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窑炉有哪些种类?

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 它从原始社会的露天堆烧、挖坑筑烧到馒头状升焰圆窑、半倒焰马蹄形窑、半坡龙窑、鸭蛋形窑,发展到现今的室内气窑、电窑。

一、陶瓷窑炉分类

1、按构造型式分:梭式窑、隧道窑、辊道窑、推板窑、转盘窑、钟罩窑。

2、按供热方式分:煤窑、柴窑、电窑、燃气窑。煤窑、柴窑已被淘汰,清洁能源窑炉(电、燃气)已走向成熟阶段。

3、按烧成温度分:高温窑、中温窑、低温窑。

二、陶瓷窑炉介绍

梭式窑

1、梭式窑:是间歇烧成的窑,跟火柴盒的结构类似,窑车推进窑内烧成,烧完了再拉出来,卸下烧好的陶瓷。窑车如同梭子,故而称为梭式窑。

隧道窑

2、隧道窑:一般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燃烧设备设在隧道窑的中部两侧,构成了固定的高温带,烧成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这一段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在隧道窑的窑尾鼓入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一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器作为干燥生坯的热源,这一段便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

3、辊道窑:辊道窑是连续烧成的窑,以转动的辊子作为坯体运载工具的隧道窑。陶瓷产品放置在许多条间隔很密的水平耐火辊上,靠辊子的转动使陶瓷从窑头传送到窑尾,故而称为辊道窑。

4、倒焰窑:燃烧所产生的火焰都从燃烧室的喷火口上行至窑顶,由于窑顶是密封的,火焰不能继续上行,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被烟囱的抽力拉向下行,经过匣钵柱的间隙,自窑底吸火孔进支烟道,主烟道,最后由烟囱排出。

5、推板窑:又称推板式隧道窑,是一种连续式加热烧结设备,按照烧结产品的工艺要求,布置所需的温区及功率,组成设备的热工部分,满足产品对热量的需求。把烧结产品直接或间接放在耐高温、耐磨擦的推板上,由推进系统按照产品的工艺要求对放置在推板上产品进行移动,在炉膛中完成产品的烧结过程。

6、柴窑:以柴为燃料,是古代窑业的遗传,各种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等形式窑炉均属柴窑范畴。因其燃烧需耗用木材,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除了一些传统陶瓷产地外已鲜能见到。

7、煤窑:是以煤为燃料的工业用窑,曾被大量使用,后因能耗高污染大而弃用或改良用煤气或重油、轻柴油来作为燃料。

8、电窑:以电为能源,多半以电炉丝、硅碳帮或二硅化钼作为发热组件,依靠电能辐射和导热原理进行氧化气氛烧制。电子程序调控,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各种工作场所,功夫小瓷电窑是许多陶艺工作室必备的烧成窑炉。

9、气窑:以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为燃料,火力强,污染小,适用不同烧成气氛的烧制,是现今使用最广泛的窑炉。

编辑推荐

制作陶瓷的原料有哪些?


陶瓷原料主要来自岩石,而岩石大体都是由硅和铝构成的。陶瓷也是用这类岩石作原料,经过人工加热使之坚固,很类似火成岩的生成。因此从化学上来说,陶瓷的成分与岩石的成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如果是硅和铝所构成的陶瓷,其主要原料有以下几种:

1、石英——化学成分是纯粹的二氧化硅(SiO2),又名硅石。这种矿物即使碎成细粉也无粘性,可用来弥补陶瓷原料过粘的缺点。在780℃以上时便不稳定而变成鳞石英,在1730℃时开始熔融。

2、长石——是以二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又夹杂钠、钾、钙等的化合物。因其所含分量多寡不同,又有许多种类。一般有将含长石较多的岩石叫作长石的,也有以它的产地来命名的。现在把长石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和它们的成分列于表1。其中前三种是纯粹的理论成分,后一类则含有岩石中所有的不纯物质。

钠长石与钙长石以各种比例互相熔解,变成多种多样的长石。这些总称为“斜长石”,它的性质依其中所含钠长石与钙长石的比例而定。还有一种和正长石(钾长石)为同样成分而形状稍有变异的,至今也多误传为正长石,其实这种应该叫做“微斜长石”。

3、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是以产于世界第一窑厂的中国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的。后来由“高岭”的中国音演变为“Kaolin”,而成为国际性的名词。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

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至于瓷土化究竟因何而起,在学术界中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大略可以认为是长石类由于温泉或含有碳酸气的水以及沼地植物腐化时所生的气体起作用变质而成的。一般瓷土多产于温泉附近或石灰层周围,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瓷土的熔点约在1780℃左右,实际上因为多少含有不纯物质,所以它的熔点略为降低。

纯粹的瓷土(高岭土)存量不多,而且所谓纯粹的瓷土,也没有黏土那样强的粘度。一般所说的瓷土如果放在显微镜下面来观察,大部分带有白色丝绢状的光泽,银光闪闪,是非常小的结晶,这就是所谓纯粹的瓷土。此外,还含有未变质的长石、石英、铁矿及其他作为瓷土来源的岩石的碎片。

纯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 熔度为1780℃。

陶瓷中最高级的是瓷器。作瓷器用的岩石究竟以哪样最好?由于瓷器必须是白色。因而就不得不极力避免含有使陶瓷着色的铁分。含铁少而以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岩石有: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粗面岩以及由这类岩石分崩而成的水成岩等。

这里所说的花岗石乃至石英粗面岩(即在火成岩中也算是含有氧化硅及氧化铝特别多而铁分子少的),都是以石英、长石为主,并含有若干云母及富于铁分(氧化铁)的黑绿或黑褐色的矿物。假若仔细观察这些岩石,便可看到许多像玻璃一般透明的颗粒和像瓷器一样鲜艳的白色或淡红色的颗粒。前者是石英、后者是长石。这四种岩石的化学成分虽然相同,但因为长石与石英等颗粒的大小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岩石。花岗岩全体是由比较大的颗粒(直径1~7毫米)构成的。石英粗面岩是在看不见颗粒的致密素地中有石英及长石的小粒存在。花岗斑岩及石英斑岩则介乎此二者之间,是在致密的素地内含有大粒的石英。这类岩石构造上的差异,主要在于由熔融的岩浆到冷固的时间长短,其中花岗岩最长,石英粗面岩最短,而花岗斑岩与石英斑岩则是在介乎两者间的时间内冷固的。陶瓷是以岩石作原料,而所以未能具有岩石般的颗粒,其主要原因是,陶瓷原料不像岩石那样在高温下完全熔化,同时所需要的冷固时间也较短,这是天然岩石与人造岩石即陶瓷间的最大区别。有时与石英粗面岩同样成分之物,以熔融状态流到地面上而骤然冷固,这样形成不含有像上述岩石那种用肉眼可见的石英、长石等颗粒,而形成全体一样的玻璃,即是所谓黑曜石和重晶石。由此可见岩石与陶瓷的本质相同,只有天工与人工的差别罢了。

在花岗岩中含有二氧化硅特多的是半花岗岩和伟晶花岗岩。前者的长石与石英等的颗粒细小,后者则由特大的长石及石英的颗粒形成。其中有的在某部分集中了同样物质,而变成纯粹的石英脉,或纯粹的长石脉,也有的转变为半花岗岩(有些地方就用原来的半花岗岩作为陶瓷原料)。

被做成邮票的钧瓷有哪些


2017年是农历丁酉(鸡)年。8月18日,中国生肖•丁酉年钧窑瓷器《富贵鸡》在神垕镇“苗家钧窑”开窑烧制,并将于2017年1月5日与《丁酉年》特种邮票同步面世,集邮文化与钧瓷文化完美融合,进一步丰富了集藏产品种类。

8月25日,记者从许昌市邮政局了解到,流光溢彩的精品钧瓷不但可以与邮票联袂走向市场,还曾作为特种邮票全国发行,也多次被制成个性化邮票被商家和集邮爱好者收藏。

1999年,“国版”邮票《钧窑瓷器》在禹州首发

据许昌市邮政局集邮公司总经理宋新宇介绍,1999年4月8日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正式面市,首发式在禹州市钧瓷研究所隆重举行。这套邮票共4枚,面值530分。

第一枚为出戟尊,系北宋宫廷御用品,釉色月白,高雅匀净,为钧瓷之珍品,现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二枚为紫红釉花盆,也是北宋宫廷御用品,造型规整典雅,青里透紫,紫中泛红,为钧瓷窑变之绝品,现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三枚为双耳炉,是元代钧瓷之珍品,1970年在内蒙古出土,颈部有铭文,造型庄重大方,装饰讲究,并印有制作的确切年代,现存放于内蒙古博物馆。第四枚为连座瓶,元代产品,荷口双耳,瓶底相连,并有镂孔,青釉匀净,紫斑浓重,是元代钧瓷的代表作品,现珍藏于首都博物馆。

当时,《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媒体对邮票的发行过程进行了现场报道和新闻跟踪,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14个国家的集邮爱好者购买了钧瓷邮票,为钧瓷进入国礼行列、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年《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邮票的首发式为许昌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1.2亿元。

2013年,个性化钧瓷邮票第一次问世

宋元钧瓷邮票

2013年10月30日上午,王建伟《宋元钧瓷制作技艺研究》暨“宋珍元宝”系列作品、邮票首发式在许昌迎宾馆举行,禹州宋元钧瓷坊总经理、艺术总监王建伟王建伟选取宋元钧瓷中的经典器型,以“宋珍元宝”命名进行复制,包括“宋钧四珍”(《出戟尊》、《鼓钉洗》、《单柄洗》、《深腹钵》)和“元钧四宝”(《折沿盘》、《莲花碗》、《双系罐》、《夹板炉》),再现了宋元钧瓷的制作技艺和美学特征,作品风格古朴典雅、饱满流畅、莹润自然,由河南省邮票公司设计制作的“宋珍元宝”系列作品邮票同步推出,附票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马踏飞燕”。

当天,《许昌晨报》对此给予关注,并作强势报道。

今年正值丙申(猴)年,许昌邮政与苗家钧窑联合开发《钧瓷笔洗》、《钧瓷母子猴》摆件,与猴票结合进一步推广钧瓷。

《钧瓷笔洗》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家钧窑总经理苗长强创作设计,笔洗盘中的“庚申猴”图案为“80猴”的雕刻者——姜伟杰雕刻原稿。《钧瓷母子猴》则相拥而坐,神态安详幸福,彰显了浓浓亲情与和谐之美。

2016年8月18日,中国生肖•丁酉年钧窑瓷器《富贵鸡》在禹州神垕镇“苗家钧窑”开窑烧制,并将于2017年1月5日与《丁酉年》特种邮票同步面世。

瓷器《富贵鸡》中的主体形象昂扬向上,线条流畅,神采飞扬,饰以千变万化的窑变钧釉,凸显出吉祥华贵的美好寓意。

方寸之间学问大,邮票主要分为5种

锦丰源钧窑个性化邮票

宋新宇告诉记者,邮票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被誉为“国家名片”、“微型百科全书”,通常分为普通邮票、特种邮票、纪念邮票、个性化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等5种,普通邮票一般用于信件的贴用,常见的有“中国鸟”和“保护环境”,在邮局均可以买到; 特种邮票及纪念邮票,平均每年发行二十余套,每套下有具体编号(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一般是纪念重大事件、人物、描绘风景建筑、人文文化等;“文”字邮票是“文革”期间(1967年4月-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票面无发行志号、无印刷年份、无排列序号等;编号邮票是按年度统一编排顺序号,如:1992-1的《壬申年》等。

燕俊峰钧瓷艺术工作室制作了个性化邮票

个性化邮票是一种主图确定,副票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的一种邮票。副票的图案可以是在法律约束下的各种内容,这正是其个性化的体现。

个性化邮票制作群体普及范围广泛,近年来受到政府、商家、个人的青睐。 2013年以来,邮政部门先后为宋元钧瓷坊、锦丰源钧窑、燕俊峰钧瓷艺术工作室制作了个性化邮票。

燕俊峰钧瓷艺术工作室制作了个性化邮票

明代崇祯青花瓷的特征有哪些


青花瓷是我国传统瓷器中的一种,最早出现于唐朝。青花瓷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发展,制作技艺逐渐成熟。然而每个时期的青花瓷的特点都是不同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明代崇祯青花瓷有哪些特征。

这时期的青花瓷喜用暗花装饰,在一些琢器的口、足部位釉下暗刻卷枝纹。在绘画上经常在器物的口、足部绘制蕉叶纹,山水人物图案多画太阳,云气纹大多画成括号云,草地纹多用细线勾画成小钩状,画面多配以诗句,在题诗旁有仿照书画的图章款,有方形或圆形,这显然是受当时书法绘画的影响。

绘画技法采用传统的单线平涂及淡描法,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流畅;淡描青花线条潦草,笔法无力、草率。崇祯朝开创了类似中国画中淡墨水彩的皴点法用笔,画面极富诗意,一直影响到清初,构图布局基本类似天启朝,内容以写生画为主,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或简笔手法,画面笔意豪放,无所拘束。

崇祯青花瓷上署本朝年号款的不多,还有大量的吉语款、堂名款、斋名款,变体篆文和窗格式铭文也常见。另外偶见隶体书写题字。

仿写款有仿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朝的,款字多草率不规整。仿永乐款瓷器,见有青花楷书“永乐年制’款的《赤壁赋》诗文碗。仿宣德年款,多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青花底款。围以双重圆圈,同式的“大明宣德年造”款较少见。

以上就是为大家所分享的明代崇祯青花瓷特征,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大家在看了以上介绍后,有没有对明代崇祯青花瓷多了一份了解呢?

禹州神垕钧瓷窑神庙探索之旅


解说词:古庙宇多是神垕的一大特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窑神庙,窑神庙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神垕“中国钧瓷之都”、“火艺之都”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就跟随导览嘉宾王洋来了解一下这座庙宇的历史。

王洋(导览嘉宾):窑神庙呢,其实就是神垕老窑工的精神寄托,它既是钧瓷文化的核心,也是咱们七里长街里面的一个灵魂所在,有了瓷祖窑神庙,神垕镇自唐宋至今这几千年的陶瓷经济才会兴盛,才会成为咱们所谓活着的古镇。

咱们神垕的窑神庙呢,是中国五千年陶瓷史上十几座窑神庙遗存下来的三座半中最完整的一座,是咱们钧瓷的窑神庙,其实呢,除了窑神庙它的名字以外呢,还有一个名字叫伯灵翁庙,它呢,始建于宋代,历朝历代都有修缮,最晚的一次修缮是在光绪年间。

咱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山门,这个山门呢其实有两重功用,除了山门以外呢,它还有一个戏楼,它这个戏楼呢是酬神用的,所以咱们从外面是看不到的,只有在里面可以看到。

解说词:戏楼和窑神庙是一整体建筑。在这戏台上曾经演绎过多少精彩的故事传说,给神垕人民呈上丰富的精神粮食,不禁让人遐想。

王洋(导览嘉宾):这里就是我们窑神庙又叫伯灵翁庙的庙内了,大殿的前台广场,它呢是两座戏楼,大家所看到的两座戏楼,这边呢是咱们窑神庙伯灵翁庙的戏楼,这边呢是关帝庙的戏楼,这两座戏楼呢,在1986年9月呢已经是咱们河南省的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了。

这对台戏其实咱们在神垕呢其实两个戏楼并不相对的,一个戏楼呢是咱们伯灵翁庙的戏楼,因为这个伯灵翁庙呢是咱们窑工们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积攒然后捐资所建的,它呢,请不起戏班子,怎么样呢,他就自编自导自演一些戏曲,然后呢席地而坐去观赏戏曲放松自己的心情,而这边关帝庙戏楼呢,是在乾隆十五年孟夏月晋商集资所建的,它呢唱戏是请戏班子来唱戏,然后呢坐着太师椅八仙桌在那前面,在钟鼓楼的前面去看戏,这样的话呢,它是请戏班子,是有费用的,但是呢,它的观众呢,想吸引窑工们去看,窑工们为了尊重自己,因为毕竟是工友们在唱戏嘛,就是说咱们看谁的观众多,咱们斗戏要斗赢,像打擂台一样。

解说词:在窑神庙内,引人注目的还有一座木牌楼。木牌楼的建造结构看起来很有特点,对此,导览嘉宾王洋也为我们做了具体介绍。

王洋(导览嘉宾):虽然这个木牌楼是在你所看到的窑神庙范围之内,但是呢它其实是关帝庙的木牌楼,这是一个院子两座庙宇,因为神垕镇呢四面环山,它是一个平地非常少的盆地,它建造的时候呢,这个地方已经很小了,这个面积有限,怎么办呢,他就在他的大殿的前面修了一座木牌楼,十三层斗拱的木牌楼。

斗拱呢是中国唐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由斗来主要承重,由拱呢主要向外张,然后共分十三层,而中国传统数字呢,其实九就是最大的数字啦,皇帝呢成为九五至尊,九在中国汉字里面是最大的,但为什么有十三这个数字呢,这就是圣人才可以用的,中国十三是一个高山仰止的数字啦。

解说词:正对着庙宇大门的巨幅修缮鸟瞰图在窑神庙内最是吸人眼球,从效果图中可以看出,修缮之后的窑神庙更加庄严、大气。

王洋(导览嘉宾):这是咱们准备修缮的一个鸟瞰图啦,它基本上是按照原来的一个真实的一个复原图,它里面呢,首先咱们看到的是一个开间,三间进深共六根八角石柱所做的一个大殿,它是窑神庙,也就是伯灵翁庙的一个大殿.

它中间呢敬了三尊神像,居中的主神呢是土山大王,也就是三王五帝之一的舜帝,舜呢,《史记》里面开篇就记载“陶河于滨”,他呢是制作陶器的始祖,所以尊他为主神,因为陶是瓷的祖,所以就尊他为尊神,而自左向右,左边这位呢,是在这座庙宇里面的主神叫伯灵仙翁,它呢其实有两种来源,第一则呢他是历史中鬼谷子的徒弟孙膑,字伯灵,鬼谷子炼丹的时候,因为大家都知道鬼谷子是一个炼丹家,还是一个军事家,培养了很多徒弟,像孙膑,庞涓,而孙膑呢就是他的徒弟,他炼丹的时候他是烧火的,而他字伯灵,所以大家尊他为窑神.

右手边呢就是咱们钧瓷文化独有的火神,像其它的瓷区的话可能有很多的像红脸大汉这种概念,而神垕钧瓷的火神呢其实是一个女性神,是一个为了救窑工百姓,跳入火中祭了窑神的一个窑工的女儿,叫祭红,被咱们百姓尊称为金火圣母,这是咱们钧瓷的火神,每到节日的时候,其实是咱们的窑主、窑工们都会自发的来到这里,去祭奠咱们的瓷祖,保佑自己。

景德镇青花瓷窑变工艺


景德镇水土宜陶,有着上千年的制瓷历史,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创新也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其中,景德镇青花窑变便是其中之一。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更加宽泛,甚至将瓷器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例如,明代王圻在《稗史汇编》认为:“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而在《古物指南》、《陶成记事碑记》中,则进而将“人巧”所为的釉色变化,增加进了“窑变”之中。清代景德镇人蓝浦著有《景德镇陶录》,他在书中也认为:“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对这种具体的“人巧”之法,《南窑笔记》记载道:“法用白釉为底,外加釉里红元子少许,罩以玻璃红宝石晶料为釉,涂于胎外,入火藉其流淌,颜色变幻,听其自然,而非有意预定为某色也。其复火数次成者,其色愈佳。”而这种“人巧”的窑变也往往不是一种特定的色彩。

青花陶瓷泡菜坛

1、景德镇青花瓷窑变工艺

窑变有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效果,近年来,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者更是投入精力,默默耕耘、孜孜以求,创作出不少艺术珍品。窑变釉即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其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煅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俗语有“窑变无双”,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可遇而不可求,更是不可复制。一般经过窑变得到的非凡艺术效果,大致有以下几种工艺:

2、釉料的灵活运用

一个合理的釉料组成和搭配,是实现青花陶瓷窑变的基础。陶瓷釉料的化学成分经科学分析,基本有十几种,并含有40多种微量元素,十分有利于窑变现象的产生。

3、施釉工艺的改进

青花瓷在施釉时釉层厚度不同,烧成后釉面的窑变效果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釉层厚时,窑变效果好,釉的色彩丰富、乳浊度高、纹路容易形成。釉层稍薄时,则釉面变化少。另外,采用不同的上釉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

4、精湛的烧成工艺

在景德镇青花瓷制作过程中,形成一种共识“成败一把火”,就是说烧成是青花瓷生产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实现窑变效果的重要工序。该工序中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微妙变化,都会影响到青花瓷的窑变效果。如:装窑时产品摆放的位置,装窑产品的稠密与稀少、烧窑时所用燃料的种类以及燃料质量、窑炉气氛、烧成温度、烧成时间、冷却速度、气候以及烧窑工技术水平等工艺,都会影响窑变效果。

陶瓷印里有乾坤


陶质印材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制的印章,唐宋时期,景德镇已有瓷印的制作生产。但是由于陶瓷印有较大的局限性,瓷印很难得到发展,因此自明代文彭将灯光冻石作为篆刻材料,石材一直是篆刻材质的主流。随着近年来石材资源紧缺以及一部分篆刻家的不断探索,陶瓷这一材质渐渐重新进入篆刻界并得到广泛的关注。

所谓“陶瓷印”就是以“陶”和“瓷”为材料创作的印章。“陶瓷”一词应一分为二,即陶和瓷两大类: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为“陶”;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陶印有先烧后刻,先刻后烧两种;瓷印多为先刻后烧。先刻后烧的陶印,质地较松软,易磨损。而先刻后烧者,由于在烧制时容易收缩变形甚至爆裂,因此成功率不高。与石材相比,泥坯松软。对于写意风格的印章,可以充分自如的用刀,发挥刀法的丰富性。由于坯体的硬度低于石料,陶瓷印创作已经不是一般篆刻意义上的刀石相向。陶瓷坯体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一般篆刻刀法的不适宜性,除冲、切之外,划、拨、剔、铲、剜、削皆可任其放手驱驰。线条或光洁,或浑厚,或刚劲,或圆融,真正做到使刀如笔。但泥坯的松软特性也决定了线条难出细节,且很难达到石质材料所体现出来的精细入微的刀痕与锋芒。比如圆朱文一类风格便很难刻制。其他精细类的风格,刻制时亦须极谨慎,一不小心便前功尽弃。当然,陶瓷印的意外崩裂效果如果能变为篆刻家探求自然剥、蚀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未尝不是一种优势。

陶瓷印除了印面效果的可探索性以外,印纽、印身也可以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主体。陶瓷印印纽创作与石印大不相同。石印印纽创作需专业的纽工用专门的工具完成,而陶瓷印纽创作方便简单,我们可以在泥土未干时捏制成型,也可以在泥坯干透时刻制成型,甚至可以利用模具压制成型。兼善雕塑的篆刻家可以在印纽上开辟一片天地。兼善绘画的篆刻家可以在印身上泼墨挥毫,任意涂抹。即使不擅绘塑也没关系,自己随意捏制一个造型也未尝不精巧别致。此外,陶瓷印,釉色种类丰富。有温润如玉的影青釉,有古意盎然的裂纹釉,有变幻莫测的颜色釉,有色泽厚重的金属釉。陶瓷印可以仿铜、仿铁、仿木纹、仿石质。毫不夸张地说,陶瓷可以模仿任何一种材质的肌理效果。加上瓷质印章烧成后质地坚硬,几乎不存在磨损,很适合学习、笔会、展览时随身携带。

陶瓷印创作周期长,激情消耗大,不如石质印章创作便利,且制纽、施釉、烧制等工序繁复,这是陶瓷印的局限。但造型的变幻多姿、釉彩的丰富多彩为印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泥坯的特殊性则为印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才华、驰骋想象力的空间。作为印材,陶瓷印有其独特的优势。

烧制青花瓷时常用的“青料”有哪些?


青花瓷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瓷器,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青花瓷之所以能享誉国际,最主要就是它那精美无比的花纹。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属釉下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烧制青花瓷时常用的“青料”有哪些?

画烧青

亦称“无名子”。一种江西钴土矿。经粉碎、磨细、掺水调匀,制成青料。于生胚上绘画,施釉后花纹被罩不显颜色,入窑烧出成兰色,故称画烧青。与“无名异”“石子青”为同一种物质。

陂塘青

国产青料名。又名平等青。产江西乐平县。明成化时用以描绘瓷器,呈色淡雅青亮。与明初永乐,宣德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成为一时期青花瓷的特色。

珠明料

国产青料名。产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成份不一,以宣威所产较好。含钴量最高。外观呈灰黑色块状。经选洗、煅烧,然后粉碎,磨细,加水调匀,即成青花料供绘瓷用,约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而后逐渐成为主要青料。现代景德镇生产青花瓷也有使用。

叫珠

国产青料之一。也称土料。产江西赣州,呈黑色硬块状。粉碎磨细后,加水和匀即可用,一般用于青花粗器,因其中的钴含量低(约1.35% )锰含量高(20%)景德镇现用以配置紫色釉。

佛头青

回青颜料中色泽最美的一种。旧传因其用在佛像头上染色,故名。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

石子青

国产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瑞洲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明嘉靖时烧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则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称石青。有人认为石子青即“无名子”。

韭菜边

国产青料名。产江西高安。呈黑色硬颗粒状。经粉碎磨细,加水调匀即可使用。韭菜边颇耐高温,窑火稍过,纹饰乃清楚而不散漫。故细描必用之。

每种青料的特性各不相同,有的耐高温,有的颜色亮,所适用的场景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也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青料才造就出了这些无以伦比的的青花瓷。

之吉州窑瓷 釉色多变的综合性瓷窑


·吉州窑瓷器

吉州窑是唐宋时期一座能生产众多产品的综合性民间窑场,历史悠久,创烧于唐代,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入元以后逐渐衰弱,延烧时间约五百年。吉州窑遗址位于以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为中心的赣江两岸,其中以港口所在地永和镇最为集中,也最具代表性。

·吉州窑瓷器

如今的永和镇,仍然可见用古瓷片、匣钵和废窑砖铺砌而成的街巷古道,本觉寺、尹家岭、蒋家岭、曹门岭、肖家山岭、曾家岭等24个窑包,如冈似阜。在窑岭周围,各色古瓷片、古窑具,俯拾皆是。由于唐宋时期习惯上以属地州名命名窑场,吉安自隋至元初曾称吉州,永和属吉州管辖,因地得名,故称吉州窑;又因自东汉至宋,在永和曾置东昌县,所以吉州窑又称东昌窑、永和窑。

·吉州窑瓷器

作为宋元时期江西著名的民窑,吉州窑集南、北各大民窑之大成,博采众窑之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满足民间实用和审美的需求,以多变的釉色、丰富的装饰、优美的造型、独特的工艺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树一帜,成为民窑的奇葩。它那淳厚质朴、含蓄秀丽的艺术风格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清人蓝浦《景德镇陶录》所云:“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

吉州窑以其挺拔秀美的造型,配以绚丽多彩的釉色,或变化万千的结晶斑纹引人入胜,独步一时,将形态、色彩、绘画及至釉面亮度均调和得恰如其分,达到了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表现的高峰。

·吉州窑瓷器

吉州窑由于无法改变瓷土中含砂量大的事实,形成了重釉轻胎的生产习惯,在坯胎制作上较为草率,刻意追求釉色变化,博采众长,丰富多变,各地窑场主要瓷品的釉色在这里几乎都有生产,既有南方窑系流行的黑釉、黄釉、青白釉,又烧造北方窑系常见的乳白釉、褐釉、绿釉和琉璃器,以黑釉为大宗,在同时期各窑场中釉色最为丰富。

各种釉色瓷器烧造的大致情况是:唐、五代主要烧造酱褐、青灰釉和乳白釉瓷;北宋时,酱褐、青灰釉瓷停烧,乳白釉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新创黑釉瓷,并成为宋、元时期瓷器的主要品种;南宋时,新创釉下彩绘瓷,酱釉瓷。

·吉州窑瓷器

吉州窑还生产一定数量的绿釉瓷,以铜为着色剂,含有少量锡,釉面光润,呈色纯绿,釉色有深绿、黄绿、淡绿等;主要器型有枕、盆、碗、盏、碟、瓶、壶、炉、器盖等生活用品和筒瓦、鸱吻一类建筑构件,以各式枕为大宗;装饰手法上,盘、碗等以印花为主,枕则以刻划与印花相结合,塔则雕塑成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