瓷业公司发行所房屋建筑等。江西瓷业公司是景德镇首次出现的官民合办的新型企业。另外,在御窑遗址中还发现了永乐青花釉里红终结瓶、红釉盖盒、黑釉刻花香炉以及内红釉外釉里红赶珠龙纹大碗等,都是未见传世的瓷器,是极为珍贵的孤品。

该所工作人员岳峻对整个官窑遗址的发掘了解颇深。他说,在发掘的遗址中,窑炉遗迹一组6座,均为葫芦形,坐东朝西,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皆为楔形红砖砌成,由窑门、火膛、前室、后室和护窑墙等组成。这组窑炉遗迹的年代为明洪武中期至永乐时期。葫芦形窑炉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来的,在景德镇元代民窑中已见使用,在官窑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

岳峻介绍,这次发掘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以瓷器为大宗。瓷器中明代早、中期的数量多,也是这次出土瓷器中的精华所在。种类上有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红釉、黑釉、紫金釉、白釉、黄釉、青釉、仿哥釉、仿宋官青釉、青花和斗彩瓷器等。器类也有梅瓶、瓶、僧帽壶、梨形壶、罐、小罐、碗、盘、方盘、杯、靶盏、盒、炉、觚、爵、花盆、栏板等。胎细釉润,纹饰丰富多彩。器物上多刻写、书写年款。有不少瓷器品种,如永乐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釉里红云龙纹梅瓶、红釉刻花云龙纹梅瓶、内红釉外釉里红赶珠龙纹大碗、内白釉外釉里红龙纹小碗、黑釉划花鼎式香炉和宣德仿哥釉小罐等,为以往的考古资料和传世品中所不见,是极为珍贵的精品。另外,还出土了其他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标本,均为以往所不见或罕见之官窑遗物。刘新园曾称,此次考古发掘为研究、探讨明代早、中期御窑的范围、烧成技术、产品特征和管理制度等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经过多年来数十次抢救性的清理发掘,大批埋藏在地下的官窑瓷器碎片纷纷出土,残碎的瓷片重量就达10余吨,考古人员从10余吨元代至明代的官窑瓷器残片里,复原出官窑瓷器1000余件。这些经修复的官窑瓷器部分已经在景德镇市的龙珠阁内公开展览。

龙珠阁负责展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展出的这些修复瓷器中,有白釉三壶连通器、影青地刻海水青花龙纹罐、釉里红梅竹纹笔盒等未见诸传世的孤品,有集素雅与华贵于一身的白釉金彩器。而祭蓝地釉里红龙纹高足杯、刻有“永乐二十一年”纪年的黑釉三足香炉、白釉瓷等均为首次面世的珍品。记者还看到一个永乐青花梵文大勺,长33.5厘米,勺子上写满了梵文吉祥经文。又比如青花龙纹大缸,高75.5厘米,这是迄今出土的明代官窑瓷器中体积最大的一件。在明代,烧制这种瓷器的难度非常大。修复后的这件瓷器,其腹部绘有两条双角五爪赶珠龙,隙地饰有流云,龙腾云飞,气势恢宏。

从忽必烈到李鸿章

从发现官窑遗址,到考古队员仔细认真的发掘,景德镇官窑已经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考古队员对它的研究也随着发掘的深入而逐步认识官窑的辉煌。

景德镇市文物局文物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元代以前,尽管景德镇已经生产瓷器,但是,只是局限在民间使用。直到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统治民族蒙古族是一个“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民族,因而,景德镇优质的白瓷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成为元代帝王的珍爱。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第一个官窑“浮梁磁局”,专为元皇室烧造瓷器。期间,“浮梁磁局”成功地烧造|>>>>|

taoci52.coM精选阅读TAoci52.com编辑推荐

陶瓷知识分享:揭国宝“主席瓷”秘密


揭国宝“主席瓷”秘密

设计师细说当年据当地人介绍,当年“红月季碗”的设计师李人中还健在,经多方联系,记者才能拜访到他。李人中今年70岁,身体不是很方便,但谈起当年设计“主席瓷”的往事,老人家仍很兴奋。李人中道出,1974年他只有30多岁,在群力瓷厂当总工程师,接到任务后,感到压力很大。“当时花面设计要求突出政治,要有全国代表性,12厘米碗内要求有花。为设计出合适的花面,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内心很焦急。到底怎样设计?怎么也理不清思路。我老伴看到我这样不安,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将这事告诉她后,她就建议我设计月季花画面,因为月季花又名月月红,象征全国山河一片红。我听后觉得有道理。思路确定后,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很快就能把设计图稿交给上级。一星期后,经上级审查定稿,同意投产。”李人中还清楚记得,任务完成后,为了奖励参与制作者中少数几个成绩突出者,厂党委经请示上级同意,每人发了一件次品瓷器以作纪念,余下的全部销毁。而醴陵自1974年为毛泽东烧制专用的釉下双面五彩薄胎瓷以后,就再也没有生产制作主席用瓷,所以“主席瓷”才成为“绝品”。记者问李人中有没有留一套作纪念,他肯定地回答:“我没有留。”绝世珍品难再求据了解,醴陵“主席瓷”绝大部分收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南海丰泽园等处,流落民间的不足200件,这也是收藏界珍若拱璧的原因之一。据李人中介绍,当年制作“主席瓷”选用的湖南洪江市的大球泥(这种泥粘度好,质地白,烧制瓷器成型好,透光好,是萧瓷的优质上等泥料),也因过度开采而在一年后绝迹。2001年,经中央批准,醴陵用当年为毛泽东主席制作专用瓷器剩下的封存近30年的瓷泥再制毛瓷取得成功,再现当年毛瓷风采。这批复制“主席瓷”共烧制了2001套,得到收藏界的追捧,拍卖价格一直高企。2004年,剩余瓷泥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红色瓷典”中被特批使用。这批醴陵瓷器集合了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共同创作,烧制了2万套才遴选出这2004套精品,极为珍贵。记者试图走访当年烧制“主席瓷”的窑炉,但据群力瓷厂的职工解释,当年烧瓷是用煤窑,几十年后,现在已经使用天然气新式窑炉,老窑早已拆掉了。

陶瓷知识分享:景德镇瓷博会开幕 展示世界陶瓷文化


景德镇瓷博会开幕展示世界陶瓷文化

新华网南昌10月18日专电(记者沈洋罗鑫)18日,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瓷博会)开幕,中国、荷兰、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世界主要产瓷国的620余家知名陶瓷企业前来参展,展示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

本届瓷博会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共设1700多个展位,中国和世界各主要产瓷国的知名陶瓷企业参展,展品涵盖了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创意陶瓷、高技术陶瓷等,代表了当今世界陶瓷发展的最高水平。

瓷博会期间,还将举办中国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国际论坛、世界陶瓷城市市长峰会、首届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展、御窑陶瓷国际研讨会、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景德镇颜色釉陶瓷艺术创新设计大赛、景德镇元代馒头窑开窑仪式等活动。

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是由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性陶瓷专业博览会。此前已经举办了七届,共吸引了49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

陶瓷知识分享:景德镇陶瓷技术创新——“釉上珍珠彩”的装饰方法


景德镇陶瓷技术创新——“釉上珍珠彩”的装饰方法

景德镇近年的重要陶瓷技术创新,莫过于是“釉上珍珠彩”。这一装饰方法填补了景德镇陶瓷釉上装饰的一项空白。珍珠彩既有西方水彩画的视觉效果,又有中国画的笔墨意蕴。珍珠彩不是珍珠釉珍珠彩不是珍珠釉,两者有根本的不同。珍珠釉于1986年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的色釉研制人员首创,是高温颜色釉中的新品种,主要原料是高白釉和高白泥的混合物,采用色基元素硒、铅等和金属化合物钙、铁等进行变色和着色,有红、绿、蓝、黄、灰等多种颜色。2010世博会礼品中,此项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新产品层出不穷。制作过程中,先在陶坯面上涂一层厚度为1~3mm的高温釉,然后将其他彩色高温釉用喷、掸或涂的方法散到其表面,在1300~1350℃下烧制而成。吹上去的釉料浮于表面,降低光因直接反射而产生的刺眼光点,在瓷器表面产生亚光效果。珍珠釉色彩优雅,不同于传统的平面颜色釉,具有素静、颗粒凸起的效果。“釉上珍珠彩”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首创。早期的“珍珠彩”,呈亚光效果与“珍珠釉”相似,后来经过3年的技术改进,才研发成功,“釉上珍珠彩”才表现出目前看到的晶泽高亮的特色。其特点是彩料直接渗透于陶瓷里,结晶效果非常明显,结晶体密布于整个作品。与普通的釉上彩陶瓷相比,由于釉上珍珠彩的晶体已完全密布于整个作品,因此其色泽、图案保存的时间要长很多。釉上珍珠彩产生的色泽美和肌理美,非常适合用于江南烟雨迷离的自然风光。由于兼具东、西方艺术的特色,又充满了时代气息,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赖德全大师曾携带50多件珍珠彩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引起轰动,所有作品被抢购一空。自2000年以来,在连续举行的三届中国工会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他的珍珠彩陶瓷艺术作品《乡村叠翠》、《乡情》、《乡村金秋》均获金奖。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礼品专卖区域也有此类瓷器的销售,感兴趣的陶瓷爱好者不妨去寻找购买。另外不少世博礼品专卖网也在销售中。

陶瓷知识分享:仿造大师作品制作瓷器牟利 景德镇一疑犯被拘


仿造大师作品制作瓷器牟利 景德镇一疑犯被拘

中新网景德镇8月17日电(石卫明 江玉霞)8月17日,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破获一起侵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作权案,该案涉案金额达200多万元,并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

据景德镇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志华介绍,8月12日下午,经侦支队接到群众举报,有人仿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的瓷板作品,出售获利。

根据提供的线索,景德镇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组织民警开展调查,在位于该市解放路的某公司发现一块五尺六寸落款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德全泼彩于景德镇”的瓷板画,当场抓获正在装运该瓷板画的陈某。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陈某为了牟取暴利,利用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熟识的关系,在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用照相机将赖德全大师作品拍摄后,于2010年7月份开始自己仿照瓷器作品,后因自己仿照得太差又请他人仿照,并在仿照品上请人题写了“赖德全”等字样。

据景德镇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长范有光介绍,目前已查获印有“赖德全”字样不同尺寸的瓷板14块,瓷盘2块,150件大小的花瓶1只,经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本人辨认,都系仿照作品,同时还查获了假冒赖德全作品证书四本。

目前,犯罪嫌疑人陈某已被警方刑拘,案件还在进一步审查之中。(完)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