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仿制油滴建盏质量的因素

—、概述

宋代建窑大量生产的黑釉茶盏,是因应当时福建建安地区特殊的“斗茶”风俗而流传开来的。这种风俗经由宋徽宗和文人墨客们的大力提倡而成为那个时代的一项全民文化娱乐运动。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建窑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宋代的著名窑口之一。建窑的杰出产品一一建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其代表作主要有兔毫盏、油滴盏(也称鹧鸪斑盏)和异毫盏。这其中又以油滴盏的美妙与稀罕而令世人惊叹不己,堪称天下名盏中的奇珍神器。然而,建窑于元末断烧之后,有关建盖的烧制技艺亦完全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陶艺家开始了宋代建盏的仿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研究所作为位于建窑建盏故乡的陶瓷研究机构,也一直致力于宋代建盏的仿制工作,尤其对珍稀之油滴建盏的仿制情有独钟,感触也颇多。现就我们的实际仿制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的阐述,谈谈影响仿制油滴建盖质量的几点因素,当作与陶艺界朋友们互相切磋技艺,也以此讨教于方家。

油滴建盏

二、评价仿制油滴建盏质量的指标

要想描述影响仿制油滴建盏质量的因素,首先必须对评价仿制油滴质量的指标有所了解。苦于目前尚未有严格的建盏行业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也由于相关科技手段不够普及的原因,有些指标可作定量考量,而有些指标则只能作定性考察。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对油滴建盏质量的评判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大多数是粗放型的描述性评价,具体如下:1.整体外观:以手工拉坯、古拙圆润、器型完整、适度流釉挂釉露胎、铁胎成色等具备宋代建窑产品基本特征者为好。2.油滴数量:以偏多者为好。3.油滴大小:以大小适中、均匀一致者为好。4.油滴形貌:以圆形、滴形或椭圆形者为好。5.油滴分布:以均匀散布者为好。6.油滴颜色:银白、红褐、金黄等色,以成色清晰者为好。7.油滴毗纹:以有毗纹者为好。8.油滴反光:以能泛出七彩光者为好。9.釉面光泽:以反光强者为好。10.有否凹坑:以釉面愈合平整无明显凹坑者为好。11.无油滴区呈色:以黑色者为好。12.有害物质测定:以无毒无害者为好。

三、影响仿制油滴建盏质量的几点因素

考察一件陶瓷作品,往往要从坯泥釉料、成型工艺、烧制窑炉、烧成温度、烧成气氛、烧成曲线等方面入手。我们谈论影响仿制油滴注入茶水后建盏内部建盏质量的因素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坯泥选择:选取宋代建窑窑址附近的原矿土作为坯泥,因为含铁量高,烧成后呈现“铁胎”特质。虽然坯泥的选择可能对仿制油滴建盏的油滴形成与质量影响不大,但能选用原矿土作坯料,以便最大限度地表达宋代建盏的整体外观形象与窑口特征,是一件“不亦悦乎”的事。但必须强调的是,洗泥过筛不可过细,以免影响仿制油滴建盏露胎部位的古朴粗犷之美。

注入茶水后建盏内部

2、釉料配制:选择宋代建窑所用的原矿釉石作为基本原料,再辅以当地的红土和草木灰等,球磨成浆,过滤备用。必须强调的是,即使选用原矿釉石(红土)作为基本釉料,也要考虑不同矿点、取料深浅其石(土)质化学成分可能有较大差别等因素的影响。

3、拉坯上釉:仿照宋代建盏器型,手工拉坯修坯,凉干素烧,手持盏底浸釉,盏内上全釉,盏外上半釉,釉水浓度和上釉厚度保持均匀适中状态。曾有人提出两次上釉利于油滴的形成,在我们的实践中观察到,这或许不是影响油滴形成与油滴质量的关键所在。

4、电窑烧制:宋代建盏为龙窑柴烧,火候与时间都异常难于把握,现代加上环保与成本等原因,再采用传统烧制方法是有难度的。于是,我们选择了电烧,硅炭棒加热,热电偶控温,极大地提高了烧制的成功率和产品质量,使得宋代建窑中非常稀罕的油滴盏在当代成为大众的陶瓷工艺品甚至作为日用瓷器皆有可能。

5、烧成温度: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和自己摸索的经验,我们把最高烧成温度控制在1320°C,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温度过低出不了油滴或油滴偏小;温度过高出现油滴融合成片,流釉粘底,盏坯变形,或者烧成兔毫状条形斑纹。

6、烧成曲线:因为使用了电烧、热电偶测控温度,才使得利用烧成曲线指导烧成过程成为可能。一般地说,烧制前期升温较快,烧制后期升温较慢,达到最高烧成温度时有一段保持高温的平台期,随后才步入降温期。高温平台期在烧成过程中显得颇为重要,因为油滴的形成、聚集变大、漂移分布等都与这一阶段密切相关。

7、烧成气氛:宋代的龙窑柴烧多为还原焰气氛,尤其是以松柴为主要燃料的烧制过程更是如此。现代的电窑烧造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还原焰,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氧化焰,而是一种电辐射热的氛围。为了保证仿制油滴建盏的质量,有时需要人为地营造一些还原焰或者氧化焰的气氛。

8、降温模式:据推测,宋代龙窑烧造的降温模式多为封窑后自然冷却。这样的一种冷却方式或许对烧制兔毫盏和异毫盏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油滴盏的烧制显然有些后保温时间过长。这或许就是宋代建窑油滴盏的产量偏少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采用电窑闭门或间歇开门的冷却模式降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必须强调的是,降温速度不可过快,否则,对仿制油滴建盏的釉面愈合是极其不利的。

四、结语

本文就影响仿制油滴建盏质量的几点因素展开了讨论,同时就评价仿制油滴建盏质量的指标进行了探索。并推测宋代龙窑烧造的降温模式多为封窑后自然冷却,对油滴建盏的烧制显得后保温时间过长,可能是宋代建窑油滴建盏产量偏少的根本原因所在。

小编推荐

佛山陶瓷瓦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佛山陶瓷瓦历史悠久,其特点是品种齐全、规格宏大、题材丰富、制作精美。佛山在明清时期经济十分发达,民间艺术门类繁多,宗教活动非常活跃,陶瓷制造业基础深厚且行业竞争有序,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和推动了佛山陶瓷瓦艺术的发展,使其成为代表岭南文化的艺术瑰宝。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建筑中,特别是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屋顶正脊上往往设有各种装饰。一般在正脊的两端设吻,正脊的中心设宝顶,正脊前后两个立面上设有雕饰。据有关资料显示,瓦脊艺术最早出现在汉代,到了清代其装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工艺更为精美、生动。

我国南方一带流行用陶艺人物装饰正脊,称为“人物脊”或“公仔脊”,而脊上的陶艺人物,当地通常叫“瓦脊公仔”。这些带有花饰和人物群像的瓦脊,给建筑物增添了辉煌的艺术光彩,使楼宇更瑰丽壮观。佛山瓦脊装饰制品的生产源远流长,“唐末时期早有生产,到明清更趋兴盛”,主要装饰各种花饰、人物群像。

现存由佛山生产的陶瓷瓦制品全部是清末时由石湾制造的,且大部分都集中在佛山祖庙。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是最具代表性的岭南古建筑之一,被称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岭南建筑艺术之宫”,其主要建筑均以陶瓷瓦作为装饰。此外,佛山市博物馆还保存了七件民间征集到的陶瓷瓦。这些陶瓷瓦均由石湾文如璧店、奇玉店、均玉店、英玉店等著名的瓦脊制作商烧制的,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佛山瓦脊艺术发展的主要对象和依据。

2、佛山陶瓷瓦的特点

(1) 品种齐全

佛山制作和生产的陶瓷瓦有正脊、垂脊、看脊,一般正脊装饰的多为人物故事,垂脊装饰的多为双面花卉图案,看脊则为单面,以人物故事为主。

(2) 规格宏大

从目前祖庙现存的陶瓷瓦来看,最宏伟壮观的当数由石湾著名店号——文如璧店制作的双面大型陶塑人物瓦脊——三门瓦脊,全长32.03米、高2.10米,气势宏伟。其瓦脊塑有多套人物故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似乎正在上演着一幕幕历史长剧。

(3) 题材丰富

在佛山陶瓷瓦艺术中,陶艺人物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作品反映的题材也十分丰富,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曲、古典小说、宗教神话等,例如姜子牙封神、哪咤闹海、日神月神传说、八仙过海等。

(4) 制作精美

石湾陶瓷瓦人物集贴、捏、搓、捺、雕、塑等多种陶艺手法之大成。其中以贴、捏为主,有很强的手工艺制作特点。人物的细部刻画简练,动作夸张概括,注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花鸟生动活泼,构图优美。胎釉浑厚朴实,浓淡适宜,有浓郁的佛山色彩。

3、影响佛山陶瓷瓦发展的几个因素

(1) 佛山经济环境的影响

明清时期,佛山成为“四大聚”和“四大名镇”之一,商品经济异常活跃。据乡志载:“佛山一镇,绅袊商贾,林林总总”,反映当时商人之众,经营种类之多。当时佛山有铁商、丝商、布商、药商、船商、陶瓷商等。乾嘉道之间,佛山工商号在三千家以上。据康熙时吴震方的《岭南杂记》记载,“佛山镇,离广州四十里;天下商贾皆家焉。烟火万家,百货骈集,会城百不及一也。”可见,佛山当时相当繁华。佛山的经济发展为艺术陶瓷的创作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佛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富庶则带来了更高的精神生活需求,从而直接刺激了艺术陶瓷的发展,为佛山陶瓷瓦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优厚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姐妹艺术门类的影响

佛山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粤剧、秋色、木雕年画、剪纸等。这些具有浓郁地方艺术风格的艺术门类,为佛山陶瓷瓦艺术的发展起到互相借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粤剧艺术,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明嘉靖年间即建立了最早的粤剧行会组织——琼花会馆,粤剧艺术一直影响着佛山人的精神、情趣和审美,佛山人每谈到粤剧都津津乐道,陶艺家们借鉴粤剧舞台上的表演技法,把粤剧中出现的故事与人物各种行当、台步、情节熔铸在自己的陶塑艺术作品当中。当仔细研究佛山的陶瓷瓦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人物的面相趋脸谱化,人物的动作架势也借用了戏曲人物的亮相造型,人物的服饰更是仿照戏曲服饰的设计,例如穆桂英挂帅的瓦脊作品;有的瓦脊作品的背景布局也与戏剧舞台布景雷同。可见这两门艺术的关系是如此之紧密,难怪有人评论佛山陶瓷瓦作品有如一出大型的粤剧舞台表演。

(3) 佛山宗教的影响

佛山素有“神庙之多,甲于他乡”之称。明清时期,佛山的民间宗教呈现了极为繁盛的景象。据统计,明代时期佛山只有二十八座庙宇,到了清代则发展到一百五十座,可见佛山当时的宗教文化非常之发达,宗教活动的活跃,使得佛山出现建设神庙、宫观、祠堂的热潮。由于佛山当时经济的发达、人民生活的富庶,以及陶瓷艺术水平的高超,使这些寺庙、宫观、祠堂都使用佛山生产的陶瓷瓦作为装饰来提升其地位和影响力,从而推动了陶瓷瓦的生产。

(4) 陶艺行业发展的影响

石湾艺术陶瓷的生产,普遍认为始于唐代,经历了宋、元时期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达于鼎盛,逐渐形成了繁花竞放的工艺美术陶瓷门类,行业内也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如当时的陶师庙就是一个陶瓷展览馆,本地的产品都陈列在陶师庙中,供同行或其他行业评价及消费者的点评,得到好评的产品则名声远扬,在行业中取得尊崇的地位。正是这种行业的有序竞争,激发了陶业内部的良性竞争,促进了陶艺行业的发展。也因为陶艺行业的健康发展给陶瓷瓦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并培训了大量能工巧匠,同时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外的陶瓷瓦制作商。

(5) 海外侨胞的影响

佛山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据统计,侨居在世界各地的佛山籍华侨、华人约73万人,分布在世界72个国家和地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为了光宗耀祖,集资或捐资在乡里和侨居地建造祠堂、会馆、庙宇等,这些建筑物使用了大量佛山生产的陶瓷瓦产品,不仅推动了当地的生产,还将这一产品和艺术传播到国外。自清代中叶以后,佛山陶瓷瓦产品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各地,目前在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地都可以发现不少庙宇都装有石湾制作的琉璃花饰瓦或瓦脊公仔。在越南河内的广东会馆、福建会馆和西贡天后庙更可见到佛山制造的陶瓷瓦。

汉族传统名瓷建盏 宋朝皇室御用茶具


·建盏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建盏

建盏斑纹主要有曜变、鹧鸪斑、油滴,兔毫等,其中以金兔毫、银兔毫为主,这些建盏的名称也是根据纹饰命名的。建盏斑纹是在还原气氛中通过窑内130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而自然形成的,是建窑的杰出成就。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于出现变化,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窑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纹的建盏是很困难的,即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其成品几率也非常低。

·建盏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有大量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各地(古时隶建宁府瓯宁县),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建宁府宋时已出产许多贡茶如建瓯北苑贡茶、武夷山御茶,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宋朝建窑具代表的产品兔毫盏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


·兔毫盏

兔毫盏是宋朝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民间称“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等。以其中的“银兔毫”最为名贵,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建窑束口碗就是这样一件珍品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兔毫盏

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闪闪发光。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宋徽宗赵佶说:“盏以青绿为上,兔毫为上。”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冲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乎;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

·兔毫盏

宋代饮茶用盏之一。造型为敞口,深腹,汪圈足。因胎厚色黑,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贡”字样。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兔毫盏是一种特殊的黑釉瓷器,以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建窑烧造的最为著名。宋代黑釉瓷器极为流行,这与当时的饮茶风气有关。宋代茶叶是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之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碗内,再冲入沸水,水面便沸起一层白色的沫。宋代从皇帝到文人,都喜爱“斗茶”,即品评茶叶质量的好坏。

花间一壶酒 让古代诗人欲罢不能的建盏


建盏精品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建盏斑纹主要有曜变、鹧鸪斑、油滴,兔毫等,其中以金兔毫、银兔毫为主,这些建盏的名称也是根据纹饰命名的。建盏斑纹是在还原气氛中通过窑内130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而自然形成的,是建窑的杰出成就。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于出现变化,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窑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纹的建盏是很困难的,即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其成品几率也非常低。

建盏纹饰

推杯换盏有两种意义:古人不仅指喝酒的意义更深的含义是达官贵人一般都不用杯子用盏,指升官了把杯子换掉可以用盏了;二者是送盏和受盏之人都把对方视为好友知己之人可以交心推心置腹之意义。

建盏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