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浅析: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等在上博展出 常熟翁氏家族旧藏名迹“情归”故土

迹组词 陶瓷行业

2022-02-27

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等在上博展出 常熟翁氏家族旧藏名迹“情归”故土

“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9日在上海博物馆揭幕。常熟翁氏家族捐献给上海博物馆的三件绘画名迹——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和清代王原祁《杜甫诗意图》,于9月10日至10月7日期间对公众展出。

常熟翁氏家族书画收藏是近现代江南书画鉴藏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翁氏家藏的核心部分由其先祖在19世纪收集奠定,而翁氏家藏可谓是美国顶级的中国艺术品私人收藏。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先生是美籍华人,数十年来积极致力于向西方推介中国文化,他将传承六代的丹青墨宝珍藏在其美国居所“莱溪居”中,以作品质量上乘、大师序列恢弘、保藏状态良好和流传著录清晰见长。

2018年、2019年,翁万戈分两次向上博捐赠了三件传世书画珍品,以了却爱国心愿,让珍贵文物回归祖国怀抱,也可填补上博馆藏相关领域空白。

据介绍,这三件文物各具特色。 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精妙绝伦。在不足74厘米长的画卷上,画家描绘了九十余位人物和鬼神形象,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神话世界。明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为大青绿设色,描绘东晋名士谢安寄情山水。此次展览入口处,即以3D动画视频复原这幅古画中的山水,以等比例放大两倍投影在文物一侧。但见茂林修竹随风舞动、山间溪水淙淙流淌,而长袍宽袖的古人漫步其中,诗意盎然。

王原祁是清初画家“四王”之一,《杜甫诗意图》轴画面纵高逾3米,尺幅罕见。但由于年久失修,该图轴入藏上海博物馆时已经无法悬挂。上海博物馆耗时半年对此图进行修复装裱,并以视频全程记录修复过程,在展览中播放,使观众知晓文物修复背后的艰辛繁难。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虽只有数件文物,却绝不空洞,大胆创新,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文物展陈方式结合,让展览动静皆宜,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亦让观众体验传统中国画的“可游可居”。

据悉,与上博展览同时,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也将举办“翁氏家藏精品展”。TAocI52.CoM

taoci52.Com相关文章推荐

陶瓷浅析:“北方瓷都”珍品约会世博 瓷器上“刺绣”《论语》


“北方瓷都”珍品约会世博瓷器上“刺绣”《论语》

中新社上海6月12日电 题“北方瓷都”艺术珍品来沪“约会世博”

作者 陈静 陈颖颖

28年前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陶瓷业第一枚金牌的中国“北方瓷都”——淄博,此番又特地以千件陶瓷、琉璃艺术精品亮相上海,与世博约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的刻瓷作品、王孝诚的鼻烟壶“鲁派内画”、陶瓷艺术大师杨玉芳的高温陶作品等齐齐汇聚申城。据介绍,这些陶瓷艺术珍品首次在上海大规模集中展示。

瓷器上“刺绣”《论语》

青翠欲滴的鲁青瓷传统文具上,刻着行书撰写的《论语》,每个字长宽仅两毫米……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的“微刻《论语》”。

据介绍,刻瓷技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由清朝宫廷流传至民间,是指用特制刀具在烧制好的瓷面上雕刻,被形容为瓷器上的刺绣。

20世纪40年代生于山东淄博的张明文,现任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其作品“马克思像”被西德马克思故居博物院收藏。此番展出的“微刻《论语》”,由笔架、印盒、水盂、笔洗、笔筒五件传统文具组成。据内行专家介绍,在薄薄的鲁青瓷上雕刻微型书法,对技法要求极高。刻瓷者要能熟练掌握力道,不能有任何一个小小失误,否则前功尽弃。

“踢毽子”化身陶瓷珍品

扎着两条小辫,眼睛笑嘻嘻地眯成一条线,三个小姑娘正乐滋滋地踢着毽子。孩子们憨态可掬的形象活灵活现。这是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杨玉芳的高温陶作品《踢毽子》。

杨大师之子告诉记者,其母从小就爱踢毽子,这组作品的创意正是来自母亲的童年记忆。他说,比起其他作品,这组作品制作过程很是复杂。首先要特制泥巴练泥加工,做成泥板后,再折成人物身体各部位,而后再将相关部位穿插,最后才能烧制成型。

据了解,杨玉芳此次携其最高水平作品来沪,希望在世博期间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中国精湛的陶瓷艺术。

烟壶内画里的《红楼梦》故事

“史太君秋赏春海棠”锦簇的花团中,“老祖宗”的尊容华贵一览无遗;“林黛玉悲春葬落花”,飘零的落花中,黛玉的悲戚之情入木三分。

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一只长13厘米,宽10厘米的鼻烟壶内,映现了中国传世名著《红楼梦》经典故事场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的赏花大观园鼻烟壶内画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据了解,身为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的王孝诚曾在20世纪60年代,将内画艺术中有着百年历史的竹画笔工艺改良为狼毫笔工艺,为中国内画艺术发展做出贡献。据知,其作品《想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首个被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内画作品。

【精】瓷器收藏:藏家要避免博而不深


瓷器收藏:藏家要避免博而不深

在文房用品追捧成风的今天,清康熙笔筒是其中深受宠爱的极品,近年来却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价格升幅惊人,专家提醒,目前收藏市场细分程度提高,藏家要避免“博而不深”。

据广州日报7月20日介绍,在刚结束的广州艺拍春拍上,一件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图笔筒拍出28万元高价,近期各地拍卖会上也出现其他成交价较高的清康熙笔筒,如35.2万元的青花后赤壁赋笔筒、19.04万元的青花山水人物诗文笔筒。

在文房用品追捧成风的今天,清康熙笔筒是其中深受宠爱的极品,近年来却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价格升幅惊人。在15年前北京瀚海首场拍卖会上曾推出一件清康熙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估价为60,000~80,000元,结果以30.8万元成交,在当年尚未全面起步的拍卖市场掀起巨大的涟漪。

此后市场中陆续出现青花或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其中一件出现在2008年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上,并最终以100.8万元高价成交。十余年时间中,同类器物升值70万元!

从市场中了解到,青花笔筒的快速升值主要发生在近5年间,原因是北京某大收藏动用大笔资金大肆收藏坊间的清康熙青花笔筒,几乎形成“垄断”之势。在基本“控盘”后,经过深入研究,出版著录,以此而掀起清康熙青花笔筒之热。

收藏指南:市场细分程度提高 要避免“博而不深”

在瓷器收藏市场上,不少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收藏家也以这种手法大量收集某个小品种器物,因此形成大的收藏效应。如江浙某藏家就大量收藏民国“珠山八友”的瓷版画,令其名声大振,近年升幅可达数倍到十余倍。

来曾有行家扬言,如果有大企业家愿意每年拿出1亿元的资金,就可以“称霸”瓷器市场,垄断多个品种。这种理论上的假设建立在瓷器市场存量不大的基础上;另外,随着收藏市场的逐步完善,各种品种的细分越来越明显,每个领域越来越窄。以文房用品为例,其中单是笔筒就包括了陶、瓷、竹、木、牙、石等品种。

市场细分程度提高,更要求收藏者达到“精而专”的标准。经济实力强的收藏者,自然可循上述“庄家”之法,独专一门;普通的收藏者不要把收藏战线拉得太长,既不能脱离社会的收藏主流,也要兼顾自己情有独钟的小门类,宁可专而不要博而不深。

笔筒是康熙时期较常见的一个文房用具品种,器壁多较厚。除了口底直径相同的圆筒形外,还有撇口形、竹节式、束腰式等。

官窑笔筒上多写长篇诗文,诗尾常用釉里红篆书“康熙传古”方章;民窑釉面泛青,多画山水人物故事和花鸟图,个别带有纪年如“康熙二十年山水人物笔筒”、“康熙十三年山水笔筒”等。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