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浅析:北京警方夜抓数百人续:涉案公司有员工月赚50万

北京警方夜抓数百人续:涉案公司有员工月赚50万

8日,丰台区东铁营桥旁的中北投资大厦308室的“华夏国博”公司空无一人,墙上还挂有“销售倒计时”标语。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华夏国博”网站售卖的收藏钱币标价450万元。

原标题:夜抓数百人疑卖假藏品

■ “60辆警车深夜带走数百人调查”追踪

新京报讯“就是打电话销售,专骗老年人。”昨日,涉案公司员工透露,该公司名为“北京华夏国博国际收藏品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华夏国博”),其所卖收藏品大部分为假的。

昨日,北京警方证实,正在办理一起刑事案件,涉案公司主要负责人已被控制。近期将向社会公布案情。

前晚9时许,多名目击者称,60余辆警车从丰台区东铁营桥旁的中北投资大厦内,陆续带走了数百人。(本报昨日报道)。

警方称该公司存重大违法嫌疑

昨日,北京警方称,7日下午,警方在工作中获得线索,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桥旁的中北投资大厦内,一公司存在重大违法嫌疑。

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迅速调集近300名警力,60余辆警车,对涉案公司进行突击检查。随后将该大楼封锁,从大厦内带走数百人,同时将涉案公司主要负责人控制。

据悉,警方此次行动疑与经济案有关,尚不能确定是否是网络诈骗或是传销,案情较为复杂,目前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该行动是警方在调查另一案件时突然遇到,接着丰台警方紧急从各派出所、支队抽调民警参与行动。

北京警方表示,将在近期向社会公布案情。

涉案公司一藏品标价450万

昨日下午,记者实地探访涉案公司所在大楼,发现大门紧闭,门牌被摘。涉案公司员工以及楼内其他公司人士称,涉案公司“华夏国博”,从事古玩、钱币、书画、贵金属等文物的推销活动。

在该公司官网上显示,公司主要经营“钱币、邮票、玉器、名人字画”等,价格从千元以下到万元以上不等。其中一套“人民币大全”标价450万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夏国博公司员工称,“华夏国博”所卖藏品大部分是假的。公司就是做“电话销售”,专骗老年人。

根据网站底部备案号,记者在工信部信息备案管理系统查询得知,该网站主办单位确为“华夏国博”,单位性质为“企业”,审核通过时间为2012年12月24日,网站负责人为程向伟。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信息查询显示,“华夏国博”成立于2009年8月18日,法定代表人为程向伟,目前企业状态为“注销”。

■ 探访

藏品公司电话推销频遭投诉

大门紧闭,人去楼空。昨日,中北投资大厦内的“华夏国博”指示牌已被摘掉。

“平时一天到晚打电话,喊口号,放音乐,很吵!”3层一家公司员工李小姐称,昨日的清静与往日形成鲜明对比。

李小姐介绍,“华夏国博”是今年年初搬进来的,员工有好几百人,大多为女性。他们每天就是不停打电话推销钱币。

“经常喊口号,就跟传销似的。”李小姐称,该公司还经常放音乐跳舞,楼内公司投诉过多次但都没用。

在这一楼层打扫卫生的两名清洁工表示,“华夏国博”都是自己请保洁。一名保洁说,在这里面上班的每天都“关起门来不断打电话”。

“华夏国博”所在的308房间是一个玻璃房,朝西,昨日,大门已落锁。

透过玻璃窗,可见办公室内挂着各种“口号”标语,什么“永争第一”、“盛夏激战100天,全力以赴谱新篇”、“加油,让我们全力以赴,超额完成销售目标”。

靠近走廊处,一排办公桌用挡板隔开,座位的电脑上挂有耳麦。隔壁公司李小姐称,他们就是在这个不足一平方米的地方打电话,公司内这样的电话台,共有数百个。

办公桌上,还留着《产品介绍》、《挑战自己,任务明确!》等材料。

■ 讲述

推销员工自觉上当想辞职

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夏国博”公司员工称,前天警方查案,他恰好有事外出,“躲过一劫”。他说,这是北京地区行业内很有名的一家公司,主要从事古玩、钱币、书画等文物经营活动。“绝大多数是假的,也有部分真的”。

据他介绍,公司给员工一人配了一台电脑,每天工作主要“就是打电话销售,专骗老头老太太的”。工资多少取决于销售量,基本上平均每人每月能拿七八千,“上个月还有人拿了50万呢”。

他还称,公司现有员工400多名,绝大多数是女性,“做销售当然是女的好”。公司虽然才搬来半年多,但办公地点分布在这栋楼多处,“二三四层都有”。

记者探访发现,二三四层,确实都有这家公司的办公室。

“我原本准备给他们讲讲怎么做销售”。在会议室外,记者遇到了一位培训讲师。他说,他是某培训机构的培训师,是“华夏国博”老板的朋友,之前约好了下午4点来作一次培训。但到了之后,却发现大门紧闭,“老板电话已打不通了”。

昨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碰到一些该公司员工家属,他们说前晚开始就失去联系,过来查看情况才发现人去楼空。一名河南男子称,他妹妹在此上班,每天就是打电话推销钱币,妹妹曾和他说,“就是骗人的”,想辞职,但公司不让走。

■ 专家说法

“华夏国博”网售钱币疑赝品

“‘华夏国博’曾给我打过电话推销。”昨日,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知名钱币鉴定专家袁银龙称,两三个月前,他及朋友接到过“华夏国博”的推销电话,朋友还向他咨询是否可以购买。

“不能买”,袁银龙立刻回复了朋友。袁银龙说,凡是公司主动推销的,都是假的。

昨晚,袁银龙对于“华夏国博”官网上标价450万的“第一套人民币大全”提出质疑,他看了后即判断此为赝品,他甚至看出这套钱币的产地。

“第一眼感觉就不对,上每一张钱币颜色趋向都一致”,他说,每一张钱币由不同人制作,在不同人之间流通,颜色色调不可能一致。“找出一模一样的两个人都难,不用说流通过的钱币。”

袁银龙估计,一套品相较好的“第一套人民币大全”,目前市价为500多万元,且“非常稀少”,自己从业30多年来,都没见过几套。“华夏国博”标价450万元,且有十套,显然有问题。

袁银龙称,在这些推销活动中,老年人由于辨别能力差,最容易上当。他提醒,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应当提高警惕,在购买之前先找专家咨询,切不能贪图便宜。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杨锋林野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陶瓷浅析:万嘉靖隆庆时期瓷器的鉴定


万嘉靖隆庆时期瓷器的鉴定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 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不考究,布局繁乱,比例失当。

4、大器多粗砂底,也有个别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常略微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多处理为滚圃,民窑则多斜削, 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康熙时才有的那种斜削式拱壁底。

5、青花瓷器釉色:早期浑重艳丽,兰中泛紫。中期兰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兰色灰暗,多有晕散。

陶瓷浅析:明代瓷器 嘉靖万历的青花很珍贵


明代瓷器 嘉靖万历的青花很珍贵

明代嘉靖万历的青花和蓝釉瓷器,十分珍贵。事实上,整个明代青花和蓝釉瓷随着历史的进程有着奇妙的变化。早期颜色浓艳,中期淡雅,晚期又回到浓艳;器形早期硕大,中期小巧,晚期回到了硕大;嘉靖万历瓷器的器形繁多,风格在硕大的基础上前后也有变化。晚明瓷器不仅品种多,产量也较高,现在的存世量相对明早期的永乐宣德、明中期的成化弘治要多一些,在拍卖会上较容易见到,收藏的机会也多一些。

明晚期色彩变浓

嘉靖开始进入明代的晚期,青花和蓝釉瓷这时一改明中期成化、弘治的淡雅,而变得浓艳。官窑如此,民窑亦如此。明中期青花瓷用的那种发色淡雅的平等青不知是开采不到了,还是用完了,回青料开始登上了舞台,扮演了青花和蓝釉瓷的重要角色。有了回青也就有了浓艳,回青料中提炼出最好的(一般称作佛头青,蓝中有些发紫)自然被官窑垄断,差一些的则广泛用于民窑。

现在认为回青料与元青花、永宣青花用的苏麻离青均来自于西域。元青花蓝中带黑点,偶有微紫现象,永宣青花蓝中常带微紫,嘉万青花瓷器几乎个个蓝中带紫色。这个现象十分有趣(当时道教盛行,道教讲究阴阳调和。红为阳,青为阴,红与青调和在一起即紫,回青带紫色,正合了道教),这也给了现代鉴定一个很好的依据。

嘉靖皇帝对道教十分痴迷,不是求仙就是炼丹。在皇帝的影响下,这时期的瓷器,不论官窑民窑都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除了颜色外,八仙、八卦、云鹤、麒麟、灵芝、万年松、仙桃等纹饰多了,胡茹、香炉、仙槎等器形多了,四方、六方、八方的瓶子也多了,这一切皆与道教有关。器形变大与道教也有联系,那时实际使用的法器都较大,有些瓷器本身就是法器。

蓝釉瓷更为珍贵

这时期的蓝釉瓷器比青花瓷器少得多,也珍贵得多。青花的发色剂为钴料,钴料不可多得,优质钴料更是十分稀少。一个蓝釉瓷上使用的钴料比一个青花瓷上消耗的钴料多得多,这就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得多也珍贵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蓝釉瓷也比青花瓷难烧。众所周知,钴料在自然界中是以氧化钴的形式存在,原本是黑色,还原后才是亮丽的蓝色。钴料在釉下比较容易还原,混合在釉中要还原,窑炉工作时的气氛要求很严。那时虽然炼丹术盛行,化学方面的知识还没上升到理论高度。当然不知道什么叫还原,什么叫氧化,凭的全是经验和运气,这也是蓝釉瓷比青花瓷珍贵得多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明晚期的青花瓷虽然不可多得,但一些大的拍卖公司,在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中还时有所见,但这个时期的蓝釉瓷则可遇而不可求。嘉靖万历时期的蓝釉瓷也确实亮丽可爱,它往往不是简单的蓝釉而已,蓝釉中常带纹饰,这个纹饰基本是白色的。它是在上完蓝釉后,在半干不干之时,以小刀刮出纹饰,露出白色的胎,再在白色的胎上填上白釉。也有刮完不填白釉的,这种工艺在蓝釉壶上多见,纹饰有仙桃、麒麟望月等。

鉴定要素细考量

嘉靖万历时期的瓷器生产,选料严格、淘练精细、胎体厚实、胎质较白。纹饰写意的多,人物挺拔;如画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龙纹较瘦、龙咀较长,称猪咀龙。晚期画龙略显草率,但龙爪有力,八宝图案较多,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还有以文字作为装饰的瓷器,如百寿、万福等,纹饰多为云龙、云凤、麒麟,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窑瓷器工整细致,民窑则粗放、生动。这时期还有个较为奇特的现象,器物的底釉为亮青色,其清亮程度往往超过器物主体的釉色。

陶瓷浅析:瓷器的款识


瓷器的款识

纪年款

纪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写、刻、印等不同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我国古代瓷器款式,大部分属于纪年款。

纪年款可分为两大类:书以当时的帝王年号者称年款;用六十年周而复始的甲子表明年号者称干支款。明清两代的年款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六字款常书二行,首二字为朝代名,中二字为年号,末二字则为“年制”或“年造”二字。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四字款则缺朝代名,首二字即为年号。如“成化年制”、“雍正御制”等。干支前加上当时帝王年号,如“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单纯使用干支的并不多。另外,也有只书朝代,而缺年号者,如“大明年造”、“大清年制”款,属于特殊现象。“康熙御制”

纪年款的款字,多用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圈、双线方框或单圈,个别也有无圈框或用双长方框的。无论何种形式,款字均为竖写,极少横排书写的。

纪年款以官窑瓷器运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尤其是景德镇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略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斋名和“清赏珍玩”之类的文字烧在瓷器上,作为私家烧藏的标志,这种铭款就是堂名款,或称私家藏款、室名款、斋名款。堂名款内容包括堂名、居名、斋名、轩名、室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制品之人有封建帝王、皇亲显贵、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和少数良工名匠。“翠竹轩 信卿”

堂名款在明代以前极其罕见,明代的亦多见于后期。入清以后则各朝皆有,尤以康熙、乾隆时盛行,且形式多种多样。同纪年款一样,堂名款也多见于官窑制品。

吉言款

在瓷器上烧上具吉祥意义的词句或短语,以表示祝愿的款识,称作吉言款。早在三国西晋时的青瓷上,就可以见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宜子孙,作吏高,其乐无极”等字样。宋元时期则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佛光普渡”、“家国永安”等吉言款。

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现于晚期,且以民窑器上最为流行。如正德时的“天下太平”;嘉靖、万历时的“万福悠同“、“长命富贵”、“福寿康宁”、“食禄万钟”、“三元及第”等等。还有只题一、二字的,如“双利”、“吉兴”、“福”、“寿”、“万”、“贵”、“善”等。“福”

清代吉言款,一般沿袭明代,也常见于官窑器,如康熙六旬庆典七寸碟,四周围以淡赭饰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有的礼器,则题“喜”字款,以有署以“庆”字或以蒙古文作吉言款识的。

吉言款款试亦多种多样。像“福”即有单、双线方框或双圈内草书“福”字的,有无圈框而用粗笔道在碗内底大书一“福”字的。“长命富贵”款写法也有两种,一是双圈内书写两行;一为钱形,四字对书于穿孔四周。“万寿无疆”、“永庆常青”款则往往采取以花捧字的形式。

赞颂款

赞颂款即赞颂、欣赏瓷器的款识。虽然早在唐代的长沙窑就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赞颂款铭,但它的流行却是在明清两代。

明代的瓷器上有“玉堂佳器”、“上品佳器”、“昆山美玉”、“昌江美玉”等四字款;也有“美玉”、“雅珍”等二字款;一般都在款识之外环以单圈或双圈,圆圈大小各异,个别也有无圈者。晚明赞颂款,多带“佳器”二字。清代有赞颂款的瓷器,多属私人,故又称私家款,如“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珍藏”、“雅玩”、“玉”、“古”、“珍”等;字数比较多者,则有“奇玉宝鼎之珍”、“其石宝鼎之珍”等等。 “从来佳茗似佳人 仲芳”

花样款

用含有寓意的纹样图案作为款识,呈“花样款”,亦称“记号款”。

花样款多为民窑所用。明代已流行,到清代则形式更为繁多:一、博古图案。如八卦、太极图、八宝、琴棋书画、八音器、及礼服上所绣的十二章等。二、佛教符号。如八吉祥及转轮王的七珍。三、道家符号。最著名的为八仙所持物,汉钟离的还魂扇,吕洞宾的宝剑,李铁拐的葫芦,曹国舅的绰板,蓝采和的花篮,张果老的渔鼓,韩湘子的笛子,何仙姑的荷花(笊篱)。

四、“豆腐干”款。在双圆圈中心绘双线方框,框内再绘横竖相间的线条。五、“四朵花”款。在双圈内绘不太规整的“四朵花”,简单的仅绘四个“×”或四个有如眼睛的“花”。六、其他花样。动物类的如龙、凤、鹿、鹤、龟、还落,植物类如松、竹、梅、蟠桃、瑞草、灵芝、树叶等。

陶人款

在瓷器上署以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或陶店名号的款识,称“陶人款”。陶人款在早期青瓷上即已出现,但常常与纪年、赞颂、吉言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铭文。单独陶人款,直到明清时才可见到,而且比较少,特别是官窑器上更为少见。清初官窑器可偶见督陶官的款识;乾隆以后,督陶官形同虚设,陶人姓名才见于款识。“时大彬制”

陶人款的格式,一般是在匠人姓名后加一“造”字。也有光书姓名、姓氏或店号的。

仿款

仿款,就是在当代所制的瓷器上,仿写前代的款识。有些仿款并不一定是存心作假,而是因羡慕前代著名瓷器或其他原因。如清初的康熙、雍正两朝曾有过仿写前代款识的旨意。仿款由明正德年间开其先河,以后无论官窑民窑,仿者越来越多。入清以后,制瓷技术迅速提高,为仿古瓷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当时统治者嗜古成癖,使仿古之风更加盛行。实烧年代:明代嘉靖年

要分辨仿款和真款,必须仔细观察款识的风格、笔法、字体、位置、款色、和字数、结构,并结合器物的造型、胎质、釉色、装饰等方面互相印证,认真推敲。

辨伪,首先可以从研究各代款识不同风格入手,将真假款识相互对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款字的书写笔法、字体结构、排列形式、落款的部位。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其次,注意款识的用料和颜色。以青花写款为例:元代和明初的颜色深厚下沉,有黑色结晶斑点和凝而不舒的现象;尤其宣德时,蓝色中有黑、灰等色杂夹其中。成化款则舒展清晰,蓝色优美;嘉靖事青中泛紫,十分浓艳;万历以后色调匀净,但发色不深,清初作品也大抵如此。康熙款色调明快,幽倩艳丽;道光以后则蓝色涣散,浅淡上浮。

陶瓷浅析:“红色官窑”之谜


“红色官窑”之谜

在近年的瓷器收藏中,“红色官窑”是一个逐渐被人们提得多起来的名称,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品种。“官窑”历朝历代都有,指的是官方开设的窑厂为官方生产瓷器,是各朝代瓷器的最高水平。“红色官窑”瓷指的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尤其是70年代,以湖南醴陵群力瓷厂和江西景德镇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为主要代表的一些生产研制单位,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处生产的瓷器,以及国家礼品瓷。这些瓷器从设计、原料、拉坯,到烧制、彩绘等环节,无不精良,代表了当代中国陶瓷制造的最高水平。而同时,与历代“官窑”相比,这类产品数量不多,更显得珍贵,为藏家所关注也是很自然的了。 关于“红色官窑”,由于社会对其关注的时间不长,相应的研究及著作也不多,不像对历朝历代瓷器的介绍那样俯拾皆是。2002年出版的一本《红色官窑文革瓷器》是近十余年来最全面的收集介绍,另有些回忆、介绍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站。这些资料基本是介绍上世纪70年代的“红色官窑”,但是目前在市面上可见的“红色官窑”瓷器,有相当数量其款识却是60年代的,其绘画风格和内容也与70年代的产品有很大不同。笔者收藏有几件60年代产品,从两个不同的地方收到的两件不同器型的产品,其图案因笔法、字体、诗文相同,显然是同一人所绘,按照这样的机率推算,当时的画师不多,产量也不会很多。 这些产品究竟有什么样的产生背景?从资料上看,醴陵和景德镇从50年代开始就生产“红色官窑”了,但是,对于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已有的资料语焉不详。假如这批产品根本就是托伪之作,那么,又是什么人能做出这样一批高质量的产品?制作于什么年代?为什么而作?再者,那为何又会有对这批产品的仿品出现?此为谜之一。 70年代的“红色官窑”瓷器的图案以花卉为主,最多的是梅花,另有桃花、月季、芙蓉等,画面比较简单,注重装饰性。而60年代的产品,除梅花外,还有很多传统图案,如四季花卉、动物等,画面较大,注重整体性。绘画的笔法以传统笔法为主,有些接近于工笔,十分细腻。另外,从“中南海用瓷”来说,70年代的产品基本是以生活用品为主。而60年代的产品则除了生活用品、文房用具之外,还有不少装饰用瓷,如花瓶、鱼缸等。从这些情况看,似乎这两段时间在产品设计的主导思想上有所不同。是否真的如此?此为谜之二。 从底款来说,70年代的产品一般是“景德镇制”、“中国醴陵”、“醴陵群力”,以及“群力厂”的商标。而60年代的产品底款则是“中南海怀仁堂珍品陶瓷研究所敬制”、“中南海西花厅珍品陶瓷研究所”等。因为中南海还有其他一些知名的场所,如丰泽园,那么,有没有其它场所的款识?底款为什么有这样一种变化?此为谜之三。 70年代产品的底款没有年代,而60年代的产品有的有年款,最多的是“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六年”,少数也见过有“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八年”的,但从品质看,很可能是仿品。底款的字体一般只有两种:楷书和隶书,有红蓝两种颜色。底款字体十分规整,凡不规整的必是仿品。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两个年份的产品,其他年份有没有生产过?此为谜之四。 从“陶瓷研究所”的款识来看,这些产品应该是设在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研制的,那么,60年代有没有醴陵的产品?如果有,是些什么产品?醴陵的产品是否从来就没有过年款?那又为什么?此为谜之五。 这一系列的谜让人捉摸不透,愿与有此同好的藏友共同来揭开。收藏本来不是为了占有,而应该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体味。收藏的过程就是去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学习知识,体验美、体验生活的过程。抱着这样一种目的,收藏就会使你的精神和生活更充实。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