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门藏品不可小觑

古董店变中求生,专业化、国际化道路势在必行

在近两年的艺术品市场中,拍卖过于火爆,艺术品的一级市场反而被忽视。而在2006年内地艺术品市场掀起了一股“博览会热”。尤其是以画廊为首的一级市场组织了各种艺术品博览会、交易会,给人感觉是艺术品一级市场开始反击了。从深层次来看,一级市场虽然独自运作,有要与拍卖公司一争高下的气势,但是由于内地一级市场“先天不足”,目前仍无法与拍卖公司同日而语,只能与拍卖公司保持着依附关系,在私下交易中,一级市场与拍卖公司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实目前艺术品一级市场中高调入市的仍以画廊为主,以古董店为主的博览会虽然在去年也有出现,但其在上百个艺术品博览会中比例还占不到20%。内地画廊多为近年来刚刚成立的,对外来文化吸收较多,也较为开放,运作模式较为机动,走在了艺术品国际化的前沿。画廊除了定期在自己的展馆内组织展览外,还组织行业内的博览会。在2006年与画廊相关的博览会、交易会在内地不下百次,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北京、上海双年展、上海艺术博览会等。据以上各个展会报道的数字来看,每次成交额都在亿元以上。以画廊为首的艺术品博览会、交易会等已成为与拍卖公司相抗衡的另一股力量。

而在2006年与古董店有关的交易会在内地具有规模的仅有8月份的古玩艺术品博览会,虽然成交额达到了5亿元以上,但与整个古董艺术品全行业成交额来看,小得可怜。而在海外,受国际化的影响,使古董店更多的接触市场,2006年在中国香港举办的“亚洲国际艺术及古董展”(AIAA2006)以及“国际亚洲古玩艺术品博览会”(AAI2006)同样是古董行内的交易会,但却影响到了全世界的古董行情。

在拍卖市场进入调整期的时候,古玩市场中的一级市场却异常活跃,2006年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新的古玩城,仅在2006年的下半年,北京地区就涌现出多个较大规模的古玩市场,其中尤以位于北京西站的东方博古古玩城和位于十里河的程田古玩城最为引人注目,加上此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北京古玩城、爱家收藏市场、报国寺收藏市场、古玩书画城和正庄国际古玩城,北京地区已拥有8个较大规模的古玩城。这些新的古玩城的出现,不仅吸引了内地古玩商的加入,更吸引了大量海外古玩商的入驻。然而在各地新古玩城大量兴起的背后,众多地方性的古玩城游走于古玩与工艺品之间,甚至出现倒闭现象。这些应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与此同时,古董店越来越集中,数量越来越多,加上古玩艺术品本来存世量有限,因此为了盈利,一些仿制品也堂而皇之地从地摊进入到古董店中,这也造成了古董店水平参差不齐,在“僧多肉少”的今天,如何经营已成为内地古董店最关心的事。

扩展阅读

中国皇帝可任性处理各种藏品


每次看故宫博物院的展览,老是在想一个问题:这么多收藏珍品是怎么被积累并被保管起来的?比如在清皇朝被推翻前后,逊帝溥仪即以赏赐为名,将宫中的大量书画文物运出故宫,这证明当时皇禁不严,皇上可以任性地处理各种藏品,既如此,这官府收藏的规则何在?

收藏:收藏故事

商周时代起,王室与贵族就已经具有文明承传的意识,开始以收藏来积累文明的物质样态了。河南安阳殷代王宫遗址的发掘中,宗庙建筑的左右时见窖室,其中有许多器物尤其是青铜器在焉!但当时的确尚无体制,并无规矩可寻。西周时代则特设“天府”、“玉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较早”,“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在“天府”“玉府”有专职“藏室史”负责藏品归类整理并作“簿记”。其中,青铜彝器必然成为其中之大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哲学家老子曾为周之“守藏室之史”,更有“苏秦发书,陈箧数时,墨子南游,载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梁启超语),如果这些还只是书籍收藏与应用,那么像司马迁“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观孔子之遗风”,则证明当时孔子有宗庙,“衣冠琴车书”--生前的生活起居、著述、讲学诸遗物,受到“岁时奉祀”。这就是实物收藏的最早历史记录。

春秋镶嵌狩猎画像纹豆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汉代特别建立“天禄”“石渠”“兰台”……诸台阁;汉武帝设“秘阁”,搜求天下法书名画和古物名品。尤其是后汉中期如陈遵辈手札尺牍久负时誉,于是受到从朝廷命官到士大夫的追捧。而在南朝梁武帝时的收藏,其规模之大,诚有今人想象以外者。隋文帝建“妙楷台” “宝迹台”,是皇宫书画分类贮藏的开端。但直到唐代,有萧翼赚兰亭故事,有兰亭殉葬昭陵故事,但关于唐代书画以外的古物尤其是青铜器收藏,却是语焉不详。北宋时期从宋太宗到宋徽宗,大批收藏书画而外,对青铜器古物的收藏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仿器的规模与质量,如大晟乐钟以及其宫廷演奏,还牵涉有名的词曲家周邦彦,实在是一个自古未有的涉及音乐与文学、兼合词史与乐史的大文化事件。不是修养深湛的宋徽宗,根本无法措手。当时士大夫阶层如欧阳修、刘敞、吕大临、米芾、薛尚功、王俅、赵明诚、李清照、李公麟等等介入收藏后,与文史相结合,遂形成方兴未艾、生机勃勃的宋代金石学运动。欧阳修有《集古录》十卷,李公麟收藏古代青铜器,考订世次,辨别款识,赵明诚、李清照则编《金石录》,集金周钟鼎彜器汉唐石刻拓本有2000多件;著名书法家米芾还开研究收藏史研究著述之先河,著《书史》《画史》流布世间,把这些私人收藏私人著述再与宋徽宗御撰的《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联起来看,或再与宣和画院等专业机构互为映照,说宋代是人文时代,在收藏、研究方面有大进步,应该不是虚妄之言。

元明清以下皇宫的收藏虽然没有“首发”优势,但只要看看金章宗那一手漂亮的瘦金书,和柯九思任画学博士等等,即可知文脉不断。

真正在王朝的收藏历史中再续辉煌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一部《石渠宝笈》,一部《天碌琳琅》,一部《秘殿珠林》,一部《佩文韵府》,一部《佩文斋书画谱》,浩瀚博大,条分屡析,几十册巨著的详细著录,是古代收藏史中从未有过的典籍记载,与此相对应的士大夫民间收藏,也是规模宏阔。比如周亮工、顾炎武、安岐、黄丕烈、高士奇、张廷济、瞿中溶、吴云、刘喜海、吴式芬、陈介祺、王懿荣、吴大澂……朝野交汇,遂成清代收藏奇观。其中士大夫民间收藏与王朝收藏也未必非常泾渭分明,比如安岐、高士奇的收藏,最后全部被强迫捐献纳入皇宫,皇恩浩荡,岂敢有半个不字?

许多青铜彝器古物,都铸有“子子孙孙永保之”的字样,反映出收藏家本人希望传之久远的美好愿望,但千百年来,有哪些古物最后是可以“永保”的?历代收藏家们的际遇与心态告诉我们,富不过三代,“永保之”其实也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而已。勿为物累,勿为心炫,顺势而生,随遇而安,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王朝如此,王朝的收藏亦复如此。

衢州博物馆藏品 古代瓷器知识


衢州博物馆坐落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衢州市新桥街98号。西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南宗家庙,南面是风景秀丽的府山公园。博物馆总投资6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9400平方米,由广场、主体建筑和附房三部分组成,主楼外观飘逸、气势宏伟。外墙为钢挂花岗岩,屋顶采用钢网架结构。既有现代气势,又有传统建筑文化的风韵,是一座反映衢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展区面积3000平方米,分六个展厅。

图1、春秋原始瓷印变体云雷纹双系罐

此藏品为春秋时期的瓷器。高31.5厘米,腹围29厘米,口22厘米,底20厘米。束口,无颈,折肩,直筒形深腹,平底。内外修整不平,施釉不均匀。肩至腹部饰1对称绞索耳,外肩至底通体印变体云雷纹。青黄色釉,灰白胎。现收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图2、三国青瓷谷仓

此藏品为三国时期的瓷器。高46厘米,腹径27厘米,底15厘米。该器物从造型上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三层,上层中央置一大罐,中空盘底;中层置四小罐;下层前后两面为二层四阿顶门楼,四角有阙,右侧有拱手跽坐人像四人,左侧三人。在罐、楼、阙周围散落飞鸟三十余只,气氛活跃和谐。器下部为罐形,肩部起沿,椭圆渠腹,平底。上腹部饰贴塑三组:上组为一佛、凤、六瑞兽;中组为一佛、六骑士;下组为大尾游鱼。器物通体施青灰色釉,胎质细洁,呈灰白色,腹部近底处露胎呈暗红色。现收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图3、汉青铜鼎

此藏品为汉代时期的青铜器。覆盖扁圆体附耳圜底,矮足式。通高18.5厘米,口径15厘米,足高6厘米。盖与器合成一个扁圆体,盖上有三个玖形钮,两附耳微曲,兽蹄足上段肥大。此类器形为战国中期以后至汉代最流行的式样之一。现收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图4、南宋玉荷叶形杯

此藏品为南宋时期的玉器。长11.5厘米,宽9.8厘米,高3厘米。白玉质,正面刻成二片荷叶,大片为杯身,小片为杯把。顶饰线刻叶脉,背面略同,并附浮雕莲花、莲叶,其茎卷曲成杯把,造型生动。1974年11月,南宋咸淳十年史绳祖与继配杨氏合葬墓中出土。现收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图5、南宋金娃娃

此藏品为南宋时期的金器。长2厘米,重6克。金质裸体小孩,作匍匐状,右手执一环,左手握莲枝负手背,举手凝视,神态生动。金娃娃在宋代被奉为吉祥物的摩睺罗。1974年11月,南宋咸淳十年史绳祖与继配杨氏合葬墓中出土,出土时置于银丝盒内。现收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图6、南宋银丝盒

此藏品为南宋时期的银器。高2.5厘米,直径7.5厘米。圆形夹层银质盒。内层为银片打制,上下为子母口;外层为银丝编织图案花纹。盖面饰以编织精细的六角菱花。1974年11月,南宋咸淳十年史绳祖与继配杨氏合葬墓中出土,出土时内盛一金娃娃。现收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