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现代陶艺是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文化的日趋深入,陶瓷造型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形态表现,它涵盖了功能性、经济性、审美性以及由这些所引发的其他内容。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本文重点阐述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一、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由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这两大部分构成。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

现代陶艺造型它不仅仅是要符合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因此,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二、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形式美中的造型组合规律是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对作品的造型改变或创造,以及对形体的排列组合会使得人们对其美的理解发生转变。在陶艺设计过程中对造型的研究,根据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则更能展现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素养,更具有吸引力和震撼感。在创作陶艺作品时应努力把握住它的形体关系,空间组合关系。力求达到高度统一,整体协调美观,将艺术品的形式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来源于生活, 陶瓷艺术的创作亦是如此。感受生活, 感受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以泥土这种原始,淳朴而灵动的材质, 经由艺术家的双手, 在熊熊窑火中实现陶瓷媒介的物理与化学转化, 成为承载众多艺术家个人风格与艺术精神的当代载体, 这就是当代陶艺。不论何种创作形态,何种风格,无不是艺术家探索陶瓷的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过程。

陶艺镶器产品多为陈设艺术瓷,是以泥块镶合成方型、棱型、扁型等有棱有角的异形器物。镶器的方正让我感觉能给人一种高贵大气的感觉,造型接近方正,可以是单件独立的表现,也可以是多件组合的展示。作品造型本身简洁而平衡。它的气势美让我震撼。

1、多样与统一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多样性是陶瓷制品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统一性则是陶瓷造型最终要达到的实用与美感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统一性也寓有协调意思。多样性表现在陶瓷造型方面:有的是正圆,有的是残缺的圆。从造型上看,有的会采取美学的黄金分割,但是又不是整齐的分割,它用局部的加减来打破死板的分割,从而形成了形式的统一。装饰方面,纹理也各有不同,有的直线有的弧线,但是整体都是以圆为主题的变化,这就形成了事物的多样性。

再比如系列组件,所谓的系列组件就是不仅它们数量上要多,而且风格上要统一。以壶为例,用壶的不同形态来表达一种对抽象艺术的认识。由无数个形态各异的茶壶组成,它们既是单独个体,也可组合,但是整体来看它们又是一组统一的作品。这就形成了形态多样,整体统一的一组作品.都是利用泥性的随意来塑造形体,从而使整套造型形体统一并富有变化。

2、对比与调和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对比又称对照,是把反差很大的两个物体成功地搭配起来,使得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调和是形的类似,是形体趋于一致的表现。对比强调的是各个部分的对立性,它使得各部分的特性更加突出,而调和是对比的一种内在的制约。

3、节奏与韵律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节奏,是画面中同一种元素运动所形成的运动感;韵律原指音乐(诗歌)的声韵和节奏,他更多地着重于一定感情的表现。节奏与韵律本质上基本是一致的,他们首先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形式上,节奏和韵律具有对视觉和听觉强烈的吸引力,他们服从于一般的审美形式规律,是内容的形式;在本质上,他们又具有内在性,是形式的内在秩序和结构。曲线是一种柔美优雅的线条,大胆改变由拉坯成型方式衍生出的传统形态,利用泥性的柔软与飘逸,构建出突破常人思维方式的作品形态,实现了作品空间的奇妙转换。

4、比例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皿和工具的制造中。

三、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重要性

现代陶艺造型多了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成分,直接影响到现代陶艺的设计、制作、使用等方面。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现代陶艺造型的设计重心由使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转移。其次,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现代陶艺造型的制作目的由生产向娱乐转移。再次,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现代陶艺造型的使用方式由日常向休闲转移。

现代陶艺造型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活的各种要求,利用不同的工艺材料,采用相应的工艺技术,所设计和制作出来的陶瓷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不同于一般艺术,它的创作实现要受到功能、材料、工艺、经济等等条件的制约。而形式美在现代陶艺造型中也是尤为重要的。现代陶艺造型的艺术处理决定着形式的美观,由此看来,造型也是作为陶艺构成要素之一,是功能、技术和艺术的综合表现,而这种综合表现必须在陶艺产品造型形式美特征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不断的创新和体现。形式美渗透到了现代陶瓷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因此。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扩展阅读

陶瓷造型美的表现形式


陶艺造型的基本特点是建立在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基础之上,是作者把艺术构思通过形体设计来实现的,但这并非一定就能成为完美的陶艺造型和直接获得优美的外观效果。因为陶艺无论实用或摆设都不是单纯的物质产品,而是含有思想性的因素,所以要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就要处理好外形的美观问题。优美的造型,对于欣赏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感觉到赏心悦目就行了。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才能设计出造型优美的作品造型,却是极为重要而且颇费思量的事情。设计造型优美的陶艺品要结合美学的知识和原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创作:

一、 外形构图的协调感

构图就是构思陶艺品的整体外形,作品中个别或局部的艺术形象,形成作品的结构造型,通过视觉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内容,整体和局部的造型结构处理使内容构成得到恰当的表现,得到协调统一,使作品主次分明。

协调是指作品中的各个方面各项元素,都要互相配合,达致多样变化中的统一,即局部与整体配合得当。我们在观赏陶艺作品时,如果用审美的目光来看,无论具象或抽象造型,凡是能够使人感到美观的,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整体之中存在着一种协调的效果。这种效果产生了和谐的美感,使简单的造型不会单调乏味,而丰富的造型也不至于繁琐。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流畅的线条或形体之间的大小、长短、高低的对比效果形成互相衬托关系,在变化中能达到协调。协调是变化中的统一,凡是美的作品造型,都富于变化、然而变化多样与整齐统一相结合,才能表现得完美,更能显示作品的中心内容。

二、 疏密聚散的均衡感

疏密是对作品内容相互之间位置布局的处理手法,形成对比和变化,一聚一散形成丰富多变的效果。

均衡就是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使人直觉感受到陶艺作品造型上有一种稳定的效果。如果处理一些自由形式即不对称、不规则、充满动感的造型,就要通过视觉上确定重心位置,使支点得到平衡。因为陶艺的表现形式有其局限性,受陶瓷材料及成型工艺的限制,它不像绘画那样可以在画面上凌空表现。因此可利用调整两侧、上下的关系达到平衡,既要考虑造型的方向性、姿势,还要有意识地使体积较大的部分靠近重心,较小部分可偏离重心,要从力学原理上考虑也要尊重视觉感受,来达到均衡效果。除了在造型上还可以从色彩上的轻重和深浅变化,因为色彩也会给人一种深浅和轻重的感觉,从而达到均衡的效果。

三、 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人一种观感认知,就像音乐的高低起伏的感觉。在陶艺上理解为造型因素的有规律的重复变化,这种效果可以形成节奏。

韵律是情调或动态在节奏中起作用的结果,有组织和有变化的交替,可以由形体的大小、起伏、曲与直而形成。在陶艺创作中,注意节奏和韵律的表现,有助于创造更美的造型。

四、 对比和呼应

正如上面提到的疏密聚散的处理手法,应用变化原理,使作品在艺术视觉上达到明快动人的效果。例如可以在色彩上明暗、冷暖、轻重形成对比,造型上可用大小长短、高低起伏、方圆曲直等形成对比。

呼应是平衡形式的转化,通过内在形象联系,产生某种呼应,在动态上达到一种平衡,可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美感。

五、 努力形成陶瓷艺术品的独特风格

风格不是具体的内容,而是创作者把观念和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其中也包括了对材料的运用和工艺的表现手法特点等。风格是指造型形式的艺术特点和反映的内在风貌。对瓷艺来说是应具备的条件,因为风格可以使瓷艺品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风格是创作者的思想个性、审美观点、艺术技巧的综合表现,作品风格的形成,创作者的艺术修养、造型技巧、表现形式、材料运用以及生活的理解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与创作者的个性、修养、工艺和艺术技巧分不开的。

风格是创作形式和艺术特点带给别人的某种统一感受,因创作者的构思主意而分高下,由创作者的修养和技巧而产生差别。如景德镇现当代陶瓷艺术家江振声、袁少辉等,其创作的精品瓷壶,造型别致,精巧玲珑,独具匠心,各具特色,可以说形成自己独有的造型艺术风格,这和当今社会风尚的潮流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审美爱好的倾向,是密不可分的。

肖像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陶瓷肖像画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盛行厚葬之风。现出土的墓葬品中,精美的画像砖便是最早的陶瓷肖像画前身。但是就陶瓷肖像画而言,正式对中国产生影响是在清代。清代大批的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只是西方物质上的丰富,更多的是将西方文化的带入。随着西方油画家郎世宁、南怀仁、马国贤等人的到来,自宫廷内部开始全国掀起了一股狂热的西方艺术风,并于乾隆时期绘制成熟。至此开始了陶瓷肖像画的时代。

一、陶瓷肖像画之特征

1、工艺特征

陶瓷肖像画作为陶瓷装饰门类之一,较之其他的陶瓷工艺,在绘画技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语言。陶瓷肖像画在创作技法上多借鉴西方的油画艺术,尤其是在绘画笔法上,多采用像油画一样的搓、点、涂等绘画笔法,工具上也很大程度的相同于西方的油画工具。在技法方面,被称为“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先生首创的九宫格技法对陶瓷肖像画影响极大,九宫格技术的发明使用,成为了陶瓷肖像画时代的开端。九宫格技术是将肖像画进行等比例放大,实际上加强了陶瓷肖像画的写实性。在绘制方面,同样被称为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将西方的油画技法引入到陶瓷肖像画的绘制上。这样就加强了陶瓷肖像画的写实、细腻程度。其他陶瓷装饰种类很难达到如此水平。在釉料方面,陶瓷肖像画应用的是珐琅彩工艺,后来延展至对粉彩、广彩的运用,发展至最后固定了以新彩为主的创作形式。新彩工艺对于陶瓷肖像画有着便于掌握、着色丰富、易于修改的优点。由于新彩属于釉上彩工艺,所以所绘的陶瓷肖像画需要进行二次进窑烧成,并且在二次烧成后若画面略有不满可视情况进行再次进窑复烧。这对于陶瓷肖像画创作者来说较易控制画面,便于艺术品完美性的追求。

2、审美特征

陶瓷肖像画以写实为基准,发展之后以审美性为大众服务。参照陶瓷肖像画的发展历程便可总结陶瓷肖像画的审美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三方面来进行论述。首先,从以纪实为目的早期陶瓷肖像画创作为例,陶瓷肖像画的审美性主要与纸质肖像画相较,相比纸面肖像画陶瓷绘画有着更为生动的写实性,这源于陶瓷釉料的强大模仿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模仿油画的技法及效果。并且能最大限度的将油画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结合,体现东方绘画精髓,凸显东方审美特征。其次,瓷面肖像画在空间的占据上,比较布面油画或纸本绘画有着更好的展示性。在一定的空间中,无论是纸本绘画还是布面油画,其所占据的空间都不及陶瓷油画的空间体积感强烈,陶瓷油画有着更为出色的空间占据感。最后,陶瓷肖像画在时间的跨度上也有更为长久的保质期。综合这几方面的装饰特性,陶瓷肖像画的独特审美性自然跃然纸上。陶瓷肖像画不仅满足世人的审美需求,更是愉悦大众的审美心理,考虑大众审美情绪。

3、艺术特征

陶瓷肖像画是将西方的写实油画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瓷器文化相结合,聚东西方文化精髓而成,散发着独特的东方意味。西方传统油画艺术强调写实性,注重对对象的真实性的把握,而东方绘画注重以形写神,强调人物神韵在肖像画作品中的重要性。陶瓷肖像画成为独立的装饰题材,出现在陶瓷绘画领域以来,便由其独特的装饰效果引起广大陶瓷工作者的广泛注意,陶瓷肖像画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更加注重对人物精神内涵的表达。造成此种不同的呈现效果,本质上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西方油画史与西方雕塑史相互影响而发展,所以在西方传统艺术风格的影响下,西方肖像画更加注重画面的写实性与细节性,画面客观性很强。而在东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陶瓷肖像画,在技法上虽然借鉴了东方油画的写实风格,但是其实质性的精神传承于中国古代传统文人肖像画。顾恺之提出的“以神写形”的绘画观点,不仅是对肖像画本身创作的规范点评,也成为我国传统绘画创作的主旨性追求。故此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艺术背景。陶瓷肖像画具有比西方写实肖像画更为传神的艺术特征。

二、陶瓷肖像画之创作前景

纵观整个陶瓷史,二十一世纪数码产品快速普及,且随着陶瓷喷绘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市场。虽然陶瓷喷绘技术无论是在制作成本上还是在绘制时间上,相比陶瓷肖像画的创作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失去了创作意义,相反由于近几年人们审美水准的变化,以及陶瓷艺术家对创作技法和创作思路的创新改良,使得陶瓷肖像画重新焕发生机。例如吴康、杨厚兴等一大批的陶瓷肖像画爱好者的钻研努力,使得陶瓷肖像画的发展进入到一片新的领域。对于陶瓷肖像画创作,近几年艺术家的普遍创作水准也逐年提高,基本功扎实、技法娴熟,相信有了广大陶瓷肖像画爱好者的不断努力,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前景将愈加可观,陶瓷肖像画的独特工艺及美学价值定能在瓷器密林的景德镇绽放自己的魅力之光。

陶瓷造型中的“镶器”


镶器产品多为陈设艺术瓷,是以泥块镶合成方型、棱型、扁型等有棱有角的异形器物。景德镇俗语“十圆不如一方”说明镶器成型困难,制作难度大。《景德镇陶瓷史稿》载:“瓶罄尊彝,都属琢器。其圆者如造圆器之法。其镶方棱角之坯,用布包泥,以平板压之成片,以刀裁之成段,用原泥调和粘合。”景德镇自产瓷以来就有镶器。宋代镶器产品很多,有盛装妇女化妆品用的油盒、粉盒、黛盒,有盛装铜镜用的镜盒,亦有装药的药盒。元代镶器有瓷枕、八棱玉壶套瓶、座梅瓶等。1972年出土的“至元四年”凌氏墓中的青白釉红楼阁式仓,仓楼为活动式,中有子母口而盖于仓上,四面正视均为四柱三音,底层前后各为二柱夹仓,分上、下三格,门为活动插板式。这座阁仓大都是镶合而成。明代镶器产品增多,如正统九年魏源基仿龙泉豆青釉烛台,正德六年徐琼妻墓仿龙泉豆青釉皈依瓶等,清代随着瓷器品种增加,镶器亦不断增加,仅瓶类产品就有六棱瓶、八棱瓶,四方瓶、扁六方瓶、天圆地方瓶、博古纹瓶等。民国仿古镶器较多。除瓶类外,有四方水浅、方形香熏炉、扁六角形凉墩等。1194年后镶器产品散见各瓷厂,小件大都被注浆工艺所取代。艺术瓷厂和建国瓷厂镶器艺人较为集中,生产出不少器型优美的镶器陈设瓷,如各种规格的四方瓶、水浅、花钵等。本世纪80年代,镶器产品又有新的发展。在艺术陶瓷中,一般来说,镶器的价值大于圆器的价值。

山水意象在现代陶瓷绘画上的运用


陶瓷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随着世界的科技发展和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除了产品实用以外,在陶瓷的装饰方面人们也慢慢开始关注。本文探析山水意象在现代陶瓷绘画上的运用,将陶瓷绘画与传统陶瓷都区分开拉,介绍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上的方式,延续它特有的艺术形式。陶瓷绘画不是单纯地将国画加入进来,而是在制作中不仅仅展示国画的技法,也是将陶瓷与国画的新结合点以及形成一种新的运用创作。

论述

1.1论题研究背景

近一些年来,景德镇的陶瓷市场有了很大的变动。十大瓷厂的倒闭,却换来小部分人的私人小作坊,其中就有陶瓷绘画方面的。逐渐,消费者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器形的设计,更多的是在陶瓷上做装饰或者绘画。例如《锦绣山河>青绿山水国画珍藏瓷由“当代艺术陶瓷教父”、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美尧先生亲自激情创作。瓷器大型而稳重,瓷身画面则是祖国山河,体现中国90多年来辉煌成就,并表达自己对祖国江山壮丽的赞美之情。但是其他许多从事陶瓷绘画创作的艺术家开始忽视山水绘画作品内在的精神品质,生产制作主动迎合市场的作品进入市场,对陶瓷山水绘画艺术追求造成负担。

1.2 论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其实专门研究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并不是很多,本文通过山水意象对陶瓷绘画上的运用研究,丰富山水意象作用的理论知识,使山水意象在陶绘上更体现其艺术价值以及艺术精神。

2必须了解的是山水意象的营造主要是陶瓷绘画意境的把握,对于它的研究,区别于传统陶瓷装饰,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为陶瓷爱好者提供些理论知识,并且起些指导作用。

1.2.2 研究意义

近年艺术市场的发展迅速,由于许多陶瓷绘画家注重市场利益,忽视作品中山水意象带来的艺术意义。从资料中了解到陶瓷绘画也可以成为陶瓷装饰,但是文人们画的山水意象并不是陶瓷装饰,而突出笔下的山水意境带来的艺术意境追求,本篇论文主要是研究山水意象对于现代陶瓷绘画上的运用,主要诠释山水的笔墨文意,让读者了解这是陶瓷装饰中的一种形式,更丰富了它的理论体系。

2、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的现状

2.1 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出现

在普遍的山水纹样中,大家所看到的多是以文人为主,山水为背景的画面。主要是为了衬托出人物的地位。但是正是因为这样,造成了许多山水画都有一个问题——“山小于人’。随着山水意象的需求,人们在画面中不断追求山水意象以及山水的韵味,所以现代瓷器绘画中更突出山水的分量,体现山水重要性。明朝崇祯时期的瓷瓶《青花郊游图》便具备了这过渡时期的典型特征。虽然瓷器画面上的人物仍然为主要的描绘对象,但是也在山石的部分下了功夫。己经开始较为细致地突出起了古木以及山石等山水元素。在诸多元素的组合构图上,也开始出现浓淡与层次上的变化。

景德镇熊国华陶瓷山水瓷板

在明清之后,山水瓷画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画种,在平常的青花或五彩瓷器上,画面各不同,都是独特的山水意象艺术。传统山水陶瓷绘画,主要以乡村中的树木、松石、明月为意象起风烘托,展示出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到了近代,山水意象陶瓷绘画主要以写意画作为主要创作方式,意笔交错多变。

2.2 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发展

陶瓷绘画属于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艺术语言以及审美都是完好的。陶瓷绘画展现事物的表现性以及能动性,强调错落的结构以及意象。所以包括山水意象陶瓷绘画在内,都要观察客观形象的色彩以及空间的处理。强调山水的特征和结构,加上国画的条理化法则,将客观形象调整成简化后的形象再画于陶瓷上。

山水画的陶瓷和纸都是不同的载体,也是艺术创作来说,它的形式和传统的中国画风格,但从形式和内容来看,无论是陶瓷,中国传统绘画风格表现,也可以称之为国画在瓷器上的体现。只是将颜料换成釉料,技法一样,就形成陶瓷绘画。

3、山水画在陶瓷绘画中的发展趋势

3.1陶瓷绘画的发展

近代陶瓷绘画兴起,也是带给陶瓷产业独特的韵味。但是创新方式受到瓶颈和方法上的不严谨等,使现代陶瓷艺术上并没用完全打开陶瓷艺术的创新格局。单单只是靠一些简单的心技法而期望有所突变,或者是模仿,导致现代陶瓷绘画上受到很大的艺术局限。现在陶瓷市场的不好风气造成模仿、价格比等,这对于陶瓷绘画也是有影响的,人们只追求陶瓷市场,消费者审美,却忽略了山水意象最重要的生命力,无法完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流露,使之丧失了山水意象的价值,也让陶瓷绘画失去了原本的韵味。

3.2 陶瓷山水意象的发展

陶瓷绘画与山水意象有着类似的联系,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山水意象给陶瓷绘画带来了新鲜血液,但也要注意物象的韵味。在绘画久远历史里,陶瓷不仅仅只是掌握国画的技法以及内容,更多的是吸取其工艺的艺术追求和价值。山水意象陶瓷绘画并不是作者主观想象出来的,而是与传统国画中一样,是将文化蕴育其中,形式多样的一种方式。在现代陶瓷绘画中,山水意象的表现形式都是服务于形式结构的法则。

4、山水意象在现代陶瓷绘画上的运用

4.1什么是山水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画家先观察事物,移入主观感情,而后构思立意,象形为象,形成脑子里的初步形象。中国绘画的象形为象法则,包括意象法则在内,是表现性,是不似之似,是着眼组织结构和形象的记忆。它的特点是物象尚不确定、不清晰、不明确,表现“天人合一”的精神深度,这就是“山水意象”的旨趣。由于想表达的事物不同,当时创作的心情不同,或者考虑画面的空间感等条件,这就使创作家们直接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

4.2当代山水画在陶瓷绘画上的表现

陶瓷绘画与中国绘画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相通的,皆将作者自身想表达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之中,这边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寄托。举个例子,山水意象画面中的松石、水流等都让大家心生宁静,感受到莫名的舒畅。其实可以将陶瓷绘画看成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延续形式。陶瓷绘画不失丰富的表现力,再通过釉料以及瓷器造型传递除了新的艺术形式,也在其中找到了新的艺术风格。

4.2.1釉料分水运用

工笔、技法都是陶瓷绘画的重要运用,不单单是采用国画中的青山绿水。料色运用的多少就像国画中的墨分一样,这样才能在陶瓷绘画中展现出山水意象的景观和绚丽色彩。陶瓷山水绘画很有工艺美,它因在坯上作画,更讲求釉料陶瓷结合完整地体现出山水意象,作者情感的流露。画面不在于多,有淡有烈、有实有虚皆采用分水技法。而在于陶瓷山水的釉料装饰性以及工艺性的艺术效果。

4.2.2形式结构

陶瓷画面结构主要有列称均衡、齐一、节奏韵律等。在陶瓷上进行山水意象的创作十分容易,因为二者有很多共同点。山水意象用在陶瓷绘画上一版采用虚实、开合等法则,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规律。但重要的是也要考虑到形式美,比如器型不同,就要好好安排山水比例,将山水画放在瓷器最突出的位置,采用暗纹衬托,突出的是作者创作心境以及丰富的效果。

4.2.3 意境情感

中国山水强调的主要是意境感,就是国画的生命力,山水意象就是作者的思想艺术境界。陶瓷山水画法常采用夸张、概括、简化,不单单只是看画面中一棵树或者一颗石子,更多的是通过画面的诗情画意表现作者的心境,所以说,陶瓷绘画中的山水意象更有诗意,更能流露出作者的理想境界。

5、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多元化

在中国文化组成部分里,山水画一直占主体分量。中国绘画体系所传承的精神,正是久远以来的人文情怀。创作家们注重自身的个性艺术,展示出丰富的作品魅力: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进行对比和结合,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寻找将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地位提高。多元摸索的自发局面在长时间的尝试下,不断有新的问题由口益增长的商品大量袭来,所以既然避免不了山水瓷画边界的模糊,但总的来看,这是在对国画艺术以及陶瓷艺术的传承,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山水意象气派。

现代山水风格与古代山水风格不同的是灵感来源。现代的灵感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是希望借用西方大胆浓烈的创作手法来冲击着传统的青山流水的元素而打破传统,这是勇敢的探索。

当代山水瓷画形式丰富,但也有相同点。总的来说不会限制任何形式,扩展审美的能力也可以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陶瓷绘画中的挤压思维或遮蔽的感觉空间,尝试着将以往山水陶绘没有考虑的范畴以及多余的艺术形态语言和制作材质与方式,将新山水意象独特韵味应用在陶瓷绘画中带来前瞻性和敏感性是被大家所反映的。

6、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的创新

陶瓷绘画不是单纯地将国画加入进来,而是在制作中不仅仅展示国画的技法,也是将陶瓷与国画的新结合点以及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创新意味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往往是新鲜事物,前面讲到山水意象的发展以及多元化等,都是为了启发现代人对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创新思维。片面追求陶瓷市场的利益,是扭曲创新的本意。

6.1学会对陶瓷材料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始于材料的运用。实践是一定要的,但要大胆的尝试任何想到的形式去改变。每一个陶瓷创作人都应该熟悉材料,利用理论知识去开发。

6.2构图的创新

不能仅仅突出山水意象的部分,更应该与器型完美的结合。根据实际的情况,处理方式也不一样,例如:开合、远近虚实处理进行构造。

6.3扎实积累

山水都是从大自然的描绘得来的,所以山水意象的基础课程就是写生,也就是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不能为了一个目的而去学习,这样反而会落后。只有当你的知识足够扎实了,才能在这个积累的过程尽情创新。结论

山水从纸画到陶瓷,整个画面的灵魂是以创作者的情感为主。国画中的山水意象只需要笔墨一挥,而陶瓷还需要经过高温烧窑才能出效果。是将一种文化与火的结合。虽然山水意象不能像工笔一样细腻,但是在这个陶瓷大家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山水意象的技法是得到认可的。

而现在陶瓷绘画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迎合市场需求,或者模仿他人。而我看来,好的作品应该是标新当代文化的,让人的思绪随着画面而飘动。单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只会让自己的创作路子越来越窄。现代陶瓷绘画困境就是模拟绘画的效果。今天,模仿陶瓷装饰是不被任何条例所允许的,我们必须扩宽新思维,将时代创新点以及山水意象的新技法结合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到真正地用心交流艺术,用心感受艺术,再通过作品反映。

现代陶艺的审美意蕴


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的一部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审美取向的转变以及人文精神因素等息息相关。现代陶艺是运用陶瓷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来反映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现代陶艺所具有的新形式与审美意蕴都是传统的陶瓷艺术所不具备的。 正如皮道坚先生在《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中所说的:“陶艺一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陶瓷艺术的简称,而是一种孕育着新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现代艺术方式。”

中国传统陶艺高超的技艺、娴熟的装饰以及完美的造型,表现了创作者的智慧和能力,但传统陶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着重追求严谨和整齐从而限定在一定的审美标准中而无所突破。它忽视了材料的自然属性,更忽视了人与陶艺之间的精神关系。

实用审美是传统社会中的主流审美方式,而现代陶艺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高扬个性化精神旗帜下,逐步推翻了纯实用审美的藩篱,开始向精神审美方向升华。现代陶艺摆脱了以往的审美形式,纯粹成为艺术家发自心灵的艺术创作,它强调个性,注重思想内涵,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艺术的自然与真实。

现代陶艺是以审美为主的更注重审美价值和审美作用,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艺术观、价值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传统陶瓷艺术是先有实用后有审美,现代陶艺一开始就没有按照实用审美所画好的规则线来运作。

尽管现代陶艺中有类似器皿类的造型,但它已经没有了日用陶瓷涵盖的功能与意义,尽管有的陶艺家的作品也进入商业运作卖钱了,但陶艺家在创造的过程中并没有预先考虑它的经济性。

现代陶艺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它在不同的形式、角度和内涵上显示了现代人对陶瓷传统人文精神和美学品质的认识态度,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资源、语言方式、艺术形式、审美意蕴的当代转化。

现代陶艺的创作理念完全不同于传统陶瓷,它没有中国画那些伟大的包袱,没有任何图式可言,没有任何概念可循。在舍弃了实用形态之后,丢掉的是锁链,迎来的是自由,现代陶艺完全有能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和形象来展现中华美学特有的内涵和审美意蕴。

现代陶艺以其特有的本质特征和审美意蕴,正向贴近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发展。现代陶艺的这种特质,这种精神与审美意蕴的新变化,促进了现代陶艺在现代人精神文化领域的新生,使得现代陶艺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中国现代陶艺的核心价值


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现代陶艺的开始并没有确切的年代,大约在十九世纪50年代,中国陶艺家才开始尝试着从传统古典陶瓷艺术中剥离出来,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和经济环境,在改革开放前,现代陶艺所倡导的自由、开放的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陶瓷艺术才逐渐活跃起来。

中国现代陶艺是在西方艺术思潮影响下诞生出来的新生儿,所以或多或少地带有西方的艺术理念,但是无论从艺术形式方面还是技法表现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在中国,我们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相对厚重,装饰材料广泛、创作手法多样,因而在陶艺发展的材料和造型上也更为丰富。

中国人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把握自己的精神,获得自己的本质特征的。因此,对中国文化精神而言,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之魂,而中国艺术审美体验则是哲思之灵。和谐、妙道、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最高境界,其讲求的都是“自然”二字。同样在陶艺中也是离不开自然。而这种自然就是将传统工艺材料和现代、自然相连接的天衣无缝。现代陶艺对于陶瓷材质的追求类似古人,不加修饰的、肌理状态的、手拉坯体的质朴和以回归自然为主的造型主题相结合,使现代陶艺回归到其形态意识的本源,将陶瓷材质的美学品格和文化内涵完整描述出来,正是体现人文精神中“自然”之魅力。

艺术是时代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陶艺创作自然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纵观现代陶艺的发展,从萌芽之初到走向现代,从混沌之源到遍地开发,无不贯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意识的交织。陶艺家们在创造过程中把握精神与语言的统一,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找语言的自然表现。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从艺体验,从某种角度探向陶艺的深层,追求的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

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使得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继承了传统艺术的文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与再创造,极大扩展和丰富了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的艺术内涵。这些源自传统材质和具有秩序感的象征性传统艺术元素语言,结合极具抽象力的现代艺术符号表现特征,强调个人内在精神的体验,注重自我价值的体验,对这些艺术符号的再创造呈现出的温和、宽厚、从容的瓷质品性大大延伸了作品主体。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陶艺家一部分力图在遵循陶艺语言规定性的前提下,充分探索陶艺在纯审美形式创造上的各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这种艺术形式和语言媒介的表现潜力。一部分满怀热情地把陶瓷的物理特性转换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语言。以力度感的追求,以神奇结构和异度空间的构建,寻求物化审美主题经验和情感的新方式。不论哪种方式,都充分地体现了艺术家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奔放。从文化意义上来看,这种创作的倾向又集中地反映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的环境中的精神超越要求,更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关怀。

由于中国现代陶艺存在着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一些误区,使得中国的现代陶艺偏离了本民族的文化。笔者认为中国的现代陶艺创作必须要以中华挖掘民族本身的文化内涵作为创作的基础,探索具有民族性的原创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但是这种原创性,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西方的语言形式套用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因为这种创作形式很难将我们的本土文化表达得清楚明了又富有精神含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陶艺大国。传统陶艺凝聚着华夏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卓越的文化品格。中国陶瓷文化的丰厚传统,正是中国现代陶艺家要珍惜的文化资源。而中国现代陶艺也只有立足于本土的文化,才有可能再创辉煌。

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的、最本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从新生儿逐渐走向成熟,禅宗思想和传统陶艺的珍宝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中国陶艺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造型意识,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剖析西方陶瓷艺术的精髓。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包容性,这也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家面对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问题时,更为开放、更具艺术创新力。

精神性和审美性是中国现代陶艺的核心价值,中国现代陶艺也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和现代意识相碰撞的产物。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有着完备审美体系的中国现代陶艺,在现代艺术思潮的推动下正在进行着对现代的追求和改造,既具有现代感,又具有我们民族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在传统陶瓷大国的盛名之下新生的中国现代陶艺。

年画题材在陶瓷酒坛中的运用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同时在题材、设色、构图等多方面对陶瓷酒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举例说明年画艺术在陶瓷酒坛的运用及重要影响。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年画艺术与民俗密切相关。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和祈福迎新、驱灾避邪的愿望。古时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报纸刊物,更没有网络等现代媒体,因此,年画作为唯一的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媒体,以其通俗的反映了几乎所有民俗文化内容。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并有以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其中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人物故事为陶瓷酒坛提供了大量素材。年画构图对称、饱满,色彩绚丽,造型夸张,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同时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画面中的元素通过双关、隐喻、谐音、象征等,使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有深刻的寓意蕴含其中。意象化的造型形式美更加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如桃花坞年画中的《和气吉祥》又名《一团和气》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的稚童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日月同春”银锁,手捧“和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中和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遂的良好愿望。

年画从开始就是和陶瓷的装饰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作为装饰的题材存在,只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年画不单作为某种装饰的题材存在,也形成了自己全面、系统的风格特点,并且与陶瓷艺术、剪纸艺术、皮影艺术、雕镌艺术等一些姐妹艺术共同组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艺术。年画和陶瓷所展示出的广泛性和通俗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寓意,都给我们传递出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特别是当今资源丰富、技术发达,当两者相互借鉴、吸收的作品更能带来全新的活力。

陶瓷的装饰题材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有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及书法等等,各有其美,使得陶瓷艺术灿烂多彩。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人们的思想与审美观的改变,陶瓷酒坛的取材也在不断变化。其中很多是以年画中的古代寓言、成语典故、民间趣事作为题材装饰,在陶瓷史上有许多实例。年画具有质朴的语言风格,在取材、创作时流露出广大民众质朴、纯真的自然本质。

一、别致的构图

年画的构图讲究对称、完整、多样调和。构图饱满有利于营造出充实欢快的气氛,无论是神像、历史戏曲、风俗趣事都完整、充实地展现出来。这与人们追求圆满、完美的心理有一定的联系。人们喜欢把生活中的美好愿望艺术化、物象化到艺术创作中去。如桃花坞年画《富贵花开》整体构图充实丰满、基本不留白,而且配有花边和文字。主次有序、聚散有度,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施于人的建国后作品,古彩《四季百花》瓷盘主题纹样都安排在器皿的主体,其余部分配有边锦图案纹饰,纹饰几乎布满了整个器皿,主题纹饰和边脚纹饰互相映衬,浑然一体,构成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画面大多集中、均衡,构图的完整性是达到装饰艺术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较强的装饰性

我国所有的民间艺术,在造型、装饰方面,无不绘有喜庆活泼的画面,极具精妙的幽默感,还善于运用夸张等手法,来丰富形象、丰富色彩。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施于人的古彩大盘师法传统而不泥于传统,吸收了年画中的质朴、率真、温馨的艺术营养,运用独特的陶瓷语言重新塑造,一切的绘画都离不开点、线、面。古彩瓷画则更是强调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点是一切形态的构成基础,任何物象都是由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点所组成的,体现了立体感和层次关系。物体的形象轮廓,纹饰形态,都要用线条来表现。古彩线条,雄健刚劲,刚中有柔。勾线时讲究中锋用笔,线条粗细均匀,注重顿挫转折的节奏感,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的不同线条,表现出不同物象的质感。古彩的色块大小分明,色彩鲜艳。古彩瓷的绘画图案所表现的物象抽象、半抽象,写意传神,具有一定的程式化语言特征,更加突出其装饰性的味道。创作出既有朴质欢快的民间艺术意趣又激荡着的时代蕴涵的鲜活艺术风格,让人赏心悦目。

强烈的平面装饰效果,古彩陶瓷酒坛的装饰注重上下左右的处理,不去刻意追求画面立体效果。因为被装饰对象本来就是两维空间的平面,尊重主体表面的平整感。与纯朴的民间木板年画艺术一样追求平面感。线条基本没有粗细上的变化,颜色也基本是平涂,这是服从平面装饰需要,虽然没有透视关系,但我们看上去却也很自然,这是装饰性绘画表现出来的美感,传递给我们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三、对比强烈的色彩

色彩的运用源于人本能的色彩反映。民间年画的色彩,一方面,明显地呈现出人从本能出发选择色彩的表象,如在年画色彩中红色最为普遍,因为红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振动频率最慢,是人类视觉最先反应、最易感受的色彩,原始人类的色彩应用都是从红色开始,红色在中国人的心中似乎成了不能取缔、最受欢迎的颜色;另一方面,因为本能的色彩冲动,往往使年画制作突破社会性和地域性集体色彩的影响,时时表现出新的色彩面貌,如在年画制作中最广为流传的口诀,“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它所体现的是艺术的随意性和游戏性,体现人类本能对色彩的喜好和喜爱纯粹色彩的视觉刺激。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的民间年画均多用极色,以黑、白、红、绿等对比强烈、鲜明的色彩来组成画面,而且毫无顾虑地以艳红翠绿、明黄暗紫的色彩搭配,色彩运用几乎达到自由表现的程度。以粉、新彩的彩绘类型装饰亦是由冷暖色的对比搭配出强烈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古彩、红绿彩这种强调色彩分明的装饰类型,更能突出其主观色彩的千变万化,丰富多样,色彩鲜艳而且形象突出。颜色釉的运用更是加强了色彩的主导地位。很多作品都是首先使用大面积的颜色釉,后绘画创作。颜色釉的色彩特性赋予了颜色釉色彩厚朴、鲜美纯正、质感丰富的美感。颜色釉变化无穷作为一种别致的装饰方法,呈现出的作品大都绚烂、强烈而又大胆,使人看了之后,轻快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四、题材的创新利用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陶瓷酒坛的创作中既要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善于发现、创作出新的内容。喜庆欢乐的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抽象、夸张的造型在杨家埠、桃花坞、朱仙镇都有众多不胜枚举的实例。作品中的娃娃或一人独自玩耍或三五成群嬉戏,为了配合画面更是选择寿桃、莲藕、鲤鱼、花瓶各种元素充实主题。可以说起源于民间的传统年画最不缺少的就是题材。而陶艺工作者对创作过程的重新认识以及对材料、工艺、技术审美认同,打破传统相对单一的创作观念,积极发现、挖掘、释放材料、技术等独特的审美语言。在陶瓷酒坛、造型多方面都有全新的诠释。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是对传统观念的寄托。虽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但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流传至今。当我们今天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更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年画艺术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一个有生气、有内涵的民族,必定是能体现自己文化精神的民族。于笔者一位学习陶瓷酒坛方向的学生而言,对年画及陶瓷相关知识的学习、吸收在创作中都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历史进程中的“活化石”,把年画艺术运用到陶瓷酒坛上,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更是对陶瓷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融合。

高温颜色釉在瓷器艺术中的运用


陶瓷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高温颜色釉瓷器艺术创作是我国历代留下来的珍宝,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其传统的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形式,为陶瓷装饰的发展寻找新的思路。

陶瓷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高温颜色釉瓷器则可谓是别具一格,耐人寻味。高温颜色釉瓷器是经过高温1380度,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每件成品独一无二,所以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这种名贵高温颜色釉在北方称为"蹦瓷",南方称为"活瓷"。古代只有皇帝御派督陶官才有此秘方,历来都属贡品,现在作为国宾瓷送给外国总统,首相等政界要人。高温颜色釉烧成温度高,化学分子稳定,具有安全无毒的特性。烧制出来的产品鲜艳动人,耀人眉目,受人喜爱,形容它“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明媚有如江南春水,洁净有如北国坚冰”,还有“窑变”如波涛翻滚,“青釉”如雨过天晴。

高温色釉瓷器又称色釉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由于各种色釉不同的渗透性、流动性、融熔性和发色肌理,经高温烧成后,可形成色泽斑斓、变化微妙、晕散有趣,蕴涵高雅的艺术效果。其为金属氧化物着色的产物,色彩鲜艳动人,产品神奇新颖,艺术感染力耐人寻味。古人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烧成的不稳定性和气氛难以控制,以及其变化莫测令其生产十分困难。制作一件好的高温颜色釉产品,不仅要仔细谨慎,还要了解釉料性能及烧成特性,才有机获得一件完美的成品。在众多因素中,色彩是最本质的性能,是颜色釉具有装饰特性的前提。要求创作者具有扎实的色彩艺术功底,对其颜色运用胸有成竹。各类颜色釉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如黑色色釉有浑厚、质朴、踏实的特性和质感等;红色釉料有祥和、温暖、热烈的特性和质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颜色釉的质地和色彩视感,结合颜色的文化色彩和特点,创作出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

颜色釉创作是一种人为的窑变。这种瓷艺的语言,既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只有不断经过反复试验,熟知其特性,充分掌握色釉的厚薄,窑温的高低,盖釉的软硬,发色的色相等,每一个步骤都会对作品的最终效果起到影响。在创作题材中,颜色釉装饰陶瓷山水时,应选择适合表现手法:比如花釉丰富多彩,垂流的色丝色点如层林层染,含蓄莹澈,烧成后的色彩呈赭黄色,其色点对于山水画中的石块和土坡,甚至大山峰峦均有强烈的表现力;乌金釉呈黑色深沉凝重,与花釉配套衔接可以更好地表现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红釉提神,蓝釉悦目,融汇成画面经高温烧制,窑变成趣,可使作品达到浑厚,妙趣天成的艺术境界,赋予人们新颖而激昂的艺术体验。

既然颜色釉对温度要求如此之高,想必它的历史也必不简单。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钩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钧州禹州所烧造,故名“韵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元以后,钧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州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龟裂纹理,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何谓“祭红”?民间有一传说:有一烧瓷艺人,技艺超群,专为宫廷烧制御瓷。这位艺人仅有一女,名叫继红,天生丽质,父女相依为命以烧瓷为生。一次因皇宫要烧制御品佳瓷,御窑连烧数十窑也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烧成御瓷的窑工全得被杀害,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便以自己鲜血做釉料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色调安定肃穆的釉瓷,继红少女救了父亲和众窑工,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亡,为纪念这位舍身救众的女子,后人便将此瓷称之为“祭红”,改“继”字为“祭”。祭红制作之难甚于其它颜色釉,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还需掺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但即使这样,在采用同配方时,只要温度、气氛、时间稍有差异,也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瓷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名贵色釉瓷更为名贵。

颜色釉瓷器历史是如此悠久,放眼当下,现代颜色釉艺术除了强调釉色外,也注意釉与器型、釉与画面的结合,为色釉彩、综合工艺装饰、色釉瓷雕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质。色釉镶嵌、色釉开光、色釉浮雕、色釉加彩、色釉描金、色釉青花、色釉刻瓷等,无一不与色釉息息相关。由于颜色釉装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预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使得人们在生产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艺术想象性和创造性,创造出不少偶然巧得的稀世珍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就是对颜色釉装饰的独特艺术的魅力写照。

高温颜色釉瓷是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圣洁的花,如果我们想让其绽放的更加美丽,就得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懂得画山要重,画水要轻,画人物要活的道理。古人云:有可观、可感、可思之说,实际上说的是要求艺术形象有内涵,有深度,有民族特色,好比一首无限幻想的山水古筝曲,一篇诗情画意的经典著作。我们陶瓷美术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素质,并且要面向顾客,深入生活, 了解市场,做到有的放矢,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的文化方针指导下,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富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的颜色釉装饰的新产品,高温颜色釉瓷器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形式,为陶瓷装饰的发展寻找新的思路。

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陶瓷装饰艺术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众多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常珍贵的财富。本文就是对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陶瓷生产创作人员有所帮助。

陶瓷文化有着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花纸,第二种是手绘。手绘表现形式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可以追寻到石器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的不断诞生,花纸形式也逐渐发展出来。在新时期的高科技时代,高新技术不断地发展,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为广泛,将其具有的优点和作用也全面的发挥出来。

一、装饰图案具有的性质

装饰图案首先就是需要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而且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多。从取材的角度上对装饰图案进行分析,它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各类植物的图案,各种动物的图案,还有一些山水景观图案和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站在组织形式的角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单重纹样、适合纹样等。装饰图案是艺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与绘画课程还有设计门类的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直处于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装饰图案课程也是陶瓷设计人员必须要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陶瓷设计人员还需要了解装饰图案的来源。所以,对于相关课程的安排需要考虑如何将装饰图案对于陶瓷装饰的重要性显现出来,使得陶瓷设计人员能够将装饰图案在自己的陶瓷作品装饰中运用。

德镇陶瓷餐具套装开光山水56头餐具

装饰图案不仅仅是点面的结合,或者是图形与色彩的结合,相关的主题和内容的确定也表明了装饰图案需要具备的文化内涵。装饰图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造形式,同时也是一种中国文化,中华精神的展现。传统的装饰图案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也随之发生改变,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阶段都有着属于哪个阶段的纹样表现形式,以及装饰图案展现的风格。

二、陶瓷装饰的种类

陶瓷装饰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和其它装饰。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在陶瓷花纸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以贴花的形式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展现出来的,当然装饰图案并不是不能应用手绘的形式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应用。陶瓷装饰设计与其它设计创作有着很大的差异,陶瓷装饰设计是在陶瓷物品的立体形式上,所以,陶瓷装饰设计必须要与陶瓷物品的形状和具体的装饰部位相切合,使得无论在任何角度对陶瓷物品进行观赏,都能使得人们拥有良好的感受,不会感觉到任何的不适,使得装饰与陶瓷完美的融合,这样才能够创作出被称为艺术的陶瓷作品。陶瓷装饰艺术有精致美丽的图像,有丰富多样的色彩,有着十分独特的生产工艺,有着令人折服的制作技术,还有其蕴含的思想理念,最终产生了非常独特的工艺装饰形式,诞生了我国独有的陶瓷文化。无论是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我国的艺术发展,陶瓷装饰艺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陶瓷艺术发展历史很长,可以说每一件优秀的陶瓷艺术品都是陶瓷文化的代表。陶瓷装饰文化在不断的发展,和长期的实践中,也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陶瓷文化。

三、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对于我国的陶瓷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装饰图案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所体现。石器时代的人们感受到、观察到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波纹、编织纹等图案,并且利用二方连续的装饰形式将图案在陶瓷物品上展现。例如,在我国西安地区半波遗址上发现的,带有美丽的人面和精致鱼纹的陶瓷艺术品,就是新石器时代非常出色的陶瓷艺术品。在这一历史阶段,装饰图案非常的间接,但是却充满活力,表现的内容也非常的广泛,主要有:动物、植物、人、还有简单的几何图形,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简单几何图形的应用。

在我国古代的商周时期,无论是陶瓷物品还是那一历史阶段的青铜器物品,都是以动物形象的装饰图案为主。历史发展到宋代,宋代陶瓷工艺也可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十分辉煌的时期,很多名窑都是那个时期诞生的,无论是汝窑还是其它名窑,都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风格,也有着数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宋代陶瓷装饰图案非常的讲究,以清新典雅为主,虽然没有应用太多的色彩,色调太过于单一,但是其制作时非常精细的,宋代陶瓷制作中会采用剔刻或者是单颜色绘制的方法。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还是整体的构图,都堪称完美,装饰图案内容多是以花为主,最为常见的就是莲花和牡丹花。

历史的长河继续流动,陶瓷装饰艺术在明清历史阶段可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景德镇的青花瓷。青花瓷的装饰图案也是以花为主,但是其中有着龙凤的形象,也有着其它动物、人、山水风景等图像内容,可以说内容非常的丰富。装饰图案整体的造型非常合理,虽然图案分布的密集紧凑,但是没有任何杂乱的感觉。青花的颜色非常的朴素,给人一种典雅高贵的感觉。虽然历史不断的发展,但是装饰图案对于陶瓷装饰艺术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型的陶瓷生产材料和陶瓷制作工艺,在科技不断发展过程中诞生出来,陶瓷花纸技术的诞生,使得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印刷技术是陶瓷花纸技术诞生的基础,可以直接说是印刷技术在陶瓷物品生产创作中的应用,花纸技术使得装饰图案更加的精炼,而且能够使得装饰图案更加精致的在陶瓷物品上展现出来。陶瓷花纸技术与手绘装饰技术相比较,陶瓷花纸技术的装饰效果更为良好,装饰图案更加的精细,色彩布置的更加均匀,而且装饰图案更加的多元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推动者,我国陶瓷艺装饰艺术的不断发展。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来说陶瓷物品创作形状的选择可以定为圆形、椭圆形等,并且确定的形状以扁形为主,因为这样陶瓷装饰的构图和彩绘,以及陶瓷贴花不会存在太多的障碍,而且装饰图案与陶瓷物品的切合度也会有所提升。

结语: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图案是工艺美术的重要基础,装饰图案的主要来源就是人们的实际生活。只有不断的增加对于装饰图案的研究力度,才能够保证装饰图案合理的、科学的、适应的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应用,才能够为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才能使得陶瓷装饰艺术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摘要:陶瓷书法不仅充分地表现出书法艺术中字体结构的图案性,并把字体应用到陶瓷装饰中形成一种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特质的装饰效果。关键词:书法艺术陶瓷书法运用

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是两门独立的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不同书体的汉字,同所装饰的材料、器型合成一体,形成了以文字装饰为主的艺术形式。伴随着陶瓷艺术的丰富和发展,陶瓷艺术和书法的结合样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表现也多样化。陶瓷书法艺术充分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的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联系,和谐而自然地结合,为陶瓷装饰领域开拓了新的境界。

一、陶瓷书法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汉字的产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块瑰宝。它发展至今一直承担着汉民族思维和交流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的角色。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然后形成文化。有了汉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汉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早期主要表现在书写技法方面,其实用性占主导地位。陶瓷书法,是指以书法为陶瓷装饰主体,是以陶瓷为载体,以书法为其主要艺术形式,通过陶瓷工艺技术制作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经化学反应而成的陶瓷艺术。陶瓷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质、艺术形式与艺术效果。在瓷器上出现书法艺术,开始于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刻符,也称作为陶文。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中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陶文。在河南豫西地区商代早期的陶大口尊的口沿上面就刻有陶文记号。唐代的长沙窑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长沙窑上诗文的装饰填补了装饰画所不能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布局死板的空缺,突出了文字艺术和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成就。

二、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和其他制作手段材料是有所不同的,除了书写之外,表现形式更具有丰富的立体感,工艺手段也比较复杂,创作风格多样,可刻,可雕、可堆,有釉上、釉下,微书等独特的创作特色。陶瓷书法中采用的油料和宣纸上的书法墨汁是不一样的,釉上装饰中的料是一种呈粉末状的油料,需要将乳香油、樟脑油与颜料充分混合,这一过程俗称搓料。经过搓料之后,再与笔含料(即打料)。

除以手写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釉上装饰和釉下装饰之外,还有一种艺术形式叫做陶瓷书法雕刻。所谓陶瓷书法雕刻是指以陶瓷这一特殊材料作为载体,采用钨金刀或金刚刀等工具将书法刻划其上的一种装饰技法。

其表现方式主要为纯粹书法装饰、书法与绘画配合的装饰、书法与陶瓷装饰风格的巧妙结合。

三、书法的审美特征在陶瓷装饰艺术中表现的美感

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美主要体现的是点与线的搭配,笔与墨的浓淡和章法的稀疏上。所以在研究陶瓷书法时,不能只局限于其实用价值的使用功能,更应该重视其内在体现的审美感受。陶瓷书法的内涵是含蓄的,它将文字的实用性融合了陶瓷装饰的艺术性,将书法的每一笔画都给予了生命力与灵性,使它们之间构成特殊的节律,并通过艺术家的书写,给人以美的享受,起到了绘画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在陶瓷书法艺术中,文字有时脱离了实用性,只是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装饰语言符号出现,为艺术家自身的意图和个性充当了完美的角色。

四、陶瓷书法的创新之路

陶瓷与书法艺术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在陶瓷上与在宣纸上表现的书法相比,由于材质和制作手段的不同,其最后表现的艺术特征也各有千秋。笔墨书法表现出的是艺术家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境界,是一种直观的艺术表达。陶瓷书法则不一样,因为材质的不同,工艺上的表现手法也不一样,可以表现得更加立体,层次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如景德镇的青花书法、宜兴的刻字书法、色釉书法等等。陶瓷书法作品是艺术家个人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的汇集,是一种主观意愿的呈现,一种很个性的思想目标。在现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给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生机。中国的陶瓷艺术家们在保持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也应顺应时代,利用先进科技对陶瓷的工艺、材料和制作工艺手段,进行全新的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国际化。所以说,陶瓷书法是具有民族性的艺术,是具有地域性的,也是具有世界性的艺术。陶瓷艺术史与中国历史文化共同发展并紧密相连。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奴隶社会的原始瓷器,从仰韶文化到民族文化,龙山文化,陶器上所展示的图案绘画,无不是一种象形书法的再现。不管是绘画还是书法,都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陶瓷书法是具有地域性与民族性的艺术。艺术家自身的审美观、设计意识、文化内涵为当下的陶瓷书法装饰艺术呈现出别样的特点,也为今后的陶瓷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所有的艺术创作都需要理论的支撑,对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研究可以使从事当代陶艺的艺术家更加注重于作品创作内涵的表达,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为继承传统文化、对当代陶艺作品形式的表达提供创作的资源和灵感。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