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童子的不足与完善

作为一名陶瓷工艺研究者,我从小独好白瓷童子,并一直钻研,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多年的研究成果。但是首先我们要对白瓷童子有个大概的了解,才能更加深入分析白瓷童子的不足与完善。

一、白瓷童子的发展史

1、白瓷的发展

白瓷是指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过高温火焰烧成的素白瓷器。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坯质致密透明,杂质少,个胎很细,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胎土淘洗洁净,而且白度比较高,上了一层透明釉以后,反映出来的颜色很白等特点。

白瓷的釉色包括白釉、甜白釉、青白釉和象牙白,但是这些釉色制作出来的瓷器的瓷胎致密,透光极其良好,为唐宋其他地区白瓷所不及。而从釉面上看,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

最早的白瓷出现在湖南长沙东汉墓,但是成熟的白瓷却是到隋代才出现的。那时候的白瓷已经非常普遍,到处可见白瓷生产的景象,可谓是繁花似锦。其中以邢窑白瓷为代表,与南方地区越窑青瓷相匹敌,世称“南青北白”,可谓是互相匹敌,争逐斗艳。

2、童子图的发展

童子,作为一个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创作母题,其内涵有多种,例如儿童、未成年男子、未成年仆役、神仙或者神仙旁边的仙童等。而且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童子也有着特殊的文化含义。

随着中国古文化的发展,童子图也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童子造型的多样性随着童子画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其中童子不同的造型也越来越多,而且造型也是根据其不同含义进行创作的。

童子图在造型上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随着童子图的发展,例如在人物画中,有专门的童子画种,一般叫做婴戏图或者娃娃图。因为童子图中的童子不但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童子慢慢开始应用到瓷器上,成为古时的一种艺术品,特别是在白瓷上进行装饰,使得白瓷童子的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白瓷童子的不足

我们已经对白瓷童子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白瓷童子的市场却越来越低靡。作为一名很喜欢白瓷童子的陶瓷工艺的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我总结出白瓷童子的不足之处,希望自己的愚见能够对推动白瓷童子的市场起到一点点促进作用。

1、内在原因

一是该行业在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还很传统,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我们知道,做事一成不变,就容易被时代所淘汰,要发展必须求变,而白瓷童子的市场发展几十年来一成不变,让人很难让其有所发展。而且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这使得很多商家都不愿意与其打交道,这也是造成市场萎靡的重要内因之一。二是白瓷童子市场缺少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相对完整的销售渠道。大多数消费者都很重视品牌的选择,在众多的商品中,往往优先考虑的是知名品牌。因为任何商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十分重要。

此外,一套完整的销售渠道也显得格外重要,据了解,这几年春节在外地做瓷器展销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瓷器滞销,他们客守他乡。不能回家过年,在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的大冷天,由于瓷器多,他们也找不到合适的仓库存放。每天晚上还要轮流派人来守摊。其实他们也很想家,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很好的销售渠道,他们被迫在外地展销,而不能回家过年。所以,建立一条健全的销售渠道迫在眉睫。

2、外在原因

近些年,白瓷童子的市场已经不如从前,内因,我在上文中已经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剖析,下面来谈谈白瓷童子市场发展的外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在受全球经济气候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了,特别是白瓷童子的销售市场,一度无人问津,全球气候的影响,使得我国出现经济危机,直接影响了白瓷童子市场的发展。

2.2、通胀压力。自08年以后中国的物价就不断上涨,人们情愿把钱存起来,也不愿意去购买无关紧要的商品,这是白瓷童子市场一度萎靡的重要外因之一。

2.3、之前经济增长就存在一定的虚假成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出现弄虚作假的成分,以至于我国经济出现波动,从而导致白瓷童子市场的发展一度在原地打转,甚至出现倒退现象。这些都是需要引起我们这些陶瓷工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尽快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M.TaoCi52.CoM

总之,不管内因还是外因,我们都需要一一破解这种危机,不断完善我国白瓷童子市场的发展。

三、白瓷童子的完善

上文,批发网已经对白瓷童子的市场做出一个简单的分析,我们知道,白瓷童子需要改变,并且迫切求变,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完善白瓷童子的市场呢?简单来说,总结出以下几条策略,仅供参考。

1、要加强对瓷器行业的系统管理,对瓷器的制作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规划。我们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瓷器行业也是这样,很多企业自身渠道和销售管理都不够规范,市场网点薄弱,缺少系统的规划管理,假如没有对瓷器的制作进行分类,那么白瓷童子的制作就会与其他陶瓷制作混合在一起,因此需要对白瓷童子的制作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

2、要加强陶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素质不断进行提高。现在的市场需要人才,人才在企业的竞争中向来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白瓷童子市场的萎靡就在于缺少专业人才,并且素质普遍有待提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白瓷童子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且要不断引进白瓷童子的高素质人才,以最好的条件创办最好的教育机制,不断提高人才素质。

3、要创办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相对完整的销售渠道。在现在的瓷器行业中,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特别是白瓷童子市场,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这对白瓷童子的市场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此外,白瓷童子市场没有系统的经营模式和专业的营销团队,而且没有可靠的市场信息,缺乏相对完善的市场信息机制,没有面向客户的服务标准和针对客户的服务体系,我们需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适合白瓷童子市场的产品。另外白瓷童子没有针对市场的研、产、供体系,资金投入周期长且风险大,所有这些都将成为置企业于死地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一招致命。所以,我们需要建立白瓷童子自己的品牌,建立相对完善的销售渠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白瓷童子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它的市场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白瓷童子的内部运作管理体系亟待建设,市场标准亟待规范。另外,需要不断对白瓷童子的内因和外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其市场体系。

延伸阅读

胜似银器的白瓷之美 莹润如玉定窑白瓷


·定窑白瓷

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唐代的定窑白瓷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三足炉和玩具等。造型与五代时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丰肩,平底,底加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璧底。唐代定窑白瓷大多与当时邢窑白瓷相似,胎骨断面较细,胎色洁白,另有一类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但烧结较好。

·定窑白瓷

定瓷胎色洁白,胎体坚薄,胎质细腻,不太透明,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面莹润如玉,釉色被形容为象牙白。

中晚唐至北宋初期的定窑白瓷,定窑白瓷受邢窑影响甚钜,因瓷器是在还原焰中烧成,釉色白里泛青,又因当时的烧造技法为仰烧,外壁满釉,底足无釉;至北宋中期后,因宋代定窑改用煤作燃料,于氧化焰中烧成,釉色中含微量铁元素三氧化二铁,釉色转为白中泛黄,呈所谓象牙白,又因当时烧造技术转变为覆烧,致器物芒口无釉,外壁及底足满釉;直至元代,定窑白瓷的胎质粗松,胎色呈青灰色,釉面欠缺光润。

·定窑白瓷

晚唐五代时期的白釉,具有一定的遮盖力,使得刻划的线条不易看清;随着刻花装饰的发展,白釉也进行改良,透明度提高,釉层也较早期薄,可清处的显现胎体上刻划的纹饰。

此外,定窑白瓷上的“泪痕”,也是定瓷的重要特色之一。泪痕多见于盘、碗的外部,因施釉厚薄不匀,很多积釉的形状似泪痕,亦被称为“蜡泪痕”,隐现著黄绿色。

《中国白德化白瓷鉴赏》——简介


德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业生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陶瓷制造历史悠久,唐代即已开始生产青瓷,宋元以来,德化所产的各类瓷器,如青瓷、青白瓷、白瓷等,远销海内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

明代白釉瓷器,是德化窑白瓷生产的一个高峰期。明代中晚期,德化白瓷进入成熟繁荣时期,德化窑烧制的白瓷,色泽光润明亮,纯净而高雅,瓷质如脂似玉,美不胜收,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德化白瓷驰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白”、“国际瓷坛上的明珠”,“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明代又是德化窑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时期,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林希宗、林孝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瓷塑艺术大师,采用“中国白”这一优异瓷质,创作出大量造型别致,形神兼备的艺术珍品,把德化窑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他们的瓷塑作品,被视为天下独特的艺术瑰宝,以至于当时的“日本富人,不惜以万金争购之”,有“天下共宝之”的美誉。进入清代以后,青花瓷成为德化窑陶瓷生产的主流,但白瓷的生产仍然从未间断过,仍然有许多精美的白瓷问世。德化白瓷大量销往全国各地以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以及欧洲、非洲各国。

德化白瓷以其质地洁白坚硬、色泽莹润、工艺精良、造型雅致、种类繁多等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国内外的青睐,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德化白瓷集实用、装饰、观赏于一体,散发出民间陶瓷艺术的芬芳。德化窑白瓷作为我国陶瓷艺术的精品,宛如一枝充满生机的奇葩,绽放出闪亮的异彩。

收藏古玩,既是收藏历史,也是收藏文化和艺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德化窑瓷认识的深入,独具特色的德化窑瓷逐渐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新宠。明清时代的德化白瓷,是德化窑瓷的瑰宝,以其温润、雅致、精巧、细腻等特点,代表了当时中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素有“中国白”之美誉,被誉为“中国瓷器之上品也”,备受收藏界的青睐。尤其是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瓷塑艺术大师,把德化窑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为德化白瓷在中国瓷坛上奠定了翘楚的地位。为比较全面地介绍德化白瓷的发展情况,展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也方便收藏爱好者的鉴赏,特采集出版《“中国白”——德化白瓷鉴赏》一书,图文并茂地介绍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胎体滑润致密,釉面晶莹光亮,乳白似象牙,如凝脂冻玉,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艺术,都十分丰富精湛。本书以大量的精美的实物图录为主,附有实物尺寸,同时有意识地收集了大量的款识、商号窑号,并有选择地对部分精美的瓷器作简略的鉴赏,图文并茂,弥补了德化窑古瓷研究鉴赏中实物资料不足的缺陷。同时在德化白瓷的发展史略中,简要介绍了独树一帜的德化白瓷的特点及艺术价值,并附有各个时期的标准器,力求为古瓷研究者研究、鉴赏德化白瓷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在实物图录的编排方面,主要以器型为经,以时间先后为纬,便于比较、研究和鉴赏。由于德化窑瓷属民窑性质,其生产工艺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烧制、装饰等风格变化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年代特征,要准确地为瓷器断代有诸多的困难。因此,许多实物只能根据胎釉、装饰、器型等方面的特征,较为笼统地归于“早期”、“中期”、“晚期”。

此书的编辑出版,大大丰富了德化陶瓷文化的内涵,对进一步推进德化瓷的研究,弘扬瓷都德化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促进瓷都陶瓷文化的全面提升,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黄春淮,1957年出生,福建省南安市人,198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宣传文化工作20年。主编出版《青青戴云山》(诗文集)、《瓷都风采》(新闻集)、《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德化风光》(大型画册)。其中《德化风光》荣获福建省第二届“金帆奖”。长期从事德化瓷研究,著有《德化青花五彩瓷全书》(合著)。

郑金勤,1974年生,福建省德化县人,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增刊)、《短篇小说》、《阅读与写作》、《福建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其中小说《欲望街的一天》获《人民文学》当代新作评奖讨论会一等奖。长期从事德化瓷研究,著有《德化青花五彩瓷全书》(合著)。

青花瓷蓝白艺术魅力的感受


蓝白相间的青花瓷极具中国水墨画特色。青花饰于白底,能起到艳而不俗,鲜而不佻,明朗而安定,既能近赏,又能远看从而达到“远看颜色近看图”的效果。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对蓝色的装饰有一种独特的情感。蓝色能使人想到清清流水映蓝天的美景,往往与清洁、明净联系在一起。青花瓷以纯洁的蓝白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及笔触线条来描绘和表现对象,有着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青花瓷的表现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都极为广泛,自然界的一切景象,都能用其独特的蓝白二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15头青花园林咖啡具套装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主要特点是:瓷质细白、釉下蓝色彩绘、幽青可爱、图案洁净素雅、装饰雅俗共赏。由于是釉下彩,色彩永不褪脱。

蓝色:它是最冷的色彩,蓝色非常的纯净,蓝色代表着广阔的天空、深不可测的海洋,表现出寂静、理智、透明等特性;蓝色也是一种忧郁的色彩。浅蓝色类似笛声,悠扬而又明晰,深蓝色像大提琴声,深沉而又动听,深黑色的蓝像低音提琴,那低沉的音色好像有那永远诉说不完的苦闷……

白色:它是属于无色系,但在色光中白色包含着色环上的每一个色彩。白色似无声又有声,它像音乐的休止符,是音乐的组成部分,它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延伸。白色象征纯洁、光明、希望、轻快、恬静;白色有时也显得单调空虚,具有不可侵犯的个性,容不得半点污染。

青花瓷犹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所诉“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青花瓷的端庄浑朴典雅,新彩瓷的精细,粉彩瓷的雅致、柔和,颜色釉瓷的绚烂夺目。而我对青花瓷有着独特的偏爱,传统青花瓷的造型——古雅、精致而灵巧,蓝白相间的装饰手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中国纹案,结合着一代代演变过来的优美造型。晶莹如玉的白,青翠幽深的蓝,犹如蓝天白云,如此明朗又幽静。

对于青花瓷我有自己的理解:认为青花与中国的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它难于写实,易于写意;难于厚重,易于轻灵。“知白守黑”黑在这里由蓝色代替,其中最中国式的美学理论也充分在这里得到彰显。青花这种形式如此与水墨相似,因此,笔墨的情趣也同样是青花的精神所在。“师法古人,师法自然”是我所创作的源泉。

传统青花在此之前的表现方式都莫过于:勾线分水,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青花给我们的感觉永远是轻灵、淡雅,但青花分水后可以出更多的层次,因此就厚重了许多。青花它在表现技法上除了国画之外还可以借鉴现代绘画的技法——油画用笔的堆砌,水彩的通透,版画的结构构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作者是一位能工巧匠,那么他一定能从其他绘画技术中得到灵感,来创作青花瓷,从而使得“青花瓷”这种在西方人眼中看起来古老又有点神秘的陶瓷装饰绘画,赋予新的生命,展现新的活力。

准确的写生能力是创作中的表现,是一种手段和技术,要认真掌握,但不是艺术的终点,不是目的。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写生型的绘画已经不被人们重视,德国诗人席勒说:“大自然即使到现在仍然是燃烧艺术家激情的地方”,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艺术家是大自然的主人、仆人,又是大自然的情人”。现代艺术是表现心灵感受的世界,这里包括哲学的,美学的,生活的全部感受,然后在进入创作阶段,完成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青花瓷,她犹如映照在蓝天的一块池塘,清澈、幽深、明净如一面镜子。但愿我的青花作品能幽静如水,捍卫人心。

青花瓷的构图与布局


任何一件陶瓷作品的形成,都是通过作者对将要形成的作品的构思、设想以及图案的布局等思虑后,再付诸实施而形成。所以说,任何一件陶瓷作品,都表现了创作者的思想内容以及和他所要表达的意义。就是同一个画面,如牡丹,由两个作者来创作,他们所表现的思想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一个创作者可能表现的是富贵天香,而另一个则可能表现的是紫归牡怀。当然,创作者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内容的不同,与其个人的思想、观念、经历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众多因素有关,也与其习惯的创作手法相关。但不管创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内容,一件作品的形成,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即每一件作品都要通过“构思”来完成,这里也就存在一个创作者对将要形成的作品的构图与布局问题。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创作者在作品的构图与布局上除了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来完成外,还必须遵循一定之“规”。而这一定之“规”,就是我们所要强调的构图与布局。

青花瓷的构图与布局之所以有一定之“规”,首先是因为青花是单一色彩,呈青蓝色;青蓝色与瓷的白色组织在一起形成图案,必然出现蓝、白之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定之规。其次是,青花不仅能够独立成案,也是陶瓷装饰的最好手法,用青花来装饰,和其它的如玲珑、粉彩等结合在一起,怎样才能衬托出它的美使其整个画面达到最佳效果,更有它的一定之“规”。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内容,我们不去过多地罗列,本文就以上方面内容作一探讨。

一、青花瓷的构图。青花虽然是单一色彩,由于它在白瓷上呈现的青蓝色而显现的娇翠欲滴,使得人们对它钟爱有佳。青花瓷的构图不管是简是繁,都要体现一个完整、生动的画面。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老艺人,画青花似乎想都不要想,只见彩笔挥动,一幅幅画面跃然瓷上。而实际上这些老艺人对他所画的画面,不知画了几千上万次。也就是说他们所画的图案,许多都是从先辈那儿传承下来,虽然其间对图案的不合理性以及图案与生活关系的远近作了许多合理的修改和变动,但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定势。这个定势也就是所画的东西,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画面。

青花瓷的构图首先要体现的是它的完整性。如我们画荷塘的一角,虽然只是几片荷叶和几朵莲花,却把整个荷塘的气氛给烘托出来,使人们在视角上认定它就是荷塘。其次青花瓷的构图,要体现它的立体感和层次性。

青花是单一的色彩,用单一的色彩去体现丰富的内容。这在手法的运用上,往往需要借助一些青花以外的东西来达到。而这青花以外的东西,就是瓷的“白”。青花正是蓝、白之间的艺术。我们要用青花去描绘山水,正是运用了瓷的白,才能显现出山水的立体感和层次感。除此以外,当今许多现代的画师也还常常运用点睛之笔来体现它的韵味。如画荷塘的一角,对于荷花,常常以红色来点缀。又如在荷叶上画一只蜻蜓,对蜻蜓的眼睛,用黄色来点缀。这种点缀使整个构图显得丰满和有立体感、层次感,也增加了它的韵味。当然青花瓷构图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也可以通过用色的浓淡来体现。使单色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完整、生动、丰满的画面。

二、蓝白关系的处理。青花作为单一的色调能呈现给人们一个完整、生动的画面,要归功于瓷本身的白的衬托。没有瓷本身白的衬托,我们所能看到的,只能是蓝糊糊的一片,不会有任何艺术和美的感受。那么蓝和白之间留有怎样的空隙和空间才能给人最美的感受呢?这就是景德镇的那些老工匠常常说到的“水路”的处理问题。“水路”的处理,实际上说的就是蓝白的处理问题。虽然水路是指青花纹样上所留下的白地空间,白地空间的疏密大小,也就是相对地由纹样的疏密大小所造成的,这是青花与白地在视觉形象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处理青花纹样时,就要考虑水路的蓝白效果,把非纹饰部分的白地,看作与文饰部分同样重要的因素加以对待。

水路的穿插是青花瓷构图中的重要规律。这不仅因为青花纹饰和造型是一个整体,它依附于器型上,是从属于造型的一种装饰。均衡、灵巧的色泽分布,易于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而不致于破坏造型形体。而且还因为,无白以划分、区别形象和色块,只能分出几个有限层次的蓝色,很难达到鲜明生动地表现对象的目的。假如缺乏最深层次而又十分接近的几个蓝色中,放弃了白这一手段,剩下的就只会是蓝糊糊一片混沌了。青花纹饰讲究蓝白对比、穿插的关系,是装饰效果的需要,是表现优美的白色瓷质的需要,也是钴土矿呈色浓淡难以掌握这一局限性所决定的。

怎样处理好水路,决不是青花与白地在份量上机械地平分秋色,作平铺直叙式的安排。而是在组织青花纹样时,要考虑到所形成的白地是否匀称而协调,顺畅而明朗,通过大小疏密的块面,达到蓝白配置上有节奏的韵律美。这在图案纹样设计上更显得重要,水路不匀,就会感到纹样零乱,太空则纹样单薄,太密则纹样雍塞。

当然,蓝白关系的处理随着题材、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不同等等而表现出多种的格式。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都需要作者在构图时对蓝白关系有明确的思路和作出合理的处理。

三、青花的装饰。青花作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不仅独立成案,还起到装饰的作用。特别是现代陶瓷,更是运用青花的装饰来体现瓷的整体美。从青花瓷的发展过程,我们能看到的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点:青花瓷除了表现某一主题外,还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这种装饰也正是使蓝白之间保持了一种协调。我们随便挑选一件青花瓷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如一件大清光绪年间的青花瓷。瓷瓶的腹部是青花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而底部和瓶颈以及瓶口所绘青花,则只是一种装饰。这种装饰,使得整个瓷瓶变得丰满,也使得蓝白之间变得协调。这是我们从青花瓷本身来说的,独立成案的青花瓷,也需要用青花来装饰。而玲珑、粉彩瓷等,也有很多是用青花来装饰的。

青花玲珑瓷,是青花和玲珑的有机组合;在粉彩中配以一些青花的装饰,更衬托出粉彩的鲜艳。青花不作为主题,只是作为装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青花不作为主题而只是装饰时,只是配角;而配角则不能冲淡主题而宣宾夺主。

第二、青花的装饰,一般只在器具的边、底、颈、肩、口等地方用以装饰,以衬托主体美和协调。使主体在青花衬托下更显神韵。

第三、青花的装饰和要所装饰的内容要相协调,使所装饰的内容在青花的衬托下更显风采。所以青花色调的浓淡须与所要装饰的内容相吻合,才能真正起到装饰的作用。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就不一一列出。总之一点,青花瓷的构图与布局,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和注意到的。怎样才能把青花绘得更好,使青花瓷的构图和布局更加合理,有待于在实践中去领悟。

瓷艺与画意的完美融合


当代陶瓷创作者将 “陶瓷艺术”与“国画艺术”的完美融合,造就了新时期的精品力作。力争借上海 “世博会”之窗口,献给热情追捧于陶瓷艺术的中外嘉宾。

2010年7月9日,嘉定区安亭镇黄渡许家村,画家——陈军(陈步兵),在上海 “世博会”乌克兰国家馆内,代表“申窑”展出了他的瓷画作品。还将他的2件精品分别赠送给了乌克兰驻沪领事和乌克兰国家馆馆长。乌克兰客人品赏了陈军的作品后,由衷地敬佩,赞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风采。

陈军的瓷画作品,出手不凡,很有特色。他擅长山水画创作,善于学习西洋画技巧,刻意地在陶瓷作品中糅进中国画的神韵,西洋画的色泽。讲究立意,注重装饰,追求静水流深的艺术效果。用笔繁简有度,设色清雅丰润,构图灵巧超脱。

我欣赏了他最近烧制的一件陶艺笔筒,把玩在手,颇感小巧玲珑,晶莹剔透,清旷雅致,浑然天成。画上三二人物,几笔溪边修竹,或名士,或仕女,犹抱琵琶,饮酒赏月。整件作品,灵秀中透出几分宁静,古朴中横生了一些妙趣,真乃是一件化腐朽为神奇的传世之作。

陈军告诉我,要成就一件陶瓷艺术作品,它的造型胚胎好比是骨,它的色泽图画好比是肉,骨肉相连,完美融合,经过熊熊窑火的烧制考验,才可孕育出千态百姿的艺术佳作。更使创作者激动的是窑变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有时会出现遗憾,有时会出现精彩。所以那种亲自临窑的感受,那种望眼欲穿的焦虑,那种佳作出窑的狂喜,此种况味,不啻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感叹。

因此,一件陶瓷器物的烧造完成,便被赋予了神秘的灵性,无一不被浸渗着创造者们的智慧结晶。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