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求宝瓶、江南会下订单 丽水龙泉青瓷“醉爱”定制

前段时间,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宋代哥窑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哥窑其烧制技艺正是起源于青瓷之都——浙江丽水的龙泉市。

浙南古城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内外重新刮起一股龙泉青瓷热。去年龙泉全市青瓷宝剑企业实现产值12亿元,其中青瓷6.3亿元,宝剑5.7亿元,几乎翻番。

周董的歌+入选“非遗”让青瓷招牌更响亮

“青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夜色被打捞起,掩盖了结局

如传世的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2007年,周杰伦的专辑《我很忙》全球发行,这首《青花瓷》因其优美的歌词、婉转的旋律和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传唱大江南北。严格的说,青花瓷和青瓷还不是同一种工艺,但龙泉青瓷多多少少沾光。

2009年,更大的契机来了。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陶瓷界首张“非遗”名片,这对于龙泉的青瓷产业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最近生意不错,工厂每天都很忙。”都说“好汉不赚六月钱”,但是在位于龙泉市工业小区内的天工瓷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内,仍是一片忙碌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公司老总胡兆雄这两年越来越习惯了,因为上门的订单越来越多了。

算上国营厂的工作经历,做了20多年的青瓷的胡兆雄如今已经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他说,自从1994年创业以来,2008年以后的生意增长最快。2009年的销售额能到500万元左右,而去年已经做到了1000万元左右,今年上半年的势头依然不错。

成功入选“非遗”,冲着龙泉青瓷而来的买家纷至沓来,青瓷企业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而龙泉青瓷也开始重新回到龙泉人创业发展的视野中,新冒出来的青瓷企业这两年如雨后春笋一般。作为龙泉青瓷协会的副会长,胡兆雄说去年龙泉新增了一百多家青瓷企业数量,重新回归的、新进创业的都有,就连上门找他拜师学艺的徒弟都多了不少。

高端青瓷礼品受宠江南会也上门定制

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的老板金逸瑞最近一直围着一款“蓝桥风月”的青瓷瓶子打转,前前后后打了20多遍样子。

这款瓷瓶的订单来头不小,来自马云旗下的江南会。金逸瑞告诉记者,这款瓷瓶,是江南会为高端客户特别定制的装黄酒的高档酒瓶,数量要求不多,做工上也力求简单,看中的就是龙泉青瓷本身的韵味。金逸瑞则看中了江南会背后潜藏的众多高端客户,这给他的高端青瓷礼品定制业务带来“滚雪球”效应,订单猛增,也是他的企业近年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

金逸瑞说,很多像江南会这样的业务都是定制过青瓷礼品的客户介绍过来的。从2007年开始,越来越多从北京、上海、杭州来的客户,上门定制青瓷礼品,而且需求也越来越高档。他的企业也从创办初期以茶杯、茶具等低端日用瓷为主,转型成为以定制生产高端礼品瓷为主,这两年的年销售已经翻了个跟头。

尝到甜头的还有胡兆雄,他目前专注于创作收藏瓷和高端礼品瓷。他说,高端礼品瓷虽然量不大,但是单价和利润都很高。如今,银联、银行等高端客户每年都有比较稳定的订单投来,前段时间甚至还接到了西藏那曲地区的订单。

技术创新闯出新天地青瓷酒瓶遍装全国美酒

“在成都双流机场,一瓶售价5万多元的国窖酒,瓷瓶就是龙泉产的。”这条微博,在龙泉青瓷行业里颇为出名,不少人聊起来都十分自豪。

很多人对茅台、五粮液、国窖、古越龙山、红星二锅头等各式黄、白酒可能都不陌生,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装这些酒的瓷瓶出自龙泉。

金逸瑞的哥哥金逸林,是龙泉市最大的一家青瓷酒瓶企业的创始人,他旗下的四家工厂去年总共生产了2000多万只青瓷酒瓶,几乎装遍了全国各类知名的黄、白酒。他告诉记者,做了12年的青瓷酒瓶,他的公司给一千多种酒做过瓷瓶,包括茅台、五粮液、古越龙山等等,在饭桌上经常能喝到用自己工厂生产的瓷瓶装的酒,这是他最骄傲的一件事情。

金逸林说,其实要标准化生产酒瓶子可能比创作艺术瓷在技术上还难。他告诉记者,茅台等知名酒厂定制的瓷瓶,酒瓶口直径误差在正负10%毫米以内,瓶身直径误差在正负2%毫米以内,对容量、重量、高度等都有严格要求。

为此,金逸林在技术创新上费了不少功夫,引入了新的设备,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新的制造技术,是他多年来赢得市场的法宝。最近,他的新厂房里用上了节能30%的窑炉,还投入了800多万元,与浙大合作开发纳米技术应用于开发瓷瓶新材料,提高瓷瓶强度和抗菌能力。

技术的创新,让金逸林生产的青瓷酒瓶闯出了大空间,他的企业10多年来平均每年都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去年的产值达到7000多万元,今年有望超过1亿元。

新闻大局观

来自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保护和发展局的数据显示,2009~2010两年里,龙泉青瓷企业增加了100多家,达到了281家,青瓷从业人员达到了1.3万余人,其中已有国家级大师9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6人,高级工艺美术大师67人,而龙泉的总人口只有区区28万人。

去年龙泉全市青瓷宝剑企业实现产值12亿元,其中青瓷6.3亿元,宝剑5.7亿元,同比增长96.7%,几乎翻番。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规模以上龙泉青瓷企业同比增幅就达29.5%,依旧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延伸阅读

龙泉窑青瓷五管瓶的年代与功用


青瓷五管瓶是龙泉窑非常有特色的产品,又称多管瓶,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瓶式,因瓶肩部各面分布着直立的多棱形或圆形管而得名。有五管,六管,十管,十五管等多种制式。

五角盖瓶 唐代 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

五管瓶 五代 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

五管瓶 五代 1988年剑池街道宏山村出土

七管瓶 五代 1980年查田镇墩头村出土

五管瓶 北宋 1972年查田镇墩头村出土

五管瓶 北宋 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

五叶鸡钮盖瓶 北宋 1980年查田镇墩头村出土

五叶狗钮盖瓶 北宋 1980年查田镇墩头村出土

目前,我们见到的龙泉窑烧造的五管瓶最早可追溯到五代时期。北宋时期,五管瓶大量烧造,种类丰富,品种繁多,装饰多样。就器盖而言,有葫芦钮、莲花钮、振翅的小鸟、打鸣的公鸡、仰吠的小狗;就小管数量而言,有四管、五管、六管、七管,其中五管最为常见;就管口形状而言,有圆形、花形,还有的不是管状的,而是叶形的,有五叶、四叶等;就装饰而言,有篦划纹、莲瓣纹、素面无纹。南宋时期,五管瓶渐少,出现了堆塑龙瓶、虎瓶之类的新品种。

五管瓶 北宋 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

龙瓶 南宋 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

虎瓶 南宋 龙泉青瓷博物馆

龙瓶 南宋 龙泉青瓷博物馆

堆塑虎瓶 南宋 1989年查田镇查三村出土

龙瓶 南宋 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

龙瓶 南宋 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

虎瓶 南宋 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

龙瓶 南宋 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

开启龙泉窑窑址调查的第一人陈万里先生曾记述过,当年他看到浙江一带墓葬出土了不少的五管瓶,由于是墓中出土,国人认为晦气,洋人却很喜欢其独特造型,买去带至海外。建国以后伴随着田野考古,龙泉窑青瓷五管瓶从龙泉、庆元一带的五代,尤其是宋代的墓葬中不断被发掘出来。这些材料证实了五管瓶是当时该地流行的一种陪葬品。

五管瓶 北宋 1991年兰巨坛湖村出土

考古资料表明,青瓷五管瓶通常与青瓷盘口瓶成对出现,有的五管瓶和盘口瓶上刻划或墨书了文字,为我们了解五管瓶和盘口瓶作为随葬品的具体功用提供了线索。龙泉青瓷博物馆藏的此件北宋中期的五管瓶,瓶盖内墨笔题记“五谷仓,上应天宫,下应地中,荫子(益孙),长命富贵”。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一件明确纪年(1080年)的龙泉窑青瓷盘口瓶,其腹部刻写铭文“元丰叁年闰九月十五圆日,原烧上邑粮膺承贮千万年香酒归去,阴荟千子万孙、永招富贵、长命大吉、受福无量、天下太平。”原来,龙泉窑五管瓶装谷物,龙泉窑盘口瓶盛放美酒,一同入葬,供墓主享用,为后世祈福。

五管瓶 北宋 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

青瓷五管瓶作为冥器,不仅有使用价值——盛储粮食,而且有精神力量——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预示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龙泉青瓷之韵


青瓷,孕涵着中国古代哲学的五大元素——土之料,木之助,火之艺,水之纯,金之值。天道生阴阳,阴阳成五行,五行变化万物。青瓷的开始制作材料泥土、釉彩、水、木等,均来之于自然,这符合于天道。青瓷之形、之色、之态,外观特征皆雌伏静穆,温和恬淡,此谓“阴”;而青瓷之质,则铮铮硬朗,宁碎不折,此谓“阳”。青瓷是“五行变化万物”之一种,其本身又正好隐含着中国哲学本体论之公式。

龙泉地处浙西南,为殴江、闽江、钱塘江三江发源地,这里山涛拂耳,翠竹泛波,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龙泉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宋人更承河滨遗范而烧出闻名天下的“哥窑”和“龙泉窑”。

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技艺登峰造极,传统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窑。

浙江处州人章生一、生二兄弟,于龙泉之窑,各主其一。生一以兄,故其所陶者曰哥窑,本龙泉硫田窑。哥窑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胎色灰黑。釉面纹片有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百圾碎等,其精品被宫廷所垄断。生二所陶者,曰龙泉窑。土细质厚,但少纹片,釉层丰润,釉色有梅子青、粉青、灰黄、淡兰等,梅子青色如挂枝初梅,青翠碧绿,莹澈剔透;粉青色如雨过天晴,或似淡青湖水,柔和明净,为世所贵。妙者与官窑争艳。

青瓷工艺由配料、成型、修坯、装饰、素烧和施釉、装匣、装窑、烧成八个大环节组成,而每个环节又有许多子工序,要经过几十种工序历经数十日才能烧制完成。由于工序多,且受各种因素影响,成品率较底,上品十之一二,精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可谓是火中取艺,天工造就。

追求意境,是中国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最大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对意境的追求,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美学特征所在。因此,从美学角度看,青瓷承载着中国传统美学,带有中国文人的情操休养和心灵追求。"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她“夺得千峰翠”,色本自然,有天地之大美;她“温润纯朴色形备”,不必有所附丽;“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她独立成景,又意味深远;她无生命,但具有高远的人格象征。她有“雍容之量”,但无“华贵之俗”;她有“诗风之纯”,“楚骚之情”,“建安之骨”,“唐诗之秉”,“宋词之意”,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的心灵故乡。

龙泉现代陶瓷艺术在汲取古代艺术和工艺的基础上,艺术造诣炉火纯青,被评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中南海紫光阁等珍藏,是馈赠国际首脑名人的国礼。

龙泉青瓷美如玉


南宋·龙泉窑青瓷五嘴罂高十三点二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窑青瓷碗口径二十六点一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窑青瓷蟠龙罂通高25厘米遂昌县文管会藏

南宋·龙泉窑青瓷五嘴蟠龙罂通高23.8厘米遂昌县文管会藏

南宋·龙泉窑青瓷五嘴罂通高18.6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自古陶瓷重青品。青瓷何以具有这般吸引力?跑遍那些制作青瓷的古窑遗址,你会发现,长满草皮的山谷和残存的清澈透亮的水面对人的感染与青瓷有多么相似,青瓷不就是大自然中的绿色与人类心中美好的希望相交织、相交融的媒介吗?

龙泉窑因何盛衰

青瓷由于因袭了自然的某种秉性而具有永恒的魅力,它的盛衰也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水质、坯料、气候、材薪、釉料等因素决定了一件件青瓷作品的优劣。瓯江两岸瓷土蕴藏丰富,水路畅达,山峦叠嶂,植被茂盛,气候宜人,优越的自然环境奠定了龙泉窑蓬勃发展的基本条件。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发展于北宋至南宋前期,南宋后期至元代是鼎盛期,结束于清,是浙江历史上著名的青瓷窑址。在16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中,龙泉窑又可以划分为开创、发展、鼎盛和衰落几个阶段。

龙泉窑的实地调查工作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以后龙泉窑考古工作获重大突破,不仅揭示了不同时期的窑场规模和生产布局,而且发现了众多的瓷器制作和产品烧成的系列工艺工序遗迹以及大量的文物精品。经过文博部门长期调查,南宋至元的龙泉窑青瓷,分布在浙南龙泉、庆元、景宁、云和、丽水、遂昌、松阳、缙云、武义、青田、永嘉、文成、泰顺等县市。

龙泉窑青瓷特色

南宋、元代,无论粉青、梅子青,或其他釉色,龙泉青瓷釉面的质地给人的感觉与玉极为相似,温润而有光泽。古语云“金声玉色,久而弥彰”,玉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温柔敦厚”的美学观念以及“重气节、重操守”的道德观念都可以在玉中找到。到了南宋,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玉更是人们追随、膜拜的对象。专为皇室生产瓷器的南宋官窑从一开始就无止境地追求釉面的“玉质感”。

以前龙泉窑生产的厚胎薄釉单面刻花瓷器,质量不高。公元1200年左右,龙泉窑开始学习吸收南宋官窑的胎釉配方、上釉方法。以前使用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为了增加厚度,提高青釉的美感,改为钙钾釉,使青釉厚而不流,气泡不致变大,釉面更加柔和。另外,采用了多次上釉的复杂工艺,素烧、上釉多次反复(最多达5次),釉层大大加厚。坯料也进行了改进,此前仅用瓷石一种原料做坯,瓷器胎壁厚重,后改用瓷石和紫金土两种配料,做成薄胎细瓷。掺入较多紫金土的黑胎厚釉青瓷,瓷胎灰黑如铁,通称“铁骨”,圈底无釉的地方呈黑褐色,称“铁足”。这一类器物釉面往往有开片。白胎厚釉青瓷,掺入的紫金土较少,圈足底无釉处的胎面在烧成后期的冷却阶段经过二次氧化,呈淡朱红色。

南宋、元代的龙泉窑青瓷中,有不少是模仿夏、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造型,即使是后来或当朝创新的品种,也做得非常规整、大气,给人典雅端庄的美感。青铜器是古代贵族进行祭祀、丧葬、朝聘、征战、宴享和婚冠等活动时使用的器皿,尽管南宋、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功用已远远不止这些,扩展到生活用具、文房用具、陈设用具、敬神敬祖的礼器等各个方面,但由于北宋吕大临《考古图》(公元1092年)及稍后的《宣和博古图》(公元1107年—1111年)的刊行,加上宋室南迁及外族入侵的因素导致博古文化在南宋和元代普遍流行,使这一时期龙泉窑青瓷的造型带有浓郁的青铜文化的色彩。龙泉窑青瓷的器物造型在南宋形成自己独有的淳厚优美的风格,器底厚重,给人以稳定感,入元后,基本上沿袭了南宋这一风格。

体现玉的精神的釉色和青铜器文化的造型,是南宋至元龙泉窑青瓷鼎盛期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不但超越了前人,也使后来者难以追仿。

寻访龙泉窑祖庭

行走在一座座荒废的窑址上,丛林、山丘、烟霭、白云,黄泥打墙的房屋妥帖地散落其间,无意识却符合生态、地形的特点。人们聚居于此,世代相续。俯首拾到一片碎瓷,刚好是青釉菊瓣纹碗的底,带圈足,菊瓣残得长短不一,但还是可以看到一朵近乎完美的正在怒放的幽婉的菊花。

熟谙中国陶瓷史的人都知道,官窑是中国古代专门伺候朝廷的陶瓷工厂。朝廷是特权阶层,只要喜欢,烧一件东西无论花多少钱都不会心疼。乾隆时期,一尊甜白观音居然烧了一年,雍正更是百般挑剔:“藤萝花……不必画此样”,“墨菊花……嗣后少画些”,“菊花瓣画草了,嗣后照千层叠落花瓣画”……这就是所见“官窑”款款不苟、笔笔入扣的道理。不过,在“乾坤微合德,日月耀重光”的大气之中,官窑处处流露出所受的理性束缚和小心翼翼规范化操作的痕迹,给人的感觉总是不那么亲和,一派“人心似铁,官法如炉”的味道。龙泉窑一直是—个民窑,因为受到当时政府的青睐,按照统一规定的样式、花纹去制作瓷器,很像官窑。但是,与正宗的官窑相比,也呈现出自在、单纯、稚拙、清丽、温馨的风格,一派关良笔意。

穿过一个垭口,豁然开朗,一块鱼腹形的盘地出现在眼前。这里是岙底,是世界青瓷的核心区,龙泉窑的祖庭。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考古人员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龙泉市大窑龙泉窑遗址中的岙底片枫洞岩窑址进行发掘。在明代初年的地层里出土了一批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瓷器,其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不少瓷器的特征还与明初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官窑器物十分相似。最新的考古成果表明,龙泉窑在明朝不仅没有衰落,相反还成了中国青瓷发展历史中的最后亮点,改写了以往考古界“龙泉窑到明代已经衰落”的判断。

这不仅是个结论,也是一个充裕的想象空间,无边无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