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中国古代精美陶器欣赏

上朔远古时代,中国陶器集实用与艺术为一身,除了色彩纹饰的华丽,器形的造型比例和拿捏艺术也精美异常,带有一种大道至简奇异的精灵之气。

齊家文化陶罐約公元前2000至1000年高30厘米

鳥形陶器東周約公元前8至7世紀高33.5厘米,長36厘米

黑陶雙耳罐西漢高33.5厘米,寬38厘米

陶瓷代釉臥狗東漢約公元2至3世紀長23厘米瑞士JrgenL.Fischer先生舊藏

彩繪陶俑漢代高45.5厘米

彩陶朱雀玄武汉代54厘米

鴨形陶罐西漢高29.5厘米長46.5厘米

12345下一页

小编推荐

古代瓷器:中国古代陶瓷——原始陶瓷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原始的陶瓷:

原始彩陶: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上古之民,穴居野处,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围绕着渔猎饮食,所以最初迫切的发明需要都釜瓮之类。陶瓷上出现装饰,说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有进步,解决果腹问题以外,尚有余力,于是人们开始在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现。河西走廊一带的马厂类型彩陶,器形一般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于携带反映出这一地区半农半牧的经济状况。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则出现了播撒种子的人形图案,说明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创造力的进步。

彩陶颜料的成分,经光谱分析表明:赭红彩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黑彩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和锰。白彩中除含少量的铁以外,基本没有着色剂。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有学者推断赭红彩料可能是赭石,黑色彩料可能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红土,至于白色彩料可能是一种配入溶剂的瓷土。在彩陶艺术中最常见的有两种图案形式,一种是具象写实的,一种是抽象几何形状的,前者出现得较早,后者出现得稍晚。

彩陶的装饰图案非常丰富,常见的纹样有鱼、鸟、蛙、鹿等,还有少量的花卉纹和神人纹。有学者认为,这些纹饰与当时的图腾崇拜有关,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还可以找到这些地区以鱼、鸟为氏族图腾的痕迹。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陶器装饰中以鸟为主要题材,而在这一地区的文献中也有一些以鸟为氏族图腾的传说和记载。在仰韶文化晚期彩陶图案中,有一种被拉长身体的双头多足鸟,这种鸟纹常常和太阳纹一起出现,表明这种以鸟为图腾的氏族,也许是崇拜太阳的。在半坡文化晚期的彩陶中,有许多由阴纹和阳纹构成的双关性图案,它们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表达了图案互相映衬、虚实相生、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国的彩陶图案,则常常是某些动态的格式,多以弧线、弧形和圆点组成,具有鲜明的动感特征,并且表现出为一种螺旋式的循环往复。这些旋纹以反复不休循环不已的律动,打破了固定空间的限制。这或许正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对宇宙、生命最初的认识和体验。

新石器晚期的彩陶纹是中国最早的大规模几何图案创作时期,这些图案不仅昭示出中国早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某种次序和规律。同时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这一时期的图案几乎奠定了以后图案发展的大部分规则,如常见的二方连缀带状装饰,四方连缀散点装饰,以及图案中的对称法则、均衡法则、对比法则、变化统一的法则,单独纹样、复合纹样的创作,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合理运用等等,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图案装饰史上的一个高峰。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高37厘米,口径10厘米。罐口小,圆腹,腹侧安双还耳,平底,胎成暗红色。是马家窑文化的典型构图方式。

彩陶蛙纹双系罐,高32厘米,口径13.1厘米。罐泥质红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腹部两侧有竖耳,此罐上的变形蛙纹是马家窑彩陶应用较为普遍的花纹之一。 

彩陶钵,高9.6厘米,21.3厘米。钵敛口,折沿,鼓腹,腹以下渐敛,小平底。橙黄色泥质陶,表面打磨光滑。钵内、外及口均以黑彩描绘文饰。钵内饰以底为中心的漩涡纹,外壁为波浪纹,口沿为三组菱形网格纹。此器造型饱满,图案线条流畅,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典型器。

彩陶弦纹陶,口径8厘米,足径6.5厘米,高21.5厘米。瓶敞口,束颈,鼓腹,腹下渐收,平底。器表光滑,上腹部彩绘弦纹六周,文饰简洁明快,朴素大方,有很强的装饰性。此类弦纹是马家窑文化中马家窑类型彩陶常见的文饰。

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高16.4厘米,口径37.4厘米。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质红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绘文饰,口沿上描绘以点定位的水波纹,腹部描绘两层三角形几何纹,两层纹饰中三角形的大小及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这种三角形纹饰可能是由鱼纹逐渐抽象演变而来。此彩陶盆的造型和纹饰具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明显特征。

泥质黑陶:

在中国的原始陶器中,除了彩陶,在艺术上和工艺上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还有黑陶。黑陶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时期,无论是宗教祭祀还是祖先祭祀,都朝着一种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而社会成员内部的尊卑等级也越来越明显,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分配也需要建立一种制度化的行为规范。

在陶土的运用上,黑陶和彩陶一样,用的是优质的细泥质陶土。陶器虽然还用手制,但有些部分已经从彩陶时期的慢轮制作发展到了快轮制作,已普遍使用辘轳车,除了耳、鼻、嘴、流、把、足等附件外,器身一般都用轮制。这样不仅能使器身的造型更加规整,而且使器壁厚薄均匀,甚至制作出了薄如蛋壳的黑陶。黑陶的器面修饰,采用表面磨光的技法,在陶坯将干未干时,用砾石或骨器在表面压磨,烧好后的黑陶表面光亮如漆。

黑陶的出现与烧窑技术及窑炉气氛的改变有很大关系,用含铁质成分多的陶泥造成的陶器,在氧化焰气氛下烧成后呈红色或褐色,在还原焰的气氛下则呈黑色。原始的烧成方式,是当窑火烧到一定温度后,将出烟道堵塞,让窑室里充分缺氧,让陶土里的铁元素还原,最后烧出的陶器由于烟熏和铁元素还原,就变成了黑色。这种烧成方式需要陶窑达到一定温度,技术上要掌握一定的火候。黑陶时期的烧窑技术比以前有了提高,烧窑方式也更加多样。据测定,黑陶的窑炉能达到1000℃的高温,而一般彩陶的窑火则在800℃左右。

首先从装饰风格上说,一方面黑陶的黑色表面材质不适合彩绘装饰,另一方面复杂的器型构造也不适合进行彩绘装饰。在实用型的黑陶器物中,大多为素面磨光,这是一种非常典雅、精致的装饰;而除磨光外,还利用快轮辘轳的便利,在器身上划出或堆出凹进去或凸出来的各种弦纹,这些弦纹不仅起到了将器物分割为不同部位的作用,也是一种美丽的装饰,从而构成了黑陶的艺术风格彩陶时期那种亢奋、激越、充满自由想象的图案装饰,被严谨的、秩序化的、极其规则化的弦纹装饰所代替;那种红黑黄的热烈色调,也被庄重单一的黑色所代替。那些在黑陶器皿,尤其是高足杯上反复出现的充满节奏、旋律、运动的弦纹,表现出一种经过反复提炼的程式美。如果说彩陶艺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激情的美,那黑陶艺术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理性的美。彩陶艺术是以其图案的装饰美取胜的,黑陶艺术则是以其造型的变化美来取胜的。

黑陶高柄杯,口径7厘米,足径6厘米,高15厘米。杯敞口,束腰,高柄足外撇,平底。杯身有凸出的弦纹为饰,高柄中空,柄外壁镂三孔。因采用了轮制方法,器壁较薄,素面磨光,配以镂空等多种工艺手法,制作十分考究,是一件精致的饮酒用具。

黑陶单把杯,口径8厘米,足径8厘米,高12.5厘米。杯呈筒形,腹间微收,平底,杯身一侧有扁形把,便于持拿。杯为轮制而成,杯身均匀地分布三道弦纹。此杯具有龙山文化黑陶的典型特点,器表漆黑如墨,器壁薄如蛋壳,反映出当时制陶工艺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红陶鬹,高39厘米,口径11.9厘米。鬹胎为泥质红陶,冲天长流,细长颈,三个大袋足分裆而立,颈与后袋之间附一个麻花状扶手,便于提拿。鬹是龙山文化最具有特色的器物种类之一。此鬹为龙山文化陶器中的精品。

红陶双耳罐,口径8厘米,足径4.5厘米,高12.2厘米。罐泥质红陶,手制而成。敞口,束腰,折腹,平底,口沿至腹部有对称的单扶耳,器物无纹饰。齐家文化陶器多为素面,彩绘极少。此罐造型优美,设计巧妙,制作精致,具有使用价值。

中国古代陶器图案上的现代标志


导读:古代的陶器,出于装饰、实用等目的,常附有各种图案。彩绘、刻画符号、纹饰是其中最常见的几种表现方式。这些图案五花八门,造型各异,有的至今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其中一些与当今时代的图标、符号有异曲同工之处。信手拈来几例有趣者,与读者共享。 与日常生活相似的 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000年。其中一枚彩陶纺轮上的图案与现在“无线上网(WiFi)”的标志一样,而且是地上地下全覆盖的。当然古人是不可能上网的,它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象征流水波浪的水波纹。 河南汝州洪山庙是仰韶文化的遗址。一陶缸上绘有手形图案。大拇指部位有残缺,其余四指较长,展开、自然伸直。这幅图与iPhone中的“隐私”窗口和电梯中“防止夹手”标志极像。 一些卡通漫画中,主人公睡眠后,用“Z”表示呼噜声满天飞。在很多地区的彩陶上都可以见到这一特定符号。例如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彩绘单耳罐。 同样的图案在郑州卫生学校商代二里岗、郑州南关外、西安半坡、青海乐都柳湾、河北藁城台西等遗址陶器的刻画符号中,都可以见到。它有些类似于英文字母的“N”,所以与“QQ”中的“闪电”图案有几分形似。 箭头向内是关门,向外是开门。这个图案的含义一目了然。西北地区彩陶的纹样丰富多彩。甘肃永昌鸳鸯池的双肩耳罐上的图案,就与电梯中“开关门”的标志是一样的。 和著名品牌相似的 峡江地区的大溪文化中,枝江关庙山遗址出土的彩陶纺轮,有一枚所饰图案与著名的汽车品牌“宝马”甚是相似。如同“宝马”蓝天白云间旋转不停的螺旋桨。 甘肃武山石岭下陶器上的彩绘纹饰,则与德系汽车的另一著名品牌“大众”相近。 洪山庙遗址中,另一泥质大口缸外壁上有壁虎形图案的浮雕。看上去类似于“奥迪”汽车 Quattro全时四驱的标志。其实Qucttro直译就是壁虎的意思,象征“奥迪”的四轮驱动犹如壁虎的抓地力一般。 当然也不只有德国车,其他中标的还有“通用”、“铃木”、“雪铁龙”等。 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陶罐,上面所饰的彩绘与“中国移动”的LOGO相近。 和交通标志相近的 西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马厂文化中,有一彩陶的圆形内花纹,颇似现在“禁止车辆临时或长时停放”标志。 河南偃师二里头的陶器上,刻有一人形图案,如同提示司机注意前方有横过马路的行人。有研究者认为,这个陶符本身就是表示人在路中,是古代甲骨文“道”的初文。 黄色斜网格线是禁止停车区域的标志。在学校、医院、党政机关门口等地方经常能见到。这一图案在彩陶上出现的就很多了,例如大汶口文化的背壶,宝鸡北首岭遗址中的船形壶等。 沿机动车道的行驶方向先后施划的两个菱形图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它的正式名称为人行横道预告标线。这种标线在到达人行横道前的道路30至50米处设置,它的作用是用来提示驾驶员,前方已接近人行横道,应减速慢行,并须注意行人横过马路。类似的图案彩陶中也不乏其例。例如甘肃临洮靳家坪的壶。 中国古代陶器上的图案,千繁万杂,以上择例,不过十一。仔细揣摩,相信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

古代瓷器:[图片]奉文堂珍藏中国古代陶瓷


柯玫瑰英国维多利亚及艾伯特博物馆东方艺术部前馆长以私人收藏来说,如今想要看到一批既可囊括在中国陶瓷史中各个时期代表作品,又同时拥有稀少、高质及丰富学术价值这三个条件的私人收藏已是难上加难。而奉文堂之珍藏正好全部具备,这也让笔者兴奋不已以提笔为其收藏撰写本文。奉文堂藏品中年代最早的陶器产于新石器时代,这是一个聚居在中国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出的精妙之器。笔者曾告诉自己的学生,若要进行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新石器时期一定是我的首选。因为这个时期所体现的陶艺技术、风格甚至意识形态最为丰富多样。

Lot252新石器时代彩陶网纹罐或齐家文化估价:HK$70,000-100,000Lot128北齐青釉贴花莲瓣蒜头瓶估价:HK$700,000-1,000,000Lot129北齐青釉贴花莲花兽面风鸟花樽估价待询自青铜器时代开始,大约于公元前二千年,中国南部的陶工开始烧制通体施釉的「青釉器」。至汉及晋代,便出现上釉并以氧化铁或绿彩装饰的器物。酱釉通常是用来仿青铜器效果,而大多数的绿釉兽形小件器物,则是受到当时大型雕塑、青铜器、漆器和彩绘壁画装饰的。中国北方的所烧造的青釉陶瓷在6至7世纪发展越趋成熟。有的采用铅釉,有的采用高温釉,多姿多彩。到北齐时期更有重大突破,烧造出以浮雕、模制及花纹为饰的青釉大瓶。其装饰深受从中亚和西亚经丝绸之路带入中国的器物的影响,这包括音乐、舞蹈、时装和宗教的传入。佛教既是在汉代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自印度传到中国的。Lot145隋/唐白釉塑贴狮纹凤首壶估价:HK$600,000-800,000Lot249辽绿釉贴花穿带瓶估价:HK$800,000-1,200,000辽代时期仍流行使用铅釉装饰。但此时烧製的陶瓷亦开始在形制和装饰上仿制银器。公元10世纪之前,用以仿制金属器的模具还未出现,制作白瓷或青瓷器的陶匠在拉坯前都会在器壁上作凹线,使得器物在拉坯后呈类似银器的棱口。此种技法既是对金属器的模仿,而又并非完全复制。这种技法曾在邢窑白瓷中较多使用。Lot124五代越窑青瓷点彩鸡首壶估价:HK$400,000-600,000至公元10世纪,更精细的青釉瓷在中国南北方各窑址都有烧造。其中棱花口盌最为典型,其造形仿自金器、银器及漆器。这类器形在浙江越窑,陝西耀州窑及河北的定窑都有烧造。其中四瓣式盌常多见于唐代,五瓣式盌则为五代时期的产物,到北宋则出现六瓣式。Lot245唐/五代长沙窑褐彩凤首壶估价:HK$150,000-250,000湖南省境内的所烧造的陶瓷则有不同的发展,沿湘江而上的窑场在7至10世纪已开始生产以釉下彩装饰的器物。他们不但为当地所用,亦被货船顺长江运至各贸易港口,并远销国外。埃及福斯塔特就曾出土大量长沙窑烧制的产品。而大约于826年沉没于西爪哇海域的Belitung号阿拉伯货船沉船中也打捞出57,000件陶瓷,其中大部份都是长沙窑器。Lot105北宋耀州窑刻花叶纹瓜梭罐估价:HK$800,000-1,200,000Lot158北宋定窑「官」字款莲瓣纹倒装壶估价:HK$800,000-1,200,0001234下一页

古代瓷器:中国古代照明工具中的烛台


中国古代的照明工具中,蜡烛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光明,人们也赋予了其牺牲、奉献的精神。而说到蜡烛,那就不得不说古代的一个黑科技烛台,烛台伴随蜡烛而生,二者相辅相成,就像鱼和水一样。

蜡烛在中西方的出现时间大致相同,大概是在汉代,最早发现是在东汉的墓葬之中。虽然蜡烛在当时并没有普及,但是已经进入到照明用品的行列之中,因此烛台这一黑科技也应运而生。

蜡烛的普遍使用,是到了晋代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烛台在这时候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其仍有限制是因为价格关系决定了仅限于贵族使用,平民百姓是难以企及的。

南朝青釉覆莲座烛台伦敦艺术博物馆

而到了唐代,皇宫内还专门设置了专人管理蜡烛与烛台,地方进贡中贡品记录中就有蜡烛出现。宋朝时候,蜡烛已作为交换物商品出现在与西夏的贸易中,可见当时已经大量使用了。而真正到老百姓使用,则要到了明清时期。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

在这里,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蜡烛的价格在早些时候会偏贵呢?原来呀,蜡烛在当时是蜜蜡,称为黄蜡,这是蜡烛最早的雏形。这与东汉出现专业养蜂人有关,《高士传》记载: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天下,营业者三百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从文献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养蜂的兴盛促使了蜡烛与烛台的发展。

蜂蜡蜡烛

在最开始的时候,蜡就像灯油一样作点燃用,《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中提到有黄蜡饼发现。至东汉晚期,在广州汉墓中最先出现烛台,黑科技的出现也证明当时细长柱状的蜡烛已经作为照明用具了,这得益于蜡烛熔点提高的原因。

南宋马麟秉烛夜游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代不仅出现了蜡烛,也出现了瓷器,实现了多个从零到一的突破。瓷器的出现也促使了烛台的发展,因此在当时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不少的青瓷烛台。陶瓷烛台在当时绝对是最新奇的事物,它的出现也标志着这一黑科技的问世。

三国青瓷羊烛台中国国家博物馆

我们现在常见的主要类型有:中空管筒式烛台和孔穴式烛台。瓷烛台中,很多造型借鉴都是来自于动物,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来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狮形烛台、羊型烛台和骑兽俑烛台等。

目前呢,虽然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器型,但是并没有一个定论证明这些器物是绝对的作为烛台使用,学术上有很多见解,有的认为是烛台,也有认作是油灯或者水注。所以呢,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为它们佐证其真正的功用。

青釉胡人骑狮形烛台

西晋瓯窑青釉辟邪烛台温州博物馆

影响陶瓷烛台发展的其实不仅仅有蜡烛,其他方面的改变对其也是影响不少,毕竟黑科技的发展是越来越服务于生活的。那我们就继续来探究一下隋唐时期的烛台。

隋-唐早期白瓷象形烛台玫茵堂藏

唐巩县窑白釉蟠龙纹烛台大阪市立博物馆

高桌椅在唐代的出现影响来了烛台的发展,因此用于照明的烛台,底座变得越来越高。加之唐代佛教盛行,莲花瓣的烛台制作也越来越多,烛台的功用也得到了扩充,用于祭祀礼佛,婚礼宴会等。

隋-唐早期白瓷莲花人像烛台玫茵堂藏

唐三彩烛台

当然,黑科技进步的核心因素还是陶瓷生产的进步,隋唐出现了白瓷,三彩陶。就其颜色来说,白色烛台与三彩烛台无疑是紧跟时代潮流成为当时的流行风尚。《津阳门诗》中有云:韩家烛台倚林杪,千枝灿若山霞摛。可想当时的千支蜡烛在烛台上点燃的盛况。

南宋影青烛台大肉庄旧藏

宋元时期,蜡烛的使用量较为以前越来越多,但材质的限制仍是价格不能下降的原因。改变影响烛台的发展因素还是陶瓷这一材质的进步。这时期的窑口增多,釉色增多,黑科技的外观设计也不断在进行创新。

宋至元龙泉窑青釉葵花口烛台成交价35万港币

蜡烛到了明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为人们学会了从腊树上刮白膜来制作蜡烛,称为白蜡。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腊树四时不凋,五月开白花,其虫打如虮虱,炎缘树枝,食汁吐涎,剥取其渣,炼化成蜡。腊树,俗称白腊树,历史上西昌等地建有许多白蜡树园放养白蜡虫,以取白蜡。自此,蜡烛与烛台携手渐渐走入到寻常百姓家。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纹烛台故宫博物院

蜡烛的解放,标志着其大量的使用,带来的影响就是烛台的空前发展。陶瓷以及其他材质的烛台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回归到陶瓷烛台这一黑科技来说,其颜色及其造型逐渐丰富,且每个时代有其独自的特征,这说明呀古人在注重黑科技的发展也对外观设计也很看重!

陶瓷烛台的大小形状往往不一样,既可以拿在手中当作手电筒,也可以放在桌子案几上,大型的还可以置于地上,就像"落地灯"一般。

蜡烛和烛台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就像爱迪生一样,电灯的发明使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黑科技使人类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得到了延展,人们的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出行也不再受限制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