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种类繁多的分类备受尊崇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说明茶具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种类繁多的分类备受尊崇。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茶壶、茶器等器物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品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扩展阅读

紫砂壶文化底蕴之“五美”


紫砂壶文化底蕴之“五美”

如今人们收藏紫砂壶只看泥料、工艺、款识、年代,而不知紫砂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文化。紫砂壶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壶上有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有金石篆刻、诗词铭文。有学者在总结紫砂壶文化底蕴的时候,借鉴玉之“五德”提出紫砂文化的“五美”。

和之美

“和为贵”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并不是与“斗争”相对而言,而是与“同”相对而言。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紫砂壶的和之美就体现在对万物多样性的尊重,在于一视同仁的胸怀一。和一切茶。爱茶人都知道,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乌龙茶需用盖碗,但是紫砂壶作为泡茶器皿,既可以用来喝绿茶,也可以喝现在时髦的普洱茶。自明代人们饮茶习惯发生改变以后,紫砂壶成了最好的饮茶器皿,那时还只有绿茶。直到清中叶以后,有了发酵工艺,茶的种类多了起来,人们发现,紫砂壶适合于各种茶,能冲泡出最好的效果。茶具砂为首,无论是高贵的普洱、龙井,还是乡村野老的茉莉花茶,置于紫砂壶中,都可氤氲出最醇正的香气,流淌出最本真的色泽。

和天地万物。天地万物皆可幻化为壶,皆可把玩于掌心之中。瓜果梨桃、人物众生,在做壶人手中一跃而出,自然会把不同的情感愿望带到壶上。有一壶名为波浪锥,传说是当年荆轲刺秦王的武器。但人们企盼和平,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化利器于茶水之中。这把壶表达了做壶人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李昌鸿先生曾做一对儿壶,名为雍容华贵。一高一矮两壶象征夫妻二人,壶上刻有举案齐眉故事,祝愿人间和和美美。壶可传情、可达意,紫砂和万事万物万种情愫于壶上,令赏壶人思接千载。

融之美

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要素。大千世界,万水争流,汇入大海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人生的至高境界既在合而不同,又讲博采众长,互相吸收。《周易》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刚柔相济也是这个道理。壶小乾坤大,万事万物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哲理皆融于一壶之中。

融金木水火土。书画纸张由树木加工而来,遇火立刻成灰。而紫砂本身是土,又含铁质,遇水成泥,逢火成陶,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烈火中融为一体,锻造出一个通透的新生命。这一锻造过程不需任何修饰,不像瓷器那样需要包上一层彩釉。紫砂壶可以说是表里如一,素面素心。

融方圆刚柔。紫砂壶不仅造型上有方圆之分,壶身、壶把、壶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壶上的线条更是有曲有直、刚柔相济。即使看似圆形的筒身,其横截面也可以是方形,真是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再细观壶之神韵,即使气质刚强似猛士,曲水流长处也自有侠骨柔肠。

用之美

苏东坡仰天长啸“天生我才必有用”,道出了顶天立地的豪情!用,是气魄,是价值所在,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做有用之才不仅是历代文人侠士的人生追求,也是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顽石可填海、可补天,落叶化作春泥更护花,万物之美也在用中得以充分体现。

紫砂壶的美存在于使用当中,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汩汩,茶香袅袅而来,壶在你眼中亦真亦幻,龙飞凤舞,却又触手可及。拿来摩挲把玩,心中顿生愉悦亲近之感,亦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紫砂壶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壶靠使用以养生,以养浩然之气。

紫砂壶的用之美也并非逞一时之强。紫砂壶与茶文化相伴而生,只要茶在,它就有用武之地,就可以日日提醒你不可一日无茶,不可做无用之人。

奇之美

紫砂材质特殊,这是一奇。它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可以适合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馊。而且紫砂材质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水中也有茶香。紫砂还可以独立成陶,是世界上惟一不需要添加其他矿物而独立成陶的陶土,它本身具有很好的黏结度和可塑性,具备单独成型的能力,是世上的泥土中最奇特的一种。用这种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的五色土做成壶,出窑时形比冶铜,入手光可鉴人,且越用越有玉感,不能不谓之奇。

紫砂壶表现力强,又是一奇。我们看一幅油画往往会产生真实的幻觉,当眼睛近距离观察一幅油画时,除了笔触就再也无法看到所表现的其他物体质感。紫砂就不一样了,用紫砂做成的牡丹壶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芒果壶看上去就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芒果,无论从造型、颜色还是质感来看,都惟妙惟肖。远看如是,近看也如是。紫砂做出来的动物、鸟虫更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此外紫砂壶形态上“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大师级的壶每次都是创作,每一把都有不同,变化多端,幻化无穷。艺术贵在变化,紫砂壶把变化的奇美表现到了极致。

隐之美

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由来已久。大隐隐于市,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精英的主流人生观。从姜太公钓鱼,到诸葛亮隐居茅庐,传统文人的人生哲学是才能得不到施展时韬光养晦,一旦被重用便会鞠躬尽瘁、豪气冲天。紫砂壶也有这样的气魄。

古人评价紫砂土与黄金争价,紫砂壶可与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叹:“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及阳羡一抔土。”可见在爱壶人眼中,紫砂壶虽不是金子却也一样发光。一把好的紫砂壶流落到哪里都不怕被埋没,它在日月精华中休养生息,等待人们发现它的真正价值。而一旦被发现,它尊贵的气质使它即使放在皇宫里也不会失色。虽然仅是一抔泥土,却能化高贵于其中。紫砂壶表面无釉色,不以浮华悦人而藏温润光泽于泥内,只有在不断使用当中才会越来越美。这种含蓄、深沉的姿态也是一种人生的启迪。

紫砂壶的“五美”是经过艺人的创造赋予的,这五美要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在万事万物的联系中得到体现。品读紫砂壶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精神的修养,寓教于乐,可以净化心灵。

紫砂文化:紫砂壶文化底蕴之“五美”


如今人们收藏紫砂壶只看泥料、工艺、款识、年代,而不知紫砂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文化。紫砂壶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壶上有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有金石篆刻、诗词铭文。有学者在总结紫砂壶文化底蕴的时候,借鉴玉之“五德”提出紫砂文化的“五美”。

和之美

“和为贵”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并不是与“斗争”相对而言,而是与“同”相对而言。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紫砂壶的和之美就体现在对万物多样性的尊重,在于一视同仁的胸怀一。和一切茶。爱茶人都知道,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乌龙茶需用盖碗,但是紫砂壶作为泡茶器皿,既可以用来喝绿茶,也可以喝现在时髦的普洱茶。自明代人们饮茶习惯发生改变以后,紫砂壶成了最好的饮茶器皿,那时还只有绿茶。直到清中叶以后,有了发酵工艺,茶的种类多了起来,人们发现,紫砂壶适合于各种茶,能冲泡出最好的效果。茶具砂为首,无论是高贵的普洱、龙井,还是乡村野老的茉莉花茶,置于紫砂壶中,都可氤氲出最醇正的香气,流淌出最本真的色泽。和天地万物。天地万物皆可幻化为壶,皆可把玩于掌心之中。瓜果梨桃、人物众生,在做壶人手中一跃而出,自然会把不同的情感愿望带到壶上。有一壶名为波浪锥,传说是当年荆轲刺秦王的武器。但人们企盼和平,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化利器于茶水之中。这把壶表达了做壶人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李昌鸿先生曾做一对儿壶,名为雍容华贵。一高一矮两壶象征夫妻二人,壶上刻有举案齐眉故事,祝愿人间和和美美。壶可传情、可达意,紫砂和万事万物万种情愫于壶上,令赏壶人思接千载。

融之美

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要素。大千世界,万水争流,汇入大海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人生的至高境界既在合而不同,又讲博采众长,互相吸收。《周易》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刚柔相济也是这个道理。壶小乾坤大,万事万物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哲理皆融于一壶之中。

融金木水火土。书画纸张由树木加工而来,遇火立刻成灰。而紫砂本身是土,又含铁质,遇水成泥,逢火成陶,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烈火中融为一体,锻造出一个通透的新生命。这一锻造过程不需任何修饰,不像瓷器那样需要包上一层彩釉。紫砂壶可以说是表里如一,素面素心。

融方圆刚柔。紫砂壶不仅造型上有方圆之分,壶身、壶把、壶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壶上的线条更是有曲有直、刚柔相济。即使看似圆形的筒身,其横截面也可以是方形,真是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再细观壶之神韵,即使气质刚强似猛士,曲水流长处也自有侠骨柔肠。

用之美

苏东坡仰天长啸“天生我才必有用”,道出了顶天立地的豪情!用,是气魄,是价值所在,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做有用之才不仅是历代文人侠士的人生追求,也是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顽石可填海、可补天,落叶化作春泥更护花,万物之美也在用中得以充分体现。

紫砂壶的美存在于使用当中,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汩汩,茶香袅袅而来,壶在你眼中亦真亦幻,龙飞凤舞,却又触手可及。拿来摩挲把玩,心中顿生愉悦亲近之感,亦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紫砂壶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壶靠使用以养生,以养浩然之气。

紫砂壶的用之美也并非逞一时之强。紫砂壶与茶文化相伴而生,只要茶在,它就有用武之地,就可以日日提醒你不可一日无茶,不可做无用之人。

紫砂壶文化底蕴深厚,极具收藏投资价值


古人评价紫砂土与黄金争价,紫砂壶可与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叹:“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及阳羡一抔土。”可以说紫砂壶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可见在爱壶人眼中,紫砂壶虽不是金子却也一样发光。紫砂壶不仅在泥料、工艺、款识、年代上都是极具价值的收藏品,而且壶上的造型艺术、绘画艺术等等文化底蕴也是众多壶迷无法自拔的原因。

文化内涵提升紫砂品位

紫砂壶贵的不是原料,而是其文化含量。紫砂泥虽有优劣之分,但不是作品价值评判的关键因素。在众多紫砂壶中,如何挑选到一把好壶,无论是紫砂新生还是老手,都是一个难题。投资收藏紫砂壶时,需要投资者具有“慧眼识珠”的本领,毕竟紫砂壶存在着良莠之别。

紫砂壶历来受到藏家的重视和青睐。早在明代即有“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清代曾有谚语云:“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竟求鸣远碟”之说。虽然晚清以前的老壶目前价格已高达几百万元,但是在未来仍然可能会快速上涨。例如:2010秋拍,清道光邵大亨制紫泥大德钟壶,以481.6万元成交。此壶泥质呈板栗色,纯正紫润。通身手感极佳,抚之如婴儿肌肤。此大亨德钟壶,尺寸硕大,却不显粗率,近观制作随意自然,如信手拈来,远视整器周正秀雅,若浑然天成,技艺手法已臻紫砂壶艺之巅。2010秋拍,清中期御制描金朱泥诗文山水六方莲子壶,以358.4万元成交。该壶造型简练大方,形体圆中带方,线与线、线与面形成起伏节奏,刚柔并济。清龚心钊旧藏陈仲美兽钮紫砂壶,以201.6万元成交。陈仲美生于明万历年间,江西婺源人,是明代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大师,又是一位把雕塑技艺与紫砂壶制作完美结合的壶艺家。以上几把壶的成交价格均打破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147.7万港元的历史最高价纪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十分重视传统紫砂工艺的恢复、保护和发展,1950年11月成立紫砂产销联营处,1954年在蜀山地段建立紫砂工艺合作社,把仅有的30多名老艺人组织起来。翌年春,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位著名紫砂艺人为“技术辅导”,开始了新一代紫砂艺人的培养和手工紫砂艺术的传承工作。目前,这些老艺人均已作古,他们流传下来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受到追捧。顾景舟生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界尊称为当代“壶艺泰斗”。他的作品价位稳定在四五百万元,其作品是各家拍卖公司的征集重点。蒋蓉的作品价位紧随其后,有3件作品价位超过百万元,其中2009年秋季拍卖会蒋蓉、范曾合作的莲藕倒流壶以134.4万元成交。此外,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的作品价格约在二三十万元左右。

吕尧臣、鲍志强、顾绍培、谭泉海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以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吕俊杰、曹婉芬、毛国强等人的精品,拍场成交活跃。

吕尧臣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其独创之“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海外对其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与黄金争价”,机构屡有收藏。2010秋上拍的吕尧臣绞泥鸳鸯壶(一对),以89.6万元成交。此对壶线条流畅,线面配合得当,壶盖和壶钮仿照鸳鸯形状而成,形象自然,栩栩如生。壶把挺拔有力,整体没有一点“绵”的感觉。虽然线条繁杂,却干净利落,可见作者之功力。壶钮饰一鸳鸯,壶身也为一鸳鸯。寓意鸳鸯成对不分离,壶与盖也不分离。

客居北京的周桂珍是三位女大师之一,其艺术品在海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近代的艺术大师中如刘海粟、朱屺瞻、冯其庸等都曾在周桂珍的壶上题诗作画。她与造型大师韩美林、张守智的合作,更引领了紫砂的新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馆院、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都相继收藏她的紫砂作品。她所制作的集玉壶,1978年曾被选为邓小平首次访问日本的国家礼品,其制作的曼玉提梁壶则被中南海紫光阁选作陈列工艺品。从市场行情来看,周大师的作品市场价位稳定,适宜收藏。2010秋拍,周桂珍的作品大曼生提梁壶顺利跨过百万元大关,以123万元成交。

何道洪是一位难得的制作技术全面的紫砂陶艺家,熟练掌握各种砂壶制作技法,深知泥料特性及配色学问,兼具丰富的制壶实务经验与美学理论基础,其作品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他设计的砂壶稳重大方,精工细致,器形有力,动感十足,韵味深厚。2010年秋,何道洪制梅竹双清提梁壶以336万元成交。此壶以梅竹为题材,整器清新自然,壶身圆润淡雅,竹段提梁上嫁接梅段延伸至壶身,流畅自然。梅段纽接竹叶圆鼓嵌盖,饱满的竹段嘴与整器极度和谐,令人心生清风。

同级别大师的作品,业内也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异。未来紫砂拍卖市场可能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即高古壶、紫砂七老艺人作品和坚挺的当代名家作品。

怎样投资紫砂壶

投资紫砂壶时需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初入拍场的爱好者,眼力不济,资金不足,经验欠缺,可从收藏中青年紫砂名家的作品入手。收藏中青年壶艺家的作品,不能只看现在的价格,还要看它几年后的价格。通过玩壶赏壶藏壶,收藏者不仅能怡情养性,还可以得到可观的投资回报。比如高振宇、刘建平、葛陶中等中青年紫砂名家的作品。高振宇生于江苏省宜兴市的陶艺世家,高海庚、周桂珍之子。他的作品从进入拍场时5万元起步,经过3年的市场追捧,其作品价格已跃升至十几万元,2010年初拍到了50万元以上的价格,到2010年秋拍高振宇的大隐元壶更是以134.4万元成交。业内人士对他评价极高,根正苗红,水平过硬。葛陶中师从沈蘧华,并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近身指导,从事紫砂陶艺创作,技术全面,制作精良,不断探索紫砂之精华,充分利用紫砂泥土的特性来达到其更好的艺术效果。2008年,葛陶中的作品成交价为8万元,2010年秋拍葛陶中六方套壶,以26.8万元成交。中青年的作品价位适中,具备升值潜力,是可考虑的收藏品之一。

起初,紫砂艺术品的拍卖行情并不稳定,这一过程中也不乏炒作的因素。如今,紫砂壶市场结构和藏家群体均发生了变化,种种迹象都表明,紫砂壶等品茗用具的收藏市场正处于上升阶段,其收藏群体逐渐扩大,成交率和成交价格都呈现出不断上扬的态势。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