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花鸟陶瓷画创作水平的思考

粉彩花鸟陶瓷画的写实精神思想是与时代相生相息的产物,又是艺术规律和社会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使粉彩花鸟陶瓷画提高创作水平、更具时代气息呢?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对应的关系。

一、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粉彩花鸟陶瓷画以秀丽淡雅、粉润柔和的色彩为特色被当今玩赏陶瓷和从事陶瓷创作的工作者所喜爱。一方面,从艺术脉络来看,粉彩花鸟陶瓷画来源于传统,是对传统的继承。花鸟画从魏晋南北朝起,逐渐变革,至今已经有相当成熟的表现模式。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来看,粉彩花鸟陶瓷画的创作,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或者说是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为表现手段,以国画的技法来表现国画的一种神韵。陶瓷画应用的大多是国画的知识,引用的也大多是国画的技法,其构图形式跳不出国画已有的模式。所以说古陶瓷,特别是皇家御用瓷,其纹饰都是宫廷画师根据皇家审美情趣依器型特征反复推敲绘制的,都是赋有时代感的书画艺术和与瓷之器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品。

另一方面,当代粉彩花鸟陶瓷画既要继承传统,也要在继承与扬弃的循环中向前发展。在发展中大量地采用综合性手段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从而形成鲜明的“混搭”风格。例如,许多青年创作者将粉彩花鸟与高温颜色釉、雕塑以及划刻结合起来,或者是釉上和釉下彩绘综合运用,并也体现了陶瓷语言的多样性、丰富性。但是,当下从事陶瓷绘画的创作者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并非多种工艺叠加在一起就可以证明作品是好的,技法与工艺都只是为创作者的画面服务的,都是因画面需要,为创作者更好地传达内心情感的有力辅助工具。

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当代粉彩花鸟创作有一个突出的要点,就是处理好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文心雕龙?明诗第六》写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就是道明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粉彩花鸟画写实精神对花鸟表现传达,需要熟知花鸟表现视界的物理、物情、物态。新世纪粉彩花鸟画面临百花齐放之盛期,陶瓷艺术家们创作的对象也由原来的粉本摹写走向广阔的外面世界,逐步去公园、植物园、热带雨林等实景写生。要分析其枝、干、花、叶、萼、梗、蒂、果的构造,对其生长特征,多求了然于心。如去西双版纳写生,就需要熟悉热带雨林的植物生长的重要特征,如板根、气根、寄生、附生、阔叶、藤类、蕨类、老干生花、老干结果,以及它们互相竟长的群落关系等等。与此同时,要以自然为师,创作者将笔墨技法与自身心灵相融合,这样创造者的心灵才不会受到技法的束缚,才能从技法的局限中得到解放,更加注重把握自然事物本质规律,从而才能把握到物象的内在生命与精神。

三、用线与构图的关系

粉彩花鸟陶瓷画是在吸收工笔国画的绘制技艺上发展起来的,在绘制技艺上,复杂细致。既有与工笔画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粉彩花鸟陶瓷画用线贵在巧,粉彩花鸟的用线与国画花鸟的用线有异曲同工之妙。粉彩花鸟的图式重在活,由于粉彩花鸟陶瓷画毕竟是绘制在立体的陶瓷器型上,所以在图式方面必须考虑到多维度图式的特性,粉彩花鸟陶瓷画的图式安排要注意画面,忌讳过满过均而造成的“堵、板、乱”等毛病,空灵一点为好,从而更能充分体现出陶瓷本身的材质美。一件粉彩花鸟陶瓷画作品,即使作者有熟练的绘画技巧,如果构图不严谨,也会影响画面的观赏效果。画面的虚实、疏密、主次、聚散,是构图的重要因素。虚实安排,在构图中特别重要,画面与空白就是虚实关系。虚实就是区别浓淡、远近。构图有虚实对比,才能产生变化。用料也不宜过重过深,而要少而精,过深过重易显得俗气。画面的提款同样重要,安排得当能为作品加分增值。

四、色彩与韵致的关系

在粉彩花鸟陶瓷画的色彩上,要求雅淡清丽,兼有古彩的雅致沉静和珐琅彩的瑰丽丰富。而在粉彩花鸟画的韵致上,诗情画意是粉彩装饰的艺术特色。”出新奇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从意境的深度和广度上构思、渲染,使艺术风格流露于指笔方寸之间,突出以事物本质的表现手法和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对花鸟虫鱼形象的塑造,将意韵充分表达在陶瓷载体上,并使之感动受众,唤起人们对艺术形象的思想感情共鸣,从而取得挺拔、大方、庄重、统一、整体的艺术效果。陶瓷艺术作品中的花鸟形象,往往寄托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如花朵、枝叶、虫鸟、山石要能顾盼有致,相互映衬,不能变扭。画面内容与画面主题要非常契合,不可唐突。如秋之菊最能表现秋天的野逸、冬之梅最能体现冬天的厚蕴、夏之荷最能烘托夏天的清新爽洁、春之兰竹最能凸显春天的生机勃发等等,所以在创作粉彩花鸟陶瓷画时必须注意这些基本常识。而动物和虫鸟通常成为粉彩花鸟陶瓷画中的画眼,在刻画时追求传神最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传统搭配依然是现代粉彩花鸟陶瓷画的重要主题,如牡丹配凤凰寓意富贵吉祥、古松配仙鹤寓意万寿无疆、仙桃配蝙蝠寓意福寿双全、石榴配蝙蝠寓意多子多福、白菜配萝卜寓意一清二白等等。同时,画面里的配石安排也是很有讲究的,什么样的花卉搭配什么样的石头最能应景最能造境最具趣味性,这些都是决定粉彩花鸟陶瓷画是否有韵致的重要标准。

小编推荐

“陶瓷界的笔墨意境”—花鸟陶瓷画


陶瓷是一种“颜值和实力兼具”的器物,不仅有着各种优美的曲线器形,瓷胎上的各种绘画造型也是充满了艺术性和创造力。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陶瓷艺术界的花鸟画。

陶瓷花鸟画大规模发展起来是在唐代长沙窑时期,并随着陶瓷装饰材料的发展而发展,经久不衰,直至当代。唐代长沙窑以高温褐绿彩花鸟画为主,风格写意。至宋代时,北方的磁州窑兴起,磁州窑最负盛名的是白地黑彩写意花卉生动传神,不逊文人画家手笔。它的特点是将中国画的技法大量运用于陶瓷绘画,形成了白瓷黑花的独特风格,取得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元代时景德镇青花瓷出现,其明快美观的艺术效果使其很快成为中国彩绘的主流,其中花鸟画题材占据多数。明清时期之后,出现了更多的陶瓷花鸟画品种,在陶瓷花鸟画艺术创作中,工笔、写意以及工写兼备等各类风格百花齐放。

中国历代画家关注现实,体悟自然,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在生活中不断提取创作素材。五代黄鉴、黄居采笔下花鸟形象勾勒精细,形象逼真而富有真实的美感;五代徐熙、徐崇嗣开创的“落墨花”、“没骨花”花鸟画,给人以清淡高雅的美感;至宋代崔白、赵昌又更提倡以造化为师,写生之风盛极一时。苏轼、文同等文人墨客以梅、兰、竹、菊等为创作题材,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元、明、清文人画发展的先导,一直影响到今天明代以青藤、白阳为代表的水墨淋漓、笔意奔放的写意花鸟画,独具笔情墨趣;清代任伯年以生动活泼的笔意、鲜活明丽的赋色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喜爱的花鸟画。

实际上在每个朝代和每个时期,陶瓷花鸟画都在发展和创新,都在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不可否认,时代对陶瓷花鸟画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当下的陶瓷花鸟画发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行,挣脱以往较为统一的发展方向,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向着多元空间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陶瓷花鸟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

陶瓷的美是多样而丰富的,陶瓷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演进。陶瓷工艺的发展也融入了绘画等多种艺术技艺,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作品。

瓷画走兽创作探求


几万年前,在这个地球上人类和动物一样属于哺乳动物,人类和动物为了生存在这里开始相互嗜杀,争夺领地食物来维持生命的延续。而人类从猿演变为人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期间由四肢爬行变为直立行走,“火”的运用使人类脱离了动物属性。语言的产生、思维的变化、文字的形成使人类由低级动物演变为高级动物。所以说人类和动物是地球上生命的主要源泉,原始时期,自人类开始有审美意识时,人们在彩陶装饰、岩石绘画,以及一些器物上的纹饰刻画上就有走兽绘画艺术,这大概是最早的走兽画起源了。

走兽画从唐代开始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摆脱了人物的附属性地位成为独立画科。走兽可分为工笔白描走兽、工笔淡彩走兽、工笔重彩走兽、写意走兽。唐代经济繁荣,国力昌盛,文化兴旺,使花鸟走兽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薛稷画鹤、冯邵正画鸡、姜皎画鹰、韩滉画牛、刁光胤的写生珍禽图丰富自然。其中边鸾的成就最为突出。他长于写生,题材广泛,山花、小鸟、鞍马、牛羊等等,并一反传统的全景入画。如宋代李迪作品《风雨归牧图》中,描绘风雨欲来时,河边的杨柳被北风吹得群枝起舞,水面是泛起阵阵涟漪,两个牧童骑着耕牛一前一后冒雨回家。走在前面的水牛上面的牧童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手拿牛鞭顶着狂风疾走。而座下的水牛回头看着身后的母牛好像在说“嘿,伙计快点,要下雨了”。身后的母牛昂着头正在大踏步走来仿佛在说“哥们,我来了”,而母牛身上的牧童身带斗笠,背朝前方任由疾风吹拂。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生动,刻画细腻,构图巧妙,具有浓厚乡村生活气息。

动物在陶瓷绘画中称之“走兽”,走兽瓷画也是从中国画里面派生出来的。在景德镇的瓷文化中,画走兽的师傅一般是画花鸟的,花鸟和走兽同属于动物类,在清代康熙以前,景德镇画走兽的师傅是以中国画为范本,所画的动物大多数夸张、变异,不讲究结构层次,同时它是作为陪衬出现在画面里,如在元青花瓷器的《鬼谷子下山》梅瓶,鬼谷子坐骑老虎便是夸张的。明代的红绿彩中的马、牛画都很抽象。自清代乾隆时期,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来中国以后,他把西方素描、油画技法带到中国,以西画的光感、透视融入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中,形成中西合璧的画风,走兽瓷画也发生巨大变化,很多中国画的大师受郎世宁的影响,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加入油画透视关系,这一时期也是传统走兽走向现代的转轨时期。到了近代景德镇的许多瓷画家继承了传统技法,同时又吸收西画技法上有益元素,创作与众不同的风貌,形成了一个新画画风。对今后瓷画走兽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如邓碧珊画的《鱼》、张志汤的《马》、毕渊明的动物,都受到他的影响。毕渊明在景德镇瓷画界号称“毕老虎”。毕渊明致力攻画猛虎,集画虎名师张善子、高奇峰诸家之长、家父毕伯涛的祖传家教,细心体察各类虎姿雄威,潜心探求画虎真功。在毕渊明的笔下,寒日卧虎如磐,巍然雄据;光天立虎如松,气宇轩昂;碧水游虎如龙,悠悠成趣;平地奔虎如风,势不可挡。毕渊明真可谓“虎神生灵气,百态动千姿”,令人赞叹不已。除精于画虎外,毕渊明还擅长山水、翎毛、花卉、人物等绘画艺术。毕渊明的画能寓动于静,于平淡中显奇特,给人以刚劲高吭之感。既遒劲奋发,又深沉磅礴,时如风卷残云,时如夜半清笛,真是千变万化,富有新意。由于毕渊明有高超的文化修养,雄劲飘逸的书法,不同凡响的诗章,意趣盎然的石章,故能在一件瓷画中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使画富有广泛奇特的意趣。如他的作品《声震山谷》画面构图严谨,动静相衬。虎的神武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威在眼神,目光炯炯,虎视眈眈,虎的形象结构准确,动态和气韵生动,仿佛听到山震地摇之吼声,运笔苍劲,实处刻画入微,虚处芦苇叠影,出落潇洒,深山雾气朦胧神秘,作品染色秀丽,层次变化尽在虚实浓淡之中。

我有幸生长在美丽的瓷都、文化名城景德镇。小时候父亲就经常带我去看各式各样的陶瓷绘画展览,父亲还给我讲述珠山八友的故事和当代名家的事情,并希望我在工作以后学会一门技术,以后可以在陶瓷界有立足之地,就不用担心下岗没有经济来源,学好绘画手艺是谁也抢不去的金饭碗。也许是缘分吧,小时候我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绘画,特别喜爱画小动物,父亲说我的动物造型很准,将来画陶瓷会比别人学得快。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父亲就让我来画瓷器,瓷器画得好不仅收入高,而且又不要出去找工作,客户会找上门,以后还可以评职称。由于我是学美术专业的画瓷器进步很快,又得到许多大师的指点,我的作品也比较畅销,收入确实比我的同学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因为我是画动物的,我就说说我的感受。我画动物瓷画,我喜爱王大中和王申勇的动物画,他们的动物画形象逼真,层次丰富,质感强烈,特别是动物的毛发,细腻柔软,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我在画动物的时候,也特别注重这些,如我画《竹林小宝》中的两个可爱的小熊猫就是采用他们的丝毛技法,先用淡料勾线画出整个熊猫的形态以及眼睛、鼻子、嘴唇。再用彩笔调好樟脑油和乳香油,用扁锋、散锋丝毛法蘸淡黑料画出熊猫黑毛部分,丝毛的时候较注重毛的结构、起伏变化和毛的方向,使之看后舒畅。待料干以后,又重新丝一遍毛发,白毛凸起部分采用底色留白方法,要丝出白毛的明暗结构关系,加重五官的颜色,再继续用散锋丝毛法深入丝出动物毛发厚重感,这样创作的动物瓷画,看起来舒服,动物的毛发有茸茸质感,最后配以与熊猫相关的背景山石、竹林等。竹子有时采用工笔勾线填色方法,石头运用斧劈皴勾染,具有立体感、自然感。

在创作个人绘画风格的同时,我也喜欢其他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如张松涛、徐天梅、游艺等老师作品,特别是徐天梅动物瓷画在陶瓷上的表现,徐天梅老师通过对动物骨骼结构、肌理驰懈、皮毛、斑纹等内外形体及生理特征的描绘,在描绘动物上,表现出了细腻入微的质感,令人叫绝。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鸟兽,不仅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而且具有中国画的韵味,还赋予鲜明的性格。他笔下的动物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动物的写照,还经过画家的艺术再创造,赋予了思想感情的拟人化动物形象。游艺老师的动物画在瓷器上更具有表现力。如他画的瓷板《雄狮》,画面雄狮静立于画面中间坡崖上,雄狮皮毛的皴描率意而神生,色彩渲染适合,线条勾勒匠心独运,身后的老松树一前一后,一浓一淡层次分明,相互映衬。脚下石块和远山运用彩笔皴擦勾染,游艺老师画动物巧妙而娴熟地掌握客观对象的形态和神韵,固能得心应手地致力于描绘之事物。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画好走兽瓷画,首先要了解它、走进它,要了解动物生活习性、动物的结构规律,这样才能画好动物瓷画。只有经常去大自然实地写生,用心揣摩动物的结构、规律特征,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陶瓷作品。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