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贵典雅的各国皇家御用瓷器

由于瓷器在欧洲十分珍贵,因此从事瓷器生产的家族都受到了很高的荣耀,而且大都能延续至今。比如英国的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1887年,它的创始人汉瑞道尔顿成为第一位被授予骑士爵位的瓷器艺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欧洲的“奢瓷”早就脱离了日用品的范畴,它们最高段的产品是皇室专用的;它们限量版的产品早就进入了博物馆……在收藏家眼中,它们的升值潜力不亚于古董和名画。

顶级瓷器之所以昂贵,除了用料讲究,身份高贵外,工匠们纯手工的世袭工艺也极为关键。它就像独家配方,秘而不宣。特别是一些制作难度比较大的瓷塑和瓷偶,它繁复的工序如同天方夜谭,需要一个工匠连续工作数日甚至数周才能完成。手工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可以说,每一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倾注了人类特殊的情感。

不过,现在很多著名奢瓷在坚持传统的同时,开始为现代生活创造全新的题材,它们往往会联合世界上的很多设计师为其设计产品,给老品牌注入新活力。

德国柏林KPM皇家瓷器

柏林皇家瓷器手工工厂享有250年的悠久历史。如同其辉煌的传统,创意在这个柏林的瓷器厂始终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即使是今日,不论作为餐具还是礼品,这一手工制作和绘彩的KPM瓷器仍显得与众不同。

1751年创建的这家瓷器手工工厂,在1763年由普鲁士国王菲特列大帝收购,从此,产于德国首都柏林的瓷器便享誉世界。这位普鲁士的帝王赐给工厂的不仅仅是名字,而且还有商标:一尊宝石蓝色的君主节杖。这尊君主节杖代表了独特而完美的瓷器。古往今来,这一“白色黄金制成的杰作”始终融合了完美的手工工艺和富于创造力的敏锐鉴赏力。

KPM瓷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每一件作品都是孤品。因为,件件都是手工制作。现在,KPM是世界上少数仍坚持全手工制作的工厂之一:从制模,塑型到绘彩。KPM是世界上唯一所有产品可以以纯白色销售的瓷器手工工厂,同时它又可提供种类繁多的装饰图案,有些餐具的图案装饰可达19种之多,其尊贵之处还在于雕工精致的浮雕和手工精湛的花饰彩绘。

所有这一切使得KPM瓷器在每一时代都始终引领时尚风范。其代表作在洛可可时代有ROCAILLE和NEUOSIER系列餐具,在古典主义时代有至今为止依旧辉煌的KURLAND系列,以及近代的URBINO和URANIA餐具系列,其中,URBINO系列还陈列在柏林现代艺术博物馆。对于这些创意,工厂的理念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一理念就是始终寻求和同时代的知名设计师的合作。曾经为KPM提供创意的知名设计师有Johann Gottfried Schadow,Trude Petri,Siegmund Schtz以及Marguerite Friedlaender等。KPM的最新餐具系列BERLIN也是基于这一大师级的合作。它由米兰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Enzo Mari以及KPM共同开发。在设计这一餐具系列的同时,Mari先生还设计了一套花瓶系列,丰富了KPM的产品系列。

英国皇家 道尔顿Royal Doulton

皇家道尔顿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骨瓷出口制造商,创立于1815年,创始人约翰道尔顿在1887年荣获维多利亚女王授予骑士爵位,并在1901年得到爱德华七世授权为皇家御用餐具,从此开始有权使用Royal皇家字样,今日,ROYAL DOULTON已成为英国最大骨瓷出口制造商。

多年来一直为英国皇室御用瓷厂,以镀金的餐 具闻名餐 瓷界,也受到各国皇室的欢迎,维多利亚女皇甚至还把它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瓷器制造者”。一直到现在,全世界的英国大使馆都还是皇家道尔顿的忠实顾客呢。

除了ROYAL DOULTON本身产品外,ROYAL CROWN BERBY、MINTON、ROYAL ALBERT等三大品牌都属于ROYAL DOULTON旗下,其中ROYAL CROWN BERBY是最老的牌子,创始于1748年,为第一个获皇室授权使用皇家为商标的品牌。而最受英国黛安娜王妃生前青睐的ROYAL ALBERT,其受国人所熟知的乡村玫瑰系列自1962年生产自今遍布世界已超过一亿个。MINTON是在1793年由Thomas Minton等人所创立曾被维多利亚女皇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瓷器的制造者”,以镀金的宴会餐 具闻名,广受世界各王室喜爱,至今全世界的英国大使馆仍使用他们的瓷器。在日本其“HADDON HALL"系列受到相当的欢迎与喜爱。

其旗下的子品牌Royal Albert是已去世的英国黛安娜王妃生前最爱,为人熟知的乡村玫瑰系列从1962年长红至今,世界各地已有约一亿个系列商品。古典优雅的风格与22K镀金的英格兰乡村老镇玫瑰花图案,在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上流社会里深受喜爱。

德国皇室瓷器Nymphenburg

二百多年前,来自德国的Nymphenburg的瓷器正是皇室家族的玩意。时至今日,这个用传统的瓷器作为媒介的品牌,继续推出新设计。如今面对只求斗多斗平的世界工厂,难得Nymphenburg仍然像二百多年前视瓷器为白黄金般,每件出品都出自工匠之手。

其实Nymphenburg可以说是活着的人类文化遗产。二百多年来,Nymphenburg仍然在同一个地方用同一个方法用双手制造一件又一件精品。

Nymphenburg在德国的工房亦是旅游热点,二百多年前瓷器在欧洲是宝,被称为White gold,今日面对世界工厂流水作业,Nymphenburg依然故我,足见顶级瓷器魔力。当然,有好手工仍然要置新衣,不忘旧之余亦要贪新。跟 Viktor &Rolf、Vivienne Westwood等时装品牌合作,又跟前文提到的设计师们合作,这位“Old Lady”仍然有活力。

如果荷兰设计师Hella Jongerius生于二百多年前,她可能在Nymphenburg当个工匠都说不定,Hella姐的设计一向讲求灵性强调亲手触碰。连一个洗手盆都可以弄得似件摆设,不过将洗手盆放上枱收藏有点那个,不如名正言顺帮Nymphenburg设计些精品啦。Hella姐从 Nymphenburg的700多种动物造型内挑了5款,再从新分配角色堂而皇之放到正中,最后添点图案装饰,轻轻一招就从老掉牙的瓷器动物变成美得不可方物,这就是设计啦。

丹麦皇家哥本哈根陶瓷Royal Copenhagen

Royal Copenhagen皇家哥本哈根陶瓷是丹麦的最好的瓷器工厂,每件瓷器都由陶瓷艺术家传统手工绘制,笔触栩栩如生无可复制。高度的艺术涵养结合精致典雅的设计,精心制造出瓷器中的稀世珍宝。当你手握一件皇家哥本哈根的瓷器作品仔细端详时,不禁会感慨这件历经了30道工序,由30名以上的艺术家和工匠合力完成的杰作。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兼具丹麦传统手工艺和中国瓷绘风格,因奢华尊贵闻名世界,是丹麦人引以为傲的国宝。1775年5月1日,丹麦皇太后茱莉安玛莉建立ROYAL COPENHAGEN皇家哥本哈根瓷厂,作为御用工坊专为皇室制作陶瓷用具和礼品。

建厂二百多年来,皇家哥本哈根瓷厂创作了多款最具经典的系列陶瓷产品,因其高超典雅的艺术设计和制作工艺,一直是欧洲贵族和上流社会奢华用品的代表用具,包括Flora Danica(丹麦之花)系列。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正式名称为皇家瓷器制造厂(丹麦语: Den kongelige Porcelensfabrik), 是由丹麦皇后茱莉安玛莉于1775年5月1日在哥本哈根创立。标志上的皇冠代表皇家御用的无上权威,三条波浪线则代表围绕丹麦的三个海峡:Oresund, Storebelt和Lille Belt。在1790年,皇家哥本哈根制造了现在出名的丹麦之花(拉丁语:Flora Danica)其特色在于:蓝色涂料、镶金边和丹麦花卉图案。几乎一个世纪中,丹麦皇家瓷器工厂(Royal Danish Porcelain Manufactory)都是由皇室家族控制。直到1868年,才由私人掌管。1882年到1884年,工厂与AluMINIa陶瓷工厂合并,后来,又于1853年成立的第二丹麦瓷器厂Bing &Grondahl合并后,才成为今天的哥本哈根皇家(Royal Copenhagen)。

编辑推荐

古代瓷器:宋代皇家御用“青白瓷”


影青也叫映青、隐青,又名青白瓷,是我国两宋时期仿青白玉效果而创烧的瓷器,故有饶玉的美称。她代表了宋代精湛的制瓷技艺。因其胎质洁白,透光见影,釉质晶亮透彻,釉色丽洁,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等特征。创烧不久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赞赏。宋代皇室更是青睐有加,一度成为宋宫廷重点采购的瓷器。《宋会要辑稿》册一百四十六食货五十二谓: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及漆器以给用,以京朝官三班内侍监库。

真宗景德四年九月诏,瓷器库除捡封桩供进外,余者令本库将样赴三司行人估价出卖。宋代景德镇隶属饶州,饶州瓷即景德镇瓷。这里还明确提到,所采购的瓷器除宫廷部分留用外,富余的估价卖向市场。这些都是朝廷选用青白瓷的重要文献记载。古人关于景德镇青白瓷的赞誉更是比比皆是。南宋文豪洪迈在其《容斋随笔》卷四浮梁陶器写到: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荫》中有玉枕纱厨之词句,玉枕即指色质如青玉一样的青白瓷枕。南宋蒋祈在我国第一部陶瓷专著《陶记》中写道景德镇陶,昔三百余座。蜒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是作者蒋祈对青白瓷的高度概括和赞美。自此之后,饶玉美称一直沿用至今。上行下效,宋人皆喜爱青白瓷,市场需求量自然就大。青白瓷的贸易遍布全国。宋人《东京梦华録》记载,当时的东京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影青瓷器的店铺。众多考古发掘成果也表明,远至甘肃、内蒙都有青白瓷的足迹。

1234下一页

故宫藏瓷--宋朝皇家御用瓷器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堪称是中国瓷坛上百花争艳、名品迭出的时代。明代《宣德鼎彝谱》中记载内府所藏柴汝官哥钧定,从这个记载中,后世得知宋代有五大名瓷流传于世,紫禁城所藏的宋五大名瓷,曾为宋朝皇家御用珍瓷。

钧窑瓷器,以红蓝相间的钧红釉闻名于世,被誉为“国之瑰宝”。民间一直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等等说法。

图2、钧窑鼓式三足洗

图3、钧窑月白釉瓶

图4、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图5、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图6、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图7、钧窑玫瑰紫釉尊

图8、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据传说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了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他非常喜欢。汝窑的工匠按照他的要求,烧成了这种淡青色的瓷器。宋代五大名瓷中,传世最少的是汝瓷,全世界不足百件,故宫藏有二十件。

图9、汝窑天青碗

图10、汝窑盘

图11、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图12、汝窑天青釉圆洗

图13、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哥窑釉面布满开片,开片由深黑色大开片与褐黄色小开片交织而成,俗称“金丝铁线”。

图14、哥窑青釉弦纹瓶

图15、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图16、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图17、哥窑八方碗

图18、哥窑碗

图19、哥窑青釉鱼耳炉

官窑瓷器以粉青釉色为最大特点,造型典雅古朴。

图20、官窑青釉方花盆

图21、官窑大瓶

图22、官窑青釉盏托

图23、官窑青釉弦纹瓶

图24、官窑青釉圆洗

图25、官窑青釉蒜头瓶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烧白瓷的瓷窑。定窑瓷器讲究刻花印花装饰,它的印花水平居宋代各窑之首。这些瓷器是目前故宫最珍贵的藏品之一,他们是中国瓷器制造史上的第一个历史高峰。

图26、定窑白釉孩儿枕

图27、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图28、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图29、定窑白釉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纹盘

图30、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

宋代皇家御用“青白瓷”


影青也叫映青、隐青,又名青白瓷,是我国两宋时期仿青白玉效果而创烧的瓷器,故有“饶玉”的美称。她代表了宋代精湛的制瓷技艺。因其胎质洁白,透光见影,釉质晶亮透彻,釉色丽洁,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等特征。创烧不久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赞赏。宋代皇室更是青睐有加,一度成为宋宫廷重点采购的瓷器。《宋会要辑稿》册一百四十六食货五十二谓:“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及漆器以给用,以京朝官三班内侍监库。”

“真宗景德四年九月诏,瓷器库除捡封桩供进外,余者令本库将样赴三司行人估价出卖。”(注释①)宋代景德镇隶属饶州,饶州瓷即景德镇瓷。这里还明确提到,所采购的瓷器除宫廷部分留用外,富余的估价卖向市场。这些都是朝廷选用青白瓷的重要文献记载。古人关于景德镇青白瓷的赞誉更是比比皆是。南宋文豪洪迈在其《容斋随笔》卷四浮梁陶器写到:“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荫》中有“玉枕纱厨”之词句,“玉枕”即指色质如青玉一样的青白瓷枕。南宋蒋祈在我国第一部陶瓷专著《陶记》中写道“景德镇陶,昔三百余座。蜒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是作者蒋祈对青白瓷的高度概括和赞美。自此之后,“饶玉”美称一直沿用至今。上行下效,宋人皆喜爱青白瓷,市场需求量自然就大。青白瓷的贸易遍布全国。宋人《东京梦华録》记载,当时的东京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影青瓷器的店铺。众多考古发掘成果也表明,远至甘肃、内蒙都有青白瓷的足迹。

典雅实用的扒村窑瓷器


宋金元时期我国的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瓷器有了新的需求。特别是近邻汝窑和钧窑两大名窑的扒村窑在宋金元时期民窑中不仅产品种类多,更以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而见称,在宋金元瓷器中别具一格。

金 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

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金代,枕面纵25.8、横17.2、高10.1厘米。2010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枕呈不规则八角形,枕面有两周粗黑线条为轮廓线框,内有西江月(中吕宫)回文词一首。枕侧面为黑彩花草纹装饰。底部无釉。西江月(中吕宫)回文词为“雨过轻风弄柳,壶(湖)停(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据资料考证,这首回文词作者是宋代人梅窗,采用的颠倒《西江月》回文,枕面上的文字仅把原文的“湖东”写成了“壶停”,把“燕”下的四点水写成“鸟”字外,其余与原词完全一致。

金 白地黑褐花枕

白地黑褐花枕,金代,纵25.8、宽15、高9.8厘米。原许昌地区展览馆移交。枕呈不规则八棱形。体施白釉,用黑褐色绘花纹,底部无釉。枕面边缘以外粗内细三条线勾出不规则的八角形边框,内绘一折枝花叶。枕壁八面共绘六组花纹,下有一周粗黑线,后壁有一排气孔。花草纹是扒村窑美化装饰各类大小器物的主要内容,窑工们根据民间老百姓历来喜欢花草的传统,依据器形大小和装饰部位,描绘花叶,增添生活器物的自然气息。

金 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

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金代,纵38.5、横15、高9.9厘米。许昌市文化馆移交。体呈伏卧虎形,虎头平视。瞠目巨口,獠牙裸露,双耳倒竖,睫毛直立,鼻梁之上虎目之间有一“王”字。虎爪平伸着地,虎尾自臀部圆弯甩至虎颈。虎身稍弧,向右侧卧,通身酱褐地之上饰以黑色蔓草纹虎皮,虎背上是椭圆形白釉开光枕面,开光内饰莲花,荷叶和莲蓬清晰,周边点缀蔓草纹。扒村窑陶瓷工匠把凶猛的老虎塑成伏卧式,在酱褐色地釉上用黑彩绘虎皮纹,使其更接近自然的老虎毛色,再配以花卉纹饰,颇有意趣,使这类虎形枕不但具有纳凉助眠的实用功能,而且也成了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金 白地黑彩娃娃枕

白地黑花娃娃枕,金代,纵28、 宽10、高10厘米。许昌市长葛县老城镇陈尧村出土。该枕整体造型为一娃娃右侧卧,其左臂及左腿侧面构成椭圆形枕面;头部微抬,下枕一圆枕,圆枕两侧用白地黑花勾勒出圆形方孔、钱纹,枕后侧有一小洞;右臂置于头下枕上,左手放于右肘上,两腿向后、屈膝,双脚上下交盘;人物眉清目秀,白地黑花勾勒眉眼,脑后挽有发髻。上身穿对襟大衫,施白地黑花勾勒人物装扮,层次分明。枕面为开光、白地黑花图案,绘双燕和一对鸳鸯及荷花。

金 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金代。口径4.1、底径7.8、高20.5厘米。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颈肩间附四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肩部饰四黑彩点,下有二圈黑线纹,腹上部绘黑花。腹上部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施黑釉。宋、辽、金时期,北方磁州窑系曾生产过大量的四系瓶,或者叫四系罐。一般多小唇口,外撇。短直颈,颈外置四个圆环型双泥条系。瓶身修长,柳肩,圆腹,下腹内收。北宋时施白釉,多施半釉,底部无釉,为蘸釉法。金代多为两次蘸釉,先蘸白釉,晾干后再蘸酱釉,形成上白下褐两色釉的效果。底足内也施釉。

金 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金代,口径5.5、底径8.7、高26.2厘米,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出土。器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颈肩间附四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腹上部绘有两组基本一样的像字又像花的黑色花纹装饰。腹部以上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无釉。

金 白釉花口瓶

白釉花口瓶,金代,口径15、足径15.5、高40厘米。瓶为莲花口,细长颈,天球鼓腹,腹下为亚腰形喇叭圈足。除足下部外,通体施白釉,无纹。花口瓶是流行于宋金时期的著名瓶式之一,因瓶口颇似开放的花朵而得名。始见于唐,宋金时期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均有烧制。各窑制品的不同点在于腹与足部的变化,景德镇制品特点为长圆腹,圈足;磁州窑和耀州窑制品特点则为圆腹,喇叭形足。扒村窑花口瓶虽然也为喇叭形足,但与磁州窑和耀州窑的花口瓶相比,花口长颈,丰肩收腹,圈足高起,线条有收有放,更显得挺拔玉立。

金 白地黄褐彩“风华雪月”四系瓶

白地褐彩“风花雪月”四系瓶,金代,口径4.8、底径8.1、高28.5厘米。原许昌市文化馆移交。瓶唇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腹接处有二圈褐线纹。腹部以上施白釉。有草书黄褐色的“风花雪月”四字。腹下部施青黄釉,底无釉。风、花、雪、月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物象,早期可能与四时时令有关。但四字既能单独成义,亦可通过不同组合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风花、雪月、风月、风雪、雪花、花月等等均是古代诗词吟咏的对象。“风花雪月”四字较集中地出现在金元时期的酒类瓷器上,可能与酒令中诗词系至为密切,体现的也是一种“俗中雅”的文化情节。

金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白地黑花罐,宋代,高11.5、口径9.5、腹围52.7厘米。许昌地区展览馆移交。罐直口,丰肩,鼓腹,圈足。肩部有三圈黑线纹。腹部绘三组写意黑花纹及一圈黑线纹。口沿及器内施黑釉,外部施白釉,底部不挂釉。

元 白地褐黑花四系罐

白地褐黑花二系罐,元代,高18.7、口径15.1、底径10.4厘米。原许昌地区展览馆旧藏。此罐平沿外侈、丰肩、鼓腹、圈足。肩、腹间附二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除口沿及底外皆施白釉。肩与腹部各绘四组富有变化的黑花线条纹。肩、腹间有三圈黑褐线纹,腹下部有一圈黑线纹。

宋 白地黑花纹罐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元代。腹径33.5、高31.5厘米。圆唇,直口,矮领,圆肩,鼓腹,下腹斜收,隐圈足。通体施白釉至底。用黑色彩在肩部绘一周花卉纹,腹部在弧形开光内绘龙凤纹,龙张嘴突目昂首卷尾,凤头前伸,羽翅展伸,龙凤周围间饰云气纹。白地黑花装饰工艺做法是在已成型的坯胎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遮盖住含杂质较多的坯体,然后用毛笔蘸“斑花石”彩料在化妆土上描绘纹饰,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元 白地黑花高足罐

白地黑花高足罐,元代。高19、口径10、腹围57.8厘米。该器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为高柄,喇叭形圈足。体施白釉,口沿及底部无釉。口沿下有一圈黑纹带,肩部饰水线纹及黑带纹,腹部满绘黑花纹,豆柄处绘水波状纹,底座施一周黑彩。

宋 白地黑花瓷灯盏

白地黑花瓷灯盏,宋代。高3.5、口径7.9、足距11.6厘米,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灯盏为圆唇,直口,宽折沿下卷,下附五个三角形足。除五个三角形足和灯盏足内底部外,通体施白釉,在盏口与折沿边沿有两个黑粗线圈带装饰,圈带装饰中间由数组黑色散草纹装饰。虽为随手挥洒,并无严格的布局设计,但线条粗犷,富有韵律,给人以刚健雄劲的美感。

在宋金元时期经济文化日趋世俗化背景下,广大民众对陶瓷制品实用功能要求与观赏性的追求发生了变化,扒村窑工匠适时适应北方民众需要,在力求强化各种制品实用性与外观美的统一上做出了努力探索。

古代瓷器:典雅实用的扒村窑瓷器


宋金元时期我国的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瓷器有了新的需求。特别是近邻汝窑和钧窑两大名窑的扒村窑在宋金元时期民窑中不仅产品种类多,更以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而见称,在宋金元瓷器中别具一格。

金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

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金代,枕面纵25.8、横17.2、高10.1厘米。2010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枕呈不规则八角形,枕面有两周粗黑线条为轮廓线框,内有西江月回文词一首。枕侧面为黑彩花草纹装饰。底部无釉。西江月回文词为雨过轻风弄柳,壶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据资料考证,这首回文词作者是宋代人梅窗,采用的颠倒《西江月》回文,枕面上的文字仅把原文的湖东写成了壶停,把燕下的四点水写成鸟字外,其余与原词完全一致。

金白地黑褐花枕

白地黑褐花枕,金代,纵25.8、宽15、高9.8厘米。原许昌地区展览馆移交。枕呈不规则八棱形。体施白釉,用黑褐色绘花纹,底部无釉。枕面边缘以外粗内细三条线勾出不规则的八角形边框,内绘一折枝花叶。枕壁八面共绘六组花纹,下有一周粗黑线,后壁有一排气孔。花草纹是扒村窑美化装饰各类大小器物的主要内容,窑工们根据民间老百姓历来喜欢花草的传统,依据器形大小和装饰部位,描绘花叶,增添生活器物的自然气息。

金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

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金代,纵38.5、横15、高9.9厘米。许昌市文化馆移交。体呈伏卧虎形,虎头平视。瞠目巨口,獠牙裸露,双耳倒竖,睫毛直立,鼻梁之上虎目之间有一王字。虎爪平伸着地,虎尾自臀部圆弯甩至虎颈。虎身稍弧,向右侧卧,通身酱褐地之上饰以黑色蔓草纹虎皮,虎背上是椭圆形白釉开光枕面,开光内饰莲花,荷叶和莲蓬清晰,周边点缀蔓草纹。扒村窑陶瓷工匠把凶猛的老虎塑成伏卧式,在酱褐色地釉上用黑彩绘虎皮纹,使其更接近自然的老虎毛色,再配以花卉纹饰,颇有意趣,使这类虎形枕不但具有纳凉助眠的实用功能,而且也成了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金白地黑彩娃娃枕

白地黑花娃娃枕,金代,纵28、宽10、高10厘米。许昌市长葛县老城镇陈尧村出土。该枕整体造型为一娃娃右侧卧,其左臂及左腿侧面构成椭圆形枕面;头部微抬,下枕一圆枕,圆枕两侧用白地黑花勾勒出圆形方孔、钱纹,枕后侧有一小洞;右臂置于头下枕上,左手放于右肘上,两腿向后、屈膝,双脚上下交盘;人物眉清目秀,白地黑花勾勒眉眼,脑后挽有发髻。上身穿对襟大衫,施白地黑花勾勒人物装扮,层次分明。枕面为开光、白地黑花图案,绘双燕和一对鸳鸯及荷花。

金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金代。口径4.1、底径7.8、高20.5厘米。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颈肩间附四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肩部饰四黑彩点,下有二圈黑线纹,腹上部绘黑花。腹上部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施黑釉。宋、辽、金时期,北方磁州窑系曾生产过大量的四系瓶,或者叫四系罐。一般多小唇口,外撇。短直颈,颈外置四个圆环型双泥条系。瓶身修长,柳肩,圆腹,下腹内收。北宋时施白釉,多施半釉,底部无釉,为蘸釉法。金代多为两次蘸釉,先蘸白釉,晾干后再蘸酱釉,形成上白下褐两色釉的效果。底足内也施釉。

金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金代,口径5.5、底径8.7、高26.2厘米,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出土。器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颈肩间附四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腹上部绘有两组基本一样的像字又像花的黑色花纹装饰。腹部以上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无釉。

金白釉花口瓶

白釉花口瓶,金代,口径15、足径15.5、高40厘米。瓶为莲花口,细长颈,天球鼓腹,腹下为亚腰形喇叭圈足。除足下部外,通体施白釉,无纹。花口瓶是流行于宋金时期的著名瓶式之一,因瓶口颇似开放的花朵而得名。始见于唐,宋金时期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均有烧制。各窑制品的不同点在于腹与足部的变化,景德镇制品特点为长圆腹,圈足;磁州窑和耀州窑制品特点则为圆腹,喇叭形足。扒村窑花口瓶虽然也为喇叭形足,但与磁州窑和耀州窑的花口瓶相比,花口长颈,丰肩收腹,圈足高起,线条有收有放,更显得挺拔玉立。

金白地黄褐彩风华雪月四系瓶

白地褐彩风花雪月四系瓶,金代,口径4.8、底径8.1、高28.5厘米。原许昌市文化馆移交。瓶唇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腹接处有二圈褐线纹。腹部以上施白釉。有草书黄褐色的风花雪月四字。腹下部施青黄釉,底无釉。风、花、雪、月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物象,早期可能与四时时令有关。但四字既能单独成义,亦可通过不同组合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风花、雪月、风月、风雪、雪花、花月等等均是古代诗词吟咏的对象。风花雪月四字较集中地出现在金元时期的酒类瓷器上,可能与酒令中诗词系至为密切,体现的也是一种俗中雅的文化情节。

金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白地黑花罐,宋代,高11.5、口径9.5、腹围52.7厘米。许昌地区展览馆移交。罐直口,丰肩,鼓腹,圈足。肩部有三圈黑线纹。腹部绘三组写意黑花纹及一圈黑线纹。口沿及器内施黑釉,外部施白釉,底部不挂釉。

元白地褐黑花四系罐

白地褐黑花二系罐,元代,高18.7、口径15.1、底径10.4厘米。原许昌地区展览馆旧藏。此罐平沿外侈、丰肩、鼓腹、圈足。肩、腹间附二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除口沿及底外皆施白釉。肩与腹部各绘四组富有变化的黑花线条纹。肩、腹间有三圈黑褐线纹,腹下部有一圈黑线纹。

宋白地黑花纹罐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元代。腹径33.5、高31.5厘米。圆唇,直口,矮领,圆肩,鼓腹,下腹斜收,隐圈足。通体施白釉至底。用黑色彩在肩部绘一周花卉纹,腹部在弧形开光内绘龙凤纹,龙张嘴突目昂首卷尾,凤头前伸,羽翅展伸,龙凤周围间饰云气纹。白地黑花装饰工艺做法是在已成型的坯胎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遮盖住含杂质较多的坯体,然后用毛笔蘸斑花石彩料在化妆土上描绘纹饰,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元白地黑花高足罐

白地黑花高足罐,元代。高19、口径10、腹围57.8厘米。该器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为高柄,喇叭形圈足。体施白釉,口沿及底部无釉。口沿下有一圈黑纹带,肩部饰水线纹及黑带纹,腹部满绘黑花纹,豆柄处绘水波状纹,底座施一周黑彩。

宋白地黑花瓷灯盏

白地黑花瓷灯盏,宋代。高3.5、口径7.9、足距11.6厘米,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灯盏为圆唇,直口,宽折沿下卷,下附五个三角形足。除五个三角形足和灯盏足内底部外,通体施白釉,在盏口与折沿边沿有两个黑粗线圈带装饰,圈带装饰中间由数组黑色散草纹装饰。虽为随手挥洒,并无严格的布局设计,但线条粗犷,富有韵律,给人以刚健雄劲的美感。

在宋金元时期经济文化日趋世俗化背景下,广大民众对陶瓷制品实用功能要求与观赏性的追求发生了变化,扒村窑工匠适时适应北方民众需要,在力求强化各种制品实用性与外观美的统一上做出了努力探索。

中国御窑史的斑斓余晖——慈禧御用瓷器


青花和粉彩是中国瓷器的两个重要品种。青花是釉下钴蓝彩,成熟于元,自明代起盛行至今。粉彩是釉上彩,出现于清康熙晚期,因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效果,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广泛青睐,迅速成为重要的瓷器品种。

粉彩在乾隆朝成熟,并达到高峰。但盛世过后,大清的制瓷水平总体显出颓势,即便御窑也不例外。咸丰五年(1855 年),太平军占领景德镇,并烧毁御窑场,陶瓷业受到致命打击。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斥资恢复御窑场。在同光中兴的背景下,便有了中国御窑史的夕阳余晖,这就是以慈禧御用瓷器为代表的晚清官窑瓷器,特别是其中的粉彩瓷,风格浓烈鲜明,独树一帜。 慈禧的人生非常动荡。她出身贵族,但家道不济,贵而不富,又年少丧父。入宫后,一度得宠,却好景不长。逃难、丧夫、丧子、战乱等一系列打击横飞逆来。虽然身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可是她人生中欢乐的时光非常短暂。有一个地方留下了她年轻时的幸福记忆,那就是储秀宫。 在慈禧漫长而显赫的一生中,储秀宫是她的福地。储秀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 年)更名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的岁月分为两个阶段。 咸丰二年(1852 年)慈禧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在这里居住,并被咸丰帝宠幸。咸丰六年三月(1856 年),已晋升为懿嫔的她,在后殿丽景轩生下载淳,即同治帝。旋即她又被晋封为懿妃、懿贵妃。在这第一阶段的8年中,慈禧颇为春风得意。 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携后妃逃往热河。翌年,他在避暑山庄去世。同一年,已是圣母皇太后的慈禧奉咸丰帝梓宫从热河回京,在恭亲王的帮助下,中途收拾了顾命八大臣后,先后入住养心殿和长春宫,并在养心殿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对大清的实际统治。慈禧在养心殿和长春宫住了24年,其间经历了整个同治朝和光绪前期。 光绪十年(1884 年)慈禧拟二次撤帘归政,并庆祝五十岁生日,遂移居储秀宫,重修宫室,开始她第二阶段在储秀宫的岁月,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74岁高龄去世。慈禧在储秀宫前后共生活了32年。相比长春宫,她对储秀宫的感情更深,毕竟在那里能感受往昔情怀。

慈禧一旦大权独揽,其标新立异的性格便展露遗,这在为她定制的瓷器上就有所体现。慈禧用瓷是不落年号款的官窑器。同时代的官窑器书“大清同治年制”或“大清光绪年制”等年号款。而慈禧用瓷的落款一般是她的居所,其中之一是“储秀宫制”。用后妃的居所为官窑款,这是空前绝后的。 目前可以看到的“储秀宫制”款瓷器,主要品种为青花粉彩和素三彩。款识为青花或红釉的篆体款。器型以大盘为主,用于盛放水果。还有大缸、花盆等陈设器。图案以龙纹为主。龙纹是帝王身份的象征。这些器物应该是慈禧回到储秀宫,即光绪十年以后的产品。 “储秀宫制”款瓷器中有相当品种、传统造型,也就部分是传统是说这些品种在前代和同光两朝都有,如黄地粉彩、素三彩等。光绪朝流行仿制清三代,尤其是康熙朝的产品,且成就很高,有的仿品几可乱真。但审视细节,康熙朝真品和光绪朝仿品还是有区别的。

“体和殿制”款黄地粉彩鹭莲纹盆

“体和殿制”款黄地墨彩花卉纹圆盒

“体和殿制”款黄地粉彩荷莲纹花盆

与“ 储秀宫制”类似的识还有“体和殿制”、“长春宫制”、“乐寿堂制”等,这些都是慈禧曾居住过的地方。其中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慈禧为生活方便,下旨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连通储秀宫和翊坤宫,名曰“体和殿”。慈禧曾在此进膳。中间为过道,可出入。西次间亦连通,为饭后饮茶休息室。

“体和殿制”款青花折枝菊纹长方花盆

“体和殿制”款也是青花或红彩的篆书款。品种包括青花、色地粉彩、墨彩、黄釉和五彩。器型主要为大缸、花盆、捧盒等陈设器和生活用器。图案以花卉为主,如水仙、芭蕉叶、菊花、牡丹、荷花、梅花和兰花等。慈禧平日喜欢种植花卉,尤其是兰花,可能这与她小名玉兰有关。慈禧爱花的嗜好在御前女官德龄和美国女画家卡尔(当时宫里称之为“柯姑娘” )等人的回忆录中皆有所提及。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图缸

“永庆长春”款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渣斗

慈禧用瓷中的代表作是“大雅斋”款的瓷器,因瓷器外口沿下用红彩横写“大雅斋”三字楷书款。款旁还有红彩龙凤纹组成的椭圆形闲章款,内有“天地一家春”五字篆书款。其中有一批小型器物的器底还有“永庆长春” 、“长春同庆”红彩楷书闲款。一器三款,为清代官窑仅见。

“大雅斋”在什么地方?“天地一家春”是什么意思?至今没有统一的解释。“大雅斋”在故宫、颐和园里找不到对应的房间。根据有关档案,咸丰帝曾赐了一块“大雅斋”匾给当时的懿嫔。还据说故宫里现存一块考证为光绪帝手书的“大雅斋”匾。但这两条材料都无法说明“大雅斋”的所在和由来。有人考证,“天地一家春”原是圆明园中的一处建筑,大雅斋是天地一家春的西间。兰贵人获圣宠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就发生在此地。上世纪80年代,李翰祥导演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再现了这个情节,片中插曲《艳阳天》中就有“天地一家春”的歌词。

“大雅斋”款绿地墨彩花鸟图高足盘

“大雅斋”款粉彩鹭莲纹高足盘

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的大雅斋彩瓷设计稿

也有人考证大雅斋是慈禧自置的书斋名。清人吴士槛在《清宫词》中写道:“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 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写道:“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李珍注:“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天地一家春”与圆明园一起焚毁。同治十二年(1873 年),慈禧首次退帘后想颐养天年,有意恢复圆明园和“天地一家春” 。同治十三年正月(1874年),重修圆明园工程动工。刚恢复了正大光明殿和“天地一家春”的三百余间殿堂时,恭亲王奕訢联名几位王公重臣上疏,请求停止圆明园工程,培养元气,以固根本。于是重修工程不得不下马。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 二次烧毁圆明园复建工程,使“天地一家春”重陷火海。

虽然无法回到旧日宫阙,但对于这块发祥地的纪念和对往昔岁月的留恋,还是在瓷器上得到了尽情宣泄。慈禧对瓷器的爱好在历代帝后中罕有匹敌者。凡落“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的瓷器是当时最精美的作品。这些器物产于同治和光绪两朝,全部为釉上粉彩。底釉颜色丰富多彩,有白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藕荷地、藕荷地、黄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粉地、翡翠地、浅绿地、绿地等。画片主要是吉祥图案,如海棠花鸟纹、牡丹芙蓉花纹、葵菊花纹、寿桃鹦鹉花纹、喜鹊登梅纹、牡丹花纹、花卉昆虫纹、蜜蜂花卉纹、紫藤花、藤罗蝴蝶纹、桃花、牵牛花纹、鹭鸶花草纹、荷花鹭鸶纹、栀子桃花纹、葵花纹、绣球芍药花纹、荷花青蜓纹、藤罗月季花纹、腊梅茶花纹诸种。总之,都是慈禧喜欢的图案。 最常见的器型还是花盆、水仙盆和大缸。之所以如此,主要出于慈禧的生活习性与爱好,这也成就了慈禧用瓷在历代官窑器中的鲜明特点。据说慈禧非常喜欢新鲜水果的自然清香,所以在她居住的场所,都有这样的大缸,其中的水果每天都要更换。 在水仙盆等小型器物的底部,经常可以看见楷书青花或红彩的“永庆长春"、“长春同庆”款。这些器物可能是同治五年(1866 年)到光绪十年(1884 年)间,慈禧在长春宫居住时烧制的产品。大雅斋款瓷器的画风非常细柔,图案极尽精巧。粉彩瓷器的画风在乾隆以后, 开始从刚强走向纤柔。 这种画风在道光和同光粉彩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大雅斋瓷器,以及其他慈禧用瓷的成就之高,名气之大,导致在民国初出现了较多仿品。民国仿品较真品,大多显得笨粗,但偶也不乏精品。

从前述各种款识的慈禧瓷器,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特点: 一、根据官窑制度,只有皇帝才有权为自己烧制御用瓷器。尤其是五爪龙纹,在明清两代,只有皇帝才能决定用于何处。但是在晚清,慈禧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她以各种方式显示出这种特殊身份,定烧御瓷,使用她的居室为官窑款,广泛装饰以五爪龙纹,只是其中几项而已。 二、从以居室为款识来看,慈禧对储秀宫和大雅斋等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这些是她的福地,并相信它们会继续带给她吉祥如意。 三、从这些款识还可以看出慈禧内心强烈的“咸丰情结” 。慈禧以各种方式追忆美好但早逝的年华。从瓷器的内容和风格上,可以窥见这个强权女人背后温情的一面。但这种情结也形成了她性格中怪异的另一面,她看不得夫妻间正常的恩爱。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珍妃他他拉氏最后的下场都很惨。慈禧折磨和整死她们固然是出于厌恶,因为她们是皇帝钟爱的女人。 四、从器型来看,主要是满足慈禧的实际需要和特殊偏好。其实历朝御瓷无不反映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及情趣,如雍正帝将文人气质植入珐琅彩瓷;乾隆帝用瓷器模仿出各种仿生造型。慈禧瓷器在清代官窑产品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五、由于慈禧对瓷器的强烈爱好和严格要求,慈禧用瓷在各方面都值得称道。品种以粉彩为主,图案设计艳而不俗,颇有文人雅趣。造型或小巧可爱,或大气豪华。制作工艺极其精良。总体质量优于同时期官窑产品。

古代瓷器:中国御窑史的斑斓余晖——慈禧御用瓷器


青花和粉彩是中国瓷器的两个重要品种。青花是釉下钴蓝彩,成熟于元,自明代起盛行至今。粉彩是釉上彩,出现于清康熙晚期,因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效果,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广泛青睐,迅速成为重要的瓷器品种。

粉彩在乾隆朝成熟,并达到高峰。但盛世过后,大清的制瓷水平总体显出颓势,即便御窑也不例外。咸丰五年,太平军占领景德镇,并烧毁御窑场,陶瓷业受到致命打击。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同治四年,李鸿章斥资恢复御窑场。在同光中兴的背景下,便有了中国御窑史的夕阳余晖,这就是以慈禧御用瓷器为代表的晚清官窑瓷器,特别是其中的粉彩瓷,风格浓烈鲜明,独树一帜。慈禧的人生非常动荡。她出身贵族,但家道不济,贵而不富,又年少丧父。入宫后,一度得宠,却好景不长。逃难、丧夫、丧子、战乱等一系列打击横飞逆来。虽然身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可是她人生中欢乐的时光非常短暂。有一个地方留下了她年轻时的幸福记忆,那就是储秀宫。在慈禧漫长而显赫的一生中,储秀宫是她的福地。储秀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更名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的岁月分为两个阶段。咸丰二年慈禧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在这里居住,并被咸丰帝宠幸。咸丰六年三月,已晋升为懿嫔的她,在后殿丽景轩生下载淳,即同治帝。旋即她又被晋封为懿妃、懿贵妃。在这第一阶段的8年中,慈禧颇为春风得意。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携后妃逃往热河。翌年,他在避暑山庄去世。同一年,已是圣母皇太后的慈禧奉咸丰帝梓宫从热河回京,在恭亲王的帮助下,中途收拾了顾命八大臣后,先后入住养心殿和长春宫,并在养心殿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对大清的实际统治。慈禧在养心殿和长春宫住了24年,其间经历了整个同治朝和光绪前期。光绪十年慈禧拟二次撤帘归政,并庆祝五十岁生日,遂移居储秀宫,重修宫室,开始她第二阶段在储秀宫的岁月,直至光绪三十四年,以74岁高龄去世。慈禧在储秀宫前后共生活了32年。相比长春宫,她对储秀宫的感情更深,毕竟在那里能感受往昔情怀。

慈禧一旦大权独揽,其标新立异的性格便展露遗,这在为她定制的瓷器上就有所体现。慈禧用瓷是不落年号款的官窑器。同时代的官窑器书大清同治年制或大清光绪年制等年号款。而慈禧用瓷的落款一般是她的居所,其中之一是储秀宫制。用后妃的居所为官窑款,这是空前绝后的。目前可以看到的储秀宫制款瓷器,主要品种为青花粉彩和素三彩。款识为青花或红釉的篆体款。器型以大盘为主,用于盛放水果。还有大缸、花盆等陈设器。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写道: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李珍注: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天地一家春与圆明园一起焚毁。同治十二年,慈禧首次退帘后想颐养天年,有意恢复圆明园和天地一家春。同治十三年正月,重修圆明园工程动工。刚恢复了正大光明殿和天地一家春的三百余间殿堂时,恭亲王奕訢联名几位王公重臣上疏,请求停止圆明园工程,培养元气,以固根本。于是重修工程不得不下马。到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二次烧毁圆明园复建工程,使天地一家春重陷火海。

虽然无法回到旧日宫阙,但对于这块发祥地的纪念和对往昔岁月的留恋,还是在瓷器上得到了尽情宣泄。慈禧对瓷器的爱好在历代帝后中罕有匹敌者。凡落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的瓷器是当时最精美的作品。这些器物产于同治和光绪两朝,全部为釉上粉彩。底釉颜色丰富多彩,有白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藕荷地、藕荷地、黄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粉地、翡翠地、浅绿地、绿地等。画片主要是吉祥一、根据官窑制度,只有皇帝才有权为自己烧制御用瓷器。尤其是五爪龙纹,在明清两代,只有皇帝才能决定用于何处。但是在晚清,慈禧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她以各种方式显示出这种特殊身份,定烧御瓷,使用她的居室为官窑款,广泛装饰以五爪龙纹,只是其中几项而已。二、从以居室为款识来看,慈禧对储秀宫和大雅斋等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这些是她的福地,并相信它们会继续带给她吉祥如意。三、从这些款识还可以看出慈禧内心强烈的咸丰情结。慈禧以各种方式追忆美好但早逝的年华。从瓷器的内容和风格上,可以窥见这个强权女人背后温情的一面。但这种情结也形成了她性格中怪异的另一面,她看不得夫妻间正常的恩爱。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珍妃他他拉氏最后的下场都很惨。慈禧折磨和整死她们固然是出于厌恶,因为她们是皇帝钟爱的女人。四、从器型来看,主要是满足慈禧的实际需要和特殊偏好。其实历朝御瓷无不反映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及情趣,如雍正帝将文人气质植入珐琅彩瓷;乾隆帝用瓷器模仿出各种仿生造型。慈禧瓷器在清代官窑产品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五、由于慈禧对瓷器的强烈爱好和严格要求,慈禧用瓷在各方面都值得称道。品种以粉彩为主,图案设计艳而不俗,颇有文人雅趣。造型或小巧可爱,或大气豪华。制作工艺极其精良。总体质量优于同时期官窑产品。

古代瓷器:宋代宫廷御用器“供御”茶盏


供御刻款、進琖印款,是建盏为宋代宫廷御用茶器确凿无疑的证据。然而,何时建盏才真正地进入宋代宫廷之内,成为确实的供御呢?

据现有史料记载,建盏最早出现于宋代宫廷,是宋徽宗在宴请时以惠山泉、建溪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斗茶赐与蔡京。时间是政和二年(1112)四月八日。

境内的主要河流,福建闽江的上流,即指代建州。)

上海博物馆藏進琖印款建盏

宋徽宗为蔡京举行的这次宫廷特宴,是在他第三次起用蔡京主持国政的时候,以此来表示对蔡京的特别宠遇。蔡京自杭州奉诏抵达开封时,徽宗已赐以饮至于郊,曲燕于垂拱殿,祓禊[fx]于西池等优异礼数,又决定为他举行这次特宴。赴宴者有宰相和执政何执中、郑绅、吴居厚、刘正夫、侯蒙、邓询仁、郑居中、邓询武、高惊、童贯,并以最宠爱的第三子嘉王赵楷陪宴劝酒,加上蔡京及子蔡位,共十三人。

此次宫廷宴席明确表明,至少在公元1112年、政和二年、徽宗当政第12年以前,建盏已进入宋代宫廷之内,成为供御茶器。此时比《大观茶论》成书晚四至五年。

徽宗的前任皇帝是兄长哲宗赵熙。哲宗在位15年,年仅24岁便病逝,因无子嗣,而由徽宗接位。那么,有没有可能建盏供御、進琖于徽宗之前呢?

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苏轼一首诗文《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叙写的是苏轼在与蒋颖叔、钱穆父随哲宗景灵宫行李,哲宗赐茶给大臣们的情景。其中,有二句诗文病贪赐茗浮铜叶,老怯香泉滟宝樽。南宋的苏轼诗词注本,注铜叶为茶盏也,铜叶是一种树叶形的铜质茶盏。

苏轼的诗写明了,哲宗赐茶所用的茶盏是铜叶,而非建盏。说明,建盏在哲宗元祐七年时还不是供御。

而一年后,元祐八年,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后,哲宗才开始亲政,时年17岁。与徽宗不同,哲宗是个励精图治、抱负远大的皇帝,在亲政到病逝的7年里,不仅在政治上进行变革,实施元丰新法,而且在军事上收复青唐、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在这短暂的7年里,哲宗取得的了如此的政治、军事成就,且是在17至24最具理想抱负的时期,想必不会多心于茶事,或是为茶事之精细而更改赐茶所用茶盏。

因此,我们可以大致断定,在宋哲宗期间,建盏还未进入宫廷,成为御用茶器。也就是说,在史料依据下,建盏成为供御始于徽宗,在公元1100年登位至1112年赐茶之间。

徽宗著写《大观茶论》的时间为大观元年或一年,文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按其书写所用的语气,以及徽宗对茶事之精,徽宗早在《大观茶论》之前就已经将建盏列为斗茶之第一盏。

古代瓷器:宫廷御用瓷——清康熙“十二月花神杯”


康熙对历代的瓷器很有研究十分欣赏,康熙十九年下令景德镇恢复御窑厂,研制新风格的各种瓷器。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制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纹杯,第一次把诗、书、画、印在同一器皿上并用,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惯称十二月花神杯。康熙皇帝十分喜爱,几次南巡都带在身边,他不仅喜欢花神杯瓷器的工艺更喜欢花卉配唐诗的文化意境。

十二月花神杯规格:口径6.7厘米,足径2.8厘米,高4.9厘米

十二月花卉纹杯12件为一套,其外形特点为:撇口、深腹、浅圈足、胎体轻薄、器型精巧绝伦,造型规整优美,胎质乳白、器薄如纸、晶莹剔透;其外壁分别用一年十二个月中不同的花卉来装饰,并配以相应的诗句。康熙十二花卉杯上的花卉以水仙花开始,然后以此为迎春花、桃花、牡丹花、石榴花、荷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月季花和梅花,一杯一花,腹壁一面绘画,另一面题诗,诗句出自唐诗。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惯称十二月花神杯。

花神杯诗词

一月水仙花: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迎春花: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三月桃花: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四月牡丹: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五月石榴: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

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兰花: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八月桂花: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九月菊花: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芙蓉花: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十一月月季花: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十二月梅花: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该时期的诗词把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等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唐诗在历朝历代无不深受推崇。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彭定求、沈三曾、中讷等十人奉敕编纂《全唐诗》,以明朝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的《唐诗》两书为底本增订而成,共收集二千二百余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唐诗,成为史无前例的唐诗全集。在康熙花神杯所用十二首咏花诗词全部引用《全唐诗》或同时期的诗词。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